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布拉瓦约(Bulawayo)南大约24.9英里的马托搏山,锯齿形山脉,是由于顺着岩画上有规则的错落线条的风化形成的,以他们不同寻常的风景和动植物的多样性而闻名。这里也是津巴布韦历史学和先史学研究的焦点。山脉占地790700英亩,裸露在外面大约30亿年的花岗岩底盘已经受到侵蚀。弓起的带后背的拱形结构是由花岗岩的落屑引起的。
目录 |
---|
折叠编辑本段遴选理由
标准(iii):马托博山是南非岩画艺术最集中的地方之一。考古学发现以及马托博山的岩画等大量证据展示了石器时代游牧社会的生活全景图以及用农业社会取代游牧社会的发展历程;
标准(v):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岩画艺术上得以充分体现;而且当地长期以来传承已久的宗教传统也同马托博山的岩画有着密切联系。马托博山的岩画是人类社会生活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反映;
标准(vi):在马托博一带盛行的姆瓦里宗教,历史可以追溯到铁器时代,具有南非最神秘的、颇具影响力的宗教传统。
折叠编辑本段评价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津巴布韦大部分地区为花岗岩所覆盖,马托博地区具有最丰富的岩石地貌。这些巨石提供了大量的天然石洞,从石器时代早期直到较近的历史时期,断断续续一直与人类居所存在很大联系。这些巨石是岩画艺术的汇聚地。马托博山的神殿和宗教场所一直同当地的传统、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紧密相连,成为当地生活的焦点。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马托博山是世界上史前岩画艺术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这种形式记录了史前文化以及大约距今25,000年前非洲的历史。这个多岩画地区有大量的绘画艺术形式,但是这些绘画遭受了人为的破坏,这种破坏比风化造成的破坏严重得多。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各自所属的国家里在其恶化之前都已经为其建立了档案。 马托博山岩画细致的记录了史前人类如何在该地区生活、打猎,以及有些什么动物,同时让人们对他们是怎样认识周围事物有一个模糊的了解。另外的数据显示该地区在过去的几千内曾经有过来巨大的气候变化。这里有陈列25000年前历史的古老艺术陈列室。陈列室的图片中那些特殊的椭圆形看起来似乎是粮仓,过去的人们为了延长保存期而用它来储存粮食,同时也为了免受草食性动物和其他粮食短缺的人的侵害。目前在一些深山的洞穴中,依旧可以发现粮仓的遗址。 马托搏山很多地方都是陡峭的山脊,在其较低的斜坡上通常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并用通常被拥有众多小河、泉水、池塘的山谷所分隔。从地衣、无花果、芦荟等植物群中广泛汲取营养,来供养短生长期的物种,居住在马托搏山的人类至少有40000年历史。这种长期居住史的证据来源于人类在山里挖掘山洞和岩画山洞时形成的较厚的碎石层。马托搏地区因为拥有大量优质的石器古代的岩画艺术而闻名遐迩。其中恩斯瓦图吉(Nswatugi)洞、班巴塔(Bambata)洞、锡洛兹瓦尼洞(Silozwane)洞和Pomongwe等都是比较重要的。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风貌
大津巴布韦有三组建筑:早期的一些卫城(或称山地要塞);由一堵很高的石墙围成的椭圆形的围场(或称庙宇);以及在卫城和围场之间河谷中的各类建筑遗址。遗址的地势很理想,有着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降雨量,这些对一个民族的壮大和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运河大津巴布韦的探险家一直认为,这些建筑不是非洲人自己造的,而是其他外来民族造的。然而,试图证明外来民族曾在此居住的努力已归于失败,许多试图证明这类观点的材料也被一一否定。 津巴布韦完全是非洲人自己创建的,那里早期生产的陶器和人工制品与现代班图人(现居非洲南部)的器具非常相似。那些卫城遗址可追溯到12至13世纪之间,这可能是由于那里不断增长的财富和出于安全的需要而建造的椭圆形的围场建于稍晚些时候,我们无法知道,那时的大津巴布韦是如何变得如此富有,并日益重要。但有一些是肯定的,即在15世纪前那里曾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地方。它向外输出大量的珍贵物品,输出量超过了当时该地区的任何一个民族。 在津巴布韦,高质量的砌石工艺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椭圆形围场东北部的那堵墙。此墙高9.1,底部厚度为4.9米。成"之"字型的顶部结构沿着长达244米的圆型围墙延续近60英尺。熟练的石匠首先需要将花岗岩修凿成形,然后按很规则的组合堆砌起来,将墙中心部分的碎石堆围住。这堵外墙以及围场内庙宇的内墙都建成曲线形状,并非笔直地延伸,这些内墙和通道究竟有何功用,这不得而知,不过围场和其中的庙宇看来是没有屋顶的。同样,围场内的石头圆锥塔的作用也令人费解。这实心的圆锥塔上也有"之"字形的结构。那些卫城矗立在高达27米的悬崖上,其入口是一条只容一人通行的阶梯,阶梯的台阶由大圆石和峭壁中间修凿而成。卫城外亦有一排城墙。一条宽4米的走道一直通向城墙的顶部,在顶部,每间隔一段距离就矗立着一块巨石。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津巴布韦拥有189种之多的本土哺乳动物物种,其中88种在马托搏山都有记载。小羚羊、石羚、小苇羚、中羚羊、灌猪和疣猪等在公园随处可见,该地区也是聿巴布韦美洲豹最多的地方,它们以蹄兔、狒狒,以及其他比较小的动物为食。大约有330种鸟类的记载,其中包括40种猛禽,并且是非洲随处可见的黑鹰密度最高的地方。 马托搏山居住的人类至少有40000年历史。这种长期居住史的证据来源于人类在山里挖掘山洞和岩画山洞时形成的较厚的碎石层。马托搏地区因为拥有大量优质的石器古代的岩画艺术而闻名遐迩。这里有陈列25000年前历史的古老艺术陈列室。陈列室的图片中那些特殊的椭圆形看起来似乎是粮仓,过去的人们为了延长保存期而用它来储存粮食,同时也为了免受草食性动物和其他粮食短缺的人的侵害。 在非洲的这部分地区发现了100多处古代花岗岩建筑物。其中最动人的是位于马托博山东面的一座1世纪日寸的大津巴布韦城堡。马托博山位于布拉瓦约南大约24.9英里,以他们不同寻常的风景和动植物的多样性而闻名。这里也是津巴布韦历史学和先史学研究的焦点。山脉占地79.07万英亩,裸露在外面大约30亿年的花岗岩底盘已经受到侵蚀。弓起的带后背的拱形结构是由花岗岩的落屑引起的。锯齿形山脉,是由于顺着岩画上有规则的错落线条的风化形成的。
折叠编辑本段遗产保护
除了石头建筑,神秘的史前岩画艺术也是津巴布韦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0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马托博山为例,该地区具有最丰富的岩石地貌,这些巨石提供了大量的天然石洞,成为岩画艺术的汇聚地。这里有超过5000处岩画景点,是世界上史前岩画艺术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它们记录了史前文化以及距今大约2.5万年前非洲的历史。 津巴布韦的非洲人口主要是绍纳和恩德贝莱两大部族,其次还有通加、文达、尚加尼等十多个小部族。2003年津巴布韦在赞比亚河谷建立了巴托卡博物馆,以保护当地的通加部族文化。目前正在为另外四个部族筹建社区博物馆。岩画是非常脆弱的艺术,很容易就会遭到破坏,而且难以复原,一旦被毁掉就再也找不回来。如果孩子们不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他们就往往会拿木炭在岩画旁边涂鸦,这也是为何国家博物馆决定开展针对学生的遗产教育活动。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遗产教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有一些不错的学校,他们开展了'收养'国家文化遗产的行动。这些学校的学生组织了文化俱乐部或历史俱乐部,承担起照料学校附近的岩画艺术景点的责任。杜绝破坏遗产社区参与是关键。 遗产教育固然能有助于遗产保护,但决不是万能的,要想杜绝破坏遗产的活动,让社区群众通过参与遗产管理来切身体会文化遗产保护所带来的好处无疑也十分关键。正因为如此,大津巴布韦遗址附近的老百姓能够很自觉地保护遗产。但他指出,津巴布韦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参差不齐,和非洲其他一些国家一样面临着文物被非法卖给西方收购者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人们从2003年开始在一些小部族生活的地区建立社区博物馆,以此推动对非洲部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立社区博物馆旨在遏制有些部族随意处置自己文化遗产的行为。一旦建立起社区博物馆,这些部族就有了展示自己的文化成就的平台,并能够与其他部族进行文化交流。
折叠编辑本段意义影响
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发源地,在中世纪时代,该地曾存在一个绍纳人(Shona,属于班图(Bantu)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并且遗留下不少文化遗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津巴布韦古城(也是津巴布韦的命名由来),以此城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国(MunhumutapaEmpire)透过与来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队贸易,在11世纪时渐渐强盛,利用当地生产的黄金、象牙与铜矿等重要物资,交换来自波斯湾地区的布料与玻璃等生产品,15世纪时,已经成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国。
南北罗德西亚再次联合成为一个联邦,命名为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FederationofRhodesiaandNyasaland,简称罗尼联邦),但却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后,于1963年时解散。罗尼联邦解散时,南罗德西亚境内握有大部分控制权、以伊安·史密斯(IanSmith)为首的少数白人族群宣布该国独立为南罗德西亚国(并在1964年时改为罗德西亚),但这份声明并不受境内大部分由北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所控制的黑人族群所认可。负责托管这地区的英国声称此独立宣言是种叛乱行为不予承认,但也没有实际使用武力来恢复控制权。在1966年至1968年的国际斡旋工作失败后,英国要求联合国对罗德西亚进行经济制裁,但一意孤行的白人政权仍然在1970年时宣布成立共和国政体,也没有获得任何国际上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