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世界候鸟日研学公园|鄱阳湖观鸟,让心与候鸟一起飞(作者:李继勇+贺泽劲

2024-10-12 18:41 《广东第二课堂》杂志  主页 > 关注 > 重点关注 > 百鸟河 > 候鸟天堂 > 世界候鸟日 >

打印 放大 缩小







鄱阳湖观鸟,让心与候鸟一起飞

 

 

作者:李继勇+贺泽劲
 

“鄱阳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

鄱阳湖,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保持完整、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吸引了许多珍稀濒危水禽、越冬珍禽,被誉为“候鸟天堂”“珍禽乐园”。

信步吴城

环鄱阳湖有不少观鸟点,其中以吴城镇最为有名。永修县吴城镇是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的中心,也是全国有名的观鸟胜地。离开永修县城,车窗外的风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变成了水乡泽国,大片大片的浅滩草澤,有着草原般的广袤,构成了一幅异常美丽的图画,移步换景,令人目不暇接,心胸陡然开阔。时值寒冬,湿地气势磅薄像草原,却又比草原更有灵气,因为湿地上到处有水,有着江河湖泊的波光粼粼,那肆意流淌的湖水,虽然浅浅,却将天光云影倒映如镜。凭窗远眺,不时能看到候鸟在湖边的滩涂悠闲漫步,亭亭的身影像点点剪影,若说湿地是幅浓淡适宜的水墨画,那这候鸟的剪影便是意蕴生动的神来之笔。

吴城是江西历史上的四大名镇之一,“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尽的汉口”,从至今流传的民谚仍可一窥吴城当年船来船往、空前繁荣的盛况。在村民的指点下,踅进毗邻新建筑的老街巷里,宛若时空错位,这才多少闻到些千年古镇的残留气息。吴城是个很原生态的鄱阳湖渔村,伴着鄱阳湖的日子,悠闲且隐逸。漫步其间,便能看到晾晒的渔网、保养修补的渔船,一家铁匠铺里正叮叮当当地敲打着造船用的专用铁钉,码头泊着归航的渔船,有人划着舢板驱着鱼鹰在捕鱼……

湿地观鸟

在镇上的鸟类标本馆里恶补了一通候鸟知识,我们知道了在鄱阳湖过冬的主要是冬候鸟。鸟类迁徙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全世界每年大约有数十亿只候鸟进行洲际迁徙。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数量多达60万~70万只。接下来的日子,但有时间,我们便带上高倍望远镜,请来向导,租上船只,驶向湖区近距离接触候鸟,让每一天都过得晃晃悠悠。

各湖泊中的鸟群种类和数量都根据时间不同而有差别,需要咨询懂行的当地人才有可能看到想看的鸟。我们第一次到大湖池,便有幸观看到了被国际鸟类专家誉为“中国第二水上长城”的奇观。用高倍望远镜扫描到一处滩涂时,眼前出现了一道蔚为壮观的白色“长城”,那是难以计数的白鹤排成足有数百米长的队列。大多数白鹤在闲庭信步,偶尔有几只飞起,其飞翔身姿曼妙得只能用“精灵”来形容了——每只鸟儿都是天空的精灵!

每天都能看到候鸟成群结队从空中飞来,却不知候鸟从何处来,过冬后又将飞往何处。在大湖池湿地,恰好遇到一群做鸟类监测的公益志愿员。他们告诉我,中国是全球候鸟迁徙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东亚—澳大利亚、中亚、西亚—东非这3条候鸟迁徙通道都经过中国。其中,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区域的物种数量最为丰富,有368个物种,该路线从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到黄渤海沿岸,南至广东南岭等地,鄱阳湖就在这条线路的覆盖中。

呼唤绿洲

候鸟迁徙途经的森林、滩涂、湿地、湖泊等栖息地,是它们生命中的“绿洲”。这些候鸟在长途飞行中的栖息地,有如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能为精疲力竭的候鸟提供食物,供它们停靠休养生息。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那些必不可少的候鸟栖息地,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消失殆尽。失去迁徙“驿站”的候鸟,将面临着“折翅天使”的命运。

有种叫斑尾塍鹬的候鸟,从阿拉斯加飞到新西兰,可以连续飞行9个昼夜。我们感慨候鸟生命力的顽强和种族延续的悲壮,但再顽强,也得有个落脚地,当体力和脂肪消耗得差不多了,候鸟俯瞰大地寻找食物补给时,发现曾经的栖息地被破坏得无法驻足,难觅一处可供觅食和休憩之所,最终只能力竭落水而亡。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

鸟儿才是鄱阳湖的灵魂,因为有了这些天空的精灵,泛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才能从鸟翅膀上的那抹落日余晖,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路上,我们所接触到的鄱阳湖人几乎都很爱鸟护鸟。因为他们深知,候鸟的迁徙不只是看起来很浪漫,它们飞越千山万水,既要历经自然、气候的严酷考验,更要飞越盗猎罗网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危害,每一只如约而至的候鸟都堪称一部生命的传奇。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仰望天空,我们看到的便不只是秋去春来的轮回,更是候鸟在天空抒写季节的诗行,不只是南北迁徙的时空转换,更是候鸟带来的诗和远方,飘扬天际的鸟鸣其实是一曲维系种群生存的壮歌。于是,到鄱阳湖观鸟,我们不仅是欣赏候鸟飞翔的倩影,更是连心也伴随着它们在遨翔,和它们一道,每一声鸣叫都发出保护好候鸟栖息地的期望。

本栏责任编辑 周锦宜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