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深呼吸版图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点睛导读)
燕郊高新区全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推动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燕郊网城ID:yjwccom
燕郊高新区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聚焦重点,强化措施,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截止到目前,燕郊高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廊坊市2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排名第一,实现了大气环境质量整体改善的目标。
高度重视 精心部署
燕郊高新区党工委、管委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组织召开多次专题工作部署会议、专项工作协调调度会议,对各项工作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对发现的问题打早打小,保证每项工作有人盯,有人干,有人督,有人查,确保了大气污染治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强化学习 科学施治
聘请了具有专业环保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协助配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聘请专家和专业技术指导及对重点及敏感地域的污染物进行分析,同时对全区各部门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确保了高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更加科学治理、精准施策、长效防治。
(整改后的施工工地现场抑尘措施落实到位)
部门联动 精准治理
凝聚各相关部门合力,从“运、销、用”三个环节大力开展散煤管控工作。累计出动829人,累计对66家建筑施工工地检查530次、对1家供热企业检查21次、对11医院检查220次、对7所高校检查140次、对11家市政工地检查445次,对区内企业检查160次,未发现散煤复燃现象。对燃煤供热单位,派驻了驻厂监督员,24小时对两家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各类扬尘污染问题明确分工,并加强督导检查,累计督导70余次,共移交处罚28家项目单位,对全区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各项目单位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做到“六个百分百、两个全覆盖”要求。
督查排查 确保实效
在春节、元宵节前后对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制定了详细的督导巡察、执勤值守计划,除了人工巡察之外,还配有无人机航拍,严控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控。
注重宣传 营造氛围
以宣传为先导,充分利用公众号、网站、宣传车、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全面普及大气环境保护知识,广泛宣传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禁售禁放通知等内容,增强广大群众的大气环保意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
燕郊高新区以推动落实“三统筹三扩大四创建”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这个核心任务,继续加大管控力度,全力将空气质量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实处,确保我区空气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来源:燕郊发布)
廊坊市是河北省直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辖广阳、安次两个区,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个县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三河、霸州两个县级市。廊坊市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4000多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在现安次区附近。廊坊素有"京津走廊、黄金地带"之称。市区距北京天安门广场40公里,距天津中心区60公里,距首都和天津两大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0公里,且紧邻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7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是中国铁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1900年廊坊发展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第一次是1898年京山铁路(北京-山海关)在廊坊设站,成为近代廊坊发展的开端。随着京山铁轨的延伸,客商开始云集,人口与日俱增。短短几年,廊坊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小镇,并随着义和团"廊坊大捷"蜚声国内。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廊坊城区面积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及东小街、南小街。第二次是1951年,安次县设廊坊镇,原安次县城被永定河洪水淹没,县治迁往廊坊镇,廊坊成为县级行政中心。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当时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人口仅5000人;共8条街道(4条主街与4条背街),全部为土路,且较狭窄,全长不足3000米。城区仅有房屋3000余间,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设镇,隶属安次县。1950年安次县政府迁驻廊坊。1958年全国农村以社代乡,廊坊镇遂并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复廊坊镇建制。1969年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址廊坊。第三次是1973年,天津地区行政公署由天津市迁往廊坊镇(最初天津地区行政公署驻杨柳青镇的石家大院,现为杨柳青博物馆,后公署迁天津市),廊坊由此成为地级行政中心;1981年廊坊镇升为县级廊坊市,从此廊坊真正成为城市;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廊坊地区改为省辖地级市,原廊坊市改为安次区。
廊坊市是河北省直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辖广阳、安次两个区,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个县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三河、霸州两个县级市。廊坊市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4000多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在现安次区附近。廊坊素有"京津走廊、黄金地带"之称。市区距北京天安门广场40公里,距天津中心区60公里,距首都和天津两大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0公里,且紧邻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7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是中国铁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1900年廊坊发展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第一次是1898年京山铁路(北京-山海关)在廊坊设站,成为近代廊坊发展的开端。随着京山铁轨的延伸,客商开始云集,人口与日俱增。短短几年,廊坊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小镇,并随着义和团"廊坊大捷"蜚声国内。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廊坊城区面积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及东小街、南小街。第二次是1951年,安次县设廊坊镇,原安次县城被永定河洪水淹没,县治迁往廊坊镇,廊坊成为县级行政中心。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当时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人口仅5000人;共8条街道(4条主街与4条背街),全部为土路,且较狭窄,全长不足3000米。城区仅有房屋3000余间,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设镇,隶属安次县。1950年安次县政府迁驻廊坊。1958年全国农村以社代乡,廊坊镇遂并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复廊坊镇建制。1969年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址廊坊。第三次是1973年,天津地区行政公署由天津市迁往廊坊镇(最初天津地区行政公署驻杨柳青镇的石家大院,现为杨柳青博物馆,后公署迁天津市),廊坊由此成为地级行政中心;1981年廊坊镇升为县级廊坊市,从此廊坊真正成为城市;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廊坊地区改为省辖地级市,原廊坊市改为安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