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翩翩 亲我三湘湿地
作者:李利拉
草长春浓,鸟鸣水幽。
近日,湖南省桂东县寨前镇水湾村荷花塘荷池里,1000余羽白鹭在觅食、嬉戏。这是寨前镇实施“乡村振兴”而新种的66.66公顷荷花,小叶片刚从泥土里冒出,荷花池里大量的微生物吸引迁徙候鸟来此休憩觅食。
冬鸟依依,春鸟翩翩,越来越钟情三湘湿地。特别是白颊黑雁、中华秋沙鸭、黑鹳、白鹤、白琵鹭、小天鹅等珍稀濒危鸟类自入冬开始相继出现在东西洞庭湖生态水域及湘南湿地,亲山恋水,悠然自得,平添一片幽美景色。
候鸟是生态的颜色,珍稀候鸟更是被称作“生态试纸”。
近年来,湖南各地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退耕还林还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引来百鸟翔集。
正如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邓学建所说的“鸟类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物种。当某些鸟类突然减少或消失,就说明这个地方的环境可能出了一定的问题,就要寻找原因。一个地方鸟类数量和种类多不多,能够很直观地反映出这个地方的鸟类分布和生态情况”。
迷路的鸟 目中无人亦有人的鸟
前不久,网络世界疯传着一段白颊黑雁群迁徙的视频。有说是在秦岭,有说是在台湾,有说是在“两湖”。而据相关媒体报道,这是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骨干、文史地理专家、摄影家阿荻拍摄的“白颊黑雁迷路来洞庭”的画面。
专家告诉记者,白颊黑雁主要分布于北欧、西欧、北非、北美,南欧、东欧也有过记录,或许是因为迷路了,误打误撞跑到洞庭湖来了。不过,自2017年人们在洞庭湖观鸟节发现白颊黑雁,这已经是又一次发现了。这种“迷路”就真的是个“迷”了。
去年冬,桃源县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的一处浅水滩,6只中华秋沙鸭正在悠闲栖息。面对游客,它们显得十分淡定,目中无人亦有人。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一千多万年,是一个极其古老的物种,可以与大熊猫、金丝猴這些物种齐名,目前,全球野外生存数量只有3000只左右,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繁殖于西伯利亚和我国大小兴安岭地区,主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越冬。”湖南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完中华秋沙鸭的基本情况,引得现场一阵惊叹。
“湖南省沅江流域是中华秋沙鸭的重要越冬栖息地之一,桃源县常年有接近40只中华秋沙鸭,最多的时候达到50多只,是沅江流域栖息地的典型。”对此,工作人员非常自豪。
近年来,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也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还有琶鹭、小白鹭、灰头麦鸡、翠鸟、苍鹭、白头翁等85种鸟类,其中3种列入近危级别,国家II级保护动物9种。
“生态试纸”与“生态红线”
鸟眼无人皆因人眼无鸟,鸟眼有人也因人眼有鸟。候鸟的生态从某种程度集中反映出当地自然与环境的生态。保护鸟类,须坚定不移地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湿地,守护不可逾越的“生态红线”。
中华秋沙鸭被誉为“生态试纸”,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旗舰级指示物种。换句话说,就是中华秋沙鸭有洁癖,它们对生存水域的水质要求非常高。桃源县沅水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说:“沅江流域栖息环境开阔干净、水质清澈,中华秋沙鸭种群越冬数量逐年增加,就是对我们水质最好的肯定。”
如今,桃源县已经成为国际研究中华秋沙鸭的重要基地,每年大批科研人员纷至,也让中华秋沙鸭一次次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吸引俄罗斯、韩国、英国及国内专家团队分批陆续前来现场观鸟。
为保护中华秋沙鸭暨沅水流域丰富的湿地资源和秀美的湿地景观,桃源县将沅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纳入县林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生态建设项目。据介绍,2011年12月12日,国家林业局批复试点建设沅水国家湿地公园,桃源县委迅速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办法,重点以保护和改善沅水质量,维护沅水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健康为管理目标展开试点建设。
2016年3月,湖南省中华秋沙鸭专题调查培训会议在桃源召开,有序拉开了由单一物种调查撬动的全省湿地水环境保育工作。桃源县委、县政府为此以中央环保督察结合湿地公园保护建设为契机,划定沅水湿地环保“生态红线”,治理关停环保不达标企业厂矿,实施沿江两岸畜禽退养,打击非法捕捞、采砂挖石、盗猎、排污等行为,实施生态修复,重点清理外来入侵物种。
砍黑杨 修湿地 迎候鸟
为保护“生态试纸”与“生态红线”,全省林业部门励精图治,科学施策,让人眼有鸟,鸟眼有人,人与鸟和谐相处。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环境多样性极其丰富,目前监测记录到的鸟类有16目61科345种,其中全球濒危物种小白额雁数量就占全球种群的70%以上,吸引了国内外观鸟爱好者。自2002年举办中国首届洞庭湖观鸟大赛至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支队伍参加了洞庭湖观鸟赛。来自北京-黑头队的刘建光说,这些年走南闯北到处观鸟,见过很多鸟类栖息环境,但是洞庭湖的湿地环境和鸟类资源还是给他震撼。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湖南省反馈要求,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核心区欧美黑杨需彻底清理,其中西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所在的汉寿县,杨树清理总任务为8120公顷。2017至2018年,累计完成杨树清理5033公顷,2019年完成清理1866公顷,按照计划,剩余的1220公顷将于2020年底前全部清理。
黑杨砍了,湿地恢复,候鸟归来了。近两年来,保护区杨树砍伐迹地修复面积达4933公顷。当地修筑生态保水设施,有效缓解了西洞庭湖半边湖等区域的冬季生态缺水情况,为越冬候鸟营造了良好的栖息觅食场所。西洞庭湖保护区管理局观测发现,前几年湖区遍布欧美黑杨的时候,保护区内的候鸟不到1万只,如今已超过3万只,其中半边湖区域内鸟类种群最多时超过了1万只。黑鹳、白鹤等珍稀濒危鸟类种群数量也明显增加,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最高监测到78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