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问答
一、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中欧班列”近年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施以来,“中欧班列”建设取得历史性的显著进展。
一是运量持续增长,开行列数从2012年的42列增加到2021年的15183列。
二是去程回程均衡发展。一改往日搭载货物“去多回少”的局面,重点枢纽间去程和回程开行数量基本实现双向均衡。2022年上半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优化货源、箱源、车源、劳动力组织工作,完善作业流程,重箱率和回程去程比分别达到98%、85%,回程去程比创历史最好纪录。
三是布局趋于完善。十年来,“中欧班列”在中国境内形成了西、中、东“三大通道”和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四大口岸”,以及西安、成都、重庆、郑州、乌鲁木齐“五大集结中心”,基本格局日臻完善,輻射力和影响力持续攀升。在国际上,“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座城市。
四是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欧班列”在带动国内原材料供应、装配制造、物流配送、经贸服务等上下游产业的同时,也催生出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海外仓”的全新业态,有助于激发我国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对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大意义。
二、面对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双重冲击,“中欧班列”运营是否受到影响?
答:在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中欧班列”曾在很短时间内受到局部影响,但得益于中欧贸易的互补性因素,最终实现总体逆势上扬。2021年,中欧班列连续第二年实现开行破万列(15183列),同比增长22%,开行量和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成为疫情中世界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2022年1至7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990列,发送货物86.9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3%、4%,其中7月开行1517列、发送货物14.9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11%、12%,均创历史新高。
三、“中欧班列”该如何规避、克服政治变动的影响?
答:从政府层面看,应及时予以指导和政策扶持。一是及时向企业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及时提醒企业主体规避相关风险。二是对于乌克兰危机之类国家间和国家利益集团间的矛盾,提供形势判断指南和风险性扶持政策。三是为企业提供备选方案。“中欧班列”本身就有不同的线路和班次,如果A线风险大,在综合衡量成本、便利性、可行性等因素之后,可以协调B线或C线进行替换。
从企业层面看,要强化风险意识,切实履行企业方向管控的主体责任。一是对高风险国家地区业务进行预评估,密切跟踪当地政局变化。二是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置物流节点,建设海外仓储基地,以分散或规避突发状况造成的集中风险,也有利于集中规划组织返程货源。海外仓也可以成为“中欧班列”海外货源的集结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进一步解决班列回程货源不足的问题。三是企业备足应急预案,尽可能签订长期协议,避免更多的价格、法律风险,并能通过保险等金融工具分担风险。
四、面对全球供应链调整,“中欧班列”有哪些优势,又面临哪些挑战,能否更深入嵌入供应链?
答:“中欧班列”的优势在于:以便利快捷、覆盖范围广、安全稳定、绿色经济、低成本的跨境物流服务,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即便在地缘政治、“断链”等危机状态下也能基本畅通,并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挑战在于: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外部需求下滑;美西方国家重新审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加速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区域化,甚至构建供应链排华“小圈子”。
要保持优势、克服挑战,就要继续推动中欧贸易向“高质量贸易结构”迈进,形成更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中欧双方近年不仅在光电、生物、航空航天等产业链上游领域的贸易增速显著,还在绿色金融、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实现了稳中有进的双向投资增长,进一步夯实了可持续贸易往来的基础。
五、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欧班列”有哪些新规划?
答:下一步,将加强国际铁路合作,优化跨境运输组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口岸扩能改造,特别是加快推进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等口岸及后方通道扩能改造工程。
“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将升级改造中欧班列铁路口岸和后方“卡脖子”路段,加快技术装备升级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广统一运单和内外贸货物混编运输,提高货源集结与班列运行效率,扩大图定铁路货运班列(“图定列车”是指固定的日常每天开行的列车)开行范围。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巩固维护品牌形象,强化风险防控。推动国际铁路联运规则衔接统一,探索建立与贸易、金融联动发展新规则,推动建立“中欧班列”政府间合作机制。
打通“中欧班列”南部通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提升跨境运输的议价主动权。“中欧班列”南部通道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经伊朗、土耳其至中东欧的战略新通道,已规划至少25年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中吉乌铁路)即为南部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已启动可行性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万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