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2021:多彩的保利艺术世界(作者:邱璇

2023-12-20 21:19 《旅游》杂志  主页 > 趣旨 > 文化地理 > 人文国土 > 保利文化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大国之宝(乔惠民、乔杨合署栏头,王子盧钤印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新宇点睛导读)





多彩的保利艺术世界

2021-07-07 13:55邱璇
旅游》杂志 2021年6期 

 

作者:邱璇

 

1从第10层电梯出来便见保利艺术博物馆正门。

 

2馆内陈列着很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精品。

 

3陈列于青铜精品展的展品。

 

4陈列于青铜精品展的展品。

 

5位于新保利大厚9层和10层的保利艺术博物馆。

 

 

中国古代青铜文明肇始于夏,盛于商周,曾辉煌了十多个世纪之久。由于被用来标示森严等级的礼制,广泛用于贵族阶层祭神享祖、宴飨宾客及礼仪交往等活动,青铜器被称之为礼器或礼乐器,成为当时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几乎每一件青铜器都凝聚了中华祖先的卓越才思与伟大创造,成为不朽的艺术品。时光虽已跨越了千余载,许多青铜器至今仍具有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令人为之叹赞,为之叫绝。

因为比较喜欢青铜艺术品,所以这次重点逛了该馆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精品陈列展。据工作人员介绍该馆的青铜展品在国际收藏界排名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绝大多数是从海外征集而来的,它们时代上迄商周,下至汉唐,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各个方面。该“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精品陈列”中展出商代早期至唐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9世纪)的青铜珍品150余件(组),展现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魅力,其中遂公盈、戎生编钟、神面卣、凤鸟大尊、王作左守鼎等,皆为世所罕见的稀品与孤品,细品其中,着实赞叹!

1國之瑰宝——圆明园海宴堂兽首铜像。

 

2国之瑰宝——圆明园海宴堂兽首铜像。

 

3国之瑰宝——圆明园海宴堂兽首铜像。

 

4国之瑰宝——圆明园海宴堂兽首铜像。

 

5国之瑰宝——圆明园海宴堂兽首铜像。

 

6国之瑰宝——圆明园海宴堂兽首铜像。

 

国之瑰宝 圆明园兽首铜像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4件圆明园国宝,原为园内海晏堂前的水利钟构件,铸造于18世纪中叶的清乾隆年间,因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而流失海外。2000年春,保利艺术博物馆在香港抢救保护了即将再次流失的3件圆明园国宝——牛首铜像、虎首铜像、猴首铜像,得到了国内外各方一致称赞与好评。2003年9月,全国政协常委、著名实业家何鸿燊又将600多万港元购得的圆明园猪首铜像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这次来保利艺术博物馆主要是奔着这四件圆明园国宝而来,相信很多来这里的人也都是怀有同样的情结的,后来听说该展品不久将被借走他处展出,很幸运这次可以赏到其真容。

这四件乾隆年间的圆明园国宝做工精湛,是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等设计,宫廷造办处工匠们用当时最好的合金铜精心制作的,内合诸多贵重金属,颜色深沉,铸工精整,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因设计者是西方传教士,故而它们的造型带有诸多西方艺术特色,成为融汇东西方文化的艺术珍品。

牛首铜像,是保利集团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斥资700万元购回的。走近仔细观察这个牛首,活脱脱一个西班牙斗牛模样,两眼圆瞪,双角弯曲向前,威风凛凛,而中国传统的水牛和黄牛的造型皆牛角向上或向后,从未见到过双角向前的实例,也更多是性情温驯、吃苦耐劳的模样。

猪首铜像造型与中国传统的猪的造型差别较大,尖嘴长吻,獠牙外凸,颇似野猪的形象,但蒲扇般伏贴的大耳,又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融合了东西方造型的艺术特点。

旁边的虎首铜像,更是和中国传统的虎的造型大相径庭,如果不是额头上的“王”字,相信许多人都会误以为是一头狮子的形象,原来西方人眼中狮子才是百兽之王,只有在中国才将老虎尊为百兽之王,因此这件虎首铜像中西合璧的意义更为典型。它是保利集团斥资1400万元购回的。

猴首铜像则是一个“美猴王”的形象,形态逼真,表现细腻,中国味要浓得多。它是保利集团斥资740万元购回的。近观该铜像,发现其右侧腮部凹进去了,像是被撞击过,细问该馆工作人员,说他们根据这个痕迹推测,是用钝器敲击遗留下来的痕迹。可见,它们之前的坎坷经历。

两周金文之最 遂公盨

 

饱览了这四件圆明园国宝后,回到主展厅细赏每一件青铜展品,最吸引我的便是遂公盈。这件展品陈列在非常显眼的位置,用一整套展柜来说明该展品的文学和艺术价值的。在这个展品前,我反复用微信扫描二维码聆听解说。

 

7两周金文之最——遂公盨。

 

8遂公鎏上的銘文。

 

9两周金文之最——遂公盨。

 

10两周金文之最——遂公盨。

 

 

这件遂公盨是2002年春保利艺术博物馆的专家在香港古董市场上偶然发现的。当时盖已失,只存器身,且大半为土锈所掩,显露出的部分铭文深奥难懂,内在价值并不为人所知。虽然不识其“庐山真面目”,但对于遂公盈上近百字的铭文,保利艺术博物馆的专家预感到这其中可能蕴藏着“大文章”。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保利艺术博物馆征得货主同意,在未付款的情况下将盈带回北京邀请专家予以审鉴。各方学者的鉴定结果却惊人的一致:这件盈系西周中期青铜器珍品。至今仍被称誉为“两周金文之最”。

据专家们考证,这件遂公盨是距今约2900年的西周中期的一件食具。原本有盖,现已缺失,高11.8厘米,口长24.8厘米,盈口沿下饰长鸟纹,腹为瓦纹,半环状小耳上加兽首,原当有垂环,固足中间有桃形缺口,形制特异,在盈的演变序列中是较早的。遂公盈的腹足大部尚覆有土锈,间以包裹的席痕,其内底的铭文也有多处被锈掩盖,乍读似乎是无头无尾,细心品味,才知道实际上是全篇,只是体例和常见的器铭大不相同而已。

1遂公盨。

 

2戎升编钟。

 

3春秋时期的蟠螭纹鼓座。

 

遂公盈经过初步处理,纹饰清晰,文字也全部显露出来。铭文共10行,计98个字,其前9行都是每行10字,末一行只有8字,将字距拉开,使整篇文字非常整齐匀称。千百年来,中国出土和著录的先秦青铜器铭文已逾万件,洋洋洒洒数百言的也有不少,且内容与格式颇为复杂。但粗略区分,这些铭文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起标识器作用的徽记;一类则为纪事,记述祭祀祖先与神祗的祭辞、反映王侯的赏赐与册命、纪念战功及记录诉讼、婚嫁等重要事件。而这件遂公盈的铭文既非记名,亦非纪事,而是一篇政论,它的内容、体例和格式,在已知中国先秦时期青铜器铭文中均属首见,别具一格。遂公盈上所铸铭文字体优美,行款疏朗,且字字珠玑,几无废言。铭文开篇即言:“天命禹敷土,随(堕)山,浚川……”,记述了大禹采用削平一些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并划定九州,还根据各地土地条件的不同规定各自的贡赋。在洪水消退后,那些躲避洪水而逃到丘陵山岗之上的民众下山,重新定居平原之上。由于有功于民众,大禹得以成为民众之王、民众之“父母”。随后,铭文又以大段文字阐述德与德政,并教诲民众以德行事。整篇铭文堪称一篇政论性质的散文,其文辞、体例在两周金文中前所未见,却与现存《尚书》等古代文献十分接近。

4戎升编钟。

 

 

 

5戎升编钟。

 

6商代版方鼎。

 

国之重器 戎生编钟

 

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古代编钟已不算什么稀罕之物,但保利艺术博物馆的戎生编钟,却被专家们称誉为“国之重器”“国宝中的国宝”。逛到这里难免会问,这套由大贵族戎生铸造的编钟到底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据了解,戎生编钟一套八件,保存得极为完好。由于盗掘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发现的古代编钟,完完整整的并没有多少。而且,古代就有将不同的钟拼凑在一起形成编钟的现象,而这套戎生编钟不拼不凑,十分难得。

这套戎生编钟的时代早,有的专家认为它铸造于2800多年前的西周中期,若果真如此,它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一套八件组编钟。此外,有的专家认为它制作于西周晚期的周厉王时期,还有的专家认为它铸造于春秋初年。不管怎样,戎生编钟都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八件组编钟之一,对于探索中国青铜编钟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站在这套戎生编钟前,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件钟上都铸有铭文。这些铭文就像连环画一样,从大钟至小钟连成一整篇,据说钟上一共记录了155个字。目前全世界保存下来的铭文超过百字的先秦青铜器不过百件左右,而这篇铭文不仅字数长,还记载了许多重要史实,例如最早的“穆天子”(周穆王)称谓,戎生祖孙三代辅佐王等事迹。

听工作人员介绍,这套戎生编钟是一套实际使用过的钟,所有的钟均经过调音。当时人们通过在钟体内壁锉磨出凹槽来调音,它们的音调较为齐全,至今仍音色优美,还能演奏出华美的樂章。较小的六件钟的右下方都有一个圆涡纹,它们不是普通的装饰,而是双音的标志,表明它们都是双音钟,即一件钟可以发出两个音,敲击钟的下方正中位置及圆涡纹的位置,能够达到一件钟准确发出两个音,绝对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1华美绝伦的大伞龙首形盖弓帽。

 

2华美绝伦的大伞龙首形盖弓帽。

 

3神面卣。

 

4多彩的中国青铜器。

 

华美绝伦的大伞 龙首形盖弓帽

 

在细品该馆的众多精品之后,一个造型奇特的展品瞬间吸引了我,就是这把龙首形盖弓帽。在20世纪60年代,甘肃武威一个叫雷台的地方发现了一座1900年前的东汉古墓,墓中出土了后来闻名于世的青铜雕塑“马踏飞燕”。这座墓中还发现了14辆铜车,39匹马,17尊武士俑,28尊奴婢俑,让人们看到当年贵族们出行时的盛大场面:最前方为开道的持矛骑兵,紧接着的是一辆上列利斧以示权威的斧车,再后是属下所坐的车及持戟的骑兵,再往后还有守卫车,最后才是主人车及殿后的持戟骑兵。主人的车要高大华丽得多,最明显的就是车上的大伞华美绝伦。

这还只是一般的贵族,高级贵族特别是帝王则要奢华得多。据记载,当时王公显贵出行时车上均撑有大伞,上面镶有各类宝物,飘拂着各式旌旗,令人观之头晕目眩。伞上的颜色和装饰,也成为标示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件铜器是做成龙头形状的伞骨的顶端装饰。它呈S状的龙形,龙体作圆管状,中空,其中龙身平直,可以套插伞骨;末端还有一个小圆孔,当伞骨套进后,可通过小圆孔加一根销钉来固定;龙身上面则凸起一个倒钩,用来勾挂用作伞面的织物。龙身上刻有极细的5字隶书“西方第十三”。当年帝王的大伞一般有伞骨28根(象征二十八星宿),而它则是其中从西方数第十三根。正因为伞骨和伞骨前端的装饰物数量很多,它们上面刻有数字,可以避免在拆装大伞时发生差错。目前已发掘的汉代墓葬数目繁多,仅诸侯王一级的陵墓就发掘了几十座,出土的这类伞骨前端的装饰即盖弓帽也很多,但豪华程度、精彩程度没有一件能够超过它。

 5凤鸟大尊。

 

6多彩的中国青铜器。

 

 

该伞高达29厘米,通体鎏金,色泽华美,而且龙的雕塑手法极为精到,龙昂身上扬作飞翔状,犹如天降神龙,其双角斜立,两眼圆瞪,大口暴张,长舌外吐,牙齿锋利,须髯上扬,威风凛凛,凶猛异常,就像是一条正在准备出击的眼镜王蛇!许多人都称誉它是目前所见汉代艺术水平最高的龙。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经久不衰,为世所仅见。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让世界瞩目。

(部分资料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提供)

TIPS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新保利大厦云楼9层、10层

·电话:010-65008117、010-84192359

·开放时间:9:00-17:00(周日闭馆,16:30停止售票)。

·门票:20元/人

7多彩的中国青铜器。

 

8多彩的中国青铜器。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