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六尺巷典故|洛阳六尺巷(作者:徐礼军 栏头署书 惠民 乔杨

2024-11-11 21:54 洛阳晚报  主页 > 趣旨 > 文化地理 > 人文国土 > 京西纪事 > 六尺巷传奇 >

打印 放大 缩小






洛阳六尺巷
 

徐礼军

笔名淮南子,生于信阳,娶妻安阳,落户洛阳,率性阳光,没有多大建树,偶作小文怡情。


 

老城南大街西边有一条农校街,农校街北有一条小巷子叫仁义胡同,不知你逛过没有。

前几天,有人在微信朋友圈里晒他们参观安徽桐城廉政教育基地六尺巷的图片,让我不由得想起洛阳的六尺巷来。

仁义胡同东边是繁华的南大街,北边可达热闹的西大街,西边则是安静的仙果市街和里仁巷。你若想逛吃、淘古玩、拍摄古民居,这一带不会让你失望。

想品尝美食,南大街除了牛肉汤、元宵,还有馄饨、油旋儿、芝麻焦饼等,西大街有水席、牡丹饼、糊涂面、浆面条等;想淘旧书古玩,可到西大街走走看看,文博城里应有尽有;拍客能拍的东西也不少,农校街就有个古院落,大门的门楣上有“洛阳市卫生防疫站”几个秀美的大字,据说是民国时期洛阳著名书画家李振九先生的墨宝。这个院子就是传说中的董家大院。

这条小胡同的来历,与桐城市西环城路宰相府内那条远近闻名的六尺巷,还有山东济阳等地的仁义胡同如出一辙,都是说两家人争宅院闹得不可开交,其中一家飞书京城,求助在朝廷做官的亲人出面摆平此事。

京官在回信中写了一首顺口溜,劝老家人退让求和。最终两家人握手言和,各让一墙之地,留下一条小巷子。

只是洛阳和济阳的故事主角是清朝的董笃行,而桐城的故事主角是清朝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

桐城故事中张英写的顺口溜是:“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济阳故事中董笃行的顺口溜是:“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

而洛阳故事中董笃行的顺口溜是:“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区区小事不足提,邻里和睦理应当。”

全国各地的仁义胡同和六尺巷还有很多,“出身”大同小异。相比而言,洛阳流传的故事有据可考,更为可信。

董笃行生于明万历年间,卒于清康熙年间,乃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进士,官至十三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其先祖董尧封,明末曾任陕西神木县知县,于清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洛。

他家就在洛阳老城西南隅察院街(今农校街)董家大院,就是上述那个大院。

身为谏官的董笃行,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洁身自好,严于律己,待人诚实,豁达大度,且乐于助人,口碑很好,百姓亲切地称其为董老官。

洛阳仁义故事虽更为可信,仁义胡同如今却鲜为人知,原因恐怕在于,洛阳的旅游资源太丰富了,一条小胡同是不会被人放在眼里的。

其实,留住这条仁义胡同还是很有必要的。有这样一个实景教材,更便于人们睹物思人,想一想董笃行、张英等人为人处世的艺术,也许更有利于社会和谐。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