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专家组组长、天下口碑首席署书员乔惠民书:
寻找深呼吸 追求最幸福
(天下口碑数据库插播)
2021年宜良县政府工作报告
森林覆盖率从50.08%提升到55.83%,林木绿化率从54.08%提升到59.07%,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2%发布日期: 2021-01-20 来源:宜良县政府 作者:
0
当前位置: 宜良县>> 政策指导>> 规划计划
——2021年1月20日在宜良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宜良县人民政府刘中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宜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政府工作回顾
“十三五”是宜良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们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县委“12321”〔1〕的发展定位和把宜良打造成为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东部新兴发展极的奋斗目标,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将实现,为我们高起点迈进“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县域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争先进位。与“十二五”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从146亿元预计增加到210亿元,年均增长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33643元预计增加到47405元,年均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6.83亿元增加到8.81亿元,年均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500亿元,预计达537.86亿元,是“十二五”的1.7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31629元、11453元预计增长到45562元、17423元,年均分别增长7.2%、9%。2016—2018连续三年跻身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
——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我们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实现了发展总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从43亿元预计增加到64.75亿元,年均增长6.2%,稳居昆明第一、云南前五。累计投资25.82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柴石滩大型灌区等重大农田水利设施工程,整治土地2.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27万亩。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2万亩,粮食年均产量稳定在13.4万吨;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16.62万亩、年均总产值38亿元;主抓“2260”〔2〕高端优质烟叶生产,全面普及“红大”种植,完成烟叶收购94.39万担,烟农交售收入14.74亿元、实现烟叶税收3.24亿元,烟叶收购均价、烟农种烟收入、烟叶税收五连增,荣获云南省首届最具影响力烟区第三名;累计出栏生猪220万头,非洲猪瘟防控有效,群众肉食供应有保障。省市级农(林)业龙头企业达43家,国家级、省级合作社示范社达13家,“三品一标”〔3〕农产品达40个,5个农产品入选省市绿色食品“十大名品”,宝洪茶制作技艺入选农业农村部“能工巧匠”名单,圆满承办五届云南省夏秋蔬菜品种展示会,创建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第二产业提质增效。第二产业增加值从35.14亿元预计增加到45.08亿元,年均增长3.8%。工业经济稳健发展,全县规上工业企业67家,淘汰落后产能生产线12条,实施技术改造52家,稳妥解决神农汇丰产能转移搬迁系列问题,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8.2%。推进工业园区实体化改革,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从107家增加到166家,主营业务收入从91.71亿元增加到187.7亿元,荣获“云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筑业持续向好,资质等级建筑企业达47家,开发房地产项目27个,成交面积154.61万平方米,交易金额68.59亿元,铁新建创成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21.3亿元。第三产业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从67.55亿元预计增加到100.17亿元,年均增长5%。旅游业蓬勃发展,大九乡旅游区完成投资17.3亿元,华强方特、古城文旅小镇开工建设,入选云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云南省旅游强县,3个乡镇、3个村分别被评为云南省旅游名镇、名村,麦地冲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县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从234.87万人次、2.53亿元增加到663.19万人次、9.7亿元。金融业稳步增长,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从151.7亿元、82.51亿元增加到247.86亿元、128.5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9%。商贸业欣欣向荣,全市首家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沃尔玛、麦当劳等一批大型连锁企业入驻宜良,顺丰、圆通、申通等20余家快递企业累计收寄包裹2153.5万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达45家,创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7.2亿元预计增加到76.82亿元,年均增长7.3%。
——三大攻坚战赢得新胜利。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瓶颈制约,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即将收官。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累计投入13.46亿元,提前两年实现全县1463户458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控辍保学成效明显,健康扶贫“三重保障”全覆盖,投资2827.45万元提升7万余人农村饮水安全,投入2.19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6万户,转移就业1940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747元增长到11235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效明显。强化风险预警管控,盘活资产资源,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累计化解政府债务17.91亿元,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有所降低。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有效控制在安全线4%以内,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污染防治攻坚有力有效。中央、省级环保督察交办的45个问题、反馈的57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顺利通过昆明市第1、2轮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全面深化“河长制”,建立“三级河长四级治理”责任体系,对全县22条河流实施“一河一策”管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土壤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企业“三磷”问题整改基本完成。生态修复力度持续加大,完成营造林30.69万亩,退耕还林5.3万亩,义务植树450万株;成立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管护面积2914公顷;森林覆盖率从50.08%提升到55.83%,林木绿化率从54.08%提升到59.07%,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2%,森林防火工作连续五年被评为市级优秀。
——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我们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主引擎,多项改革工作被列为国家、省、市试点并获得表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抓好“三去一降一补”〔4〕任务,关停煤矿和非煤矿山26家,累计化解煤炭产能43万吨,为企业减免各类税费2.95亿元,盘活“问题楼盘”1个。顺利完成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设置县政府工作部门27个、直属事业单位2个,完成181个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综合执法职能实现整合提升,国有资产管理、城市更新改造体制得到创新优化。农村综合改革亮点纷呈。完成80.84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入选全国2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单位县,成为第二批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成立全省首家县级林权收储中心,办理林木权证抵押4242亩,贷款金额1亿元;累计实施林业贴息项目贷款2.98亿元,发放贴息补助资金1145万元;完成3个国有林场改革。探索实施“金融入乡”机制,政企联动推行“惠农E贷”进村入户,对367户发放贷款2464万元;成立“政府增信”产业基金,全省首家实施“县域普惠金融”项目,授信5.67万人、授信金额超过7.83亿元。陈家渡村成功申报昆明市乡村振兴综合试点,麦地冲村成为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先后完成财税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教育体制、商事制度等改革任务,重点实施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零基预算、县属国有企业、工业园区实体化等改革任务,持续推进政府各领域400余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放管服”改革〔5〕力度持续加大。做好县乡两级权责清单的动态调整工作,梳理权责清单10类行政职权5006项。升级打造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服务体系,实行“取消前置、容缺预审”并联审批等工作机制,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分别压缩到5个、3个工作日内,开办企业最快1.5天可营业成为常态,投资项目审批全程免费代办多次位列全市营商环境“红黑榜”红榜,创成全市首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县。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取得突破。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通过市级验收,“天元数学中心”稳步推进,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4项,专利授权665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拥有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星创天地、众创空间”8家。“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战略和“宽带乡村”工程取得实效,建成4G基站1583个、5G基站206个,3G/4G网络实现全覆盖。
——城乡统筹建设实现新突破。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全力推进“美丽宜良”建设,城乡面貌明显改观。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完成《宜良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年)》、《宜良县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大纲、222个村庄规划等编制工作。城镇化步伐加快。完成匡远、南羊两个街道析置,东城新区建设进入有序发展阶段,北城新区开发稳健起步;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1.2%预计提高到47.62%。城乡设施一体推进。城市设施更加便民,新增及提升改造公交站点77个、城市公厕110个、停车泊位1300个、农贸市场5个、污水处理厂1个;公共照明节能改造完毕,县城亮灯率达95%以上。交通设施更加便捷,累计修补9条城市道路3.12万平方米,完成昆石高速宜良立交改扩建工程,蓬莱大道(一期)、纬一路和经三路如期竣工,东南绕城(宜良段)、宜石高速建成通车,宜良南立交建成使用,宜九公路耿家营至九乡段移交昆明公路局管养,三清、福宜高速加快推进。投资5.16亿元完成636.7公里乡村道路硬化和409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开通城乡公交线路68条,建制村班车开通率达100%。镇村建设力度加大,投资3.1亿元建成8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和164个自然村污水处理站。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造提升行政村公厕177座、无害化卫生户厕4.8万座,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20个,省、市级“美丽乡村”3个。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完成第三轮园博园和三角梅主题公园建设,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达500公顷,新增城市绿地50公顷,2次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创成国家园林县城。违法用地清理整治有力推进,完成“大棚房”问题整改66宗,土桥、匡山、清远棚户区改造累计完成投资30.25亿元,拆除违法违规建筑142.87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PPP示范项目和宜石垃圾处理厂建设,实现县城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保洁全覆盖,垃圾收集及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受理城市管理案件3.84万件,结案率100%,案件“零积压”。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民生领域投入均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以上。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53%,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率均在97%以上;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稳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3万人次,转移收入11.22亿元;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创业担保扶持1138户,发放贷款1.3亿元;“贷免扶补”扶持523户,发放贷款6031万元;分配保障性住房5360套,惠及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从3.9亿元增加到6.4亿元,发放“爱心助学”等补助资金2.16亿元,完成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改薄项目115个,台湘科技学校一期竣工,新建、改扩建乡村学校40所,合作创办宜良衡水实验中学、宜良实验学校,清远小学异地新建并投入使用,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督导评估。“三名”工程扎实推进,培育和引进名师21名,名校长4名。健康事业成效明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付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增加到266个,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到2312人。与昆明市延安医院联合办医,培育和引进名医29名、名科室8个。县一院、县二院、县中医院顺利搬迁投入使用,县一院完成“五大中心”〔6〕创建,成功晋升为三级医院。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个、老年活动中心116个,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8.5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整合搬迁县文化馆、县图书馆,综合文化站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先后成功举办(承办)“五节三赛事”〔7〕,宜良烤鸭美食节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列入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名录42项,32人被授予项目传承人。创建省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1个,连续七届创建为“云南省双拥模范县”,九乡乡起底村上榜“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社会治理持续向好。统筹推进15个专项行动,刑事警情下降12%,命案发案率下降80%,连续4年命案全破,“两抢”警情下降75%。持续推进平安宜良建设,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经验全市推广,重点单位平安创建100%达标。建成联网监控4138路,每万人达90路,居全市前列,连续4年未发生较大交通事故。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恶团伙9个,涉案人数148人,依法处置涉黑涉恶财产,长效常治机制进一步完善。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提升。我们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执纪问责,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68件,政协委员提案634件,办复率100%。坚决落实基层减负,政府系统文件减少28.65%、会议减少31.6%。强化审计监督,完成审计项目300项,核减投资1.22亿元,整改落实2.11亿元。第四次经济普查圆满完成,国家安全、国防动员、人防气象、防灾减灾、档案县志、外事侨务、工青妇、红十字会、统计、残疾人和广电等事业全面加强、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以及县委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8〕工作,全面落实“六保”〔9〕任务,总体完成宜良县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有力有序。在县委的高位统筹下,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第一时间构建指挥体系,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累计投入抗疫力量38.29万人次、抗疫资金2499.59万元,社会各界捐款700余万元;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1.87万人次;4名医护人员援鄂抗疫,2批次600名民兵对口支援景洪边境疫情防控,“四级联动网格化疫情防控”经验在全市推广。做好疫情防控“后半篇”文章,积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争取上级资金18.53亿元,抗疫特别国债7383万元。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出台惠企稳企16条措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四重三提”〔10〕工作机制趋于长效常态,评选出“22个10”并梯次出台相应的扶持措施,发放第五批惠商绿卡33张,表彰“亩产英雄”、十强纳税企业和星级工业企业21家。为企业减免各类税费1.23亿元,社保降费8297万元,受益5300户次,清偿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5643.15万元。为259家企业授信4.26亿元,发放贷款1.8亿元。通过“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250户,发放贷款3885万元。40家建筑企业、23个建筑项目复工,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食品生产企业复产,23家限额以上批零商贸企业、212家住宿企业恢复营业,学校正常开学开课。
一年来,我们全力抓好“六稳”工作,经济发展态势企稳向好。有效投资在项目攻坚中持续发力,储备项目601个,26个项目被列为省市重点项目,签约项目34个,预计完成内资67.5亿元、外资567.56万美元;39个重点项目开工,开工率88.6%。大九乡旅游区、古城文旅小镇、小白龙温泉文化旅游度假小镇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华美达酒店投入使用、洲际智选假日酒店开工建设,柴石滩大型灌区、老青龙水库、大平滩水库完成投资5.85亿元,龙院、翡翠澜庭等8个房地产项目开盘销售,成交面积31.46万平方米,交易金额17.88亿元。清理整治违法用地144宗,处置批而未供土地7808.15亩、闲置土地380.34亩,出让土地2235.8亩,土地出让收入17.28亿元。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03.5亿元、同比增长29%。
一年来,我们攻坚冲刺全面小康弱项短板,“六保”底线牢牢守住。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开展“百日总攻”“百日提升”“百日巩固”行动,投入1107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2个,组织实施“六个再一次”行动,全力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漏项弱项,顺利通过省市成效考核;统筹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建成4个南盘江水质断面自动监测站,完成4家“三磷”企业排查整治工作,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总量减排削减13%;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严格债务偿还计划管理,化解政府债务6.48亿元,引导24家非金融咨询机构良性退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81亿元,增长2.6%,民生支出22.3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4%。“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充足,粮食播种面积40.69万亩,粮食产量13.66万吨,生猪出栏48.59万头。公共事业进一步发展,清远小学通过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评估验收,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27%,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9.03%,高考600分以上人数达31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加速,引进名医7人,天奇医院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民生保障进一步完善,各类社会保险累计参保61.71万人次,应对疫情影响专项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7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1万人,新增转移就业收入2.58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45562元和17423元、增长3.5%和7.5%;城镇新增就业2017人,登记失业率3.57%。
一年来,我们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统筹开展“美丽县城”创建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11〕,聚焦瓶颈和短板,实施总投资4.23亿元的项目11个,“美丽县城”创建69项指标总体达标,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接受省级考核。改造老旧小区2.14万平方米,拆除违法违规建筑65.82万平方米。投资3.3亿元的“一厂三网”开工建设,4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和22个自然村污水处理站建成使用。纬七路、“三路一厂”顺利开工,投资4000万元完成海马箐水库进出厂道路修建、马街镇战备公路硬化,新建150公里农村公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新建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2万座,成功创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创成省级卫生乡镇4个、卫生村(社区)51个。
一年来,我们突出重点狠抓县域治理,着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力支持国防建设,妥善解决31650部队历史遗留问题;深入开展“六清”行动〔12〕,健全“六个常态化”工作机制〔13〕,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不断巩固扩大;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50件,调解成功率99.27%,信访事项群众满意度98.77%;开展“大起底”专项行动,持续抓好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消防等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5件,政协委员提案103件;新增行政规范性文件1个、废止5个。强化统计监督,国家统计局第四督察组反馈的11个方面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形成了制度化、长效化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的工作机制;顺利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得到严肃查处。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努力,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宜良的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深切感受到,这是宜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五年,是县域治理扎实有效的五年,是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宜良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宜单位、驻宜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宜良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县发展中还有不少问题、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较慢,经济体量不大、结构不优,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大而不强、二产基础薄弱、三产层级较低,产业融合度不高,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二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税收与经济体量不匹配,协税护税机制不健全,重点税源税种监管不到位,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保债务链接的压力较大。三是重大项目推进缓慢,项目推进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土地、资金仍是亟待破解的瓶颈。四是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基本服务供给仍然不足,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资源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五是城乡建设欠账较多,城市管理的智慧化、精细化水平不高,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重道远。六是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已脱贫地区“造血”能力不强,脱贫攻坚成果仍需巩固,乡村振兴尚待破局。七是污染防治攻坚战道阻且长,生态修复、水资源治理、东山片区整治任务仍然艰巨。八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任务依然严峻。九是营商环境尚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足,不敢担当、不想作为、慢作为的问题较为明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扎实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加快问题解决进度,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推进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东部新兴发展极建设的关键节点。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确定了“十四五”时期宜良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12321”发展定位不动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主动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持续“赶考”践行新理念,接力“奔跑”迈进新阶段,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持之以恒争取“撤县设市”,牢牢站稳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梯队,奋力开创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东部新兴发展极建设新格局。
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积极谋划好宜良“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宜良力量”。
经过全县上下不懈奋斗:到2025年,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东部新兴发展极的特征初步显现;到2030年,基本建成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东部新兴发展极;到2035年,宜良将建成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东部新兴发展极,与昆明同步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是基本建成经济体系现代化。全县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科学合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基本实现城乡发展现代化。全面融入昆明主城核心区,城市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基本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建成“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努力实现“撤县设市”目标。三是基本实现公共服务现代化。人民有更满意的公共服务、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四是基本实现生态文明现代化。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状况明显改观,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立,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成“健康产业拓展区”,打造“美丽中国”的“宜良样板”。五是基本实现县域治理现代化。文明宜良、平安宜良、清廉宜良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法治宜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打造成为云南省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要实现以上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把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贯通起来审示,把握趋势、辨明方向;把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统筹起来谋划,未雨绸缪、把握主动。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宜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改革成就、奠定的坚实基础、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刻认识我县正处于爬坡过坎、大有可为的时期,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做好“十四五”中长期评估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全局性谋划。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家总的政策导向和着力点,主要是补短板、调结构、增动力、促发展,宜良完全有能力争取到国家和省市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更多的倾斜支持。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战略性布局。立足宜良实际,积极服务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战略部署,主动对接融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按照昆明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健康产业拓展区的功能定位,发挥宜良特有的农业和旅游资源等优势,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宜良工业后发优势,谋定大项目,以工业突破支撑新型城镇化。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整体性推进。注重各项工作、各种要素的关联性,建立拉高标杆抓落实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形成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点环节“有谋划、有计划、有行动、有督查、有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整体推进,确保县委、县政府每一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小、落实到位。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发展动能;二是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夯实新发展支撑;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增强新发展动力;四是实行高水平开放合作,充分释放新发展活力;五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形成区域协调新发展面貌;六是优先发展“三农”工作,加快乡村振兴新发展步伐;七是繁荣文化事业,着力打造新发展名片;八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积蓄新发展优势;九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新发展福祉;十是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开创社会建设新发展格局。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做好政策接续和合理调整,继续出台稳增长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形成有效投资,深入挖掘消费潜力。提高落实宏观政策水平和经济运行分析质量。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完善“22个10”和“四重三提”工作机制。落实经济运行研判、预警、应策、推动、问效等制度,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功九成”、四季度“大收官”。开展“统计台账规范巩固年”活动,依法推进升规纳统工作,对10家统计诚信示范企业以及新增的“四上”企业统计诚信规范化单位扶持补助。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统计执法抽查力度,避免瞒报漏报,确保依法依规、应报尽报、应统尽统。发挥投资的支撑性作用。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工作,谋深做细落实“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充实项目储备库,确保全年谋划项目100个以上,力争列入省级重点项目5个以上、市级重点项目30个以上;更加重视项目前期工作,统筹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重点支持投资贡献大和前期工作完成较好的项目,确保年度储备项目转化率达50%以上。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导向,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5亿元以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亿元以上;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聚焦国内国际双循环,开展强链、补链、延链招商,确保引进市外到位资金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用好用活金融政策,推动“政银企”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性中长期信贷和商业贷款支持。强化用地保障,完成市级下达的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任务,实现土地出让收入13亿元以上;用好土地占补平衡政策,继续推进4个补充耕地、5个提质改造、3个增减挂钩土地复垦项目施工和验收工作,确保新增耕地600亩、水田4000亩。加快项目实施,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包保责任制、定期会办制,按季度制定项目开工计划,加快纬七路等22个在建项目建设,确保“美丽县城”等11个项目竣工,对陈所渡桥闸等9个推进缓慢的项目倒排工期,加快进度。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消费本地产品,推进愿景商业综合体提升改造,运达夜市投入运营。促进电商消费,投资1050万元提升改造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培育电子商务小微企业50家以上,确保本地产品上线交易额突破亿元。挖掘“批零住餐”增长潜力,确保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6家、住宿业企业1家、餐饮业企业5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亿元。
(二)一以贯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确保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在5年过渡期内确保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找准补齐设施、技术、营销等短板,促进扶贫产业提档升级,确保不发生返贫和新增贫困。促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标,建成高标准农田1.86万亩、耕地生产障碍修复核心示范区1.2万亩。确保新庄水库开工建设,柴石滩大型灌区、老青龙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大平滩水库和海马箐水库投入使用,完成“五小水利”工程100件。实现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42万亩、13.68万吨;启动生猪规模化集中屠宰项目,确保生猪出栏56万头以上,实现“保供稳价”;全面推进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巩固宜良高端、特色、优质烟叶核心原料基础地位,确保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完成烟叶收购任务20万担;以“10化”〔14〕为目标,引导苗木花卉产业由绿化园林型向美化园艺型转型,由强调规模数量向突出集约效益升级,由产业链中游向上下游延伸,由一产主导向三产融合迈进,做到减量提质增效。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保持对农林业双10强企业政策扶持的连续性,确保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推动现代种业发展,支持种子园区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申报建设更多的乡土物种种质资源库,申报林业种质资源库1个、水产种质资源场1个。打好“绿色食品牌”。建立绿色食品品牌发展、保护体系和激励机制,继续开展绿色食品名企名品评选。推进“一县一业”特色县、示范县建设。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以上,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开展“四个10元”筹资工作,确保全县村庄人居环境保持在1档标准,争创国家级卫生乡镇1个、省级卫生乡镇1个、卫生村10个。将190个村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建成垃圾中转站4个、乡镇垃圾热解焚烧处理厂6座,实现乡村生活垃圾就近就地无害化处理;提升改造行政村公厕40座以上、无害化卫生户厕2万座以上;确保8座集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具备条件的自然村污水处理站应建尽建;投资1.2亿元完成宜九美丽公路建设,提前谋划50户以下自然村通村公路项目,完成100公里自然村通村公路硬化工程。
(三)多措并举推进工业提速换挡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进一步营造懂工业、谋工业的浓厚氛围,弥补工业支撑短板,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调整存量结构。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二次招商盘活4家以上,盘活土地200亩以上。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建材、饲料、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重点支持红狮、西南水泥等建材支撑性企业扩产促销,推进红星兄弟纸业搬迁入园工作;鼓励安佑、璃源等饲料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拓展供应链;完成日发塑业智能化改造。强化科技支撑,完成“天元数学中心”主体建设,建成茂湾水产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支持博仕奥生物申报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以上。加快增量进度。建立“四个一批”工业项目库,推进宜良韵达智慧物流产业园、丰树(宜良)智能综合产业园开工;确保巨利达技术改造、昊辰现代生物技术、锋必利五金建材3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维泰生物科技等20个项目投产达效;持续跟进正威国际(宜良)有色金属产业园项目。确保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增长10%。优化提升工业园区。推进与石林生态园区的优化提升工作,按照“1+2”产业布局〔15〕,完善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园区“十四五”产业规划。完成签约项目7个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0亿元、县级税收1.25亿元,园区综合评价进入省级工业园区前列,力争创成省级“绿色园区”。全力推进木龙片区整体开发建设,确保增量配电网、110kV北古城输变电站开工,双创中心孵化器基地竣工,木龙片区核心二号路和跨江大桥通车,推进木龙片区产城融合园中园及配套基础设施(一期)项目建设,确保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亿元。推动建筑业增产增效。力争新增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4家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0%。立足苗木花卉产业优势,加大园林绿化工程公司的内培外引力度,打造园林绿化工程企业总部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服务保障好龙院、康锦名门等7个在建的房地产项目,综合施策盘活“问题楼盘”1个,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34万平方米以上,交易金额18亿元以上。
(四)因地制宜以旅游引领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齐头并进的全域旅游体系。立足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健康产业拓展区的功能定位,与石林县合作建设昆明市旅游走廊,不断推动“旅游+”融合发展,确保旅游收入增长23%。突出重点旅游项目引领。以“4+1”重点旅游项目〔16〕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旅游品质,加快大九乡旅游区建设,完成九乡旅游小镇建设,同步争创云南省特色旅游小镇;完成叠虹桥景区提升改造、麦田村乡村振兴项目并投入运营,争取三脚洞及阿路龙景区项目立项,确保大九乡旅游区完成年度投资10亿元,力促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主动服务和融入大文创建设,华强方特后勤服务区主体完工,开工建设“东方神画”产业园区;坚持文旅融合,加快推进古城文旅小镇建设,高标准建好匡山历史文化街区;坚持康养融合,开工建设小白龙温泉文化旅游度假小镇,打造200亩农业创意示范园;坚持城旅融合,加快推进春江花月江树苑和春潮苑建设,启动全国第10个“绿城·桃李春风”项目。突出农旅融合发展。以“云上田园,昆明的乡愁”为核心理念,申报宜良县乡村振兴花木创意产业园项目,打造集现代农业、旅游业、健康产业多产业跨界融合的生态田园综合体。“一镇一特色”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匡远街道完善樱花谷网红点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争创3A级景区;狗街镇加快冬林苑道路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开展玉龙村寨子顶风景区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烤鸭小镇、滨江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耿家营乡继续发展彩色水稻创意农业,开展马蹄湾月亮谷景区前期工作,夯实宜陆路游击大队纪念馆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突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注重县城景观打造,完成文化广场、万家凹生态公园升级改造,与上海大学合作筹建宜结良缘文化公园;建设1条花景大道,在城市重要节点打造2个以上“花开四季”的特色花景。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建设夜宵美食、文旅休闲夜间经济示范区3个以上。加快推进洲际酒店建设,继续办好花街节、宝洪茶文化旅游节、68道拐自行车赛等节会赛事,积极推广宜良烤鸭、干巴菌、都督烧麦等特色美食,真正留住昆明主城区及滇中城市圈客源。推进“旅游革命”,强化旅游市场整治,推动“一部手机游云南”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景区人流监测、智慧厕所、智慧停车场等景区管理和服务大数据等智能监管。
(五)久久为功推进“美丽宜良”建设,举全县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做好国家园林县城复审、“美丽县城”评选、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常态化工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夯实“美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线划定”,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有序推进《宜良县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编制,优化调整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力推进“美丽县城”项目建设,投资1.6亿元完成清远街延长线、文华路片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新建农贸市场2个、提升改造2个,完成路灯节能改造提升,确保建成区亮灯率达98%,新增城市绿地4公顷以上、海绵城市0.8平方公里。完成“一厂三网”建设,开工建设经一路、经二路、匡山东路,加快建设蓬莱大道(二期)、纬七路及跨江大桥,做好三清、福宜高速征地拆迁工作。全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启动投资18.47亿元的清远棚户区(二期)、氮肥厂生活区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整治拆除违法违规建筑65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城市停车场5个,智能化改造停车位2200个,逐步缓解群众停车难问题。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5G基站150个。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常态化。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落实行之有效的网格化工作模式和划片区包干责任制,全面压实“门前五包”〔17〕自我管理承诺制。强化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绩效考核,加大机械化清扫力度,保障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新建公厕2座、3A级以上智慧厕所1座,确保公厕达到“三无三有”〔18〕“四净三无两通一明”〔19〕标准;管好615座建成的洗手设施,规范设置标识标牌;推进网络式“明厨亮灶”打造工作,做到“七个达标”〔20〕;推进“常消毒”小程序消毒记录打卡常态化。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按照2021年攻坚突破、2022年基本达标、2023年冲刺迎检的时间表,对标对表创建标准,列出问题清单,压实工作责任,建立长效创建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六)毫不放松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争创“中国天然氧吧”。持续抓好污染防治。强化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职责,高标准、严要求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按时完成。继续开展扬尘治理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完成南盘江、巴江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争创市级美丽河(湖)1条,确保纳入国家和省考核的地表水水质达功能区标准。加强土地污染治理,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升级改造规模化养殖场100家,建设区域性粪污集中收集处理中心1座、规模化养殖场种养结合利用点7个;完成磷石膏堆场整治工作,确保长江经济带自查问题整改验收销号。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常态化曝光、处理、问责的工作机制。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用“三线一单”〔21〕约束空间利用格局和开发强度,加快推进南盘江宜良段治理工程。扎实做好国土绿化工作,国家储备林(一期)完成收储林地1.5万亩以上、坡改梯土地整理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1.5万亩;申报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完成营造林7.28万亩,经果林提质增效3万亩;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古树名木,确保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坚决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28个、省级森林乡村20个;确保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6%。加大矿山恢复治理力度,恢复治理面积300亩以上。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开展华润清洁能源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工业节水减排,深化城镇节水降损,力争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以上,节水型企业覆盖率达10%以上,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覆盖率均达75%以上。积极推广新能源与节能汽车,建成汽车充电站1个、分散式公共充电桩800个。
(七)持之以恒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推进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驰而不息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应用,确保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申报材料精简6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一门率”达100%,“一窗率”达90%以上,“网上可办率”达95%以上,“全程网办率”达84%以上,即办件达20%以上,确保营商环境“红黑榜”考评综合得分排名全市前列。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落实好“惠商绿卡”等政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久久为功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继续巩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成果,以第二批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建立和落实农村宅基地管理联审联管机制,加强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和信息平台建设,每个乡镇选择不少于3个自然村审慎开展试点。扎实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改革,整体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实现整治区域内耕地质量提升。持续推进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昆明市林业双中心”试点建设,深化“互联网+”林业政务服务改革,提高林业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立足县情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优化整合转移支付项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坚持依法治税理念,完善协税护税机制,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强化对重点税源、税种的监管,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完善“应急指挥中心+企业监管”动态监控体系,做到应管尽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县属国有企业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准公益性项目建设,启动县国投公司主体信用评级AA级申报工作,确保完成融资10亿元。
(八)共建共享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将满足多元需求与落实“六保”“六稳”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办好10件民生实事,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以上。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提高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精准化服务水平,将9个卫生院、3个国有林场在职在编人员纳入财政全额供养;确保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500个,城镇新增就业18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万人,转移就业1.6万人,转移就业收入2.4亿元,创业担保和“贷免扶补”发放贷款3000万元、扶持200人,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大病保险制度,确保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主要保险参保率继续保持在97%以上。完善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差异化缴存制度,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新建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个,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1家。加强困境儿童权益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实现村(社区)儿童之家全覆盖。构建均衡化、优质化的公共服务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实施“三名”工程,新引进和培育优质学校1所、名师3名、名校长3名。稳步推进“一乡两公办”和“一村一幼”项目建设,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5%;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3%;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采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云南同济中德学院前期工作;持续推进普通高中普及攻坚、扩规提质,完成宜良四中、五中综合楼及食堂建设,力争宜良二中、宜良衡水实验中学升等晋级,确保北航实验学校秋季招生办学。着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继续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分批次有序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以提升县一院重大传染病救治和县疾控中心能力建设为核心,健全完善卫生应急体系,提升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快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开工建设县一院(二期)项目,确保天奇医院投入使用;完善县中医院内涵建设,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单位。构建有内涵、底蕴深的文化惠民网。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利用和服务水平。保护历史文化元素,实施文化资源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名品保护发展等项目。继续开展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修缮文庙大成殿、段氏宅院、法明寺等文物保护单位。全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建设健身步道1条,打造农民健身工程3个。
(九)综合施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全力维护平安宜良和谐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预防为主、综合施策,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宜良。强化司法制约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22〕,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从严规范和约束执法自由裁量权,提升执法公信力。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23〕,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加强行政复议,做好行政应诉和行政机关履行法院裁判工作。启动“八五”普法规划,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探索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机制,加大社工队伍建设,支持工青妇、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广泛参与社会治理,整合优化公安、综治、城管各类网格,着力构建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深入创建“土桥和谐家园”百佳小区,全县实施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达20%以上、成立业主委员会的达10%以上。加强风险防范。持续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加大对“套路贷”“校园贷”、电信诈骗的源头预防和查处力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普查工作,持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矿山、交通等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纵深推进治超工作,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动食品安全“六大放心工程”〔24〕,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维护社会稳定。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加快涉黑涉恶案件办理,推动扫黑除恶机制化、常态化,把重点行业领域整治作为扫黑除恶的重要战场,全面清理行业乱象;巩固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成果,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优抚工作,妥善处理解决部队历史遗留问题;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重点抓好宗教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妥善防范化解“邻避”问题,稳妥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网上信访和积案包案化解机制,逐步实现基层矛盾纠纷不上交。投入1530万元实施“雪亮工程”〔25〕,推动宜良看守所、古城派出所、马街派出所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大起底”专项行动,完成公安大数据暨情报指挥中心建设,实现“三清三化三干净”〔26〕;全力做好昆明“两个大会”、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安保维稳工作。
(十)坚持不懈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切实把“两个维护”融入血脉、见诸行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执行党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做到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和程序,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强化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落实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始终做到实干为民。坚决防范“四风”隐形变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巩固基层减负成果,进一步精文减会,规范督查考核。全面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一般性支出压缩3%以上。将“四重”工作纳入督查,对上级督查、巡视等反馈的问题实施“挂牌督办”,确保对每一项督查内容清单式跟踪、列表式推进。强化实干、实绩导向,在“赶考”体系中嵌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有效落实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实干担当者撑腰鼓劲,对懒政庸政者追责问责。始终做到清正廉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自觉接受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视监督。紧盯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强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动态管理和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增强公众参与实效。依法履行全面审计监督,促进财政资金和政府建设项目规范运行。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作风问题,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依靠全县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善作善成,为奋力开创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东部新兴发展极建设新格局、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胜利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附件
宜良县2021年度10件民生实事
1.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分批次有序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
责任领导:杨洪坤
责任单位:县卫健局
2.加强县乡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完成宜九美丽公路建设,完成100公里自然村通村公路硬化工程。
责任领导:李锦昌
责任单位:县交运局
3.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投资300万元完成“五小水利”工程100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6件。
责任领导:孙自林
责任单位:县水务局
4.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亿元完成清远街延长线、文华路片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
责任领导:李锦昌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5.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投资500万元完成氮肥厂生活区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
责任领导:李锦昌
责任单位:县城改局
6.新建改建农贸市场:新建马槽田、起春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永安、发达农贸市场。
责任领导:刘春菊、李锦昌
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美丽县城”建设指挥部、匡远街道
7.促进城乡就业: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500个,城镇新增就业18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万人,转移就业1.6万人。
责任领导:孙自林、杨洪坤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8.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新建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个,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1家;实现村(社区)儿童之家全覆盖。
责任领导:孙自林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9.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投资1050万元提升改造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物流仓储配送中心1个、互联网+创业园1个、乡镇电商综合服务站6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示范点6家。
责任领导:刘春菊
责任单位:县科技工信局、各乡镇(街道)
10.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县图书馆实现免费对外开放,建设健身步道1条,打造农民健身工程3个。
责任领导:李跃忠、杨洪坤
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教体局
名词解释
1.“12321”发展定位。“1”即:构建一个枢纽——昆明东部综合枢纽;“2”即:建设两个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健康产业拓展区;“3”即:提升三大品牌——宜结良缘之地、温泉康养之都、苗木花卉之城;“2”即:擦亮两张城市名片——中国烤鸭之乡、世界溶洞奇观;“1”即:打造一个发展极——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东部新兴发展极。
2.“2260”。即:在全省选择20个生态条件较好的烟叶基地县,每个县种植1万亩烟叶,每年生产60万担高端优质烟叶,支撑云产高端卷烟品牌发展。
3.“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4.“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5.“放管服”改革。即: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6.“五大中心”。即: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7.“五节三赛事”。“五节”即:市第十一届民运会、第六届中国昆明国际观赏苗木展览会暨2019宜良花街节、2019云南昆明市“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烤鸭美食节、第四届宝洪茶文化旅游节、宜良南羊首届荷花美食节;“三赛事”即:68道拐自行车赛、南盘江龙舟公开赛、2018年云南“秘境百马”马拉松赛(宜良站)。
8.“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9.“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0.“四重三提”。“四重”即: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点环节;“三提”即:提速、提标、提质。
11.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即:“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爱国卫生专项行动。
12.“六清”行动。即:以“线索清仓、逃犯清零、案件清结、黑财清底、伞网清除、行业清源”为内容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行动。
13.“六个常态化”工作机制。即:智能公开的举报机制、打早打小的惩处机制、源头治理的防范机制、精准有效的督办机制、持续推进的领导机制、激励约束的考评机制。
14.“10化”。即: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乡土化、良种化、科技化、信息化、资本化、设施化。
15.“1+2”产业布局。即:1个主导产业,新材料产业;2个辅助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产业。
16.“4+1”重点旅游项目。即:华强方特、大九乡旅游区、古城文旅小镇、小白龙温泉文化旅游度假小镇4个重大文旅项目和“绿城·桃李春风”1个房地产项目。
17.“门前五包”。即:包秩序、包卫生、包绿化、包设施、包文明。
18.“三无三有”。“三无”即:无粪便、无臭味、地面无水渍;“三有”即:有手纸、有洗手液、有香薰。
19.“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四净”即:地面净、墙面净、厕位净、周边净;“三无”即: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两通”即:通水、通电;“一明”即:灯明。
20.“七个达标”。即:周边环境整洁、就餐场所干净、后厨合规达标、仓储整齐安全、餐饮用具洁净、从业人员健康、配送过程规范。
21.“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2.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23.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即:《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
24.“六大放心工程”。即:肉菜市场放心工程、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食品“三小”行业放心工程、粮油放心工程、农村自办宴席放心工程、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放心工程。
25.“雪亮工程”。即: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26.“三清三化三干净”。“三清”即:清垃圾、清街道、清院落;“三化”即:村内净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三干净”即:人干净、地干净、物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