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呼吸版图】大鹏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广阳:2021管委会工作报告

2021-07-17 19:31 大鹏新区管委会网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国土经济观察 > 政府报告公告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大鹏新区2021年管委会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1-03-16  浏览次数:1639

——2021年1月27日在龙岗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大鹏新区管委会主任 刘广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和2020年主要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目标,按照“生态立区、经济强区”的发展思路,抢抓“双区驱动”和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攻坚克难,化危为机,乘势而上,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始终筑牢生态第一优势,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空间拓展重塑,城区环境更加和美宜居。“留得青山,赢得未来”,生态是我们第一优势,也是立区之本。这五年,新区坚持生态梦想,厚植生态优势,引领绿色发展,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两轮“美丽大鹏”建设圆满收官,建成污水管网300公里,污水收集处理率提升到98.5%,在全市率先并提前两年半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近岸海域水质、空气质量接近世界一流湾区水平;全面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出16项全国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先后获评4块“国字号”招牌,生态品牌更加彰显。整治完成三大垃圾填埋场,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累计拆除消化违建257.1万平方米,土地整备入库1085.7公顷,城市更新供应土地24.5公顷,城区宜居宜业宜游品质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深入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和重点领域改革,经济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旺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发展是我们永恒的使命。这五年,新区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守正创新,促进新区经济行稳致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预算收入、全口径税收分别增长27.8%、65.1%、27.5%、18.7%、32.6%。坝光国际生物谷完成投资214.2亿元,进入产业导入阶段;全球最大的综合基因库暨国内首个国家基因库建成并顺利运行;引进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等顶尖人才团队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以上创新载体分别增长126%和47%,全区专利授权量增长翻番。与坪山、前海等区域合作更加紧密。机构改革、营商环境、生态保护、全域旅游、教育医疗、综合执法、国企社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五年来,我们始终树立质量第一导向,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落地,城市综合功能更加健全完善。“九尺之台,起于累土”,新区是唯一的功能区,也是后发展地区,打基础、补短板是我们后发赶超的必经路径。这五年,新区坚持全域统筹、内外兼修,先建城市、后兴产业,推动新区加快成势成形。新改扩建道路累计97.8公里,打通断头路5条,路网密度初步达到深标要求。建成绿道碧道149.8公里;新改建公园25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3平方米,是全市平均水平近两倍。电力、燃气、供水、照明、公交、公共停车场、综合管廊等市政配套逐步完善,商业综合体、文旅特色小镇等高端业态兴起,城市形象显著改善。国际食品谷、海洋大学、新大旅游项目、“双地铁”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城市能级加速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围绕民生第一责任,持续推进民生短板补齐和民生底线筑牢,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五年,新区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第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事关人民福祉的大事来抓。九大类民生及公共安全累计支出256.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78.3%。筹集各类安居工程房源约2.6万套,建成安置房77.5万平方米,开工统建楼5个。启动“五年十校”计划,成功引进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组建全市唯一的市区纵向整合式医疗健康集团;千人学位数、千人床位数分别增长14%、41%,千人养老床位数全市最多。文体惠民精彩纷呈,中国杯帆船赛、国际游艇展、新年马拉松连续举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2处。社区集体经济股东人均分配增长约1.6倍,居民获得感大幅提升。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5亿元,助力帮扶地区57个贫困村摘帽、62871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着重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保持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创出闪亮品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自独立测评以来连续5年在全省127个县级评价单元中名列第一,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美县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持续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效,构建强有力的水污染治理统筹机制,全域推动河流综合整治,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房屋1.2万栋,62条河流年均水质全部达到IV类以上,取得新区全面开展水质监测以来的最好成绩。深入开展“大鹏蓝”行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41,连续八年全市第一;PM2.5年均浓度下降15.2%,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生态资源保护持续加强。强化森林和生态修复,植树造林88亩,森林抚育1.65万亩。全省首个跨桥式“生态廊道”开通。成功举行首届全国珊瑚日、第四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养护人工礁盘28座、珊瑚1万余株,大鹏湾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官湖沙滩列入省美丽海滩共建行动试点,新区美丽海湾建设经验获生态环境部领导批示肯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梯次推进。整合执法资源,明确权责,构建“海域-流域-陆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编制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探索海洋生态经济应用路径。积极构建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效融合。全省首个“三审合一”环境资源专业法庭落户新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成效突出,新区入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固定调研点,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献礼案例。

  (二)坚持“稳”“保”并举,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7亿元,增长14.8%。“双区”建设顺利推进。成立新区推进“双区”建设领导小组,由班子成员牵头7个专责小组全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出台贯彻落实先行示范区方案50项重点任务;印发贯彻落实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先行先试实施14个事项;深圳国际食品谷发展规划获市政府审议通过,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建议方案获市先行示范办审议通过,海洋大学选址确定,重大机遇带来的战略叠加效应和政策集成效果初步显现。重点片区开发高潮不断。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三城三湾一区”空间发展格局获市主要领导肯定。全年安排重大项目132个,投资92.1亿元,创历史新高。争取抗疫特别国债2.3亿元,首次发行政府专项债1.4亿元。与市国资委签署协议,聚焦坝光片区发展全链条合作;国际生命科技中心科学研究中心提前一年落成,生物家园、绿岛国际、坝光文体中心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新大产业项目核准获市审核通过,金沙湾国际乐园五大主题场馆和W酒店封顶、凯悦酒店全面完工。优质创新资源加快集聚。新设立企业873家,增长30.7%;新增商事主体2336家,增加17.2%,新增国家高新企业16家。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完成基因组所过渡所区改造工程,中国农科院深圳研究生院招生。深大海洋研究院、河大深圳研究院加快筹建。2020年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130多亿;蓝韵等4个产业项目土地供应顺利,中海油气电深圳销售、中航油新源石化、泰康等38家优质企业落户。高层次人才引进数增长14.9%,1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获全国劳动模范、2人获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科技扶持资金增长40.7%,获全市科学技术奖项8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年减税降费2.9亿元。推进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实现新区创业“一键申报、一天办结、全程免费”。举办“湾区合作,共享未来”等投资推介会10次。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新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74家,协调解决诉求102项。

  (三)注重品质成效,城市建设管理迈出新步伐

  城市发展空间有效拓展。发起“十大专项行动”总攻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铁腕整治,拆除消化违法建筑56.2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52.1%,居全市之首。加大土地整备力度,释放土地资源383公顷,其中较大面积产业空间整备签约和入库完成率夺取全市双第一。完成土地供应17宗33.2公顷。城市更新项目立项11个,实现“强区放权”以来“零的突破”,新增拆除重建用地71.5公顷。厘清多年久拖未决的新大旅游项目土地清理工作,并完成酒店用地挂牌出让;完成东涌水库、第二十三高级中学等市级征地拆迁考核任务;提速国际渔业(金枪鱼)交易体验中心、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等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推行总设计师制度,提升城市规划水平。重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轨道交通取得重大突破,8号线三期、深惠城际大鹏支线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南澳码头工程(口岸)启动国际设计招标程序,葵涌环城东路、鹏坝通道和油草棚通道规划审批取得突破性进展,葵涌环城西路、核龙线大鹏段市政化改造等重大交通项目加速推进,睿鹏大道等20个交通项目完工。葵涌生态体育公园等6个公园建成。东部海堤三期工程杨梅坑示范段开园。国家管网深圳LNG外输管道全线贯通,输气量达10亿立方米。优质饮用水入户二期工程验收。建成5G基站706个,提前完成市下达任务;110千伏下沙、坝光输变电工程相继开工。城市安全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刑事治安警情下降10.5%;“三跨三分离”信访案件化解入选全省推进会案例;新区政法工作满意度连续三年全市第一。不断完善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建设,较大以上安全事故零发生。大力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火灾形势实现“三无”。妥善处置各类劳资纠纷601件,农民工欠薪治理“两清零”目标顺利完成。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连续三年全市第一。城市管理工作成绩斐然。垃圾分类走在全市前列,率先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和移动志愿者U站,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公厕环境指数测评保持全市首位,建筑工地环境指数总分全市第一,月度环卫指数测评首摘全市桂冠。完成97个“城中村”综合治理。

  (四)突出文旅融合,文明时尚城区建设获得新进展

  旅游产业品质稳步提升。市海洋博物馆面向全球征集建筑设计方案;西涌滨海旅游度假区重新开园,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方案出炉;彭年企业家度假村加快建设;“重走东纵路”“寻根•铸魂•传承”等红色教育路线持续完善。举行“深圳人游大鹏”、美食季等系列旅游推广活动,直升机空中游览航线开通。3条游径列入首批省历史文化游径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大鹏所城获评全市首批“特色文化街区”,较场尾民宿小镇荣获“2020中国最佳民宿集”,玫瑰海岸获评国家3A级景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67.9万人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实现旅游收入61.7亿元,增长20.8%。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叫响“大鹏生态文学奖”“大鹏自然童书奖”“大鹏自然课堂”三大品牌,全国首个生态文学创作基地永久落户。自创主旋律歌曲《灯火里的中国》,登上央视新年音乐会。坝光自然学校、流动海洋少年宫等一批科普研学品牌广受好评。大鹏所城活化利用入选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非遗舞蹈教程《形韵》荣获省“非遗进校园”十大精品案例,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挂牌。创新山地户外运动管理制度。“深爱大鹏”融媒APP精彩亮相。文明城市创建成效突出。开展“文明生活百日行”活动,率先在景点景区推出“文明一米线”;公共文明指数总分全市第一,交通文明指数30个月全市居首。大鹏古城博物馆获评全省文明单位。

  (五)攻坚短板弱项,社会民生事业实现新突破

  九大类民生及公共安全支出完成56.2亿元,年度40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推动民生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基本民生保障更加坚实。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户籍人口登记失业率仅0.68%。新增供应公共住房1520套,增长221%,房源供应量创历史新高;全市首个可售型人才住房项目开工,东涌统建楼入住。8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全部完成。新区慈善会成立。高标准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区,成为深圳青年发展型城市唯一试点城区,建成全市最美“青年驿站”。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新增3所公办幼儿园,提前完成市下达“5080”任务。公办普高上线率54.1%,大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首届高考高优率57.8%,表现突出。市大鹏医院加快建设,全市最大幽门螺旋杆菌标本数据库建成,新区首家一类社康中心启用。全科诊疗服务满意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满意度蝉联全市第一。社区经济和对口扶贫取得突破。出台促进社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16条措施,推动葵涌街道69家社区和居民小组一级股份合作公司高效整合为9家社区公司。源城区陂角村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优秀村,巴马县在广西33个国定贫困县考核中获满分。

  (六)强化作风建设,政府工作效能有了新提升

  政治建设全面深化。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组织“第一议题”学习1275次,开展专题调研56项。党政信息完成率全市第一。法治建设持续加强。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调研活动82场,高质量完成各级人大建议71件、政协提案15件。率先开展街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新区统战、退役军人、劳动仲裁等服务阵地揭牌,溪涌、水头社区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葵涌司法所被授予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基层治理智慧精细。智慧大鹏运行指挥一体化平台荣获2020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应用案例一等奖,新区政府门户网站工作经验被全国推广。完善“1+3+N”职责清单体系,推动街道精细治理、精心服务。首批11个“物业城市”试点有序推进。葵涌街道获评全市首个学习型街道,大鹏街道入选全市首批国际人才街区创建点,南澳街道“城市琢玉行动”上榜全市治理优秀案例。廉政纠风纵深开展。推行“灵魂重塑”工程,开展全链条谈话和全覆盖回访教育。持续深化基层减负,集会套会占比28.1%,精简文件55.7%。公用经费及“三公”经费压减13%。严肃整顿会风会纪,深入开展明察暗访。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全年立案审查调查70宗70人,党纪政务处分48人;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正面清单和纠错对策清单,为22名干部澄清是非,树立遏制腐败、鼓励干事的执纪导向。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超前谋划、全面动员、科学防控,除去年1月底2名武汉游客被确诊外,持续保持区内“零关联、零传染、零输入”。2人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8家单位、13人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一是迅速形成疫情防控强大合力。及时设置小区防疫卡点127个,组成突击队和“1+3”工作小组,932名党员干部、1023名志愿者驰援一线;以全市最快速度建成3家医院发热门诊、4个集中隔离点,全区12%的医护人员投入集中隔离场所;落实应检尽检,采集核酸检测样本3万余份;全面加强渔船渔民管理,港澳流动渔船管控模式获全省推广。建立联巡联勤联防联控机制防范境外疫情海上输入,捣毁一个横跨深港惠汕四地的走私犯罪团伙,获公安部贺电表彰。二是有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成立5个工作专班,“一企一策”帮助解决企业困难;出台“7+9”惠企政策和稳增长“40条”,安排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扶持资金2.26亿元。推动区属国企、社区股份公司免除企业租金3400万元。3月,建设工程复工、返岗率全市率先达到两个100%;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市首个实现正增长;5月,旅游业恢复到去年同期九成水平;上半年,GDP成功“转正”。三是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海鲜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以及冷链环节产品、人员和环境的常态化监测,坚决阻断潜在疫情传播渠道;推行重点景区节假日游客预约制度,引导分时段游览、游客间隔入园;构筑师生健康安全防线,确保复学复课平稳有序、万无一失。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创建“无疫小区”73个,实现被动抗疫向主动防疫转变。

  此外,统计、审计、计生、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民防、双拥、档案、史志、外事、国防动员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感受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必须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抓实项目工作增投资,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动能,强化城市更新提价值、塑品质,注重企业服务保存量、扩增量,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向改革创新要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在加快发展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必须始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狠抓落实,切实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省市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大鹏新区管委会,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大鹏籍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驻新区部队官兵、各新闻媒体,向所有关心支持新区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新区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后劲有待提升。经济总量不大,主导产业过于集中,具有支撑性的特色产业普遍处于培育阶段,特色产业缺少龙头项目和领军企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有待突破,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需不断探索大都市生态城区发展新路。二是生态环境改善难度增大。作为深圳生态保护区与城市发展边缘区,新区较难分享到特区发展的外溢红利,特别是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势头,高点护盘、高位突破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民生保障仍有不足。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尚有一定差距;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存在不足,安全监管压力依然不小。四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少数干部缺乏进取精神和责任担当,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执行效率有待提升;营商环境仍需优化。对此,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二、“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新区既迎来“双区驱动”、综合改革试点等一系列利好叠加机遇,又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疫情处于常态化防控的新挑战。困难不可低估,信心不可动摇。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工作部署,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生态立区、经济强区、创新引领、民生为本、统筹联动等发展策略,拉长板补短板争样板,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

  “十四五”时期,新区将锚定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战略定位,着力建设生态环境更优的“美丽大鹏”、海洋气息更浓的“海韵大鹏”、发展动能更强的“活力大鹏”、城区环境更美的“品质大鹏”、民生保障更实的“幸福大鹏”,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亮丽名片。2025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7%;PM2.5年均值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以内,污水处理率达到99%以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持续保持全省最优。

  做好新区“十四五”时期的工作,需牢牢把握以下思路和重点:

  一是统筹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凝聚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新区建区近十年,通过“美丽大鹏”和高质量“美丽大鹏”建设,已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即将由“创业十年”向“黄金十年”迈进。要谋求新发展、创造新业绩、实现新跨越,必须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抢抓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坚定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勇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绿色生态的发展新路。

  二是统筹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标杆区。秉持“生态立区、经济强区”,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更高层次的保护。持续做好国土空间分区规划,注重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与发展定位匹配契合,构筑高品质滨海城区空间格局。突出抓好生态保护,统筹推进与核电、LNG等新能源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海陆统筹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将各类开发活动严格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高位实施制度创新,勇担生态文明建设“开路先锋”,加快试行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统计与核算,着力构建产权清晰、激励有效、监管严格、参与多元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成果,加强环境监测,坚持治水、治气、治海、治绿、治污多措并举,提高生态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是统筹强基与赋能的关系,构建特色高端现代产业体系。坚持高质量发展,把准功能定位,承担使命责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发展优势,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特色高端产业发力、聚力,在厚植能源重镇优势同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生物、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积极探索“学研产商旅”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项目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

  四是统筹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坚持高端引领,加强文旅融合,通过拓展地理纵深和内容纵深,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不断丰富“旅游+”和“+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开启新区全域全季全业态旅游新征程。提高旅游交通运行能力和接驳效率,打通对外“大通道”,构建区域“大网络”,畅通内部“大循环”,实现通山达海、望海观山。引进提升高端话剧、影视、帆船、赛艇等文体品牌,将文艺细胞植入有价值传统村落,让游客得到全新体验。

  五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和共同富裕方向,推进平安和谐幸福大鹏建设。把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作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遵循,将风险和底线的思维贯彻到整个战略、规划和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之中,注重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协调性、安全性。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民至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以大民生视野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提高公共服务便民水平,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努力实现“民生七有”目标。

  六是统筹严管与担当的关系,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牢宗旨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打造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廉洁政府。切实转变作风,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提高“七种能力”和“八大本领”,形成争先创优、激情燃烧的干事创业氛围。同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开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督和绩效管理,对不作为、乱作为、推诿扯皮的公职人员厉行倒查、严格问责,对腐败零容忍,营造风清气正、蓬勃向上的政治生态。

  三、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大鹏新区成立10周年。今年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与上年持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左右,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PM2.5年均值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全市最优,污水收集处理率稳定在98.5%以上,河流水质稳定在IV类以上,力争90%稳定在III类以上,近岸海域水质100%达到功能区标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保持全省最优,完成节能减排考核任务。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决策部署,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坚定信心,扭住关键,全力抓好以下“十大行动”,奋力推动新区“十四五”高质量开局起步。

  (一)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为深圳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作出大鹏示范。

  创新实施绿色开发。积极申报国家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试点项目,健全协调机制,搭建项目库,高标准制定坝光生物谷EOD模式试点方案,编制片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设3条山海廊道、2座湿地公园、3座综合公园,严格保护盐灶古村风貌并加以活化利用,通过绿色开发和产城融合,既保护青山绿水,又留住浓浓乡愁。

  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高标准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完善全要素治理和“海域-流域-陆域”统筹联动模式,统筹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加速东涌红树林湿地园、大鹏湾海洋牧场等项目建设,实施森林抚育、珊瑚保育等生态修复工程,提升生物多样性。强化生态山林、滨海体系建设,确保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全省最优。加快“中国天然氧吧”体验区建设,率先探索“碳中和”“碳达峰”实施路径。

  深入抓好污染防治。巩固水污染全面整治十大行动成果,推进正本清源全覆盖二期工程,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加快推动东部海堤三期工程,完成5公里以上建设,实施11条河流综合整治。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大鹏蓝”行动,落实“7个100%”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推进臭氧综合治理,建好负氧离子监测站点,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二)实施重点改革牵引行动,提升新区发展能级

  结合2021年改革计划,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精准发力、锐意创新,加快重大项目、重点片区和重大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新区发展能级。

  争当重大改革先锋。积极实施《大鹏新区抢抓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机遇争当改革先锋工作方案》,推动深国投官湖项目、水头沙非农建设用地、南澳码头(口岸)用地等10项以上试点事项取得阶段性成果,力争1-2个项目纳入第二批市级综合改革试点清单。研究探索核电、LNG等新能源产业与新区特色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实施途径,增加人口、产业承载力,打造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片区。积极申请金沙湾、西涌等6个海域使用权,试点探索沙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建设的建议方案》上报省湾区办,争取游艇“自由行”创新政策率先在新区落地。创新实施差异化政策,促进资本、人才、住房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全年安排重大项目105个,总投资1928亿元,打好15个重点项目攻坚战,年度完成固投计划100亿元,增长25%。全力推动新大旅游项目完成土地供应并开工建设。启动南澳码头工程(口岸)主体工程建设,年内完成口岸大楼基坑施工;大力推动深圳海洋博物馆开工建设。推动深圳蓝韵智能医疗创新产业园、中航时尚健康集团总部等招商大会项目落地转化,坝光孵化器和创新园2个项目开工。

  提速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建设,探索“学研产商旅”五位一体开发模式,年内完成投资61亿元,增长15%,国际生命科技中心、安居银叶湾府人才房等5个项目实现封顶,加快坝光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建设。力争金沙湾国际乐园夏季开园,实现金沙湾体育馆、公共文化艺术馆年内开馆。开展大鹏所城文物保护三期工程。完成西涌片区品质提升一期工程,推动城市设计方案尽快落地,打造城市新客厅。

  强推重大平台建设。推动筹备设立海洋大学,协同推进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组建。加快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建设,完成国际食品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编制并推动立项,大力推动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建设,加快支持建设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马歇尔生物医药工程实验室大鹏转化中心、广东省水生动物健康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华大基因,完成国家基因库二期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

  (三)实施产业绿色赋能行动,提升经济质量和竞争力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能源重镇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特色产业,推进“补链、强链、延链”工作,构建特色高端现代产业体系。

  安全高效发展能源产业。继续发挥能源产业的基础性作用,稳住经济基本盘。加快岭澳核电三期工程、国家管网深圳LNG应急调峰站、东部电厂二期等重大能源项目规划建设。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努力建设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全年销售电量12.5亿千瓦时、天然气量1080万吨,分别增长4%、7%。

  加快打造特色产业高地。依托“两谷两园”,打造生物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引进战略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核心研发潜力企业不少于10家,遴选100多家签约项目分批落户新区,孵化不少于10个项目及企业。与坪山区开展产业合作,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试验区,争取形成1-2个重点合作项目。同时,围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目标,加快培育特色海洋产业,谋划布局海上核电、波浪能利用等新能源产业,推进国际渔业(金枪鱼)交易体验中心建设,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年内引进4-5家龙头海洋企业、高端海洋科研机构,海洋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2.8%。

  突出抓好产业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聚焦战略新兴学科领域,加强与核电、LNG等大型新能源企业的科技合作,推动创新专利技术的转化、利用和推广,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依托国家基因库、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企业,支持建设核电安全监控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生命科技中心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争取海洋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和深港澳海洋科普展览等活动永久落户大鹏。

  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制定全区招商工作方案,分解任务指标,调度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办事处联动招商,形成工作合力。全年实现10-20家有一定规模、影响力的异地企业迁转或在新区设立子公司、销售公司。围绕主导产业和坝光等重点片区,加快10亿元以上投资的重大项目和产业园区洽谈引进,积极培植新增税源。成立专班,服务推动2020年全球招商大会光明食品、泰森食品等4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加快释放新增产能。

  (四)实施文旅融合提速行动,提升发展软实力

  按照“全域、全季、全业态”理念,以“旅游+”和“+旅游”为抓手,加快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海洋、创文等融合发展,打造更多特色高端旅游产品,实现大鹏旅游“旺季更旺、淡季不淡”。

  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拓展地理纵深和内容纵深,大力创建国家级文旅融合示范区。依托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历史文化游径等文旅融合项目建设,推动“一线七点”红色旅游线路创建省级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线路,沙鱼涌景区申报省级红色旅游示范基地,谋划非遗项目活化升级,做强旅游诚信联盟和新区文旅投资公司,引进知名文旅企业参与有价值传统村落活化利用。高标准推动葵涌三溪、大鹏古城、南澳墟镇、土洋红色小镇四大精品项目,打造大鹏特色城市名片。

  提速文体旅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咸头岭遗址公园及博物馆、大鹏所城、市海洋博物馆、新区文体中心等4个重大项目;实施彭年企业家度假村、所城较场尾基础设施建设等7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5.6亿元。加快新区档案馆•方志馆立项建设。促进民宿规范健康发展,提升民宿品质和影响力。

  培育文化体育品牌。加快推动珠江口明清海防体系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合力推进国际化街区和海防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将大鹏办事处打造成国际化旅游品牌小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开展体育消费城市试点,继续办好中国杯帆船赛等品牌赛事,争取参与举办2021年世界沙滩运动会等国际一流赛事。加速沙鱼涌、大澳湾、金水湾、东西涌等片区开发建设,加快打造国际户外运动天堂。以金沙湾国际乐园开业为重点推动主题乐园等产业集群发展,逐步构建高端旅游产品体系。高水平举办旅游美食季等系列节庆活动,实现“月月有精彩、季季有活动、年年有好戏”,进一步提升新区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纵深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对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系统谋划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出“大鹏十年•致敬深圳”稻田菊花秀。深入开展科普工作,举办第二届深圳科普月活动及“行知科普•游学大鹏”活动。加快推进海洋儿童友好型城区建设,将大鹏自然童书馆打造为新区儿童活动和自然教育基地,擦亮大鹏自然童书奖活动品牌,推动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和大鹏生态文学奖再结硕果。

  (五)实施营商环境深耕行动,提升创新创业活力

  突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努力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带来一流的经济社会发展质效。

  扎实做好企业服务。推进区街两级挂点服务企业机制常态化、制度化,确保重点企业年度走访全覆盖。深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执法机制,真正做到“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安排重点企业扶持资金2500万元,扶持社区集体经济1500万元,扶持产业资金3460万元。

  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任务清单,推动各项惠企利民措施落到实处。组建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咨询监督委员会,参照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优化营商环境方案。推动企业开办从“串联模式”向“并联模式”转变,提升企业办事效率。

  推动法治建设提质创优。科学编制实施法治大鹏规划纲要,统筹推进“全域普法”,加大宪法、民法典普法宣传力度,优化普法模式、创新送法形式、丰富法治文化产品,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一批法治文化阵地。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打造大鹏公共法律服务品牌。全年举行普法活动200余次,法律援助咨询服务2500余人次,为来深建设者提供法律咨询1500余人次。

  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工作。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遵循“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思路,强化服务意识,全力推动人才政策优化落地。依托重点人才单位,探索搭建引进优质海外人才渠道。加快筹建人才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专职+兼职”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引入“公益性+有偿性”服务方式,争取深圳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在大鹏设置海洋类行业赛,深入推进国际人才街区建设,加快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不断优化新区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六)实施空间优化拓展行动,提升城区整体品质

  坚持规划引领、综合施策,深入开展“国土空间提质增效”行动,加强精细化管理,下绣花功夫,让城区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不断优化城区空间布局。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统筹编制国土空间保护和发展规划等25个专项规划,以规划先行驱动片区后发优势,推进葵涌中心区法定图则修编,以城市东部中心标准建设葵涌中心区,将大鹏街道打造为旅游门户和旅游服务中心,加快南澳滨海特色风情小镇建设,统筹构建差异化、高端化、精品化城区发展新格局。

  提质增效国土空间。坚持把城市更新作为中心工作推进,着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打造精品更新项目,全年推动33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更新规模237.4公顷,完成更新单元专项规划8个,供应用地20公顷;加力提速土地整备,有力保障产业、民生、交通、旅游等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全年开展土地整备项目10个,整备面积约230公顷、实施重点房屋征收项目10个;铁腕抓好查违工作,综合运用手段,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确保违建“零增量”、存量“负增长”,违法建设治理力争完成100万平方米,确保查违成绩持续走在全市前列。

  打造宜居宜游“最干净城区”。创新开展“清滩护河净山”志愿者专项行动和城市微改造项目,打造山海公园带,推进下沙片区公园、新大山海生态公园、锣鼓山公园等15个公园建设。常态抓好环卫日常管理,推动各项环卫测评成绩稳中有进。完成社会公厕改造升级,年内建成6个“网红公厕”。创建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加快生态环境园和能源生态园等大型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厨余垃圾末端日处理能力达到50吨以上,实现绿化垃圾100%资源化利用,使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成为全市标杆。

  抓实抓牢城区安全运行。全面提升安全文化影响力,营造共建共治氛围。深入开展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推进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紧抓建党100周年等重大关键节点维稳安保,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大鹏”建设,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和平安创建知晓率保持全市先进。同时,发力推进“智慧大鹏”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提升新区管理服务指挥中心的城市大脑能力。

  (七)实施路网体系完善行动,提升交通运行效率

  坚持目标导向,立足内外循环,加快完善全区交通发展格局,统筹交通资源配置,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发展作用。

  合力推进轨道交通。积极沟通对接,推动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和轨道8号线三期开工建设。加强谋划,合理布局,推进新区小运量轨道交通T2旅游专线规划工作。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同步开展地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和开发利用。

  加快建设市政交通。按照“两横两纵、东西两翼”干线路网规划,抓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坪西路(水头-新大)市政工程等17个交通项目年内开工,推进盐坝高速市政化等市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鹏坝通道(坝光段)、核龙线大鹏段二期改造等20项工程完工,确保葵涌环城西路隧道主体贯通,启动布新路东延、鹏布三路等4条道路建设,打通中山路延长线。

  精心打造慢行交通。构建“步道、绿道、廊道、碧道”一体化城区慢行系统。年内完成24公里碧道建设,提升改造10公里绿道,加快构建“绿道网”。改造提升金葵东路等道路老旧破损慢行设施,年度完成改造提升约1万平方米。

  (八)实施共建共享惠民行动,提升辖区民生福祉

  坚持民生问题和需求导向,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安排九大类民生支出51.9亿元,努力让广大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抓好民生实事落地。认真落实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选制,抓紧推进年度民生实事,逐步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全年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450个,投入资金5000万元,用于党建引领、便民利民、社会融合、心理健康等民生领域项目。创新思维发展集体经济,盘活社区集体物业厂房等闲置资源,积极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城中村管道天然气改造二期工程,确保一季度完工,公福项目年内完成改造,小型工商用户管道天然气改造项目全面铺开。加快推进大鹏、南澳片区水源保障工程,完成9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工程。

  推进优质均衡教育供给。引进挖掘人大附中、亚迪等名校资源,以名校扶弱校、带新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九年一贯部)二期教学楼和大鹏第二小学综合馆工程完工,新增小初学位1010个;谭屋围城市更新配套学校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红岭教育集团大鹏校区、市第二十三高级中学项目总体形象进度达标。加快推动白石岗城市更新配套学校、葵新西配套学校等前期工作。云山栖、东涌家园幼儿园年内开园,新增幼儿园学位45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达60%。

  协调发展健康卫生事业。发挥医疗健康集团优势,努力打造市、区融合的高水平紧密型医联体“大鹏模式”,力争成为国家医改新模式。加快市大鹏医院建设。完成国家卫生城市迎复审工作任务,全面启动省级“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实施精准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大力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广泛开展就业培训,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分类推进12个重点统建楼项目,开工安置房和统建楼项目2个,探索符合新区实际的人才住房配租政策改革。巩固拓展对口帮扶和扶贫协作成果,构建长效机制,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九)实施疫情防控阻击行动,提升辖区防疫水平

  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第一位,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扎实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有效维护新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强化“关键点”管控。紧盯重点场所,加强各个集中隔离点人员培训、医疗保障、值班值守等工作。紧盯重点部位,压实医疗机构院感防控主体责任,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加强民宿、酒店等场所住宿人员登记管理,坚决堵住疫情防控漏洞;落实“三强化三覆盖”和“十必须”要求,严格有效管理冷链冻品。紧盯重点人员,加强跨境货车司机服务驿站、停车站、接驳点、加油站及货主单位管理,严密落实“三点一线”防护措施。

  抓实“海岸线”联防。统筹辖区12家涉海执法单位,完善联动联勤、联防联控机制,运用“智慧海防”手段,构筑严丝合缝的巡防体系,有力防控走私偷渡带来的疫情输入风险,加强流动渔民管理,守牢海岸边境线,持续保持海上疫情“零输入”。

  加强“社会面”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因应形势变化,对标疫情防控指引,做好社会面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来大鹏人员核酸检测、隔离等措施,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继续做好小区卡点防疫、景区预约管理、养老院、学校疫情防控等工作,严密社会面防范。

  (十)实施从严治政行动,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意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积极适应常监督、紧约束的大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打造一流法治政府。坚持依法全面履职,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发挥法制审查“防火墙”作用,完善公众参与的利益表达机制,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以街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为契机,依托市级法治政府信息平台,探索构建行政执法效能监督评价体系,开展执法业务“大练兵、大比武”等活动,全面提升执法标准化水平。

  打造现代数字政府。强化大数据意识,完成智慧政务、智慧网格、智慧水务、智慧应急、智慧生态等重点应用系统布局,实现智慧协同指挥机制高效运行。优化“i深圳”大鹏新区门户栏目,普及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让市民群众办事少跑腿、更舒心。

  打造阳光廉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继续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作风养成,提高执行力和战斗力。强化审计监督,深化运用反贿赂管理八大非财务防控措施,抓好廉政风险防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切实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作风。

  各位代表,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更大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