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桃产业现状调查及栽培适应性评价
谢 洪
(威宁自治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贵州威宁 553100)
0 引言
桃原产于我国西部,桃属于李亚科(Prunoideae)桃属(AmygdalusL),主要分布于暖温带、寒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经过4 000多年的栽培演化,形成了丰富的品种资源和栽培类型。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桃最多的国家,栽培类型约23种,品种有800多个[1]。近年来,随着桃树栽培的面积不断扩大,促进了桃树的发展,在桃育种、栽培、加工等方面的成果层出不穷。贵州桃种质资源极其丰富[2],目前,贵州省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大力开发宜林宜果的荒山荒地,积极发展桃树等经济作物。因此,选择优良的桃品种对生产至关重要。
桃品质由外观及内在因素的复合评价因子构成,可分为果实大小、香味、色泽等感官品质;硬度、糖、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等理化与营养品质。而不同品质因素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独立性。目前在桃的研究上虽然对于资源品质分析的研究较多,但均没有建立一个严格的评价体系来对桃的品质进行评价。所以,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本研究深入威宁桃产区进行调查分析,初步获得了威宁地区桃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面临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同时对7月份在威宁地区所栽培的桃资源的结果习性,病虫害发生规律、外观及内在品质进行了观察,综合评价其栽培适应性,以期找到适于威宁地区栽培的鲜食或加工型的优良品种,为威宁地区桃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供试材料为威宁不同桃栽培地区收集的7份桃资源。试验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游标卡尺、皮尺、直尺、水果刀、分析天平、记录薄、铅笔、滴定管、三角瓶、研钵、量筒、移液枪等。
1.2 试验方法
1.2.1 桃资源的生长结果习性调查
深入威宁桃栽培产区调查走访,观察分析在威宁地区栽培的7份桃资源的形态特征、生长物候期、座果率、病虫害发生规律。物候期观察:对试验的7份桃资源进行物候期观察,观测的指标主要有萌芽期、始花期、盛花期、第一次生理落果期、果实成熟期等。物候期的观察每3~5天观察1次,并记录观察结果。
1.2.2 桃外在品质测定
本研究对威宁地区7份桃的单果重,果实纵横经,果实硬度,可食率进行测定。单果重测定方法:1份桃随机取完好无损的5个果实,采用电子天平分别测定其质量,然后取其平均值。果实纵横径测定方法:1份桃随机取完好无损的5个果实,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的纵径、横径,然后取其平均值。果实硬度测定方法:1份桃随机取完好无损的5个果实,去皮,用硬度计测量3处地方,然后取其平均值。可食率测定方法:每份桃随机取完好无损的5个果实,用电子天平测定果实单果质量及果肉质量,可食率=果肉质量/单果质量×100%。
1.2.3 桃内在品质测定
每份桃各取3个桃子,置于4℃的冰箱保存备用。之后测定每份桃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的含量。维生素C测定方法:每份桃随机取完好无损的3个果实,每个果实取其果肉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测定方法:每份桃随机取完好无损的3个果实,采用手持折光仪测定法测定。可滴定酸测定方法:每份桃随机取完好无损的3个果实,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法测定。可溶性糖测定方法:每份桃随机取完好无损的3个果实,采用蒽酮试剂法测定。
2 威宁地区桃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2.1 桃产业发展现状
威宁县位于东经103°~104°,北纬26°~27°,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是全省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境内平均海拔2 226 m,年日照时数1 812 h,无霜期180天,年降雨量926 mm,年平均气温11.2℃,夏季平均气温18℃。低纬度,高海拔,强日照,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十分有利于桃等落叶果树的生长发育。威宁地区桃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多样,栽培种类繁多。全县桃栽培分布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分布地域广,呈零星栽培,全县境内海拔1 400~2 600 m均有桃分布,但面积均较小;二是桃栽培呈现波动式发展,全县桃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栽培,产业发展受市场销售影响大;三是商品化栽培面积较小,主要集中于低热河谷区域。
2.2 桃产业面临问题
虽然威宁县桃栽培历史悠久,栽培桃的品质较好,但威宁县桃产业发展较为滞后,桃产业发展面临如下问题。一是桃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全县境内桃栽培主要为农户散种为主,合作社种植经营较少;二是栽培管理技术差,导致桃产量及品质低,市场竞争力小;三是栽培品种老化,品种更新及改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四是产业基础薄弱,受消费市场影响较大。
2.3 桃产业发展建议
威宁县光照充足,小区气候多样,是桃等落叶果树的种质资源基因库,桃产业在威宁境内局部区域发展前景较好,今后威宁县桃产业发展应重视以下问题。一是威宁县桃产业发展必须因地制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杜绝盲目、违背自然规律的传统种植模式;二是加强栽培技术培训,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三是立足消费市场需求,做好品种更新工作;四是加大桃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桃产区种植效益;五是引进培育加工企业,做好桃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六是构建全产业链发展,将桃产业与苹果等产业结合,打造集种植、分拣、包装、冷链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3 威宁县桃栽培适应性评价
3.1 结果与分析
3.1.1 桃资源生长结果习性分析
本研究对威宁境内7份桃资源的生长结果习性进行了田间观察分析,观察内容主要为物候期和病虫害发生规律(表1、表2)。
表1 威宁地区7份桃资源在威宁地区生长结果习性
表2 威宁地区7份桃资源在威宁地区病虫害发生情况
通过田间观察记录,本次试验中威宁地区栽培的7份桃资源的开花期都集中在3月分左右,成熟期在6月上旬~7月下旬不等。在病虫害发生方面,本次试验中威宁地区7份桃资源的植株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及虫害发生,这可能是由于管理与病虫害防控不到位所造成的。威宁地区桃发生的病害主要为缩叶病、流胶病、疮痂病、穿孔病、锈病等,虫害主要有天牛、蚜虫、食心虫类、红蜘蛛、桃蛀螟等。由田间观察结果可知,本研究中威宁地区7份桃资源病虫害发生情况为6号桃资源抗病性及抗虫性较强,表现出的栽培适应性相对较佳,其余6份桃资源抗病及抗虫性相对较差,栽培适应性也相对较差。就本研究中7份桃资源座果率而言,5号及6号桃资源的座果率高于其它桃资源,为37.16%,而3、4号桃资源的座果率均未达到20%,座果率较低。
3.1.2 桃资源品质分析
桃的品质包括外观和内在品质,是评价桃资源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本研究对威宁地区的7份桃资源外观和内在品质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各桃资源的品质情况。
本研究中7份桃资源的外在品质特征差异较大,具体为:单果重上2号及3号桃资源的单果重最大,其次是6号桃资源;可食率上6号桃资源的可食率最高,3号桃资源最低;就硬度而言,2号桃资源的硬度大于14,5号桃资源硬度最低为3.21;从果实外形性状来看,2号桃的果实最大,横纵径显著高于其它6份桃资源,但果形指数比较低,仅次于4号桃资源。综上可知,7份桃资源在可食率、单果重、硬度、横纵径、果形指数等方面差异较大,可能原因是由于各份桃资源的遗传差异及在威宁地区栽培适应性的差异(表3)。
表3 7份桃资源的外观品质评价
本研究中4号桃资源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含量相对于其它6份桃资源而言最低,其中可溶性糖仅为7.58%,可滴定酸仅为0.19%。6号桃资源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及糖酸比都显著高于其它6个品种,可溶性糖达到了10%以上,维生素C也达到了3 mg/100g。就内在品质而言,本研究收集的7份桃资源中6号资源的内在品质较佳,在威宁地区栽培的适应性可能较好(表4)。
表4 威宁地区7份桃资源的内在品质评价
3.2 发展展望
目前,对桃栽培适应性的研究较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因研究范围及内容的局限性,多数研究报告尚属栽培试验总结阶段,所以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结论。同时,各地区栽培的桃由于品种及栽培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因而适应性存在差异,未来桃栽培适应性研究应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存在的不足,可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由于研究范围的局限性,资源种类研究比较少,可以进一步增加更多桃资源的研究,以期找到适应威宁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二是在现有优良资源的基础上,筛选出更适应威宁地区栽培的桃资源,并把培育适宜威宁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列入发展计划。三是系统化研究,在威宁地区栽培条件下,各桃资源的生长反应和生长发育规律,为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威宁县部分区域是桃栽培适宜区,桃产业处于转型阶段,桃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解决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3.2 结论
桃是世界范围内栽培较广的果树,占据较大的消费市场[3]。在国内桃多以鲜食为主,因此,研究桃资源的栽培适应性,可以进一步确定目前各主栽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品质,为推广栽培及市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有关桃资源的栽培适应性评价的研究日益增多,但针对某一特点区域桃资源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选择贵州省落叶果树重要栽培区试验区域,对区域内桃资源进行生长结果习性及品质表现分析。
研究发现,威宁地区栽培的7份桃资源的开花期都在3月份左右,成熟期在6月上旬到7月下旬不等,其中4号桃资源萌芽、开花、结果、成熟最早;此外,各桃资源的花期都在10~15天左右,开花较为集中。在病虫害发生方面,每种桃资源均有不同程度的病、虫危害,发生的病害包括缩叶病、流胶病、疮痂病、穿孔病、锈病等;其中,6号桃资源相对于其他品种的植株来说受害面积比较小,病害也相对较轻;5号桃资源患病的种类较多,受害面积也比较大。虫害包括红蜘蛛、蚜虫、桃蛀螟、天牛、桃小食心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天气原因、各桃资源抗逆性不同以及栽培管理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缺乏等原因造成。
由于各份资源及在威宁地区适应性的差异,各份资源在可食率、单果重、硬度、横纵径、果形指数等方面差异较大。在外观品质上,本试验中各份资源的外在品质特征上差异较大,2、3号桃资源的单果重最大,其次是6号桃资源。此外,6号桃资源的可食率最大,3号桃资源最小。
本研究表明,6号桃资源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可食率、可溶性糖、维生素C及糖酸比等方面都显著高于其余6份桃资源,且6号桃资源属于晚熟品种,可有效延长桃鲜果的供应期。4号资源虽属于早熟品种,但在抗病虫性方面表现较弱,且桃子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品质特性相对较差。综上,本研究初步确定,最适应威宁地区栽培的桃资源为6号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