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人才培训助力共同富裕
《经济》杂志2024年1期 作者:张长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科技和人才是关键。促进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具有“三农”情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使命任务和时代课题。
高质量人才起关键作用
各地已经慢慢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上来,都在不断完善乡村人才振兴政策体系,拓宽引才渠道,优化用才平台,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聚集。那么,当前困扰乡村人才振兴的堵点与解决策略究竟有哪些呢?
一是不能本末倒置,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乡村需要“筑巢引凤”,吸引外部人才,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借助乡村振兴的契机,挖掘、提升当地农民的素质,使其符合新时代乡村发展的需要,这才是固本之策。从某种程度上讲,外部人才的引进,其目的仍在于培育乡村本土人才的内生动力。村里人不上进、不改变、不成长,一旦外部人才撤出,乡村仍然难以发展,更何谈振兴。因此,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是当前乡村人才振兴的总基调。搭建更多乡村人才成长基地,将更多农民培养成高素质农民,在农民中培育乡村工匠、农民企业家、田秀才、乡创客、乡村志愿者,壮大乡村本土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二是不能类型单一,要匹配乡村发展的链条。乡村人才挖掘、引进、培养的类型,不能过于单一,否则就会掉链子。乡村发展注定是全链条的系统工程,只会生产不会销售、只知线下不懂线上、只能自己单干不能组团发展,这些都是当前很多地方制约乡村振兴的痛点。为此,国家提出要培育乡村产业经营人才、一二三产业融合人才、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科技人才,形成适应乡村振兴发展所需的全产业、全链条、全场景的人才矩阵。当然,具体到每一个村庄,很难做到人才荟萃,但是一定要有对乡村振兴所需人才的全局观,逐步完善适应自身发展阶段的人才梯队,自己村没有可以外请,乡村之间可以共享人才库。
三是不能没有体系,要完善人才培养的生态。乡村人才培养工作绝不能临时性、碎片化,必须深入洞察新时代乡村发展的需要,既要有符合乡村振兴发展趋势的普遍性课程,也要有一村一策的针对性顾问咨询,还要有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的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完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线上教育、企业办学共同发力的乡村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多管齐下,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是不能有而不用,要强化人才作用的发挥。在培育和引进人才过程中,要坚持在做中学、在做中磨合、在做中发光发热,让各类人才拥有施展才华的实践平台。不能一味培养而没有后续,应重视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投放、融资对接等必要支持,真正让想法变成现实,让人才成为乡村发展的引擎。同时,应允许在实践过程中有失败发生,建立容错机制。用好用活人才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尤其要重视为乡村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条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
开展高质量人才培训
怎么培养高质量人才?怎么吸引高质量人才?
一是干部教育培训。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党员干部、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等不同的职务层级、岗位职责、年龄区间、学历高低不同群体精准化需求,专家智库团队结合实际研发专业课程,组织分类培训,实现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系统化、精准化、实效化。创新现场教学模式,通过资源赋能,导入全国现场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基层党政干部在理论培训以外,到课堂外面对各类产业发展及社会问题的现场开展教学,有生动案例和场景,更多培养干部处理现实社会中各类问题的能力,以避免管理者只会纸上谈兵的弊病。让学员通过培训和现场考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二是产教融合实訓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指围绕当地产业和岗位核心需求,企业与政府共建的集教学、实训、餐饮、住宿、教职工办学功能为一体,为大专和应用型本科学生提供最后一学年教学+实训的场所。“订单式”培养人才,精准匹配就业,有效实现学校与地方产业、专业与行业企业、教师学生与职业岗位的三个对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贡献度,符合国家职业教育精神。
三是乡村振兴学院。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目标,打造当地乡村振兴学院,基于当地成功案例,研发农村发展培训课程和书籍等相关教学产品,开展以“红色引领、绿色生态、蓝色创新”的三色教育,吸引外地学员进来培训,不光要走出去也要把流量引进来,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一方面,以县域产业电商为导向,打造农村产业电商发展人才培训的高地。结合乡村振兴学院的定位和当地资源,形成分院特色和核心业务。围绕农村电商、直播电商、农产品销售、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等标准体系,探索新的标准体系业务方向。聚焦县域电商、农文旅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践探索,建设农村电商、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基地和当地特色产业(农文旅产业)人才、农特产品电商人才培养孵化基地。积极开展适合地方农村电商发展的课程设计,积极挖掘地方电商发展的先进案例资料,研发基于农村电商培训课程和书籍等相关教学产品,探索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新路径。
另一方面,引入农业产业人才与机构资源对接。邀请全国农业农村行业领域知名专家及电商企业负责人、行业负责人、电商机构大咖到学院授业解惑,与各级政府及农业企业、电商渠道开展广泛的资源对接,帮助建设当地农产品上行和农村电商等农产品流通渠道,通过开展展销及商务交流活动引入优质合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