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口碑首席署书员乔惠民书:奇缘
注:乔惠民与应龙森曾为铁道兵报社战友
(天下口碑数据库插播)
原标题:铁道兵应龙森与“白石后人”的绘画情缘
https://www.sohu.com/a/371271071_100157697
文/原铁道兵52团尤兴益
人生易老情难老,
面对丹青忆故交。
画上群虾犹戏水,
图中紫燕仍飞高。
石畔黄花开未谢,
枝头喜鹊唱春潮。
无声伴我心驰远,
似与龙森促膝聊。
(应龙森战友45年前送给我的四幅条屏)
这首诗是我欣赏应龙森战友45年前送给我的四幅条屏时所作。时光无情催人老,如今我已年愈古稀,应龙森战友和齐秉正嫂子也是年近80的人了。前些年我还在电话上约他们来扬州玩。齐秉正嫂子说,老应也想来扬州会会战友。可是后来听说应龙森得阿尔默罕兹病了,几次跑出去都是由民警送回来的。再后来听说应龙森住进了一家收费颇高的养老院……
对于应龙森脑子有点糊涂的消息,我是早就知道了,我已故的同乡战友聂世葆,十多年前在北京工作时,有一次应龙森打电话给他,说画了一幅画想送给他,叫他去拿。聂世葆到了他家后,两人聊了半天,应龙森突然问他:“你今天来有什么事情吗?”问得聂世葆一头雾水,说:“不是你叫我来取画的吗?”应龙森这才想起来,赶忙去画室取出了那副画。我们当时听聂世葆讲这件事时,还以为是说笑......
应龙森战友是位画家,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孙女婿。他1943年出生于杭州市郊区,1963年3月入伍到铁道兵52团,在施工连队干了一年多。因酷爱美术,工余时间,别人休息、娱乐,他总是埋头作画。夏天,大家都在睡午觉,他还打着赤膊画画,汗流浃背也顾不上擦,见者无不为之感动。
后来被调到了52团电影组,一度52团电影组的幻灯片都是出自他手,他还经常有美术作品被《铁道兵报》和地方报刊采用。1967年应龙森被提拔为52团宣传股文化干事。
文革期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从全军抽调画家,创作表现毛主席伟大革命实践的系列画作,应龙森被选中借调到了“总政”美术创作组。在北京进行美术创作期间,“总政”要在大院正对大门的地方,制作一幅毛主席的巨幅画像,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应龙森。
就在这时,他认识了总政幼儿园教师的齐秉正。
应龙森绘制毛主席巨幅画像,每天爬上爬下,在脚手架上,从打底开始,画轮廓、着色、修改…… 这时齐秉正帶领着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大院内玩耍,她经常在应龙森的脚手脚手架下仰望端详,时不时地给应龙森提点修改意见。
应龙森本来比较内向、腼腆,特别是见到女同志都会脸红,可是唯独谈到绘画这方面的问题就来了精神。他见这位姑娘年纪不大,说到绘画的线条、色彩、光线等句句内行,不知不觉就把对方当成了知己。
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应龙森知道了这位“绘画知音”,竟然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亲孙女儿,更加心怀敬慕。而齐秉正对这位年轻英俊的军人画师如此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也心生好感。当时齐白石被“打倒”了,作为他的孙女也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一般人避而远之,但是应龙森不管这些,共同的爱好、追求使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
当时部队干部恋爱、结婚,都必须要团政治处发函,到对方单位调查,“政审”过关后,方可批准恋爱、结婚。应龙森向52团政治处提交了申请报告,52团政治处发函到齐秉正和其父亲齐良已所在单位调查,收到回复说齐白石、齐良已父子属“被打倒对象”。因此,52团政治处没有批准应龙森的申请报告,並且要求他中止与齐秉正的恋爱关系。
(应龙森、齐秉正结婚照。)
应龙森不甘心,又多次提交申请报告,按照党的“重在个人表现”政策据理力争。但当时对这样的“政治问题”,谁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应龙森连打几次报告都碰了壁,这激发了他的犟脾气,坚持与齐秉正结婚了,并且在婚后返回52团,给我们这些战友(股长以上除外)发了喜糖,战友们向他们表示了祝福,并约定不要让领导知道。
1972年夏天,他们的孩子出生了,要报户口,报户口要结婚证。应龙森只好硬着头皮又回到安康岚河52团政治处,和我住在一个房间。他对我说,这次他是抱着破釜沉舟的态度回来的,如果部队处分他,要他离开部队,他就准备回杭州找个工作,继续他的美术创作。结果事情没有他设想的那么严重,团里只给了他一个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还给他开出了结婚证明。
由于他这次回来在团里呆的时间比较长,他几乎每天都在宿舍练字画画。岚河镇地处群山之中,夏天室内闷热难耐,当时不用说空调,连电风扇也没有。应龙森打了一桶井水放在桌下,双脚泡在凉水桶里,俗话说凉从脚上起,果然浑身的汗水不再象泉水一般向外涌了。
晚饭后,我们每人端把椅子坐在门外,拿一把芭蕉扇,边扇风边赶蚊虫,就他一个人还在屋里练字画画。只见他坐在床上,放下蚊帐,床上还放一盆井水降温。
我们听说他临摹的是他岳祖父齐白石的画,有时忍不住就进屋欣赏一下国画大师的佳作。有一次一位同志不小心拉动画页时,没注意桌上有一滴国画颜料,使画页背面染上了一块颜色,而且印到了正面,影响了这幅画的品相。我们都十分婉惜,那位同志也连声责备自己。应龙森尽管也十分心疼这幅名画,但是还反过来安慰哪位同志说:“不要紧的,正好给这幅画作了个记号,以后别人就难以作假冒充了。”
作为国画家,不仅要画得好,还要能写得一手好字。应龙森当时正在刻苦练字,但苦于学习“真草隶篆”各种字体的字帖、字典等工具书十分难找。我想起了我家有一本上世纪30年代,香港商务书局出版的《康熙字典》,上面每个字都有“真草隶篆”四种字体,俗话说“宝剑赠义士,红粉送佳人”,我决定写信叫家里人把它寄来,送给应龙森。
当我把这本字典送给应龙森时,尽管那本康熙字典已经十分破旧,硬质封面全部脱落,纸张也泛黄了,但他仍然如获至宝,高兴得像孩子似的爱不释手,连声感谢不已。
三年后,当他听到我要退伍回家的消息时,专程从北京赶到河北滦平,送给我四幅他临摹和创作,并且亲自装裱好的条屏作为纪念。
(应龙森夫妇在北京举办画展时合影。)
打倒“四人帮”后不久,部队党委接到上级通知,要对文革期间受到党内处分的同志逐一进行甄别。这时,团党委委员52团组织股长张继中,向团党委提交了一份甄别名单,名单上第一个就是应龙森。团党委同意张继中去北京重新调查应龙森妻子齐秉正的个人表现和家庭成员政治情况,经过张继中的一番努力,52团党委撤消了对应龙森的处分。
(应龙森夫妇浏览时合影。)
(应龙森夫妇浏览时合影。)
不久,应龙森正式调入《铁道兵报》任编辑(副团职)。1989年《铁道兵报》改称《中国铁道建筑报》,应龙森任报社通联部主任,主任编辑(副教授级)。
(应龙森退休后登长城留影。)
也许,应龙森战友现在己大脑中将以前的一切归零,但是我每次看到他的画,都会在心里与他聊一阵子,聊字画、聊战友情……
资料提供:张继中 刘茂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