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呼吸版图】德庆县人民政府代县长凌云:德庆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07-17 11:32 德庆县政府网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国土经济观察 > 政府报告公告 >

打印 放大 缩小




德庆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德庆县政府门户网   发布时间:2021-04-22 14:37   点击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2月7日在德庆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七次会议上

  德庆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凌 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20年工作成效和“十三五”发展回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达标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抢抓“双区”建设和“双城”联动重大机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加快构建“一江一路一带”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继续实施“百团会战”,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逆势上涨,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7亿元,同比增长4.6%(以下简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6亿元,增长85.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110.5亿元,增长1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184万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0.99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0元,增长7%。

  一、常态化精准防控疫情,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突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聚焦“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全面实行全县“一盘棋”、常态化排查、“五长五包”等工作机制,组建“疫情联防员”“防疫志愿者”“疫情防控督查员”三支“红袖先锋队”以及“4个1”防控网格专班,严格落实省、市入境来肇人员接转分流疫情防控统一要求,构建起“1个指挥体系+社区排查(管控)、交通通道排查、发热筛查、大数据精准排查4张网”的有效防控体系,实现疫情防控“零输入、零感染”。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体经济逐步回暖,新增市场主体2484户,增长10%。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1.1亿元,降低用户用电成本669.93万元,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3家、规上工业企业11家。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县金融机构累计为178家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资金9.57亿元,向辖内144个企业主体发放免抵押贷款10.97亿元。全面落实系列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德庆家嫂”“粤菜师傅”等培训工作,城镇新增就业4164人。稳妥推进政府债务化解工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一基地三区”重大平台建设有序推进,编制《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德庆)南药健康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南药健康产业基地落实建设用地294.09亩,平整土地210亩,德庆香雪南药产业园厂房、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新增南药种植约1100亩;粤港澳大湾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面开工建设。启动德清高速(德庆至广宁段)前期工作,国道G321线德庆县城一级过境公路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年累计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3亿元。大力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砂土路改造82.46公里,分期分批投放小型农村客运车辆,群众出行更加便利。完成1.48亿元电网升级改造;1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82亿元,完成年投资计划131.03%;向上争取专项债券9亿元、抗疫特别国债1.03亿元,14个专项债券项目和2个抗疫特别国债项目均开工建设并完成支出。出台《德庆县便利营商审批服务指南》,建成政企会商中心和万企诉求服务平台融合试点,全县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式综合受理率100%,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实现企业开办“半天办成”。

  三、狠抓产业招商落地,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大力引进制造业项目,成立广东省制造业风机行业分会,全年新引进注册企业38个,总投资58.44亿元,其中通风设备制造业项目18个,超10亿元投资额项目3个,外资项目2个。全面落实“产业招商落地巡查日”制度,出台《德庆县服务企业七条措施》,实行“三对一”服务企业制度和“三个一”政银企交流制度,全年新增开工项目30个,新增竣工项目31个,其中当年引进当年开工项目21个,当年引进当年竣工项目11个。突出产业用地保障,深入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利用等产业用地整治,全年累计完成产业用地整理提升面积4263.58亩,获批用地指标2114.3亩;严格抓好土地管理工作,完成垦造水田459亩、补充耕地核查整改5318.48亩。推进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投入资金3.75亿元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开发面积250亩、盘活用地面积100亩,建成10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器(通用厂房二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4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存量34家,稳居全市山区县第一。

  四、聚焦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步伐加快

  以官圩镇为试点,在全县铺开乡村社会治理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在各镇(街道)组建“四大中心”,下放财政、人事、审批等事权20项,加快建设共建共治共享村级社会治理共同体。1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2个、市级2个、县级13个)加快建设,德庆贡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建成,21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已建成9个,创建15个专业村、3个专业镇。新增国家地理标志商标3个,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3个,7个农产品入选2020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为全国上榜最多的县。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家庭农场5家、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我县被评为广东省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整县推进第二批试点县。全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巩固提升“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启动总投资1.23亿元的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96.2%自然村实现村内道路硬底化。成功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盘龙峡景区实施整治盘活恢复运营对外开放,三元塔创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官圩镇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金林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悦城镇罗洪村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德庆金林水乡游”入选第二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五、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全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投入帮扶资金2416.62万元,新增产业项目4749个,2303名贫困劳力实现就业,全县实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81户10389人全部达到“八有”标准,实现脱贫。坚持创文为民、惠民,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工作,投入资金1.5亿元推进公厕改造、市场整治、垃圾分类、乡镇卫生基础设施等补短板工程项目建设,投入1900万元完成巷道硬底化、排水渠改造、停车位设置等民生“微实事”390多件,以全省第一名成绩成功摘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金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打好大气、土壤、水体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优良天数比例99.4%,西江德庆段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水质标准;扎实推进绿化德庆大行动,完成森林碳汇建设7670亩、碳汇林抚育3760亩、桉树林分改造3130亩、绿化美化乡村10个;注重森林资源保护,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和涉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统筹推进民生事业,完成市、县十件惠民实事,县人民医院完成搬迁并投入使用,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完成升级改造;孔子学校初中部顺利封顶,全县高考成绩再创佳绩,上优投线和本科线分别增长97.2%、3%;创建省卫生村4个、市卫生村49个,新建公厕99个,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城市困难职工由511户降至16户;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县被评为广东省双拥模范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实现全县13个镇(街)诉讼服务站全覆盖,在全市率先推行基层矛盾纠纷调处一门受理、一网统揽、最多跑一次“三个一”镇域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新机制,全县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总体稳定。统计、地方志、物价、粮食、档案、打假、打私、气象、水文、慈善、工会、科协、青少年、残疾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革命老区、外事、侨务、港澳、对台、人防、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全年高质量办结县人大代表建议46件、县政协提案45件。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行政复议案件依期结案率100%。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实现全县193个村(社区)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全覆盖。积极推行“四个办”、实行“八个服务”、窗口无否决权制度等,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满意。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细则精神,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坚决杜绝“七个有之”,切实维护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过去五年,我们攻坚克难、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来,我们坚持追赶发展,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积极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机遇,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7亿元,年均增速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2.3%、8.7%、6.2%,分别是2015年的195.26%、151.66%、135.2%,近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十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县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最佳美食文化旅游名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成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乡村振兴战略调研联系点、国家级以项目制拓展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区、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全国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民政部2019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蹲点调研联系点,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连续四年在全市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综合考评中获得西北板块第一名。

  五年来,我们大抓产业强县,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一二三产均衡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铺开建设,“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成功打造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一批“国字号”“粤字号”农业品牌,培育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大力实施工业振兴“135”工程,累计投入12亿元开发工业园区面积3190亩,引进产业项目70个,总投资169.6亿元,全力打造“一城三园”,形成先进装配式建筑、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南药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实现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成功创建2家广东省博士工作站,5家企业获批建立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房地产累计实现投资33.43亿元,新增国家四星级饭店1家、3A级景区2个,“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812.6万人。

  五年来,我们注重统筹兼顾,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面貌明显改善,累计投入35.56亿元推进市政设施建设、改善县城区品位,打造“崇德之城、文明德庆”品牌。城镇化步伐加快,朝辉大道、香山大道西、紫荆路和香枫路建成通车,县城面积由“十二五”期末的10.2平方公里扩大至14.4平方公里。交通路网建设取得新突破,广佛肇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046.9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90.69公里,基本实现公路等级化和规模化。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制村通客车窄路基改造、畅返不畅路面整治等“四好农村路”建设1024.74公里。美丽乡村呈现新貌,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全县16个省定贫困村基本创建成为中等以上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175个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标准。城乡宜居环境明显提升,实现村村通硬底化233.69公里,全县自然村雨污分流管网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自然村保洁覆盖面均达到100%。

  五年来,我们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不断提升

  顺利完成县机构改革和乡镇街道体制改革,第二批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建设圆满完成,乡村社会治理综合改革形成系统经验并在全市推广。扎实推进“数字政府”改革,积极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走在全市前列。持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全国农村承包土地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持续深化,累计发放农地抵押贷款10.53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效提升,累计办理各类中小微企业贷款126.15亿元,2020年全县贷款余额97.70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39.30亿元,增长67.29%;存款余额143.07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41.87亿元,增长41.37%。

  五年来,我们加快补齐短板,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注重民生事业投入,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惠民实事,民生支出累计达到106.69亿元,历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7%以上。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57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9073个,完成2632户贫困户危房改造,16条省定贫困村实现出列,现有贫困人口均达到“八有”标准实现脱贫。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累计投入10亿元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扩建学校6间,新增学位8500个,高考成绩连年创新高,本科升学率居全市前列。医疗卫生服务提档升级,完成3家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新建卫生站173间,成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逐年提高,西江德庆段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水质标准。持续推进绿化德庆大行动,完成森林碳汇建设面积32585亩、造林与生态修复46673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5%以上。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社工平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历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目标以内。“平安德庆”建设扎实推进,万人刑事发案率较“十二五”期末下降19.26%,八类暴力恶性案件立案数下降56.71%,盗抢骗立案数下降58.85%,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落到实处,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五年的历程充满艰辛,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上下同心、团结奋斗的结果。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德部队和单位,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德庆建设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丰富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德庆发展实践,推动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德庆落地生根。必须凝心聚力抓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县,最大限度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突破瓶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真抓实干强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和钉钉子的精神,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必须全心服务为人民,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优等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工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比较少,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不高。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与人民的期盼还有差距,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三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干部思想解放、狠抓落实、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调整期,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持续影响期,也是全面开启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进入新发展阶段,“两个大局”深度联动构成“十四五”时期广东发展环境的主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快车道”,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梯次成型,肇庆正经历经济版图的宏观性调整、战略性变革、历史性重塑。在新发展格局下,德庆整体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身处“一核”,享受“一带”政策,拥有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交通区位、土地空间、营商环境、产业后发等优势,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我县面对的挑战不少、障碍不少,面临着强项削弱、弱项更弱的危机。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强化风险意识,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抢抓政策窗口期和发展机遇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工作部署,坚持产业强县不动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对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路子,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示范县。

  “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健康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实力更强大、城乡区域更协调、改革开放更深入、社会文明更进步、生态环境更美丽、民生福祉更丰厚、治理体系更完善,力争“十四五”中前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200亿元。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聚焦高质量发展,奋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抢占一席之地

  主动承接港深、广佛、澳珠产业链延伸和产业溢出,特别在装备制造、食品南药加工、康养医疗、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加快融入新一轮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产业分工配套体系。构建大湾区1.5小时交通圈,加快推进德罗高速、德清(德韶)高速、柳广铁路等重大外联路网建设,大力推进悦城通用码头、九市通用码头、西江能源枢纽中心等港口码头规划建设,提升与大湾区核心城市互通效率;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优化农村客运服务,加快城乡货运服务转型升级,推动全县物流服务与全县经济社会同步、同调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力加大产业项目投资,重点稳定工业投资;大力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投资;继续加大政府性投资,进一步推动城乡交通、能源、电网、水利、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提质;谋划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5G应用。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紧紧围绕机械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食品南药加工三大主导产业进行强链立柱,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快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持续推进“一城三园”开发建设,重点打造风机产业和现代家居特色产业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到202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年税收超千万元的企业20家以上。深入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培育创建,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到2025年,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继续做强做大做优贡柑、南药两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特色农村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等新业态发展,培育农业新增长点。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以文旅振兴推动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构建“一江一路一带”新格局,全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抓准“江”“路”“带”发展定位,加快西江沿线制造业绿色发展,做好高速公路沿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文章,筑牢生态屏障带,落实差异化发展政策,全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严控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构建规划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科学实行“多规合一”,加快推进县城西区开发建设。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推进县城城市风貌及水系碧道连通规划建设,推动老旧城区升级改造。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扎实推进新一轮绿化德庆大行动,积极创建一批生态文明示范镇村,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县。全域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加快创建全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补齐乡村供水、供电、道路、信息网络、农田水利、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全面抓好上级改革部署贯彻落实,主动承接中央、省、市的改革试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优化产业招商落地机制、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民生服务供给体制、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开展更有针对性、开创性的改革创新举措。围绕放权强镇、赋能活村,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乡村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数字政府”改革,进一步优化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动更多行政审批在线办理,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完善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打造优质营商环境高地。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导向,继续推进普惠金融建设,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搭建产业投资基金,稳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进县域金融改革创新,加大金融农业领域信贷支持。深化市场化改革,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支持本地企业挂牌上市。

  直面民生关切,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大社会民生投入,继续办好惠民实事。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抓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加快高等教育项目、孔子学校(初中部)建设,推进教育联盟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学前教育倾斜力度,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创新实施文化惠及工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孔子文化、龙母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打造一批文艺精品,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快县、镇、村三级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化“互联网+健康医疗”应用,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聚焦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保障、福利慈善、社会治理、退役军人等六大方面,加强社会保障能力,逐步提升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水平,全力构建全面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青年发展规划,鼓励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创业创新,积极推行“德庆家嫂”“粤菜师傅”等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搭建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促进更充分就业。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平安德庆建设,坚决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努力把德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2021年预期目标和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实际吸收外资增长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控制在市下达计划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十三届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融入“双区”建设、对接“双城”联动,坚持绿色工业、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三条产业发展主线,持续做大做强“一城三园”,高质量构建“一江一路一带”区域发展格局,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民生改善和保持社会稳定,为“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抓好六大方面工作:

  一、抢抓“双区”驱动、“双城”联动重大机遇,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示范县

  积极参与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建设大湾区德庆南药健康产业基地,有序推进香雪南药现代农业产业园、南药加工园区、南药集散中心和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南药产业园。加快建设大湾区绿色制造创新发展区,主动承接大湾区产业链延伸和产业溢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大湾区先进装备生产配套区。加快建设大湾区生态产品供给功能区,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畅通优质农产品与广州、深圳等湾区城市流通渠道,建立绿色农业发展体系,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当好大湾区优质“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加快建设大湾区传统文化传承区,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孔子文化研学基地、龙母文化传播基地、乡村振兴研学旅游基地建设,推动“龙母文化”“儒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与港澳地区深度交流合作。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数字政府”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快构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强化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模式中的创新应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电子证照和数据资源共享应用,推进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审批,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进一步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抓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全面落实“双容双承诺”制,推动更多投资项目“先建后验”直接落地。

  加快交通互联互通。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发展,完成国道G234线德庆光明至荔枝岗段路面改造和省道S265线郡市至桂境段、百步降至悦城花坛段路面改造,加快省道S118线四会贞山至封开杏花(德庆段)改建工程、县道X428线九市至凤村(大屋山至凤村段)路面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国道G321线德庆县城一级过境公路改线工程项目建设,全力提升地方干线公路通行服务能力。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有序推进通建制村单车道改双车道工程、窄路基拓宽工程、自然村路面硬底化、危桥改造等工程建设,年内计划改造提升农村公路86公里,改造危桥5座。

  二、筑牢经济发展基本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千方百计扶持实体经济。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减税降费和惠企暖企扶企政策,继续降低工业企业用地用电用气等成本。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综合利用降率降费、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应急转贷等方式,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年内新增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进一步健全完善常态化暖企扶企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服务专班的帮扶作用,及时精准有效解决企业诉求。

  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全力做好2021年重点项目和专项债券项目的谋划储备和申报建设,申报省重点建设项目4个,年度投资8亿元;市重点建设项目25个,年度投资26.48亿元;积极争取、用好用活债券资金。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园区交通、供水供电、生活配套等短板。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力度。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建成5G基站220个。

  深入挖掘市场消费潜力。巩固提升传统消费,加大大宗商品促消费力度,大力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加快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壮大网络直播、生鲜配送、在线交易等新兴消费业态,推动实体商业创新发展。扩大农村消费市场规模,积极打造农村消费项目,进一步发展农家乐、渔家乐、民宿等农村经济,吸引更多城市人到农村。建立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畅通城乡双向联动销售渠道,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强化市场秩序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积极开拓对外贸易市场。进一步简化优化外资准入条件及政府审批流程,积极落实有关扶持外贸外资优惠政策,增强外资企业吸引力。积极培育以技术、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推动传统产业通过创新促进升级,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外贸企业扩大进出口,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指导外资外贸企业开拓海外营销网络,保持外贸出口持续增长。

  三、推动产业招商落地见效,持续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全力推进产业招商落地。坚持党政齐抓、部门齐上,完善产业招商落地责任闭环机制,实施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实行融资优先、供地优先、政策配套优先,全力引进投资强度大、土地集约利用高、产业带动力强的优质企业,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50宗、计划投资额80亿元,其中超10亿元制造业项目4个。健全产业招商落地“1+4”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土地、金融、审批验收代办、用工、增资扩产、建设安全、兜底服务等工作专班作用,构建产业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服务机制,力促一批具有引领性和“造血”功能的项目加快建成投产,计划新增落地开工项目32个、竣工投产项目33个。加强土地资源要素供给保障,抓好年度新增开发产业用地供给和低效产业用地整理提升,力争整理提升用地1000亩,新增征地1800亩、可出让产业用地1600亩。

  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用功扶企暖企惠企,加大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税收超千万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全年新“入规”企业8家、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2家。支持现有企业实施技改改造和增资扩产,力争年内开展技术改造企业8家,完成投资1.8亿元以上。持续做大做强“一城三园”,积极申报德庆风机、现代家居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开发项目、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力。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广智能制造,大力促进工业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和5G应用。

  大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总体布局,全面对接“广深港澳研发孵化——肇庆产业化”科技创新协作模式,加快推进平台搭建,探索园区共建、科创共建等合作模式。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力争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存量38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2家。加大人才引进、管理和服务力度,积极引进和培养装配式建筑、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南药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急需的专业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实施三产融合发展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立健全种养、深加工、仓储物流配送、销售等全产业链。实施农业园区建设工程,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培育体系,打造特色现代农业要素聚集区。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镇、特色产品村。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深化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全力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农业品牌培育工程,新增国家级农产品品牌2个以上。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支持发展农产品直播带货、农村电商等新业态。

  纵深推进乡村综合改革。进一步畅通“四个中心”运转机制,加大放权强镇力度,总结农民自主建设雨污分流工程经验并逐步向更多农村工程建设项目推广,加快完善“三村”社会治理议事机制,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综合改革取得更大实效。统筹整合城乡资源,探索组建“四农”合作社,强化农村资源要素整合与盘活。稳慎推进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方式,抓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做好乡村实用性“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加强宅基地规范化管理,确保农村“一户一宅”、农民“户有所居”全面落实。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做好“三清三拆三整治一美化”巩固提升,深入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百村示范”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示范样板镇、村。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完善“龙母故里·乡思德庆”“德庆金林水乡游”2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官马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连片和广佛肇德庆段高速沿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建设“一路一景一诗歌,一村一品一主题”的美丽乡村文旅走廊。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扶贫项目后续管理办法和贫困户动态监测机制,落实公益性岗位,保障脱贫长效化。提升农业主导产业带农益农能力,设立更多“扶贫车间”,切实提高农业增加值和农民收入,确保贫困户实现长效稳定脱贫。强化脱贫攻坚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更大程度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和监督,确保扶贫资金使用规范、用到实处。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进步

  从严抓好疫情常态防控。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落实“四早”要求,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重点场所、重点领域检测排查,强化冷链食品全链条监管,严格落实测温、扫码、戴口罩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巩固“4张网”防控体系,坚持“5个不能松”,落实落细预警监测、快速反应、落地查人、分类管理、精准管控防控措施。有序做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切实降低输入性防控压力和本地传播风险。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加大对道路扬尘、餐饮油烟、汽车尾气、露天焚烧等监管,确保空气质量不断提高。常态化开展水源地保护行动,持续攻坚大冲河污染治理,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大冲河水质保持III类标准,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100%达标。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推进污染地块修复和再开发安全利用,严厉打击非法运输、处置固废行为。

  统筹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围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就业创业扶持等方面。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德庆模式。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孔子学校初中部年内投入使用。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形成全面覆盖、均等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开展医疗质量服务提升年行动,推动医保经办机构事业改革,不断增强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预警处置机制。继续落实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和发放工作,提高城乡低保、供养孤儿、残疾补助、城乡医保标准,年内基本实现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直接结算。全面促进就业创业,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加强“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德庆家嫂”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加快养老服务发展和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积极推进长者饭堂等民生工程。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打击涉黑涉恶、涉毒、涉电诈、涉盗采河沙、涉黄赌、涉金融领域等突出违法犯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安全生产、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灾减灾、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提升县域社会治理建设工作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德庆样板”。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推动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坚持底线思维,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同时,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建设,扎实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全省“双拥”模范县创建成果。全面完成省、市、县惠民实事。继续做好统计、打假、打私、民族、宗教、革命老区、老龄、外事、侨务、港澳、对台、人防、科协、地方志、档案、气象、水文、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等工作。

  六、全面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基层法治建设年专项行动,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定期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行政检察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

  提升行政效能。充分利用无纸化办公系统、“粤政易”等政务平台开展工作,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全力推进“一次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只进一门”建设。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提高行政决策执行的系统性、整体性。严格规范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进一步提升政府执行力。

  强化廉政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加强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关键岗位和专项经费等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抓好巡视整改和跟踪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坚持厉行节约,杜绝奢侈浪费,严控“三公”经费预算。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精准到点、稳扎稳打、善作善成,努力开创德庆全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肇庆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德庆应有的担当和贡献。

  名 词 解 释

  1.省委“1+1+9”工作部署: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工作部署,第一个“1”是指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政治保证。第二个“1”是指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主动力。“9”是指9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二是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三是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加快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四是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是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加快改变广东农村落后面貌;六是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七是以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八是以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为重点,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九是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重点,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高质量发展重大关口的短板。

  2.“双区”建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3.“双城”联动: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推动广州与深圳“双城联动、比翼双飞”。

  4.“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5.“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6.“五长五包”工作机制:县城区19个片区124个网格分别设立片区长-网格长-街长-巷长-楼长“五长”,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包宣传、包监督、包排查、包服务、包防控“五包”工作任务,构筑疫情联防联控全覆盖网络。

  7.“一江一路一带”:“一江”指以德城街道、新圩镇、九市镇、悦城镇为主体,建设西江沿线绿色工业发展区;“一路”指以回龙镇、官圩镇、马圩镇、播植镇、莫村镇、高良镇为主体,建设高速公路沿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区;“一带”指以凤村镇、永丰镇、武垄镇为主体,建设生态屏障带。

  8.“百团会战”:组建100多个工作团队,推动100多个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和惠民实事,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9.“四好农村路”:全面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0.“四大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中心、社会事务中心、依法治理中心。

  11.“八有”: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电用、有路通自然村、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电视看、有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

  12.“四个办”:马上办、网上办、异地办、一次办。

  13.“八个服务”:延时加时服务、导办服务、上门服务、证照免费邮寄服务、微信预约服务、志愿服务、免费复印服务、贴心服务。

  14.“一核一带一区”:“一核”即珠三角地区,是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和主引擎,该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一带”即沿海经济带,是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该区域包括珠三角沿海7市和东西两翼地区7市,东翼以汕头市为中心,包括汕头、汕尾、揭阳、潮州4市;西翼以湛江市为中心,包括湛江、茂名、阳江3市。“一区”即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该区域包括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5市。

  15.工业振兴“135”工程:力争实现规上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工业税收5亿。

  16.“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清”是指清理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阻碍物;“三拆”是指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三整治”是指整治垃圾乱扔乱放,整治污水乱排乱倒,整治“三线”乱搭乱接。

  17.“双容双承诺”:政府对产业投资项目实行双向容缺容错和承诺,容许企业相关审批手续先缺后补、政府工作人员容错,企业承诺按照有关程序分步补齐相关审批手续、政府承诺不加码验收,促进产业项目“先建后验”直接落地建设。

  18.“一城三园”:德庆产业新城、南药健康产业园、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

  19.“多规合一”:在同一个国土区域空间内,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统一且合在一起,实现一个市县(空间区域)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20.产业招商落地“1+4”工作机制:“1”是指“产业招商落地巡查日”制度,“4”是指项目档案制、项目代办制、项目会商制、项目督导制。

  21.“三村”社会治理议事机制:常住本地的村民、在外发展的村民、上网关注村情的村民,创新筑牢“本地村”、依靠“外地村”、团结“网上村”,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机制。

  22.“四农”合作社:农力、农机、农地、农房合作社。

  23.“四早”要求: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

  24.“5个不能松”:防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不能松、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等个人防护不能松、外来人员报告制度不能松、重点场所扫码戴口罩管控不能松、发热门诊筛查处置不能松。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