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金河人 湖山情|绥江豆花老店与著名诗人黄发滨《王豆花歌》

2024-04-08 21:30 国土名片网  主页 > 关注 > 美在家乡宝 > 金河人 湖山情 >

打印 放大 缩小





绥江豆花与著名诗人黄发滨王豆花歌
 
文/
胡正钧(国土名片网编委副主任兼副总编辑、栏目首席署书员)
   
侯水生(本网“老名号”及“良工宝”、“家乡宝”栏目高级编研员)
 
这首《七言古风.王豆花歌》,是滇籍著名诗人黄发滨由衷赞美绥江福顺王豆花饭店的一首即兴古风长诗:
蜀地本为诗天府,天府物华广天厨。
川厨游艺闯天下,行路胜读十年书。
富顺古今才子乡,沱江流金稻菽黄。
盐井河输盐似雪,中出多少豆花王。
王家子弟名家勇,当时少年已扛重。
已得家传更偷师,随叔溯江接前踵。
出蜀入滇语言惯,绥城人唤三川半。
半世悠悠旦复旦,营盘铁打未曾换。
创业一锅豆花起,沱江链接金河水。
鱼香肉丝和烧腊,笑脸撑成庭如市。
店小先存大器局,从来厚德能载物。
杯盘声里品人生,事似平常实奇崛。
蘸水随赠虽一碟,材真味恰须服贴。
自来蜀酒浓无敌,自来川厨善逢迎。
烹炮炒烘熟而巧,锅中翻动唯有情。
风味绝代看双椒,江鱼脍炙且红烧。
方言不改卷舌音,店主站门更掌庖。
桥头局促议乔迁,买屋凤池北路边。
数层房都打涌堂,光阴淌入一二年。
迁城不舍终得动,先行一步最先拢。
B三新店开张新, 忍看旧址湖波涌。
灶畔男人方不惑,如日中天不装阔。
青丝渐少厨帽遮,女嫁男婚尤豁达。
边城无辣不成欢,嗜麻嗜甜各加餐。
薄利稠情商海诀,客全回头天地宽。
天宽地广人知命,业道凭竞不如敬。
名店寿长缘淳朴,客流如水心似镜。
水镜水镜竟如何,不与岁月共蹉跎。
天上有灵酬执着,请君一听豆花歌。
素有“三川半”和“大江东去的起点”之誉的云南绥江,豆花是人们喜爱的一道口福。而著名诗人黄发滨咏诵的这家绥江富顺王豆花饭店,原本开在四川自贡富顺县,1988年从富顺来到毗邻四川宜宾的云南绥江县,异地经营已逾三十五年。
“富顺豆花”,闻名遐迩,称得上川菜里的一个经典招牌菜肴。
富顺人善作豆花,当地曾有一段可追溯的历史传说:
早在三国时期,当时的金川驿地区(今富顺县)有一口“盐量最多”的富顺盐井,加上适宜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豆腐这道人间美食流传到了富顺。此后,由于盐业发达,商贾如云,富顺在相当长的岁月里在自贡一带人气旺盛,豆腐食品愈发普及。发展到近代,一天,一位贩盐商人登门当地朱氏餐馆,点自己心仪的炒豆腐下饭,由于商务忙碌,没有耐心等待悠悠慢煮、尚未成型的豆腐出锅,便要求店主将正在煮着的“嫩豆腐”端上桌子。由于豆腐一时没能充分凝固,自然就不能煎炒,于是,店主同意厨师备辣椒蘸水让这位客人蘸着下饭。“嫩豆腐”一入嘴,客人连连称赞此为“豆花”,比煎炒过的老豆腐更加鲜美可口。店主受此启发,在此基础上反复研究做“豆花”的鲜嫩火候,蘸水的配料和配制方法。于是,让人们百吃不厌、回味无穷的“富顺豆花”就此闻名,亦成为“川豆花”系列中人们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标志味道。
云南绥江这家王姓小店,原是四川富顺老家一家豆花老店,不但豆花做得漂亮,而且蘸水、蘸酱远近有名。自其老板王家良乔迁云南绥江开店后,扎根金河水岸,情牵川滇两地,十分讲究“薄利稠情商海诀,客全回头天地宽”的经商原则,勤勤恳恳作生意,地地道道讲原味,实实在在待客人,认认真真做豆花。做每一锅王豆花,均选上乘黄豆制作,浸泡到里外柔软,然后研磨、煮沸、过滤、点卤,持竹板勺轻轻刮刨卤水,待豆浆凝结起泡,再将文火慢煮而成,端上桌的成品色如羊脂美玉,入口柔嫩如饴,加之蘸酱、蘸水特别讲究,“蘸水随赠虽一碟,材真味恰须服贴”(黄发滨诗句赞誉),用的全是当年来自福顺老家的真功夫,努力保持福顺老家的原香风味。
因此,三十五年来,绥江富顺王豆花饭店,“创业一锅豆花起,沱江链接金河水”,“半世悠悠旦复旦,营盘铁打未曾换”,店风守正,原味不变,名号如初,宾客满座,誉传一方,尤为顾客喜爱,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天府美食入滇的一个标志店,也成为与“三川半”美食文化深深相融的一个老字号。难怪著名诗人黄发滨如此深情歌之咏之:
“天上有灵酬执着,请君一听豆花歌。”

墨宝点睛:七彩家乡宝
栏目署书:胡正钧、惠民、乔杨
国土名片网钤印:王子廬
推介导读:本网小编芬儿、新宇、张扬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