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点睛:记忆瑰宝
栏头合书:乔惠民
(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国土名片网总编辑、2009中国古彝文申报世界记忆香港研讨会特邀总指导)
国土名片网钤印:王子廬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新宇、张扬、乔杨
流光溢彩的民族文字
《时代名流》杂志 2016年10期
彝文古籍
文字不仅是人类记录语言、传达情感、表达思想的图形符号,还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字,也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共同缔造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文字,拥有五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字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汉字不但可以帮助我们阅读到千年的历史古籍,还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使不同方言区的人群能够共享读写的便利。因此,我们要积极弘扬汉字文化,振兴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的精髓融入世界文化的大家庭中,向世界展示汉字的韵味与风采。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不论是象形文字还是罗马拼音文字,都有丰富的含义,富有哲理的教化力量与生活的艺术美感。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的边疆省份,少数民族文字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内外专家学者调查、研究和开发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资源的重要宝地。在云南26个民族中,如藏、彝、傣、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等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字,其中如彝文、藏文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他文字也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们大部分都已经有了比较规范的习惯用法,使用范围较广,影响也较大。苗族和壮族虽然创制时间不长,但使用人数也较多。在云南,除汉字外,彝文、东巴文、傣文、藏文等流传较为广泛。
源远流长的彝文
彝文是中国民族古文字中较为古老的文字之一。彝族不仅拥有自己的语言,还拥有独立完整的文字系统。中国古彝文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具有同源性,发展源流均表现出“图画—符号—文字”的过程,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也是世界古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转者注:乔惠民主持课题研究结语)。
彝族在中国西南地区属于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云南的彝族主要分布在横断山脉南部、牢靠山脉、乌蒙山脉和金沙江、红河、南盘江流域。云南各地基本上都有彝族分布,昆明市、红河州、楚雄州、大理州以及玉溪、曲靖、思茅、昭通等地区,是彝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主要有诺苏、纳苏、聂苏、罗罗、腊鲁、撒尼、阿细、阿哲、葛濮、朴拉、勒苏、他鲁等众多支系。云南彝族人多居住在山区或是半山区,居住地域辽阔。
彝族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一种土生土长的自创文字。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宝,汉文史志称之为“爨文”“韪书”“罗文”“倮倮文”“夷文”等,彝族自称彝文为 “诺苏补码”,“补码”有文字之义,还有图案、图像之义,说明彝文起源于象形符号,在初创阶段是象形表意文字。在彝文体系中,至今包括少数象形,所以也有一些学者持“象形”文字之说。其起源发展经过了图画记事、象形文字、会意文字的初级阶段,已跨入了表音文字的高级发展阶段,目前彝族所使用的文字就是一种非常先进的音节文字。故大部分学者认为彝文是一种音节表意文字,每个字均有一定的形、音、义。
彝文合体字较少,不像汉字采取形声结构来多产字,而是采用字体结构易位、增添笔划等方法来多产字。结构易位有上下易位、左右易位;增添笔划则指在已具独立形、音、义的独体字的不同彝文部位,增添不同的笔划,形成另具形、音、义的字。并且彝文异写繁多,每个字的异写少则二、三个,多则四、五十个。其因除不同方言、地区书写有差异外,彝文在流传中书写带有随意性,可同一字笔划可多可少,甚至可正写可反写;再是流传中逐渐发展演化,以致原始字与多个演化字混用。 由于彝族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彝文的发展和演化速度也变得丰常缓慢。
彝文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它能够把信息长久地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类有限的记忆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加深,各民族的文字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在中国文字关系中显示出重要作用,各民族中兼用或转用汉字的人数大幅度增长,彝文的使用亦是如此。只有把彝文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彝文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彝文的不统一,有其深刻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但是,今人不能苛责古人,古人有古人的生存境遇,今人有今人的历史责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彝文在科技上实现“书同文”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其困难之处在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如何克服这一困难,还需要许多有识之士的奔走相告,需要广大民众的觉醒和支持。规范和统一彝文达到彝族的认同是铺设在成功道路上的一座金桥,这也是国家的期待和彝族人民的期待!
神秘的纳西族东巴文
东巴文属纳西族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这种文字大约产生于公元十一世纪以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文。东巴文被称之为目前世界上惟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它是纳西文化传承的载体和精神家园,是人类远古文明的灵魂写照。
东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样,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也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换言之,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纳西话叫做“司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见木画木,见石画石。
丽江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凭借着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美绝人寰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广大国内外游客。在丽江大研古镇的街头,商铺的招牌、酒吧的牌匾、衣帽或是纪念品装饰的物件上,你都能看到诸多的东巴文字,有的字虽然看不全明白,但看其形象也能大概的读懂一半。
在丽江的东巴象形文字被发现之前,学术界一度认为象形文字在世界上已经死亡,识读象形文字的人群只存在于学术界。但是东巴象形文字的发现改变了学术界的这一认识。纳西族喜欢用各种颜色书写东巴文,从这些绚丽的文字中,可以看到纳西族对色彩的独特感悟力和纳西人天性中古朴浪漫的情趣。世界上惟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仅由东巴们一代一代的传承着,因此这种象形文字至今仍能被完整的书写和认读。
东巴文字是一种朴实无华又充满智慧的文字。东巴文字用图案来表达含义,所以看上去就是一幅图画,看一段东巴文字就像是在看连环画。遥想纳西先民们也是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朦胧的认识来解释所能看到的世间的一切。用简单的图案记录并传承着这一切,像呵护寒冷黑夜中的火种一样呵护着这些珍贵的知识,帮助一代代的纳西人不懈探索,一代代的纳西族人也用自己的探索丰富着这些知识。在代代传承与丰富中,纳西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随着时代的变迁,即便是在丽江,现在能够熟练运用东巴文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纳西族的老百姓会讲纳西语,但不会写东巴文字,因为东巴文字只有“东巴”才有资格学,而“东巴”是纳西族的“祭司”。在丽江古城众多的店铺里,大多数的工艺品上都刻着、印着或写着东巴文字,表达着纳西人吉祥如意的祝福,倍受广大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人们为了感受到古老文字背后所赋予的丰富内涵,也在不断拉近与东巴文化的距离。纳西族的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使得东巴文字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以前只知道丽江有神秘莫测的雪山,难以忘怀的流水和令人流连忘返的古城。除了这些,丽江还有令世人瞩目的东巴文化,我们为拥有这样的民族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异彩纷呈的傣文
傣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文由于使用地区的不同,分为傣泐文(西双版纳老傣文)、傣纳文(德宏老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白傣文)4种。傣泐文通用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孟连等县部分地区;傣纳文通用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地区及保山、腾冲、景东、景谷、临沧、沧源、双江、耿马、镇康等县的部分地区;傣绷文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县及澜沧等县的部分傣族使用;金平傣文在红河哈尼族黎族自治州金平县的傣族中使用,其中傣泐文在金平县勐拉乡傣泐支系中也有使用。
长期以来,傣族人民用自己的文字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故事和诗篇,记录了自己的历史和生活,记载了自己的政治历史、佛教经典、天文历法、农田水利、生产规律及心理学、语言学、医药学等方面的内容和研究成果,推动了本民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1955年6月经政务院批准,西双版纳州开始使用新傣文。1986年5月版纳州6届人代会通过关于使用老傣文的决议,恢复使用老傣文,但由于出版印刷届和广大妇女的强烈反对,1977年后报纸又恢复使用新傣文,并进入激光照排阶段。现在版纳州关于新旧傣文的争论仍然十分激烈。德宏新旧傣文之争没有版纳激烈,近年以来,德宏傣文共进行过3次改动,如今是德宏州政府大力推行的主要文字之一,也是德宏州傣族群众普遍使用的文字。
随着傣族和汉族人民交往日益密切,傣族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他民族的影响,尤其是受到汉族影响最大。现如今,很多傣族人会讲傣语,却不会写傣文,呈现逐步汉化的趋势。加之现在的学校教育以汉语言文字为主,在没有傣文教学的情况下,造成了大多数傣族人不懂本民族文字,无法继承和创作母语作品。
傣文在历史上的形成和规范化,是傣族社会生活的重大转折,傣族先民跨入人类文明时代。同时,在傣族人民的努力下,它又极大地推动了傣族文学的蓬勃发展,成为傣族先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
古老文明的藏文
藏文,是一种古老而文明的文字,完整的记载了三藏四续经典和藏族的历史文化,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它具有传播文化思想、人际沟通、传播信息和承载知识文化的功能。藏文作为藏族人民的书面交际工具,历史之悠久,在国内仅次于汉文。它是一种拼音文字,属辅音文字型,分辅音字母、元音符号和标点符号3个部分。其中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以及5个反写字母(用以拼外来语)。由于藏语语音经过千多年演变,而书面语的正字法不变,令藏文拼写变的非常复杂。拼写的时候是以不同的辅音字母的“加字”来表示不同的音调。藏文拼写虽然复杂,但拼写都很规则,见到藏文就知道读音,虽然不一定知道它的意思,藏文不像世界上拼写和读音最不规则的文字英文、法文那样拼写无规可循,重音不固定,所以学藏文拼写还是比学英文拼写简单。
辅音字母每4个字母为一组,共7组半。每个字母的实际读音古今有别、方言有异,但均附带有一个元音a。元音字母,意为“悦耳的字”,是相对于辅音字母而言的。因元音发音时无阻碍,悦耳动听而得此名。标点符号,意为“分界线”或“分界符号”。藏文标点符号形体简单、种类极少,而且,其使用规则也与其他文字的标点符号有别。藏文标点符号共有6种形式,其中音节之间的隔音符号使用频率最高。此外,还有云头符,用于书题或篇首;蛇形垂符,用于文章开头处;单垂符,用于短语或句终;双垂符,用于章节末尾;四垂符,用于卷次末尾。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便于更加准确地表达语义,藏文中已开始借鉴并使用西方文字的标点符号。
云南的藏族主要分布在迪庆藏族自治州,但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知识和文化信息量很大的现代社会里,汉语言在高原的普及和推广下,现今汉语言成为除了藏传佛教以外领域里使用最广的文字,甚至在有些领域成了惟我独尊的情形,而作为藏区的传统、本土文字却成了副,汉字成了主,藏文也在日渐消失。
在过去的几年里,迪庆州开始重视藏文的学习和使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应该继续努力,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和支持藏文的推行,使藏文化得到更大的传承与发扬。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这些民族特色共同铸就了华夏文化的璀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世界上每天都有文字消失,保护民族文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