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共富之路
署书: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村庄影响力课题组组长)
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李新宇、张杨、李浩
“心理共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当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精神上的脱贫也迫在眉睫。心理共富,是希望所有中国人都享有平等的基础心理健康服务。只有实现心理共富,整个社会的心态才会变得更加积极、更加友善。
什么是心理共富
在今年一个心理健康年度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张西超第一次提出了“心理共富”的概念。
什么是心理共富?张西超解释,不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是一部分人先健康,而是所有人共同走向心理繁荣。而且从心理学的角度,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整体指标,个体出现问题,可能影响整个群体的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共富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只有实现心理共富,整个社会的心态才会变得更加积极、更加友善。
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有的需要住院治疗,有的需要心理咨询,需求量都很大。当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精神上的脱贫也迫在眉睫。心理共富,是希望所有中国人都享有平等的基础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疾病的人群分布有何特征
有心理疾病的人群存在一些规律。比如,收入越高的地区或人群患病比例越高,但重症在低收入群体中更高;总体患病人群中女性多一些,但自杀比例男性更高……
那么,“精英”为什么也会成为心理健康服务的弱势群体?
所谓“精英”,代表的是社会中的强者,他们可能是高管、高官、知名教授……头顶很多光环。一方面,他们习惯于充当“被人求助”的角色,这让他们不太会向人求助,也接受不了自己向人求助的角色;另一方面,因为知名度和所在位置,他们会担心求助的内容比较敏感,担心泄露隐私,对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程度要求会比较高。这些原因使得他们不太会主动去寻求心理健康服务。
现在很多年轻人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同龄人照应,本身的心理支持系统会弱一些。当他们长大后,又面临老龄化社会,他们面临是在大城市奋斗还是回到父母身边的选择,这些都会影响他们本来就不甚坚强的心理支持系统。
而农民工、快递员、制造业工人等群体也需要心理帮助。我们以前可能觉得这些体力劳动者的第一需求应该不是心理。但调查后发现,他们十分渴望心理上的帮助,却经常被忽略。
“心理体检”怎么操作
我们国家正在推进整体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包括在社区设立心理咨询网点,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在企事业单位开展心理服务。各级学校覆盖了学生,企事业单位覆盖了工作人群,但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老年人还是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重灾区”。
现在我国的心理普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心理问卷。心理普查大多是自陈式问卷,有的人可能不会认真作答,有的人担心被实名而拒绝作答。所以,首先,要从技术上改进量表,使其更科学;其次,要把调查结果一对一地反馈给本人,注意保护隐私。
如果能从国家层面来进行心理普查,像人口普查一样,覆盖面会更大,效果也会更好,但要保证由专业人士来进行。
除了心理普查,国家层面心理健康素养的教育非常重要,除了专业人士的授课,还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去传播。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性在于能让我们尽早意识到问题,并懂得如何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