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新质生产力|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及其作用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2024-03-06 19:40 《南昌大学学报》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新质生产力 >

打印 放大 缩小





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及其作用发挥
——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订阅 2023年6期 、 简新华 聂长飞
 
(1.南昌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2.武汉大学 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不断跃升,从一个典型的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并即将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伟大的生产力奇迹。然而,过去40多年我国生产力水平取得迅猛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红利和常规资源要素投入,即以传统生产力为主导。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而传统生产力难以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痛点和难点问题。在此背景下,一种更新、更高水平的生产力亟待形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存在形态也不断变化。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变化提出的新概念,不仅有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而且为新发展阶段我国构筑新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个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和战略方针,现在特别需要深入探讨和明确的是: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运用新质生产力、发挥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一、新质生产力是新型的高水平生产力
形成、发展和有效运用新质生产力,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和界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外延和特征。
 
(一)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外延和特征几种界定的评论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从现在已经发表的相关论著来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说明,不少把新质生产力产生的原因、重要性、功能和作用、形成的途径等内容混在一起来界定新质生产力,甚至把产业、产业体系、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也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因素,而且把生产力要素与生产要素混同起来,没有从生产力所包含的科学技术、劳动力、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1)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理论界有三种看法:一是生产力二要素论即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二是生产力三要素论即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是四要素论即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科学技术。由于生产力里面虽然包括科学技术在内,但是科学技术是渗透融合或者体现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之中的,并不能离开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独立发挥作用,因此多数人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是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数量、品种、质量和效能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及其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在新质生产力中高新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采用生产力四要素论来展开论述。还必须明确的是,虽然生产力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但是不能无限扩大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把生产力要素等同生产要素,因为生产要素的内容比生产力要素的内容广泛得多,比如在市场经济中资本是重要生产要素;但是资本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不是生产力。等基本内容上清晰、准确、具体地说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外延和基本特征,存在不完全、不准确、不严谨和不一致的问题。
 
比如,有的学者提出:“新质生产力就是在当代科技进步条件下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所产生的具有新的性质、新的属性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既有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出的新枝,也有未来产业萌发的新芽,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然而,这种界定只是简单指出了新质生产力的部分特征和功能,没有从生产力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上具体明确地说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
 
又有学者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引致的生产力跃迁”,“新质生产力呈现出技术创新驱动主导的典型特征。一是涉及领域新,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量子技术、智能制造等技术群逐渐聚合并引发‘技术奇点’,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二是技术含量高,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是不断摆脱要素驱动的数量型增长模式,日益体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3]。这种对新质生产力的界定,只是说明了新质生产力产生的基本原因和部分特征,也没有从生产力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上,清楚准确地说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对新质生产力特征的概括也不全面、具体、明确。
 
另有学者指出,“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需要从‘新’和‘质’两个方面进行把握”,“所谓‘新’,是指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是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所谓‘质’,是强调在坚持创新驱动本质的基础上,通过关键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为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创新驱动力”[4]2。这种界定也没有从生产力的基本内容上解读新质生产力,讲得更多的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而且把“新经济、新业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涵”可能是不准确的,不能把“新经济、新业态”看成构成生产力本身的内容,因为经济包含的生产力、业态是产业,而产业是运用生产力和创造生产力比如生产资料的组织形式,本身不是生产力的内容。
 
还有学者认为,“新质生产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从本源、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多种不同角度来看:从本源来看,新质生产力还包含创新能力;从经济学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以高效能、高质量为突出特征;从社会学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水平发展提升的新质态;从哲学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以新的生产要素组合为前提[5]。这种对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的解读是不准确科学的,不能认为从不同角度来看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外延会不一样,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看,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既定的,都应该是一样的。不能说从本源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实际上,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应该是如此;也不能说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还包含着科学技术”。难道说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本源上看,生产力就不包含这四个要素吗?实际上无论从什么学科、角度来看,生产力都包含这四大要素,而且这个解读也没有全面准确地说清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外延和特征。
 
也有学者提出,“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全新质态的生产力”,以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资料(劳动工具)为主要内容[6]。虽然这是从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等方面来界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但是缺乏对新质生产力中科学技术状况的界定,所以不全面;而且把经济发展方式、组织管理的因素都放在新劳动资料中也是不准确的,因为这些都不是新劳动资料的内容。
 
还有学者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包括四个维度:一是新劳动者。不同于传统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技术工人,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二是新劳动对象。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还包括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劳动对象。三是新劳动工具,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四是新型基础设施。”[7]这种对新质生产力的界定虽然把生产力中包含的劳动资料细分为劳动工具和基础设施,但是也不全面,不仅缺少对新质生产力中科学技术状况的界定,而且在对“新劳动对象”的说明中,还包含劳动资料、高端智能设备,而后面又并列提出“新劳动工具”“新型基础设施”,这两种都属于“新劳动资料”的内容,存在前后交叉重复、不太严密的问题。
 
(二)必须准确、科学地界定新质生产力
长期以来,人们把生产力定义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简单地理解为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随着人们对劳动力、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逐步完善了对生产力内涵、外延和特征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了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中脑力的作用比体力的作用更重要,而脑力的大小和效率的高低主要是由劳动者学习和掌握的科学技术的状况(数量、广度、深度)决定,而且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资料的品种、性能、质量、效率主要是由科学技术的水平决定的,所以邓小平在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二是人与自然不是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而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人类既要改造、开发、利用自然,又要适应、保护、美化自然,因为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持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现在必须对生产力作更为准确科学的界定,生产力应该是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由于人类的生产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深化、科技革命的不断发生、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生产活动的不断改进,使得科学技术、劳动力、生产资料的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演进和发展的;因此不同的时代和发展阶段,生产力的状况或者说发展水平(包括构成的因素的种类、结构、技术水平、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是不完全相同的。从现代来看,生产力应该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
 
所谓传统生产力是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具体而言,传统生产力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工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的生产技术。在生产资料方面的主要内容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炼油厂、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站、核电站等能源生产设施,钢铁、有色金属、塑料和化纤等有机化学工业产品、无机化学工业产品等原材料,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等动力机械,各类机床、推土机、挖掘机、起重机、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各类工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公路、铁路、桥梁、隧洞、港口、机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在劳动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基本掌握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生产技能的劳动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体力,智力的作用还很不充分。传统生产力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以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不可再生石化能源、黑色化(或者说灰色化,即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不可持续为主要特征。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总的来说,应该是指新型的高水平生产力,即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也就是出现以前没有的生产力要素的新的品种和结构,相比于传统生产力而言是性能和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可持续的生产力。
 
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内容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高端算法、高新网络通信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新交通运输技术、高新航空航天技术、高新机械设备制造技术、高新环保技术、高新生命健康保障和医药生产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生产资料方面的主要内容是新能源、新材料、新工具、新机械设备、新基础设施等,包括高端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及其生产设备、核聚变能和氢能等清洁能源及其生产设备、特高压输电设备、各种新材料及其生产设备、人工智能设备、高端算力、高端芯片及其生产设备、高端机器人及其生产设备、5G和6G移动通信设备、量子通信设备、现代航空航天设备、深海探测设备、高速铁路和电动汽车等现代交通运输设备、高端发动机和盾构机等各类机械设备及操作控制系统、现代生命健康保障设施和医药的生产设备,等等。新质生产力在劳动力方面的内容是新质劳动力,即主要依靠智力,能够创新、开发、运用、改进和优化各种高新技术和发展高新产业,改造优化传统产业的高素质劳动力。
 
新质生产力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形成和发展,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主要包括可再生绿色能源、资源节约、环境优化)和高效化为主要特征。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任务。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新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生产力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已经研究多年,并且提出了生产力经济学[8]3,但是对于生产力类型划分的研究是缺乏的,更没有明确提出在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阶段,生产力应该是什么类型的生产力、具有什么样的与以往生产力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弥补了这个不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
 
二、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的条件,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进的决定性力量,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本任务和第一要务,所以中国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发展生产力。中国现在为什么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总的来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形成发展和运用新质生产力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因为正是新质生产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才需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又只能依靠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所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国的中心任务,高质量发展又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9]28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不是空谈,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这个物质技术基础就是新质生产力。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不仅科学技术现代化必须以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为基础,而且其他方面的现代化也都必须以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为基础,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又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依靠新质生产力为支撑,不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没有新质生产力所包含的高新科学技术,不仅科学技术现代化不可能实现,而且其他方面的现代化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特别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包括高端制造业在内的现代制造业为主干、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最大),以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依靠新质生产力,因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武装改造,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优化升级和现代化,都依赖高素质劳动力和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都离不开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的研发和运用。而高新科学技术、高素质劳动力和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正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对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具有决定性作用。
 
第三,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好的发展,也就是产出质量高、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高、经济运行状态好(即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公平与效率关系、速度与效益关系、供求关系、投资(积累)与消费关系、进出口关系、国内外收支关系、财政和金融状况、就业和物价状况等趋向合理优化)的经济发展状况[10]94。要做到这“四高一好”,必须以新质生产力为基础,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品质的生产力,否则,不可能真正做到产出质量和效益高、状态好,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运用能够为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动能,提供物质技术和人力支持,更好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以上说明,形成发展和运用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根本任务,提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三、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新发展阶段中国应该怎样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指生产力数量的增加、品种的创新、质量和效能的提高。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容,简单地说就是高新科学技术、高素质劳动力和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创造和掌握高新科学技术、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或者说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生产出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进入新发展阶段,关键核心技术既换不来也买不到,只能依靠自主研发创新,高素质劳动力需要通过发展和逐步普及高水平的教育来培养,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需要建立相应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出来。中国现在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只能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发展现代教育、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9]33由于自主研发创新高新科学技术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劳动力,高新技术产业也需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力运用高新技术才能建立和发展,两者都依赖高素质的劳动力,而高素质的劳动力又主要依靠教育来培养,因此中国现在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劳动力
新发展阶段中国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执行教育优先发展方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除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革完善教育制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果之外,在人口总量开始下降的大趋势下,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应该切实由以数量规模扩张为主向稳定数量规模、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转变,特别是要注重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点,应该是避免课程内容与中学的重复教学,多读经典原著,增强本科生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点,应该是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主要是提高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和选题的创新性,以利于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优秀人才和科研创新领军人才。注重加强职业教育,重视实践操作,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二)加强自主创新,创造和掌握高新技术
新发展阶段中国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执行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战略方针,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加强自主创新,除了继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基础研究、着力组织重大关键核心科技攻关,切实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形成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还需要加大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科研投入,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努力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果,继续发挥还存在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尽可能引进国外高新科学技术,创造更好的条件吸引和利用国外的优秀科研人才。同时,必须下决心改革完善科研项目申报和结项成果的审核、科研奖励的评审标准和方法,即主要由相关行政机构主导、重点考核发表成果的数量和刊物及出版机构的级别转向主要由学术机构主导、相关领域专家评审,重点考核创新性和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不急功近利、不追求“短平快”,甘于“坐冷板凳”,力争“高精尖”,资助、鼓励科研人员研究真问题、做实学问、出精品。在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上,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理和干预、过多的表格填写、形式主义的报告提交,给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使他们能够集中更多的精力搞科研,多出创新性成果。坚决反对论资排辈,注重给中青年科研骨干挑重担、压重任,并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适度延长高新科技领域资深专家的退休年龄,真正发挥老年传帮带的作用。
 
(三)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产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
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生产更多更好更新的高品质生产资料,为此又必须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传统制造业升级,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给予高新技术产业必要合理的财政、金融、用人、用地等优惠条件,加强高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突破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瓶颈,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努力进入世界产业价值链高端,合理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高端计算设备生产、高端芯片生产、高端机器设备的生产、5G和6G移动通信设备生产、量子通信设备生产、现代航空航天设备生产、深海探测和开发设备生产、高速铁路和电动汽车等现代交通运输设备生产、高端发动机和盾构机等各类机械设备生产及操作控制系统制造、高端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设备生产、核聚变能和氢能等清洁能源的生产、特高压输电技术设备生产、现代生命健康和医药设备生产、各类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新材料、新能源、新基础设施、高新机械设备、新工具。
 
四、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生产力发展并不等于经济社会发展,因为生产力还有一个运用和真正发挥作用的问题。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需要。只有合理有效地使用发展起来的生产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以满足社会需要。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必备的物质技术基础,现在提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那么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新质生产力、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作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总的来说,必须深化改革完善相关制度,真正让新质生产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科技尽其能,最重要的是要运用高素质劳动力,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和数字经济,运用数字技术改造武装包括传统产业在内的所有产业,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形成高水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高素质劳动力,发挥其重要作用,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应该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消除各种限制人才流动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允许和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尽可能让各类不同的人才流动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同时,应尽可能提供充分就业的机会,让所有的人才都能够发挥作用,不至于导致人力资源闲置浪费。在激励机制上,要加快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和必要的激励机制,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和给予优秀人才合理有效的激励,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优秀人才的重要作用,同时促进普通劳动者奋发向上、努力学习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所有劳动力的总体素质,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保障机制上,要建立健全各类人才的保护制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保障各类人才的身心健康,从而可持续地发挥作用。
 
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发挥其重要作用,真正做到科技尽其能,应该取消和克服各种不合理的限制和制度障碍,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保护高新科学技术研发者和拥有者的合法权益,创造有利条件,克服困难,尽可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运用高新科学技术,切实把高新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不能只停留在书本文献上、束之高阁,从而真正发挥高新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发挥高新科学技术作用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途径,高新技术产业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又是新质生产力的使用者和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的主要渠道。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快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要特别注重鼓励和帮助劳动者更多、更快、更普遍地学习掌握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发挥更大、更多、更好、更有效的作用。
 
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高品质生产资料,发挥其重要作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最重要的是应该努力发挥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统一大市场优势,尽可能地鼓励推广使用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比如尽可能使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机械设备、新基础设施等。这样不仅能够适应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而且可以快速降低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增加对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的市场需求,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刺激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生产的扩大,更多、更好地发挥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有利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11]7。数字技术是新质生产力中最重要、最能广泛使用、最有发展和运用前景、也最能提高效率的高新科学技术;数字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皇冠产业;数字经济是现代经济最突出的经济特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形式。因此,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在新发展阶段,要更有效地运用新质生产力、更好地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作用,战略重点应该是运用高素质劳动力,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和数字经济,实现数字产业的迭代升级,运用数字技术改造武装包括传统产业在内的所有产业,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形成高水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努力建设数字经济的新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同时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因时因地因企制宜、真抓实干、注重实效,不能搞形式主义、为数字化而数字化。
 
五、结语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提出的新概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任务,现在提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质生产力是新型的高水平生产力,主要内容是高新科学技术、高素质劳动力和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是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必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加强自主创新以创造和掌握高新技术,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生产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因此,政府部门必须深化改革完善相关制度,更好地运用新质生产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科技尽其能。更重要的是,要运用高素质劳动力,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和数字经济,运用数字技术改造武装包括传统产业在内的所有产业,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形成高水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真正发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作用。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