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新质生产力|智能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向度(作者:肖 峰 赫军营

2024-03-06 19:36 《南昌大学学报》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新质生产力 >

打印 放大 缩小





新质生产力:智能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向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   作者:肖 峰 赫军营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生产力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是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力量。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生产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决定力量,科学地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走向,明晰地预见了社会发展的前景趋势,这就是: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成为最终的制度形态,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制度形态更替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迭代更替,超越了先前工业化的造物模式,以全新的生产形态推动人类文明提升的进程。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给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颠覆性革命,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普遍应用,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均已打上智能化烙印,使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普遍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时代。
 
智能时代是信息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由信息化迈向智能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全面提升三次产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习近平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质变形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指向。在智能时代,新质生产力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新向度,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将为我国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内生动力,加快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步伐。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阐释
新质生产力是由“新质”所修饰或规定的“生产力”。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依旧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内含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中的“新质”意味着生产力所发生的质的转化。新质生产力是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的新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生产力是一个系统性概念,生产力的驱动和增强依靠生产要素的综合性力量。马克思从劳动入手,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将生产力等于劳动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三要素。对生产力的通常定义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从自然中获取物质的能力,是人在改造自然的对象化活动中所展现的人自身的力量。
 
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跃迁,其客观依据是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科学技术是撬动历史的杠杆,它能够突破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瓶颈,完成生产力发展由量变向质变的转换。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并不能直接进入生产领域,它需要以实体性物质的形式表现出来,劳动资料作为延长人类自然肢体的工具承担着这种实体性角色。“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2]209科学技术以物化的形式附置在劳动资料上,重新型塑了劳动资料的物质存在方式,在科学技术的助推下,“劳动资料取得机器这种物质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来代替人力,以自觉应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2]443。劳动资料在科学技术的嵌入下不断增强自身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客观力量,社会生产力依托科学技术的物化力量获得长足发展。
 
科学技术以劳动资料为物质载体,将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智慧应用于社会生产领域,形成以劳动资料客体形态为力量彰显的科技生产力。在传统的生产力中,科学技术赋能的劳动资料只是不断进行人类生产活动的肢体模仿,“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作为实际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被生产出来”[3]198。科学技术水平越高,劳动资料对人类肢体劳动的模仿就越灵活,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完全取代人的体力劳动。从本质上看,传统生产力中科学技术附置下的劳动资料追求对劳动方式体力化的替代,使人类不断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劳动资料作为科学技术的物化载体,从模仿人类的体力劳动转向模仿人类的脑力劳动,劳动资料呈现出人类智能的属性,人类社会发展由此进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使生产力开始发生质态的变化。“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4]544,人工智能技术向劳动资料的深层次嵌入和应用衍生出智能生产力,智能生产力是生产力在智能时代的新样态。“智能生产力也可以称为‘智能化生产力’,它是人工智能技术‘武装’生产力的产物,是当代信息技术(芯片、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智能算法等)汇聚为人工智能后对生产力实施的颠覆性改造的结果。”[5]6-7智能生产力本质上是机器生产的类人化,生产工具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像人一样自主与灵活的智能化特征,并且还具有人所不具有的高效和持续工作的特征。可以说,智能生产力是智能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形态,是人工智能技术向社会生产领域全面渗透的结果。
 
新质生产力之所以“新”,最重要的是以最新或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而形成,所以必然是以人工智能开创的智能生产力为核心,同时广泛地吸纳和聚集当代科学技术众多领域的创新成果,从而造就生产力的系统性变革,并体现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关联的生产力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未来产业则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需要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离不开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算法等当代信息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新质生产力是人工智能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向度,智能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样态表征,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以智能生产力为导向的生产力发展新形态,也是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内生动力,尤其是以智能技术(芯片、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智能算法等)为核心支柱,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效能为生产特点的生产力新质态。
 
新质生产力是智能时代所衍生出来的新质态生产力,它的形成和发展必将附着智能化的“魅影”,并与传统生产力相比较具有本质区别。科技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新质生产力较之传统生产力建基于更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由当代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转换和富集而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科学技术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成为社会变化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创新驱动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科学技术物化的劳动资料呈现为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模仿,劳动资料模拟的重心由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传统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劳动资料所借用或转化的自然力,来延展人自身的劳动的对象化范围,增强物质生产的对象化力量,人类通过利用劳动资料不断从自然界摄取物质,再借用机器的机械能(可称之为“人工体能”)在越来越大的造物规模和越来越强的造物能力中彰显自身力量的强大,这种过于强大的人工体能常常对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的破坏。新质生产力则以不同于人工体能或能够有效利用人工体能的人工智能为技术引领,以最小的消耗产生最大的效益,使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的同时走向绿色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向和谐共生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智能生产的新质生产力,也是“绿色生产力”。
 
二、智能时代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
智能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要素的全方位变革,先进科学技术的赋能使生产力发生质变,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虽然依旧是生产力构成的三要素,但它们已经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新质生产力的内部,人的劳动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向脑力劳动为主,劳动工具由一般机器转向智能机器,劳动的直接对象从物质实体转向数据、信息和知识,人所面对的劳动对象由实向虚转化,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
 
(一)新质生产力呈现主体劳动的脑力化
新质生产力是依靠强大科学技术支撑的新型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进入生产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越高,脑力劳动的比重就越大,作为科学技术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越呈现出主体劳动的脑力化。
 
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阶段时,社会的物质财富不足以支撑较多的人从事发明创造,人类的劳动以基于有限体力的低效率、低产出的生产方式为主。在新技术不断引入劳动工具系统中后,随着部分体力劳动被工具系统所替代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更多的物质财富被创造出来,使得生产力的水平能够支撑一些人从直接的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于是出现了非物质劳动者的专业化发展,劳动方式中也出现了脑力劳动,并且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逐渐走向了脑力化的阶段。此时,发明也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科学技术被有意识地加以推广,以劳动资料客体形态的物化力量应用于社会生产,并显示出急剧提高生产力水平的神奇功效,由此使得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进而成为直接生产力和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背后实际上是科技人才的推动,更多的脑力劳动者从事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正是立足人才培养的基础。我国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必须以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来催动科技的创新性发展。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6]。高尖端的科技创造需要高层次人才,需要较高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的脑力劳动者。
 
劳动者是整个生产力发展中最革命的因素,马克思曾指出:“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4]655在智能时代,最强大的生产力无疑也是劳动者本身,尤其是千百万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脑力劳动者。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一大批这样的脑力劳动者的介入,他们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从事发明和创造,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更新和提级换代,来持续提升劳动工具的智能化水平。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前提,以脑力劳动者科技创新的落地转化为基础。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本身展现出主体劳动的脑力化。
 
(二)新质生产力呈现劳动工具的智能化
人类在自然界中从事物质性生产,需要依靠劳动资料来不断延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增强物质生产的对象化力量。人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中,“没有生产工具,哪怕这种生产工具不过是手,任何生产都不可能”[3]9。人的物质性器官(手、眼、耳、鼻等)构成最基本的劳动工具,生产劳动的空间超过人类身体所及范围时,或仅靠身体器官去作用劳动对象不能达到目的时,就需要外部事物的介入来延长人的肢体力量,以此来突破身体的物理限制,增强人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改造对象的能力,唯此才能实现自己的劳动目的,使劳动对象发生合乎自己需要的改变。人类自身的主体性活动需要利用劳动工具以物质实体的形式应用于社会生产,劳动工具是人类进行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劳动要素。
 
机器是劳动工具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马克思认为发达的机器本质上由三个不同部分组成:发动机、传动机构、工作机。发动机是整个机器的动力系统,取代以前使用手工工具时由人所充当的推动工具运动起来的动力,成为机器或工厂生产的新型动力来源,人的肌肉充当动力由此成为偶然的现象。但机器的出现并未使人摆脱生产线的束缚,人依旧需要固守在机器的旁边,用眼看管机器的运行和用手纠正这种运行中的差错。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机器的构成机制,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使机器进化成为智能化的机器,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机器运行的控制部分,自动地调节生产线的有序运作,机器生产由此可以脱离人的直接看管或守护。在“无人车间”或“无人工厂”中,由机器自动地完成生产过程,劳动工具显现智能化的属性,人则从机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具体来说,在新质生产力中,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共同创造了“类脑”的智能工具系统,其中的智能技术可以进行计算、识别、决策等信息处理活动,使得生产过程在没有人直接参与时,智能机器系统也能自动按人先前输入的指令运行,即按人预先设定的程序从事生产。新质生产力中的强大算法展现出劳动工具的智能化水平,计算机的算法越强,人工智能的技术水平越高,如最新出现的ChatGPT和“文心一言”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它们依靠强大的算法支撑,展现出较先前AI更强的智能属性,使得人仅靠自然语言的输入、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就能实现对智能生产系统的有效控制。目前劳动工具的智能化还处于弱人工智能的阶段,只是初步具备智能化的属性,还不具有应对复杂任务和环境的灵活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将会汲取弱人工智能在向强人工智能转化中的积极成果,使得生产力的智能水平持续不断地提高。
 
(三)新质生产力呈现生产要素的数字化
在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导致生产要素发生了改变,知识、信息、数字技术等要素的地位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以信息形式呈现数字化的特点。“数字化则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或转化过程,是信息领域的数字技术全方位地向人类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推进的过程,也是大众传播领域的传播技术手段以数字制式全面替代传统模拟制式的转变过程。”[7]73数字技术是基于数字化的电子计算机所控制的技术系统。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都转化为能够被计算机识别的0和1的二制式数字,然后对其进行分类、加工和处理;数字化的特点是易保存、便传递、可复制,尤其是可以在数字设备上对其进行数字化加工,使之成为比物质资源更宝贵的数据资源,从中可以发掘规律、建构模型、生成知识,所以数字技术已然是智能时代的核心技术。数字技术通过对劳动过程的赋能使劳动力成为数字化商品,使直接劳动对象非物质化,使劳动资料智能化,从而实现了对劳动方式的系统性重构。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也是我国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力之源,而数字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技术,它在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新质生产力利用数字技术提取有用的数字化信息,使现实中的实体性要素被转化为数字资源,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化生产要素,展现新质生产力所具有的生产要素数字化特征。数字化技术正在为人类展开一幅智能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长、物质和精神需求多样化满足的美好画卷。
 
三、智能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向度
在智能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现实的实践向度,由于它是生产力发生的质态形变,所以与之相联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以智能生产力为导向的新质生产力将形成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新质生产力还会深度影响经济和产业形态的发展,尤其是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档升级,加快未来产业的形成与落地,由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奠定基础,也为中华民族强国梦的实现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断创造新的条件。
 
(一)新质生产力形成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2]210随着人工智能深入社会各个领域,新质生产力使劳动资料具备了智能的属性,形成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的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生产方式变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进入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加剧了生产方式的变革程度,使人类生产方式从静态的发展转向动态的变革。在工场手工业中,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劳动力为起点;在大工业中,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劳动资料为起点。马克思看到了机器这种劳动资料的优越性,他把机器大工业作为未来社会的生产方式,通过革命将生产资料掌握在人民群众手中,形成新型的生产关系,为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新的生产力质态。随着生产力发生的质性新变化,生产关系也将发生适应性变化,或者说新质生产力必将要求新生产关系的形成。生产方式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也将改变自身原有的样态,演化出符合新质生产力的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力具有智能化的显著特征,其中内含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建构起智能化的生产体系,智能化生产能够扩大人类探索自然的边界,更好地利用自然。同时,智能化生产能够摆脱人类生产的物理极限,增加物质生产的时间,实现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新质生产力也可以利用强大的算法技术对信息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对社会化生产进行精准调节和控制,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定制化服务,避免市场的盲目性导致生产的浪费。新质生产力形成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颠覆性影响,使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档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在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中争取主动权的关键,是我国传统产业换代升级的引领力量。《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定义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8]940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内在驱动力,科技人才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技术人才的持续性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引领,需要各领域产业实现全方位的变革,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在发展初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发展,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依赖进口,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上处在中低端的水平。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处在“点”状的发展局面,而不是“线”状和“面”状的发展局面,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展不均衡,难以实现规模效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仍处在变革期和发展期。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原生动力,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和优化,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档升级。新质生产力展现出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能够提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迈进。新质生产力的高端人才持续科技创造,打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自主产权,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智能技术深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泛在地并深度地影响这一产业的各个领域,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加持完成产业链中低端产业的换代升级,形成全产业链中科学技术水平的整体性跃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发展转换,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提档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朝着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迈进。
 
(三)新质生产力促进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形成与落地
未来产业是依托颠覆性前沿科技突破为导向,以社会发展不断升级的需求为目标,代表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它属于目前尚处在萌芽期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的方向,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谋划。未来产业需要颠覆性前沿科技的突破,表现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相关领域取得成就。它并非科学技术在单独某一领域的阶段性发展,而是需要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创新。习近平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9]8未来产业通过各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布局创新产业链,实现颠覆性前沿科学技术的突破。
 
新质生产力内蕴社会生产的新动能,能够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淘汰传统产业中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等相关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熟定型,引领前沿科学技术的突破创新。新质生产力本身是智能时代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各领域先进科学技术相互交融的产物。未来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的突破,新质生产力为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突破提供动力支持,各学科领域的科学技术人才不断涌现,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成为常态,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新质生产力推动社会产业全链条的换代升级,建构起智能化的生产体系;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分布在产业链条的各部分,围绕产业链进行科技创新,形成产业创新链,开启全产业链的科技共创局面,实现前沿科学技术的颠覆性突破。同时新质生产力形成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社会发展朝着智能化、健康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未来产业的形成与落地离不开市场化的场景需求,人们对未来产业方向形成庞大的市场需求,这种需求体现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的需要和未来产业发展相契合,强大的市场需要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开创未来产业的新前景,并加快其落地和转化为现实的新业态。
 
(四)新质生产力奠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基础
共产主义是相比于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发展存在形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用科学的理论和严密的分析论证出资本主义制度将孕育出共产主义的胚胎,人类文明将走向自由全面发展的生存状态。马克思指出,“文明的一切进步,或者换句话说,社会生产力的一切增长,也可以说劳动本身的生产力的一切增长,如科学、发明、劳动的分工和结合、交通工具的改善、世界市场的开辟、机器等等所产生的结果”[10]267。马克思把社会文明的发展形态看成是生产力的发展。从文明的历时性看,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变迁的动力源泉,是催生新型社会发展形态的根本力量。
 
我国目前的制度形态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味着生产力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不足以支撑社会制度形态的阶段性演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这一阶段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11]16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量变积累和质变飞跃需要生产力的持续性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动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将会对整个生产力系统进行强有力的渗透,知识、信息、数据等成为社会生产的核心要素。这些生产要素成为劳动者进行社会生产的生产资料,它们具有的可复制性特点决定了可以为全民共享的属性,从而可以使社会生产进入全民共创的时代,也使社会生产力在集体性的共享和协作中实现跃迁。新质生产力中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人类劳动的深度模仿,社会生产的体力劳动被智能机器取代,工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的旁边,繁重的体力劳动不再成为人类发展的羁绊,生产工具的智能化甚至能够取代部分的脑力劳动,脑力化的劳动方式成为社会生产的主体性劳动,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得以全面的提升。同时,新质生产力能够使社会生产的财富形态发生改变,社会财富的生产不再局限于物质财富的领域,非物质财富的形态也成为社会富有的象征。新质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开启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全新局面,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量变到质变从而进入更高的新阶段积蓄力量。
 
(五)新质生产力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生产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不同的生产力对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程度不同,同时生产力会受到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迟滞人类走向自由全面发展的步伐。资产阶级承接起封建主义统治下的生产力基础,在不到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实现生产力的巨大突破。但生产力的发展并未带来人的解放,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颠倒了主客体的内在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逻辑不断使一切现存事物革命化,摧毁一切阻碍牟取剩余价值的限制,无限的致富欲不断驱使生产力向前发展,以此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各种生产力形式在资本“普照的光”的照耀下成为“资本力”。资本主义制度中“资本力”加剧社会分化程度,无产阶级成为匍匐在资产阶级脚下的奴仆,生命个体的存在处于不稳定状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空想。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具备了资本的属性,一切生产力都成为资本的生产力,从而导致社会的撕裂和劳动者的异化。马克思设想通过暴力的方式实现革命的“理想意图”,社会发展形态完成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具有崭新的样态。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整个社会实行有计划的生产,实现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人不再为获取物质生存资料而从事繁重的工作,人从社会生产领域解放出来,利用更多的闲暇时间发展自身,促使人向人的类本质复归。“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没有单纯的画家,只有把绘画作为自己多种活动中的一项活动的人们。”[12]460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事社会活动,在每一天中都可以从事多项活动。他们在实现物质性富足的基础上,也实现精神上的满足,完成社会发展从物质向精神的跃升。人类对自身发展的探寻达到最优的理想化状态,人类个体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智能时代形成的新质生产力能够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创造新条件,从而推动人类走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状态。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需要劳动解放,新质生产力为人类劳动解放提供了保障。新质生产力具备强大的物质生产能力,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于劳动资料的客观实体中,实现对人身体器官的深度模仿。人只要提前在机器上输入特定的程序和代码,机器就能够像人一样进行自主性劳动,人依靠智能化的机器完成对自身体力劳动的替代。新质生产力在某种意义上使休闲也成为一种劳动。在智能时代,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新质生产力的算法和大数据抓取技术时刻获取人的信息。人们平时看剧、浏览网页、刷抖音、购物等互联网行为数据被后台获取,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成为社会生产的资料。这使人的闲暇时间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了劳动的性质。新质生产力实现了对脑力劳动的部分替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智能机器对人类脑力劳动模仿的范围就越大。新质生产力展现出的强大科学技术,能够最大化地实现对人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替代,一切交由智能化的机器去完成。人类自身能够从生产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实现个人的兴趣,由此创造出越来越充分的条件,促进人们朝着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四、结语
生产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质态,智能时代是信息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智能时代生产力发展具有鲜明的智能化印记,生产力具有了智能的属性。新质生产力是科学技术的深度应用所塑造的全新生产力形态,是智能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向度,或者说它是人工智能技术介入生产力系统、全面塑造生产力内在要素的结果。新质生产力以主体劳动脑力化、劳动工具智能化、生产要素数字化为鲜明特征,彰显出以智能生产力为样态表征的生产力新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内在驱动力,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质态跃迁,形成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提级换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强国梦的动力基础。新质生产力所展现的强大力量能够加快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步伐,不断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积蓄力量,推动社会制度形态朝向更高阶段迈进,展现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