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深呼吸共建|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6年耕耘硕果累累

2023-11-20 15:54 中国环境报  主页 > 关注 > 深呼吸数据库 > 共建发展 >

打印 放大 缩小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6年耕耘硕果累累
时间:2022-12-15 09:18:4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图文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北京街景   杨建国摄 
 
 
 
 
 
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2022年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全球市长峰会开幕晚会上,人们把经久不衰的掌声和衷心的赞誉献给了获得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彭博慈善“清洁空气”奖的中国城市——北京。
 
在北京,刚刚完成“2022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相关工作的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处长明登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从2017年至今,通过每年主办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北京市不但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搭建了与联合国环境署等政府间国际机构、外国政府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友好城市和非政府组织的多边交流平台,而且依托论坛向国际社会介绍北京在大气污染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中的措施与成绩,主动分享治理经验,交流学习各地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
 
6年过去了,世界各地更多的城市和地区认可并加入论坛,一起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7年—2021年PM2.5级别日历图
 
变与不变
 
6年时间,变化的是不断改善的环境空气质量。北京市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从2017年的5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
 
北京市集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以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2004年开始,二氧化硫(SO2)浓度稳定达标;2019年开始,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氮(NO2)浓度持续达标;2021年,PM2.5年均浓度和臭氧(O3)浓度分别为33微克/立方米、149微克/立方米,首次同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6年时间,不变的是大气污染治理的方向和力度。作为与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有着近20年友谊的友城合作伙伴,巴黎大区空气质量管理中心(Airparif)主任Karine Léger女士和她的同事已经连续6年参加论坛。“北京的空气质量每年都在变好,每年都在进步。”他们亲眼见证了北京空气质量几乎可以称得上“让世界惊叹”的改变,也惊叹于空气质量改善的“北京速度”。6年来,通过论坛搭建的平台,两市技术部门深化合作、共同进步,不断提高各自在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重污染预警等方面的准确率和时效性,也为政策制定者科学治污持续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撑和参考。
 
一组数据表明,从2013年到2021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63.1%,相当于平均每年下降约7微克/立方米,改善速度之快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为此,联合国环境署于2017年12月在其总部举办的“科学—政策—商业”论坛上设置了“北京大气污染治理”专题,科学总结、分析和共享北京案例;于2019年3月发布《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历程与展望》评估报告,评估总结和推介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经验。
 
6年时间,变化的是论坛的主题。随着北京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逐步深入,论坛的主题从最初主要关注空气质量的“国际大都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经验分享”,到“清洁空气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再到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国际大都市碳中和战略与清洁空气目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分论坛主题涉及“面向空气质量管理的新一代监测技术”“机动车排放控制”“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研讨”“碳排放交易及绿色金融”“低碳交通”等,始终紧扣时代脉搏。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面展开,论坛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纳入视野,聚焦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共同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6年时间,不变的是为北京乃至世界的生态环境努力集思广益的初心。来自生态环境部,联合国环境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世界银行,伦敦、巴黎、纽约、加州、东京、首尔、乌兰巴托、伦巴第大区(米兰)、莫斯科、曼谷、德里、墨西哥城、波哥大等国际大都市及地区,上海、深圳、香港等国内城市生态环境部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宜可城等机构的专家和代表齐聚北京,带着各自的空气质量治理经验和最前沿的探索方向,为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出谋划策,同时也将北京方案传递给更多城市和地方政府。
 
每次论坛上的经验交流、思想碰撞都会整理成报告,为北京市下一步的空气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也分享给其他城市和机构,提供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实践经验。
 
2018年11月,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亚洲清洁空气中心(Clean Air Asian)授予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现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18“夏港空气质量管理卓越贡献奖”集体奖,以表彰北京市环境保护部门全体人员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上作出的突出贡献。评委会认为:北京市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值得亚洲地区的城市学习,北京和北京市环境保护部门让深受空气污染困扰的其他城市看到了希望。
 
2022年5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原二级巡视员、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获得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颁发的“2020—2021年度哈根—斯密特清洁空气奖”(2020—2021 Haagen—Smit Clean Air Award)中的“国际清洁空气领导奖”(International Air Quality Leadership),表彰他为推动北京市机动车排放控制作出的贡献,认为北京经验对国家相关政策体系建立贡献了智慧,并为国际城市提供了经验借鉴。
 
 
 
2017年6月,首届论坛VIP嘉宾合影。
 
老与新
 
在首届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现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晓华致欢迎辞时表达了举办论坛的初衷:“空气污染是国际大都市普遍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环境问题,希望通过论坛搭建一个平台,与面临相似挑战的同行们分享交流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为彼此的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与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50多个国际大都市有着20多年的交流合作,所以当我们发出举办首届论坛的邀请时,大家都非常感兴趣和支持。”明登历说,2017年举办第一届论坛时并没有想到,彼时的一个小小念头,会在6年的时间里,生根发芽,结出如此丰硕的成果。
 
老朋友们来了。加州、纽约、墨西哥、巴黎大区(巴黎)、伦敦、伦巴第大区(米兰)、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的空气质量管理官员和专家欣然赴约,在北京共同交流大都市空气污染控制经验,探讨空气质量管理领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
 
新朋友们也来了。乌兰巴托、曼谷、德里、德黑兰、波哥大和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市慕名而来,交流学习北京和其他国际大都市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为自己城市改善空气质量“取经”。
 
6年来,上百位国际城市负责和参与空气质量管理工作的官员介绍了各自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历程和最新工作进展,并就PM2.5治理、机动车管理、VOCs减排、绿色金融、可持续能源等专题分享了相关经验。
 
6年来,数百位国际国内长期关注北京空气质量改善进程的专家,在论坛上分享了国际大都市空气质量改善和温室气体减排措施、进展及中长期规划和远景展望,为北京市精准施策、有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国际经验和建议。
 
6年来,北京市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他相关委办局、京津冀地区、湖北十堰、西藏拉萨、青海玉树等对口协作地区的同行,以及在京非政府国际组织代表、相关媒体等累计数以万计人次,以线下、线上等不同方式,通过论坛接触到了当前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最前沿,学习到了宝贵的治理经验,开阔了眼界,坚定了信心。
 
论坛上,老朋友们有了新话题。从大气污染防治到低碳减排,从应对气候变化到绿色金融,每年都有备受关注的新议题,老朋友们的话题在不断拓展。
 
论坛上,老朋友们还深化了原有的合作。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现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巴黎大区空气质量监测中心技术合作备忘录举行了续签仪式。双方一致认为,合作关系为双方在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和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帮助,双方将在多年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合作关系。
 
 
 
2018年7月,论坛邀请国际专家为清洁空气建言献策。
 
大与远
 
在很多参与过论坛的嘉宾和专家代表眼中,论坛不仅是一年一度的交流盛会,更是一个充满“营养”的大平台。6年的细心经营,让这个大平台向更深更远处延伸。
 
论坛是一个畅所欲言的环保交流大平台。
 
北京市持续分享大气污染治理实践和成效,面对复合型大气污染状况,通过力度空前的综合施策,实现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北京经验”。
 
美国加州、纽约等地提出,要不断加严排放标准倒逼污染减排,同时作为大都市,除能源、交通领域外,餐饮业污染排放也应纳入控制计划。
 
英国伦敦市分享了通过设立低排放区,同步实现缓解交通拥堵和改善空气质量双重目标的实践成果,建议北京市结合实际,积极借鉴伦敦经验治理机动车污染。
 
韩国首尔市认为,大都市冬季采暖清洁能源置换、施工工地和城市道路扬尘控制,对于治理大气污染至关重要。
 
对这些经验和意见,北京市进行了学习、吸收,并付诸实践。
 
论坛是一个思想碰撞的技术分享大平台。
 
各方专家代表在论坛期间交流碰撞出的精彩观点,为国际国内大都市清洁空气和气候行动的技术进步和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针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共同难题——PM2.5、VOCs和臭氧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来自世界多个大都市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分享交流他们的监测方法、评估手段及治理措施等。
 
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专家们从空气质量演变规律、监测预报,碳排放控制措施及成效、低碳转型、碳市场及气候投融资等政策工具、重点领域措施行动等角度,开展交流分享。
 
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来说,难题是有共性的,也是各有特点的。而通过论坛这个平台,世界各地的先进经验得到分享,最先进的技术得到探讨,有效的创新性实践得到传播,困惑被解答,智慧被启发,不断实践着论坛“为彼此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初衷。
 
论坛是一个携手应对环境挑战的友好合作大平台。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人们聚首论坛,探讨国际大都市携手应对环境挑战、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联合国环境署亚太办主任德钦表示,环境署正在全球倡导动员各大城市行动起来,共同应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北京多年来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分享,城市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是推动全球行动的重要方式。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评估报告,其编制过程中,曾在2018年论坛期间举行了闭门会议,邀请与会国际专家现场参与评审和指导。
 
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是北京与国际组织、友好城市交往的重要内容,论坛为推动各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论坛首次纳入服贸会,并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
 
内与外
 
如今,论坛已经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之间生态环保交流的品牌活动,国际国内同行互学互鉴、引智交流的重要平台,以及服务北京市市区两级生态环保队伍能力建设的特色学习资源。
 
特别是自2020年起,论坛作为环境服务领域的专业论坛纳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举办,通过打造城市绿色低碳名片,增强城市营商环境吸引力,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同时,论坛应邀连续多年成为联合国环境署组织协调的联合国“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的平行活动,面向全球直播,进一步扩大影响。
 
对外,论坛向世界展示了北京乃至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绩和经验。
 
论坛上,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涂瑞和称赞,北京为改善空气质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持续努力、成效显著,联合国环境署一直将北京的经验与发展中国家城市进行分享。特别是2022北京冬奥会,通过应用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可再生能源等,在利益相关方和公众的支持参与下,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示范效应显著。
 
6年时间,论坛一直在关注北京治理大气污染的行动。北京市连续实施了16个阶段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清洁空气五年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污染防治攻坚“一微克”行动,以及“十三五”“十四五”两个五年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朝着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迈,接力传承,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从这里,全世界看到了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取得里程碑式突破,见证了北京市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发展更低碳。
 
从这里,论坛向世界彰显北京乃至中国为更加清洁美好的明天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努力的决心和信心,关注“双碳”实践成果和经验的分享,见证“双碳”行动积极推进。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对中国和北京市的“双碳”行动和为之付出的努力表示赞赏,希望能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特别是北京市的合作。
 
北京始终将绿色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碳市场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卓有成效。
 
2021年,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了4%以上,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北京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全国碳市场启动和全国低碳城市建设贡献了“北京经验”。
 
这些成绩都通过论坛在世界广为传播。
 
对内,论坛成为国内其他城市向外开拓视野的窗口。
 
每当举行论坛时,除国际代表外,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京津冀地区城市等负责大气污染治理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在京非政府国际组织代表等都会主动参加。上海、广东、四川、湖北、山东、青海、西藏等省级及其城市代表和技术人员也踊跃参加。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6年耕耘,分享实践落地经验,交流碰撞精彩观点,推动国际国内大都市清洁空气和气候行动的技术进步和实践创新,论坛以北京为中心,影响力辐射全国,乃至国际。未来,论坛将发挥首都生态环境保护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推动国际大都市携手应对环境挑战,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更多的绿色北京大美画卷。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