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专著第五章|现代化美丽的花园村 ——走高质量发展的共富路

2023-04-14 16:52 天下口碑数据库  主页 > 关注 > 共富之路 > 花园共富路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主旨点睛:花园共富路
                栏头署书: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国土名片网总编辑、署书员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李新宇、李浩、张杨





创新托起大智慧  共富滋养新文明
 
 
现代化美丽的花园村
 
——走高质量发展的共富路



第五章
 

卢凤君  张敏  金琰  沈泽江  等 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目  录
上篇  巨变之奇
第一章  品赏花园村
第一节  路中有道
第二节  村市联城
第三节  新型集体
第四节  富美智康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智解花园村
第一节  系统思想
第二节  发展演进
第三节  化融创强
第四节  融创突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心读花园村
第一节  资本是经济的实力表
第二节  智本是追高的创新泵
第三节  人本是求远的能量池
第四节  信本是图强的增值器
本章小结
中篇  融创图强
第四章  产业经济现代化
第一节  产业经济现代化的机理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化
第三节  红木家具产业现代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消费业态城市化
第一节  消费业态城市化的机理
第二节  经常性消费业态城市化
第三节  耐用品消费业态城市化
第四节  高品质消费业态城市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能智慧全景化
第一节  智能智慧全景化战略
第二节  智慧工程平台体系化
第三节  智慧运营管理现代化
第四节  智慧花园体系生态化
本章小结
下篇  共富文明
第七章  共同富裕时代化
第一节  共同富裕时代化的系统认识
第二节  小花园阶段的共富道路探索
第三节  大花园阶段的共富道路实践
第四节  泛花园阶段的共富引领示范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文明融治生态化
第一节  生命生态的文明演化
第二节  图强高远的精神文明
第三节  谋局建序的治理文明
第四节  开放共享的文明学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消费业态城市化

在先造市后筑场、市与场共生迭代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下,花园村从开始就规划了市场群、专业街、消费圈等,通过为创业者搭平台建舞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在花园村寻觅商机,不仅植入并衍生了经常性、耐用品等消费业态,而且通过与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新兴产业融合形成了文旅、农创、教育、疗养等业态,既满足了6.5万多新老花园人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也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消费。本章以揭示花园村消费业态城市化的关键因素和经济循环机理为基础,从经常性消费业态、耐用品消费业态、高品质消费业态三个维度,深入解析了价值先形成村域内部小循环再参与村域内外大循环的机理及实践,系统解答了为何花园村在如此短的消费半径内实现了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调优升级、消费质量水平提高等问题和困惑。

第一节  消费业态城市化的机理

本节基于对消费、业态、城市化及其关系的理论认识,结合花园村城市化过程中的消费经济与业态经济发展逻辑与实践,构建了消费业态城市化的概念模型,从劳才人、新集体、村市城三个视角探讨了消费业态现代化的动力因素及作用过程,基于花园村城市化的不同演化阶段,解析了消费业态城市化的经济循环机理。

一、消费业态城市化的概念解析

(一)消费与业态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本研究中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
业态一词大约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来源于日本,意思是业务经营的形式、状态。萧桂森在他给清华大学职业经理人培训中心编写的教科书《连锁经营理论与实践》中,给业态下的定义是: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区域、一个城市或是城镇,消费经济与业态经济发展都是相辅相成。人们对消费的需求,包括消费品类、品质、规模等等,会引致相关主体组织开发新的业务,随着业务主体聚集、业务类型增多、业务规模扩大,会在所在空间形成新业态,基于新业态形成新产业。

(二)农村消费城市化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多维的概念,其内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包括生活方式、思想文化和社会组织关系等的城市化)。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一些农村——尤其是北京、上海、浙江等高收入地区的农村开始出现消费城市化和超城市化现象。农村消费城市化是指高收入省区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与消费方式不断向城市居民看齐。具体体现为,这些地区的农民在吃、穿、住、用、行等物质生活方面,文化、娱乐、教育等精神生活方面,以及服务消费方面,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一些特别富裕的农村消费水平已经远远超过城市的现有水平,实现超城市化了。
卢嘉瑞和马丽斌(2004)认为农村消费城市化是在权威结构的带领下,在思想教育的熏陶下,以集体经济为支柱,通过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特色产业以及实行多种经营,使农民走上适宜自身的致富道路,不仅加速了农村经济发展进程,还促使其农民收入迅猛增长和消费城市化步伐加快。廖小红和李桂平(2007)认为农民消费模式在一定范围内是生活方式的延伸是文化和社会建构的产物,它的形成和产生有其文化和社会机制。富裕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及消费方式所表现的城市化趋势是受消费主体的身份重建和心理平衡等内部因素,以及消费环境的外部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

(三)消费业态城市化的内涵和外延

一般而言,农村人口分布相对分散,难以在村域空间上形成有效的供求关系,加上农村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在质量等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要求,难以形成农村消费城市化与业态城市化一体。因此,大多数农村人还是到人口集中、业态相对完善的周边城镇和县城去消费。
本研究所述消费业态城市化是指,基于市与场在特定区域迭代共生,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向城市看齐,相应的业务经营、业态培育和产业发展与城市同步,实现消费城市化与业态城市化相统一的过程。具体体现为,基于区域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农村居民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服务消费,以及在经常性消费业态、耐用品消费业态、高品质消费业态的发展方面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与城市同步。
花园村作为城市化的典型村庄,历经小花园“村筑城+村市城”“村融城+村市城”“村镇城+村市城”的时空演化,实现了消费业态城市化。在基于产业经济现代化对外追实现达标和缩差的同时,为实现村域人口的消费需求与产品/服务供给的动态平衡和容融,花园村在先造市后筑场、市与场共生迭代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下,基于人口聚中和消费需求规模化、多元化、品质化持续开发新业态,将村外、区外甚至国内外的商品/服务“搬”到村域空间上构建供求关系,从而在较短的村域空间半径内实现了农村消费城市化与农村业态城市化一体。消费业态城市化通过将价值交换形成的增值留在村域,一部分参与村域价值小循环,一部分通过投资或者贸易参与村外乃至区外、国内外的价值大循环,实现价值的形成、留存、转化、增值,持续推动村域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消费业态城市化的概念模型如图5-1所示。
 
 
图5-1  花园村消费业态城市化的模型
解放以前,花园村没有一个杂货店,生活必需用品须赶到南马集市去买,妇女儿童用品,如银制项圈、手镯、簪、帽饰、花线、针、鞋口布、鞋面布之类,向摇着货郎鼓上门叫卖的货郎担买。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花园村第二期旧村改造工程完成,有了纵穿全村、广宽平坦的南北通道,来往走的人多了,才出现了第一家小吃店。随着城镇化/城市化的推进,花园村规划了市场群、专业街、消费圈等,通过为创业者搭平台建舞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汇聚,不仅衍生了经常性、耐用品等消费业态,而且通过与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形成了文旅、农创、教育、疗养等业态。目前,花园村已经从昔日消费和业态颇为贫瘠的贫穷小山村,一举发展成为南马镇的商业中心,市场群、专业街、消费圈遍布整个村庄,村民也从实现了从脱贫、到致富、再到共富的跨越。并且,多年来花园人积极挖掘旅游文化、丰富旅游资源、拓展旅游业务、打造旅游品牌,花园村景区成为浙江省首个以村为单位创建的国家AAAA景区,成为国内有名的区域性旅游中心。花园村不仅消除了城乡二元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反超城市,做到了村民比市民富、消费比城市高、业态比城市全、环境比城市美。

二、消费业态城市化的关键要项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行政村个数为515202个。在这50多万行政村中,为何只有以花园村为代表的极少数的农村实现了消费经济和业态经济与城镇或城市相比肩?我们认为,消费业态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拥有劳才人理念引导、新集体经济支撑、村市城演化促进。

(一)劳才人理念引导消费业态城市化

随着花园人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服务品质的需求越来越热切。什么是美好生活,其生活方式怎么体现?所谓生活方式,是指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包括劳动生活、消费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宗教生活)等活动方式。劳动生活、消费生活、精神生活三要项,与劳动创造价值、才智促进融创、人信源自多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一致的。
花园人的美好生活体现为:在劳动生活方面,劳动场所与居住场所的空间距离很近,均在村域范围内,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心力劳动迭加创造价值过程中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在消费生活方面,市场群、专业街、消费圈遍布整个花园村,村民不出村就可购买到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集散来的产品,消费体验感强;在精神生活方面,花园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验休闲等主题业态越来越丰富,能够满足花园人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随着“村筑城+村市城”“村融城+村市城”“村镇城+村市城”的时空演化,在村域空间上将会形成消费业态的中心、核心、节点、链网、圈层,劳动的生活、消费的生活、精神的生活将基本一体。

(二)新集体经济支撑消费业态城市化

花园村形成了集团经济、集群经济、集体经济多元发展与分工协作的新集体经济,在基于供需价值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多元主体共生的关系生态,通过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保证生活和工作在花园村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创业或就业的机会,形成了外来人口集聚与个私经济活力的良性互动循环,这为消费城市化与业态城市化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经济氛围和基础支撑。
花园村的消费业态城市化除了一定规模的人口、个私经济的活力两大条件外,还需要不断提高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来支撑,而其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花园集团、产业集群、集体经济的反哺和支持。花园集团的根脉在花园村,其发展过程也是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业舞台、带动劳动致富的过程,助力业态经济和消费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捐资用于花园村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开展公共服务。红木家具产业集群涵盖全产业链各环节,孵化出几千家中小企业,提供数以万计的创业就业岗位,由此引致的人口集聚为消费业态发展提供了支撑。集体经济属于花园村全体村民共有,主要是依托村集体土地、房产经营和租赁形成的经济。在花园集团与红木家具产业集群的带动下,花园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通过为商户和客户提供双向补贴加快快造市筑场速度,加快了消费经济发展,通过保障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促进了业态经济发展。

(三)村市城演化促进消费业态城市化

“市”是特定空间上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体现着供给与需求的规模、品类、品系、品种、结构、档次、质量、水平,以及供给与需求的偏差及动态均衡。“场”,原指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虚拟经济的发展,一些物理的交易场所逐步被网络平台等虚拟交易场所替代,同时随着新业态新产业的涌现,也衍生出了一些新的场。因此,“场”泛指是集中交易的空间。
乡村由于缺乏市和场,其消费和供给结构是单一的,但是人的需求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得到强化,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消费类型越来越全面,这些在乡村是得不到满足的。若干疏散的乡村不断集聚就会形成村群或城镇,在这里人口及消费变多,交易的商品也会变多,公共设施或服务的共享人数就会增加、使用的效率就会提高。公共设施或服务的数量多、流量大,就会有人愿意组织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去做公共的设施或服务。由此,基于市和场,城镇就会形成人口集聚、商品交易、公共服务互动的良性循环,与工商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紧密。因此,乡村城镇化、城市化是世界乡村发展的必然趋势。
花园村的城市化从“村筑城+村市城”模式起步,历经“村融城+村市城”模式,目前正向“村镇城+村市城”模式演化。在这一时空演化过程中,正是因为2014年、2017年两次并村,帮助花园村人做了选择,使村域面积增长了十多倍,户籍人口增长了数十倍(常住人口增加了百余倍),人均收入增长千余倍。在消费经济和业态经济发展方面,花园村以红木家具产业市场为主体培育了木材、板材、家具等各类专业市场,催生了物流、商贸服务等新兴业态,衍生出餐饮、旅游、文化、购物、酒店等生活消费服务业态,基本实现了消费业态城市化。未来花园村“村社市城”“村镇市城”的路径有以下三种:一是基于所积淀的设施配套在地上连接;二是多种城市功能在空间上联动,实现景区、社区、园区、校区、园区等多区迭加;三是基于智慧花园的知识与信息、数字与数据、智能与智慧,平台、主体、业务在云上联合。由此,花园村消费业态就与全国、全世界的消费业态相连,实现城市化、国际化。

三、消费业态城市化的经济循环机理

在花园村城市化的不同时期,消费业态城市化的经济循环机理的具体体现有所差异。以下就小花园和大花园前期基于财富价值转换的村域经济循环机理、大花园后期基于村镇市城模式的新的经济循环机理、泛花园时期基于“花园+”模式输出的经济循环机理进行简要解析。

(一)基于财富价值转换的村域经济循环

花园村的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财富,即产业经济财富通过劳动的价值转成企业财富或个私工商户的财富,这些财富通过分配部分转成家庭财富;还有部分经常性消费来源于新集体组织用于采购日常用品或购买相应服务的财富,既包括集体组织的财富,也包括集团企业、众多集群企业的财富。这些财富支出通过投入花园村的消费场所,形成消费业态集群经济,进而转化成集群的产业价值,再通过分配形成相关主体利得,最终形成在花园村就业者或创业者的家庭财富,成为他们的消费能力及支付能力的重要支撑。在花园村“投资不离村、消费不离村、享受不离村”的理念引导下,将全国的乃至世界的日常消费商品源源不断地搬到花园村来消费,不仅改变了大多数村庄财富外流情况,而且实现了财富先参加村内小循环再参加村内村外大循环,对花园村“村筑城+村市城”“村融城+村市城”“村镇城+村市城”的时空演化形成持续滋养。

(二)基于村镇/社市城的新的经济循环

近年来,花园村已然培育出了规模化的消费市场,一方面得益于花园村产业经济现代化的实现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花园村的人口规模快速扩张。规模化的消费市场是新的经济循环的逻辑前提,也是走向更高的开放经济的逻辑前提。随着以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为着力点的花园村培育村域小城市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基于城区、景区、社区、园区、校区等多区迭加的村镇市城和村社市城模式将成为城市化的主导模式,消费经济与业态经济存在着巨大的内在扩张冲动。因此,随着知识与信息、数字与数据、智能与智慧等现代化元素的不断融入,消费经济与业态经济必然会成为未来花园村经济新的增长支撑点。这种扩张冲动实际上既有利于村域的经济小循环,又有利于村域内外的经济大循环。

(三)基于花园+”模式输出的经济循环

目前,花园村经济已进入一个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的时期。经济活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动态、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和与村域内外主体博弈的动态均衡过程。经济循环离开与社会、生态、政治、安全、村外/区外/国外等领域的互动循环,也是难以实现的。这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之后必然会出现的局面,需要个人、群体、集体、团队、联合等多方面予以正确认知。泛花园时期,花园村与关联村庄的互惠互利是实现村域内外经济良性循环的前提,对外合作的深化是实现村域内外经济良性循环的制度保障。花园村可依托输出“花园+”模式与全国更多的乡村联系起来,通过先化带动后化进一步增加城市的元素、要项以及基于元素要项的因素和变量,让“理”在更大范围内解决问题,基于异地均衡化冲突和异径均衡化冲突,带动更大范围的乡村共同富裕,加快实现农村消费业态城市化。上述过程实质是用泛花园把关联乡村变成城乡统筹的关系、一二三产融合的生态、消费经济与业态经济统一的生态,用他们的心态带动他人富心态、富康泰,过程中富脑袋和富口袋。

第二节  经常性消费业态城市化

经常性消费主要是指人们消费生活资料或接受服务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主要涉及衣、食、住、行、用。一般而言,城市的消费业态形成是为产业做配套,名村要么借城来消费,要么打造商业一条街自己做消费业态。花园村的城是把城市的高等级要素资源聚集在乡村,把产业经济、业态经济、消费经济建在乡村。产业经济解决收入和就业问题,消费经济和业态经济解决生活品质问题。南马镇是以行政中心功能为主,在商业消费方面并不繁荣,因此花园村为产业人口做了商业消费,使他们形成“生产-生活-消费-再生产”的价值循环。

一、造市筑场激活人气强化供求关系

花园村的经常性消费是先造“市”把供求关系做起来,后筑“场”提供相对固定的交易场所,并随时代进步向虚拟场所拓展。花园人和周边人口的日常需求及各类经营商户提供的供给通过“市”聚集到花园,并通过村落实到“场”这一载体上;交易场所作为“场”,其类型增加、功能多元、设施完备、空间拓展,又进一步提升了“市”的供求能力、能量和能级。

(一)村域人口快速增长迫切需要造市筑场

20世纪90年代初,花园村仅有几家开在沿街铺面上的小吃店和一家鲜肉供应点。与我国一般农村村民进镇或进城消费无异,花园村村民参加集市贸易,往北须到相距3华里的大田头或相距40华里的县城,往西则须到相距20华里的黄田贩。2000年前后,花园村工业化加快了其城镇化建设进程,在强劲的工业支撑下,花园集团买断南马至东阳的营运车辆及线路,兴办宾馆、饭店、商场、物资公司等服务业,花园这个不足500人口的小村庄发展到了拥有5000多外来人口、大小26家饭店和商店的小城镇。
但是,随着2004年一村并九村带来的人口快速集中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消费场所完全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新老花园人消费需要。花园村行政村域调整以后,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为了把花园村建设成为一个工贸发达的农村小集镇,方便附近村庄人民群众生活,于2006年2月13日向东阳市工商行政管理递交了关于《在花园村开设集市和举办物资交流会的报告》。2006年2月20日东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发了东工商行[2006]8号文件,同意在花园村开设集市,定于每逢农历三、八日为花园集市日;每年具体日期定于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八、四月十八、七月二十八以及十二月初八等四次物资交流会。

(二)集市设置开启了市与场共生迭代历程

花园集市开设的意义,不仅满足了快速增长的花园人的日常需求,更重要的是吸引花园村及周边村民从事商业活动,基于市场人气快速激活与大幅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户和消费者向花园村聚集,或者在集市在租用摊位临时摆摊设点,或者在粮油农贸城内租赁固定摊位开展经营,促进了花园村从传统村庄向工贸发达的小城镇转变。另外,花园村还凭借开展赠送消费券活动、有奖销售活动,不仅聚集了市场人气,更重要的是使商户有了“创业在花园、致富在花园、消费在花园”的意识。
2006年农历二月十八日,花园集市开始交易。在花园村集市上交易的有服装、针织、百货、粮食、蔬菜、禽蛋等等,最活跃的是粮食。2006年农历2月-8月,每个集市都有200 多个摊位,最多的有300多个摊位,收购粮食的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花园集市里来。
农产品大厅(即花园菜场)全年每天上午都比较热闹,来买菜的人除花园村外,还有南田、新屋、柳塘、陈宅等邻村的。有的过路人到南马办事,也要绕道来这里买鲜肉,因为花园农产品大厅的鲜肉价格比其他集市每斤便宜0.6元-1.00元左右。大厅共有180个固定摊位,整天在这里营业的有鲜肉、羊肉、干货调味品、水果、炒货、冷冻冷柜、鲜鱼摊,还有服装、百货零售的商家,基本上能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需求。
花园粮油农贸城范围内的一层经营用房,蔬菜大厅内的店铺房,水果店铺集中136家商业个体经营户,经营商品和范围除粮油、蔬菜、水果、鲜肉、熟食、水/海产品、禽蛋、粮油制品、小五金、电器、服装、百货、化妆品、文化用品、医药用品外,还有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楼梯门窗木雕、工艺品油漆等商店,花园大道沿街带餐饮、美容、理发、摩托车修理等服务行业一应俱全。
2006年3月下旬,为了吸引更多的小商小贩来花园市场设摊做生意,邵钦祥总裁批准了花园粮油农贸城办公室《关于在集市日开展赠送消费券活动的报告》,从农历三月初三开始,按是否商品齐全、摆地摊经营、流动经营等分级,每次赠送给摊主 50 元、30元、20元、10 元不等的消费券。赠送消费券活动大大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小商小贩,集市日的摊位一集比一集数倍数倍地猛增,最多的一个集市摊位数达到 672 个,这一活动一直搞到农历七月底。
2006年11 月 1 日 (阴历九月十一日) 开始,花园粮油农贸城又搞了有奖销售活动,第一期在 11 月 28 日摸奖,时值阴历十月初八集日,1000 多人排成摸奖的长长队伍,是日上午,发放摸奖凭证卡 1948张,有 1500 多人次参加摸奖,奖品金额达 21000 元以上。由于花园集团和花园村二委的大力扶持,花园集市在吸引商品经营者来花园摆摊做买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

(三)物资交流大会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交易

每年四次的物资交流大会强化了花园集市作为“市”的交易功能,使经常性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拓展并相互促进,同时也强化了花园村作为小城镇的人口聚集与疏散功能,为日后花园村发展成为南马镇商业中心奠定了基础。
花园集市开市日,又是花园集市第一次物资交流大会。这一天,花园农贸城引进经营户500余家,摊位共达1400 余个,两天经营成交额达 120余万,赶交流会人数在 1 万人次以上。2006年农历八月初三至八月初四,是第二次物资交流会,经营摊位数比第一次增加400多个,赶交流会人数在 2 万人以上,经营成交额超过138万元。农历十二月初八(2007年1月26日)是第三次物资交流大会,前来赶交流会的摊位1807个,成交额共达218.99万元,有2万多人来参加交流会。花园市场管理办公室对前来赶交流会设摊纯营户一律免收摊位费。使每个小商小贩都能在交流会中赚到钱,生意好的多赚,即使生意不尽如人意,也能赚到净钱,绝不会空跑一趟。

二、消费集群衍生促进了价值双循环

花园村的人口快速聚集、村民收入增加提高了支付能力,使得日常消费需求的规模扩大、消费品类增加、质量水平提高。几年来,花园村通过陆续打造粮油商贸城、建材多条街、服装一条街、饮食一条街、花园商业中心等交易场所,促进花园村的日常用品消费空间由以集市为载体,向规划设立的第三产业服务区不断衍生和拓展,加快了消费业态集群的衍生和消费圈的完善。
由于“市”与“场”相互促进、匹配融合、不断迭代形成的消费业态集群,吸引大量花园村人及外来人员在服务领域创业和就业,将全国的乃至世界的日常消费商品搬到花园村来销售来消费,实现了财富先参加村内小循环再参加国内国外大循环。与此同时,消费集群将城市所具有的经济活力赋予了花园村,消除了以往花园村相对封闭、经济活动贫乏的状态,驱动着“村市城”的形成和演升。

(一)前瞻规划与布局第三产业服务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花园村成为浙江农村现代化的榜样。“十一五”之前,花园村就制定了“合理布局、全面规划、整体拆建、分步实施”的新农村建设目标,通过了《花园村总体规划方案》,按照规划方案,将全村划分为村民平安居住区、高效生态农业区、第三产业服务区、高科技工业区等四个区块。在第三产业服务区中,粮油商贸城便是区域的核心。阳光路街东有新世纪广场,街西则全是沿街铺房,总共有120多间,有40多家店铺,仅仅超市就有好乐多、华隆、兴鑫、易客隆、华美、吉祥等六家,上档次的饭店和酒家有阳光大酒店、中华大酒店、宏盛酒家,以消费主导的商业开始繁荣起来。

(二)打造多个交易场所搭平台建舞台

2006年1月10日,花园集团投资和花园村兴办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花园粮油农贸城隆重开业。花园粮油农贸城总投资1500万元,市场占地总面积14690平方米,是经东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注册的第一个东阳市大型农村集镇的农副产品大商场。到2010年,花园粮油商贸城已是商家林立,车水马龙,呈现出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沿街房中50%的商家都是花园村村民自己经营的,涉及饮食、日化、通信、五金等诸多行业,是花园村经常性消费商贸的生力军。
花园村陆续打造了花园购物广场、花园商业广场、服装一条街、饮食一条街等经常性消费场所,同时依托红木家具产业培育的多元化专业市场,催生了物流、酒店、商贸服务等与日常消费相关的新业态,这些专业街和中心广场联成一体,形成了花园村庞大的商业圈,在给花园人带来生活便利以及财富资金的同时,也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就业创业机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花园,定居花园。从最初的“请别人来花园发展”到如今的“别人争着来花园发展”,这种转变充分证明了花园村“村市城”建设形成的良性循环发展局面。

(三)需供提质推动消费业态集群升级

走进当今的花园村,随时可以听见这样一句口头禅:“家产500万元以下是贫困户,1000万元刚起步,5000万元才算富,1个亿以上才是富裕户”。全村现在找不到一个贫困户,而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比比皆是。这样的收入水平标榜着花园人具有强大的购买力和支付能力,也支撑人花园人对经常性消费品的需求是多品类、高质量的,这就对消费场所功能完善和设施升级、品牌产品及商家进驻花园提出了需求;与此同时,品牌经销商也汇聚花园,在满足花园人的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引导着花园人的消费导向。
2017年10月,位于闹市区的花园商业中心举行隆重的开业典礼,标志着花园村大型城市商务综合体破茧成蝶。作为东阳南乡的一个商业新地标,中心建筑面积达26万多平方米,由4幢21层高层和22幢多层建筑组成,4幢21层高楼从一楼到五楼依次形成名品汇、潮品汇、童乐汇、美食汇、享乐汇的商场格局,满足着不同消费者多种选择。花园商业中心地下还设人车两用通道,连通花园商业中心与花园红木家具城,形成全方位立体交通,并与花园购物广场、花园粮油商贸城遥相呼应,形成花园以及周边村庄的核心商业集群。

第三节  耐用品消费业态城市化

耐用品是指能多次使用、寿命较长的商品,如房产、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等。相比经常性消费,消费者购买耐用商品时,支出额度较高,决策较为慎重。对于已经富裕起来的花园村而言,如何改善村民的生活方式、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日常性消费不断满足的同时,改善居住条件,购置城里人标配的轿车、家电等的需求,也在每个花园人的心中慢慢繁衍和滋长。
本研究提及的花园村的耐用品消费业态主要集中在宜居宜业的房产购置、建造、运营维护,以及轿车、运输车等高档消费产品上,具有消费关联效应强、生活方式影响大、家庭财富支出额度高等显著特征,其消费节奏与“城”的发展同步,通过关联消费加快“财富—价值—利得—财富”在村域空间的小循环,而后再参加区内区外大循环,对花园村“村筑城”“村市城”“市联市”的空间演化形成持续滋养。

一、现代宜居消费促进生活方式提质

房产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空间条件和活动基地,是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基本支撑。从整个花园村来看,房产消费是连续的,只要经济在发展,人口在增长,需求就会存在;从个人来看,由于房产是耐用消费品,一次购买可以满足长期的消费,不会像其他消费品一样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和连续地到市场购买,因此是间断性的;从房产性质来看,既有集体用地性质住宅的需求和建造,也有国有建设用地属性的商品楼盘开发销售及其运行和维护。

(一)集体用地性质住宅统一规划建设

花园村村民大规模建房始于2000年前后。随着花园村民收入激增,再加上花园集团公司斥巨资对花园村进行旧村改造,全村住房重新规划、设计、建造,家家户户住进了别墅式小康型住房。2002年,全村185户人家,有2000门程控电话,400多只手机,50多辆轿车,12辆运输车,60%以上的人家都有电脑。花园人生活方式现代化程度也超出大多二三线城市。
随着2004年、2017年两次并村导致的户籍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发展吸引的外来人口落户,对集体用地性质的住宅需求激增。村民的住房是花园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造的新房子,只需按原有宅基地面积转换,承担房屋建筑造价即可入住,使家庭建房的财富支出留在花园村。通过旧村改造整理出来的部分宅基地,在统一规划、统一规格的基础上,由村集体流转给外来个体工商户建房并允许入户,吸引外来建房户和购房户1625户5320人。

(二)宜居商品住宅消费市场培育成长

花园村早在2012年就成为浙江省首个以村为单位创建成功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洁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基础和配套设施,而且因其良好的商业氛围、较多的就业创业机会、高品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经商户、企业领军拔尖人才和就业人员在花园购置房产。
目前,花园村6.5万人口中,5万以上是外来创业就业者,对房屋租赁和购置的消费需求旺盛。也有部分村民出于家庭财产保值增值目的购置商品房,或者因自家住宅面积过大,通过出租给外来人员获得租金收入,自己购置商品房居住,实现租金收益与资产保值增值双收益。据调研,花园村已有中华城等商品楼盘,因其周边良好的商业氛围、较多的就业创业机会、高品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完善的基础和配套设施、洁美的居住环境,平均房价已经达到部分三四线城市水平。
为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花园村不断引导新老花园人形成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各种措施激发他们对宜居型高品质房产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他们有购买商品房及相关配套服务、过上宜居生活的资金投入能力,确保家庭大额度财富支出留在花园村,实现耐用品消费业态价值在村域空间的小循环。

二、创业投资消费一体加速财富循环

花园村倡导“创业在花园、致富在花园、消费在花园”的分享意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感恩意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激励新老花园人在村域范围内消费,使消费主体在村域空间上的创业、投资、消费一体化,形成了耐用品消费经济封闭边界赋能减熵增效的效果。

(一)购置租赁商品房优惠政策刺激经营户消费

比如,花园粮油农贸城制订优惠招商政策,规定市场经营户有优先购买商品房权,商品房价格可优惠10%,商品房租赁第一年仅收取每平方米每年一元的租金。在花园粮油农贸城的经营户,商品房购买户与商品房租住户可享受花园村民、集团员工相同待遇。2015年初,村里下发了一份通知,外来人员有买房、住宿、购物等消费,可以到村里报销一部分作为福利。

(二)激励约束相容机制规制村民在花园村消费

为确保新老花园人在建房及装修等材料的消费支出留在村域,花园村通过下发文件,既对符合设置条件的给予资金补贴等激励政策,又设置了在花园村优先采购原材料等规制,通过适当封闭消费边界,尽最大努力使花园村的财富留在花园村,形成“财富-价值-利得-财富”的价值循环。
2017年10月25日,花园村下发文件,花园村范围各小区农房鼓励经营民宿,开设的民宿按东阳民宿标准装修及配置,检查验收合格的村里补贴每个房间1000元。
2017年12月12日,村里下发文件,花园村村民、在花园购地基的建房户、商品房购房户建房及装修等材料,在花园范围内能采购的,必须在花园范围内采购。

第四节  高品质消费业态城市化

高品质消费业态主要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消费业态,涉及增强人的精神心理健康的文化旅游业态、提升人的知识素质修养的教育培训业态、维养人的生命健康的医疗休养业态、增强人的感观认知体验的现代工业游览和生态智慧农业等等。这些业态既在本地中产家庭中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又可以吸引国内外旅游者前往充分享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高品质消费业态的发展具有拉动直接消费、带动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化的特征,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价值效应、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幸福效应。
花园村原本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小山村,其文旅、农创、教育、疗养等业态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过程。多年来,花园人积极挖掘旅游文化、丰富旅游资源、拓展旅游业务、打造旅游品牌,建立和完善了一大批的花园旅游景点,使高品质消费业态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呈现出名村党建考察游、职工康养度假游、中小学生研学游、乡村休闲观光游、红木家具鉴赏游、现代工业示范游等六大主题特色,并且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发展,逐步实现了知识化、信息化、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智慧化、国际化、生态化发展。花园村景区成为浙江省首个以村为单位创建的国家AAAA景区,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光临。2019年接待旅游人次570万人次,2020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创造了接待游客370万人次的奇迹。

一、调结构谋布局丰富乡村旅游资源

在小花园阶段,花园人就有发展旅游业务的超前理念和意识,秉持敢闯敢试的精神开启了创业征程。1995年,花园村村民委员会入股40%,成立了东阳市花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游乐项目的开发利用、影视景点服务、观光车租赁、旅游景点开发、木制工艺品的设计等业务。利用2004年第一次并村契机,通过新花园村总体规划部署布局发展旅游休闲业态,依托“中国十大名村”优势不断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为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部署布局发展旅游休闲新业态

2004年第一次村级区域调整时,花园村就提出了“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配套,教育、卫生、旅游、休闲、市场为一体的,既有现代都市气息又有田园风光的中国名村”。新花园村成立一周后,即着手进行总体规划,将全村规划为三产服务区、旅游休闲区、平安居住区和高科技工业区四大区域,力争实现“一年小变样,三年大变样”,为花园村发展文化旅游业态提供了空间载体支撑和基础设施保障。2006年,面对不少村民“搞旅游有没有花头”的质疑,花园村就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多次赴江苏华西村、山东南山村等地学习取经,让大家开阔视野、统一认识,形成人人参与和支持花园休闲旅游发展的氛围,减少景点建设和环境营造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

(二)依托工农商为旅游注入新元素

从2006年开始,花园村依托“中国十大名村”的优势,在挖掘旅游文化、丰富旅游资源、拓展旅游业务、打造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了一大批的花园旅游景点,逐步建设花园般的美丽乡村,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光临。该时期,花园村已建成大型粮油农贸城、木材市场、木线市场、生态农业园,商住区、农业区、工业区等规划得井井有条,第三产业兴旺发达,这些都为花园村发展旅游业注入了新元素。
吉祥湖的变迁是花园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吉祥湖原本是一个小水库,2004年10月,东阳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把小水库所在的方店村等9个村并入花园村,方店村就成为了花园村方店小区,随之而来的是,花园村以景区标准建设新农村,对吉祥湖清淤引水、修堤种柳、搭亭建廊,还引进了高大上的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再配上五彩斑斓的亮化工程,让吉祥湖成为了流光溢彩的乡村景区,堪称花园村的小“西湖”。
花园旅行社有限公司的相关资料表明,当年旅游中巴走的线路是:花园宾馆—小康新区—农贸城—木材市场—南山小区—木线市场—西田小区—花园田氏医院—老汤火腿公司—方店小区—吉祥湖—中华百村图—高效农业园区。2007年1至10月,公司接待各地游客1.5万人次,平均每天要接待一个50人的团队,仅门票一项就创收30多万元。

(三)传统农业现代化休闲化生态化

花园村从工业起步,以高科技产业提升农村生产力,把大多数农民从土地中转移出来,逐步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了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特色明显、生态绿色、高端高效的现代农业。花园村周边的村落原有近1200亩耕地,大都是口粮田,2004年并村后做规划时特地划出了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区块。花园村依托花园集团,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先后投入巨资建成占地338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引进荷兰黄瓜“戴多星”、“夏多星”,荷兰“百利”番茄及其他品种,此外还建起占地30亩的钢架连栋塑料大棚;建设了集农业区域化、产业化、环保化、人性化于一体的高效、高产、高质的轮作农业园区,包括精细蔬菜区、旅游观光区、稻菜轮作区及名优百果园四个具有花园特色的农业功能区。
“十一五”时期,花园村开始结合农业农村实际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基于体验经济和注意力经济,打响了花园村现代乡村风情旅游的品牌。农村要有农业,于是,花园村在倡导高科技工业的同时,投入巨资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园区中品种繁多的花卉、蔬菜、瓜果,吸引游客们来这里享受采摘乐趣,感受农业魅力。而在成片的单体塑料薄膜大棚里,种植了大量的反季节农作物,游客们可以亲自体验农耕文化,做一回农民。在东阳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拓展训练区中,踏板水车和手摇水车让人体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耕文化,成为众多团队游客的必到之处。

二、定战略强体系培育特色旅游品牌

花园村文化旅游产业在大花园阶段实现了快速成长。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花园人运用科学的发展理念专门制定《东阳市花园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用于先进的方式方法指导和规制旅游产业发展;其次,花园人深谙花园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国文化旅游市场中定位的巨大影响力,形成了创建国家AAAA级乃至AAAAA级旅游景区的超强魄力;第三,依托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红木家具产业、教育培训产业等,整合资源、融合衍生新业态,适时推出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丰富高品质消费业态。

(一)战略引导重点开发三大特色旅游产品

2012年,花园村制定了《东阳市花园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以中国农村改革变迁为主线,以景区开发、项目展示、社区建设为三项策略,以空间布局、景区开发、花园形象为三项措施的“133”战略。重点开发中国名村考察游、红木家具采购游、生态休闲观光游三个特色旅游产品,以“中国新农村典范,乡村城市化榜样”为主题形象引领,以“花园乡村,红木之都”为宣传口号,把花园村建设成为集考察购物、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商务会议、科普娱乐为一体的全国红木家具主题旅游名村、花园式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农商旅文综合体,实现花园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突破。
按照“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开拓大市场”的思路,2012年10月,花园村成为全省首个以村为单位创建成功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提升了花园村作为“中国十大名村”的品位。2015年,花园村已成为集观光、休闲、餐饮、住宿、购物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将历史、现实、未来交织在一起,民俗、生态、文化融合在一起,受到了游客的好评。实践证明,花园村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后,不仅提升了花园村的管理能力,还推动了花园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花园人的消费品质,也为旅游者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及服务。花园村还被国家旅游局授予“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荣誉称号。

(二)整合资源打响花园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多年来,花园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资源,积极打造多元化的旅游景点,建成了由中国农村博物馆、花园文化广场、花园游乐园、花园游客服务中心、吉祥湖、福祥湖休闲区、健身休闲公园、中华百村图、生态农业园、民俗馆、天香湾、百果园、南山寺佛教文化园、拓展训练基地、福山胜境等组成的生态旅游观光区,文化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了自身特色。
在花园村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过程中,要打响花园村特色文化旅游品牌,让文化旅游成为花园村一项为民、利民、惠民的产业,推动花园村走向世界。为此,花园村积极整合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基于现有产业不断衍生相关联的文化旅游业态、设置可参与可体验的旅游场景,与时俱进,充分挖掘文化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推出特色旅游产品,目前呈现出名村党建考察游、职工康养度假游、中小学生研学游、乡村休闲观光游、红木家具鉴赏游、现代工业示范游等六大主题特色,大大提升了花园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例如,花园村一直以来践行“以工富农、以工强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理念,目前已形成了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新技术产业。花园生物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企业、花园新材公司开发了新型环保阻燃纸蜂窝轻质墙体材料、花园铜业公司正在实施高精度宽幅铜板带生产线项目。在这些现代化的工业企业中,只要添设参观通道,游客就可以直观地领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生产流程、生产工艺,从而形成别样的感观体验和旅游经历。
再如,近年来花园村谋划以信息平台为载体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以智慧应用为手段打造智慧农业。2020年11月,浙江花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用数字技术,率先在东阳市推出花园智慧农业云平台,用科学数据代替感官判断,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花园智慧农业云平台共有数字花园、物联监控、统计分析、智慧种植、绿色追溯、农事管理等8项功能,通过大棚里的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农技人员就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对公司百余亩果蔬进行精准的远程管控。智慧农业云平台将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用科学数据代替感官判断的智能模式,将为企业节省30%的人力资源,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简单、轻松。这些信息化、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农业企业或生产基地,既可作为中小学生研学的科普教育基地,又可以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体验培训基地。

(三)景区社区城区园区校区五位一体发展

当前,国家正在积极倡导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花园村正在以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载体,发挥多年来打造主题旅游景点和洁美生态环境建立的优势,通过发展文旅、农创、教育、疗养等高品质业态来带动消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链网生态形成,推进“村筑城”“村市城”“市联市”建设进程。具体而言,花园村以景区的标准来建设村庄,让花园村居民充分体验到生活在社区、消费在城区、工作在园区、成长在校区、行走在景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让花园村成为一个宜居、宜商、宜业、宜养、宜游的“五宜”之地。
2009年6月,花园村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和亚太农村社区发展促进会授予“中国旅游特色村”称号。
2009年9月,花园村荣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
2010年1月,花园村荣膺“浙江省十大生态旅游名村”称号。
2012年12月,花园村成为浙江省首家以村为单位创建成功的AAAA级旅游景区。
2012年12月,花园村名列浙江省文化厅和省旅游局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名单。
2015年5月,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报道以及中华生态旅游促进会联合授予花园村为“中国最美文化旅游乡村”。
2015年8月,花园村入选国家旅游局表彰的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2015年10月,花园村入选人民网、国际旅游学会、浙江省旅游局推选的“最具文化创意旅游小镇”。
2015年10月,第十五届全国“村长”论坛召开期间,花园村被授予“中韩村官交流示范基地”。
2016年2月,在2015浙江旅游总评榜评选活动中,花园村荣获“最受欢迎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
2017年5月,花园村入列“2016中国旅游总评榜”,荣获“年度乡村旅游示范奖”称号。
2017年12月,花园村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首批中国十大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
2018年2月,花园村凭其影响力荣获“全域旅游品牌特色小城镇”“全域旅游品牌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品牌践行者”称号。
2018年5月,花园村被国家文化旅游部官网评选为网友最喜爱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2018年6月,花园村景区被浙江日报、浙江省总工会、浙江省旅游局评定为“浙江省特色精品疗休养目的地”。
2019年12月,花园旅行社被评为“2018年度浙江省百强旅行社”。
2020年7月,花园村北国家文化旅游部等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

三、优主题融资源打造名村旅游联合体

花园村以文旅、农创、教育、休养等高品质消费业态的发展,需要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加持知识信息、数字数据、智能智慧等元素,跳出花园,联动中国名村打造文化旅游联合体,在中国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中走前头、挑大梁、做贡献。依据花园村现有文化旅游资源、业态、产品。基于2035年倒推,未来花园的高品质消费业态大致包括党建治理、文化根源、人劳才/材/财、乡村城、智慧花园共五大主题板块。

(一)党建治理主题板块

该板块是中国改革的红利在花园村的体现。花园村的现代化,是在不断对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等政策,走在中国绝大多数乡村前面而作为试点示范的发展过程,如党建、“千万工程”、中国名村等都是改革红利的具体体现。花园村的一流治理来自于邵钦祥书记先进的理想理念精神、科学高效的组织治理体系、现代的方式方法机制,基于就业优先、教育优先、农业农村发展优先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现代化的路径模式。

(二)文化根源主题板块

该板块是中国迁徙文化的精神哲学在花园村的体现。“千年的文化,百年的花园”体现了先祖在迁移过程中不断适应调整的精神、抱发展的精神、尊师重教的精神,进而将精神哲学化变成一种朴素的哲理。花园村两次并村都体现了“抱根”,把不同根不同姓氏的家族聚集在一个“根”下;在产业经济发展上也形成了干、根、林的关系生态,形成了传统滋养现代、现代反哺未来的代际循环。

(三)人劳才//主题板块

该板块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及关联价值。人力资本包括迁徙的人力资本、教育的人力资本、健康的人力资本。未来,“才”将不再局限花园村自己的人才,而是全国配置人才,需要解决产居一体问题;部分消费业态由“才”驱动也会变成由“财”或“材”驱动。目前,健康疗养、中小学教育及研学游等都属于“人劳才/材/财”主题板块,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能量,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以及价值之间的关联。

(四)乡村城主题板块

浙江省东阳市是建筑之乡、木雕之乡、教育之乡。“乡村城”主题板块是“三乡一城一村”联动关系的体现。花园村需要“借三乡、博一城”。“借三乡”是指依靠建筑之乡、木雕之乡、教育之乡三乡联动展示传承的创新和创新的传承,抱团走向世界,创造新未来、新征程。“博一城”是指花园村建设村域小城市,要与横店影视城通过博弈在产业经济、消费业态等方面建立竞争合作关系,通过打开边界创新发展增值、封闭边界赋能减熵增效形成动态均衡。

(五)智慧花园主题板块

该板块是教育与文化旅游的联合与融合在花园村的具体体现。智慧花园既可以做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服务全国相关的场景,又可以经营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到花园村来的客户,通过积累多年的精准化的数字数据形成基于场景的大旅游,建成花园村的软系统,影响全中国的乡村振兴。把智慧花园推广到全国100个名村和特色村,就能做成全人生教育营地的总部;通过吸引全国的教育机构和营地机构聚集,让其创造教育服务产品和工具,就能吸引全国的名村和特色村加盟。基于此,名村和特色村做硬支撑,花园村做软系统平台,就能构建一个硬支撑联动的硬实力;未来推广到更多的村庄,就能实现南北大对流、东西大交互。反过来,教育与文化旅游结合也能激活智慧花园,分担开发成本和运维成本。
专栏5-1  消费业态价值参与村域小循环与村内村外大循环的机理
花园村的经济现代化是投资推动、业态驱动、消费拉动三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花园村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萌发消费基因,2000年前后拥有大小26家饭店和商店,2006年开始设置花园集市及物资交流大会,解决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流在花园村的汇聚和疏散问题。在小花园形成核心、大花园创立中心、泛花园打造芯心的演化过程中,基于消费业态关联的高新技术、红木家具、休闲农业、教育培训、健康疗养等产业链网拓展,不断积累资产和资本,持续做强名品和名牌,基于科技支撑不断植入、融合和衍生出新业态,最终形成消费业态集群,将内部循环的流量、流速、流势、流场拓展到更大的空间范围,不仅将全国乃至世界的商品搬到花园来消费,而且将消费人群“搬”到花园来消费,使消费业态价值实现村域内部小循环,同时参加村内村外大循环。
图5-2  基于核心、中心、芯心的“流-链-网”关系模型
 
 

本章小结

花园村积极倡导“投资不离村、消费不离村、享受不离村”的思想理念,先造“市”后筑“场”,“市”与“场”迭代共生,通过为创业者搭平台建舞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在花园村寻觅商机,不仅植入并衍生了经常性、耐用品等消费业态,而且通过与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形成了文旅、农创、教育、疗养等高品质消费业态。消费业态集群的形成和衍生,消除了以往花园村相对封闭、经济活动贫乏的状态,将城市所具有的经济活力赋予了花园村,既改变了我国大多数村庄财富外流情况,而且实现了财富先参加村内小循环再参加村内村外大循环,对花园村“村筑城+村市城”“村融城+村市城”“村镇城+村市城”的时空演化形成持续滋养。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