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滩地里写人生——兵团劳动模范陆立平的致富路
作者:李建荣
2014年4月28日,在石总场北泉镇举办的老军垦、劳模故事宣讲报告会上,兵团劳动模范、石总场清泉集十一连职工陆立平,饱含激情地讲述了自己热爱土地、热爱生活,用勤劳的双手把一片8亩芦苇丛生的荒滩,改造成了年纯收入达10万元的肥沃良田,同时帮助带动职工共同致富的感人故事。
他的演讲,博得了600多名党员干部经久不息的掌声。
8亩地太少,可陆立平的“陆家小院”只有8亩地。10多年来,他用这8亩地成功给市场“号脉”,依靠科学种植“一红三黑”有机绿色农作物,创造了亩效益超过万元的不败神话。
勤劳加科学种田,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兵团劳动模范。
每到秋天,阳光下,干净整洁的院子里,他种植的红彤彤的马奶葡萄挂满了枝头,红枣、黑土豆、黑花生、黑红薯等作物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许多年前,陆立平的小院里到处是水坑、盐碱和荒草。
望着大片坑坑洼洼的荒滩地,他沉思着: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苦干,加大向土地投入,没有肥沃的土壤,就长不出好的庄稼。
他和妻子商量,下力气改变这片荒地。从此,每年秋收后,陆立平和妻子先用拉拉车,后用毛驴车,再后来用小四轮拖拉机,拉了上千立方的沙土填坑平整土地,又上了200多吨农家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陆立平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培肥地力,终于使昔日的荒滩变成了如今的肥沃良田。
刚开始,陆立平看市场什么值钱就种什么,他曾经种过甜玉米、西红柿、苦瓜、洋葱、葡萄等。
随着市场的变化,他对土地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他知道要想增收,提高产值和效益是唯一的出路。
他开始寻找新的市场发展商机,走科技致富之路。
2009年陆立平从师团工会开展的科技之冬培训中获得了种植黑土豆、黑红薯前景好的信息。
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都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要吃得有质量,吃得营养。于是他果断引进了红枣、黑土豆、黑花生、黑红薯等农作物新品种。
通过努力,他做到了当年种植,当年成功,亩效益突破万元,当年8亩地纯收入就达到了10万多元,比种其它作物效益翻了几番。他第一次尝到了学科技、用科技致富的甜头。
陆立平不断引进新的品种和新的栽培模式,但是,这些新品种虽然效益好,但较难管理。在黑土豆生长中,他用两种方法种植,一是铺膜栽培、二是直接开沟种植,通过对比,他发现不使用薄膜土壤透气好,种植的土豆要比用薄膜的形状好、光滑。
黑红薯营养价值高,但管理非常麻烦,容易疯长,结薯小。他就对照从学习班上学来的种植知识,严格种植管理。后来,通过学习陆立平又掌握了红枣、葡萄的种植技术……
“我种植的作物收益好,这也和八师、石总场党委的帮助是分不开的。”陆立平说。多年来,八师工会和石总场工会为了让陆立平带动更多的职工增收致富,发展庭院经济,先后无偿为他家搭建了钢柱结构“陆家小院”门楼;为他家住宅安装了造价4万多元的太阳能集热保温墙面;为方便为职工育苗服务投资8万元在陆立平家地边修建一座500平米的现代温室育苗大棚。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幸福。富裕之后的陆立平决心带动更多的职工通过多元增收致富,以回报党的恩情。
这两年,许多种植户都向陆立平学习种植技术,他给本连队的职工代买了红枣树苗,用学到的新技术,帮助连队职工栽种枣树苗,成活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现在的90%。
十一连有一个叫王学军的职工要种10亩地葡萄,不知道怎么干,找到陆立平。他不厌其烦,经常到他家现场指导种植,从定植到幼树、成龄树、盛果期的管理技术陆立平全包了,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在给他传授技术的同时,在思想上、技术上帮助他。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科技致富之路给陆立平搭建了一个技术服务平台,他学习、引进、消化、吸收,然后创新。再把自己学到的种植技术向职工传播,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动职工共同致富。对此,他感到十分快乐和自豪。
出色的成绩,使陆立平获得了诸多荣誉。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兵团职工自营经济致富能手”、“兵团和谐小康家庭”、“师市劳动模范”、“师市党员科技示范户”等荣誉称号。2012年,他被石总场党委授予“感动北泉十大人物“称号;2013年6月,他代表八师参加了兵团职工“感谢党的恩情讴歌辉煌成就”巡回演讲活动,做了题为《我自豪我是一名光荣的兵团职工》的精彩演讲,并荣获三等奖,受到了兵团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