国土名片】夏养号|甘德彬,潘 多,张 路:我国避暑旅游研究综述

2023-09-12 16:15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  主页 > 关注 > 气候经济 > 夏养号 >

打印 放大 缩小





我国避暑旅游研究综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甘德彬,潘 多,张 路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万州404155)

引言

避暑旅游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休闲旅游活动。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气旋控制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加上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背景下,凉爽的气候已成为一种稀缺旅游资源,人们对避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为了逃避湿热的气候环境,他们需要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气候较为凉爽的地区休闲旅游,“避暑+ 旅游”双重目的的避暑旅游应运而生。

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避暑旅游市场需求量巨大,国内很早就对避暑旅游活动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研究内容较为丰富,目前国内避暑旅游的研究主要涉及避暑旅游相关历史文化研究,气候舒适度评价,旅游气候资源条件,避暑旅游产品策划与规划,避暑旅游目的地演变选择与开发研究和避暑旅游形成机制等方面,现已取得一系列显著研究成果。

凉爽舒适的气候资源是进行避暑旅游开发不可缺少的条件,因而研究避暑旅游需要关注气候舒适度测评研究,近年来随着避暑旅游兴起,气候舒适度评价愈发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张狄以江苏省1971~2008年气象站观测站的气象常规观测资料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对江苏省不同起伏地形下的旅游舒适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来看江苏省的最佳旅游时段是春秋两季这两个时间段;从空间来看,夏季除苏东沿海地区、西南和西北丘陵地区之外,其他地区普遍高温,冬季全省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候干冷,舒适度指数低。范业正对我国主要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进行了评估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最靠北的渤海海域沿岸城市和靠南部的沿海城市有着较长度假疗养的气候环境条件,同时南北方的最佳度假休闲时段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其他东海黄海大部分海域沿岸的城市适宜旅游季节时间较短,休闲度假的旅游综合条件不佳。陆林等[1]系统研究了旅游地客流季节型变化成因,发现旅游地的客流量均受自然季节性因素和社会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其中,海滨(岛)型旅游地受海水温度、海上气旋活动影响较大;山岳型旅游地主要受法定节假日、居民出游习惯、气候等影响较大。进而得出结论认为自然季节性因素是造成以自然吸引物或自然—文化吸引物为特征的主导因素,社会季节性因素只是叠加作用。孙满英等以九华山气象统计资料为依据,借助舒适度指数和风寒指数系统分析了九华山不同时间季节的旅游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九华山旅客流量与舒适指数、风寒指数与舒适度呈正相关,与风寒指数呈负相关。马丽君等[2]在系统收集城市气候及游客网络关注度两方面数据的基础上对30个城市的气候舒适度和游客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变化主要受地理纬度的影响,按城市气候舒适指数的时间变化曲线将30个城市划分为倒“V”形、倒“U”形、“M”形和宽“U”形4 种类型;其中西宁、哈尔滨、长春、贵阳、昆明等避暑型城市属于“V”形或倒“U”形,哈尔滨夏秋季节气候舒适是旅游的最佳时期;贵阳除冬季气候舒适度较低外,其他各月气候综合舒适均较高,昆明各月气候舒适度都较高。韦夷[3]利用影响舒适度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还利用VBA 语言和GIS 工具开发了一套舒适度评价系统。孔锋[4]根据《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国家标准的风效指数和温湿指数评估了1961~2018年中国年、季节和月尺度下的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区域分异特征。

气候资源条件是发展避暑旅游的先决条件,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气候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祝必琴[5]运用庐山附近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数据评估了庐山旅游气候条件,结果表明:庐山气候旅游资源禀赋条件优越,适合避暑旅游等休闲活动;向红琼采用空间曲面插值方法得出全省各地气候要素空间分布栅格数据,然后以按照旅游气候舒适度标准(DB52/T 556-2009)作为区划标准对其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得到气象舒适度时空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多数地区的优势气候资源优势为夏季避暑旅游资源。同时,在时间段上适宜开展旅游活动的季节可以向其他季节延伸。陈慧等[6]基于国内数百个国家基本站和辐射站十年间的气象数据,运用通用热气候指数、聚类分析方法对避暑型气候地域进行分类,对各类型区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和舒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避暑型气候可划分为西南高原型、中东部山岳型、东北山地平原型、西北山地高原型和环渤海低山丘陵型。郭洁等[7](2008)利用四川省158个县市30年气候统计数据,测算出各地的不同时间季节的人体舒适指数。并以此为依据将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划分为夏季避暑型旅游区(Ⅰ区)、冬季避寒型旅游区(Ⅱ区)、春秋温暖型旅游区(Ⅲ区)三大区域,并指出川西高原地区最适宜开展夏季避暑旅游活动。

随着我国避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学术界开始意识到开展避暑旅游开发与设计研究的必要性,许多学者也进行了实践探讨。李萍(2005)对杭州市旅游气候资源及开发利用进行研究,运用特吉旺的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结合各县、市、区的气候评估杭州市各地区的不同季节的舒适度,结论认为在综合旅游气候资源的基础上,针对旅游气候产品的开发利用和设计应建立一套旅游气候服务系统,为旅游业服务;任现增(2006)研究了高原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了高原避暑与海滨避暑旅游的对比分析,指出了高原避暑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吴普[8]在避暑旅游指数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引入游客满意度和综合风险度等指标,认为目的地旅游管理部门应对避暑旅游内涵有深刻认识,同时强调舒适凉爽的气候资源只是发展避暑旅游的条件之一,除此之外应从旅游满意度、综合风险等方面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科学可靠的夏季旅游决策依据。刘园园(2010)探讨了避暑目的地的含义和发展避暑旅游产业的意义,并分析了当前各地旅游产业发展避暑旅游业的基本情况、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他还认为当前避暑旅游研究大多侧重于气候与理论方面的研究,从避暑旅游产业发展角度的研究探讨内容相对较少。刘璐殊[9]认为在全球气候趋于变暖的背景下,避暑旅游将会受到市场的青睐,对于拥有避暑旅游资源条件的地区理应大力塑造自己的“避暑旅游品牌”,挖掘避暑旅游的“内涵”和特色,应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开发,最大限度的将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罗燕认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重视目的地品牌战略的构建,他分析了贵州避暑旅游品牌战略构建条件。发现目前贵州省避暑旅游品牌营销意识薄弱,提出实施避暑旅游品牌战略的必备要素和建立品牌优势的条件。吴龙等(2000)对贵州安顺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后认为,安顺的气候条件是比较理想的避暑旅游目的地,还针对安顺避暑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彭臣阐明了长春市避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现有的避暑旅游取得管理体制下,旅游市场供给方市场参与度不强,产品创新性不足;避暑旅游产业化程度低,消费结构单一等问题,他认为应该通过产品创新、档次提升和细分需求来提高产品吸引力;其次,通过招商引资、区域合作和整合营销来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形象;最后,通过保护性开发、平衡利益分配和产业延伸与融合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避暑地旅游的演变选择与开发和避暑旅游地的成因等方面,李灿分析了庐山、北戴河、莫干山、鸡公山四地的资源特点,旅游业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四大避暑胜地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各自特点,结果表明:这四大避暑胜地的资源品位和资源丰度差异较大但四者在避暑旅游发展历程却大致一致。但在90年代四大避暑地均步入衰退期,该项研究分析还发现旅游发展观念的落后是制约四大避暑胜地发展的根源所在,认为只有在经营体制、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和人才策略等角度更新发展观念才能走出困境实现突破。龚志强等[10]梳理了近代庐山避暑地的开发历程,分析了近代庐山避暑地开发的多维因素及其历史影响。李峥峥考察了莫干山避暑地建设活动及建筑形态的同时,也对近代莫干山避暑地的形成和发展做了简要介绍;张明瑜分析了鸡公山近代避暑地形成发展的历程,并对鸡公山避暑地辟建的社会影响进行了研究。吕晓玲则以河海滨公益会为例探讨了近代避暑地华人自治管理。对北戴河海滨公益会资源获得与使用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北戴河海滨公益会资源募集渠道较为广泛,在资源的使用方面管理成效显著。而其成功运作要素在于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公益会会员及社会各界也积极帮助。

2 避暑旅游述评

整体来看,与国外横向对比,国外针对避暑旅游研究往往侧重于气候的角度展开探讨,鲜有直接研究避暑旅游的著作或文献,部分学者从气候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开展相关研究,如气候舒适度、气候气象指数和气候变化与旅游活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气候舒适度研究方面,国外气候舒适度评价已由简单的经验模型向复杂的机理模型、由时空局限性模型向客观普适性模型发展,具有精细化、客观化的发展趋势,其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气象服务、公众健康预警、城市规划、旅游娱乐等诸多领域;从研究的背景区域来看,国外关于避暑旅游相关的研究背景地域较广,以省或国家作为研究区域,针对局部小地域范围内的研究相对较少。

我国的避暑旅游相关研究始于本世纪初页。研究内容涉及避暑旅游相关历史文化研究,气候舒适度评价,旅游气候资源条件,避暑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避暑地旅游的演变选择与开发研究和避暑旅游地的成因等方面,现已取得一系列显著研究成果。虽然避暑旅游相关研究目前已取得一些建设性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学界对避暑旅游的概念、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2)对避暑旅游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水平不系统,理论研究相关成果屈指可数,实证研究方面更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3)关于气候资源条件测度评价体系不完善,不同学者选取的测度指标体系差别较大,指标体系侧重方向各异,气候资源条件等方面测度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缺乏科学性需进一步优化。如我国学者在气候舒适度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应用西方的人体舒适度模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研究方法以经验模型为主。以温湿指数、风效指数、有效温度指数等应用最为广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疆域辽阔,纬度跨度大,气候复杂多样,地势起伏较大,复杂的地理环境影响之下不同地域环境的人群体质差异显著,以西方经验性模型测度的结果受地域、季节、人种等因素的影响,其评价结果可能失真。因此,在开展此项研究工作中应结合我国的地理环境特征、体质特征,选取合适舒适指标划分舒适区间,进行等级标定,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