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360百科|蜀道 - 通往蜀地的道路 蜀道古韵骈联1000副

2024-08-12 08:22 360百科  主页 > 文旅 > 夜郎古谷 > 诗林墨海馆 >

打印 放大 缩小







蜀道 - 通往蜀地的道路
 
360百科

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岖,难以通行,诗仙李白曾作《蜀道难》一诗,具言蜀道之艰难。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是指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仓道等。
 
蜀道申遗自2011年在广元启动。此前各市州共推荐了金牛道等古道上的95处文化遗址,经专家讨论,最后推荐了4条古道、68处文化遗产点。在地域上,4条古道涵盖四川省7市26区县,古道(遗产点)的时间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最晚到清朝。其中,金牛道文化遗产点33处,米仓道文化遗产点19处,阴平道5处,荔枝道11处。
 
2016年1月,四川省确定将成都片区的王建墓、朱悦熑墓、明蜀王陵墓群、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和邛窑遗址等七处文化资源纳入蜀道申请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范围。
 
  5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古蜀道
 
外文名
The ancient intones
 
地理位置
跨越关中平原、秦巴山区、成都平原三大地形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全天
 
著名景点
陈仓道、金牛道、米仓道等
 
 
解释
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
 
出自
李白《蜀道难》
 
自古美称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起止点
北起西安,南至成都
 
长度
约1000余公里
 
历史
3000多年
 
目录
1出处
2各道分述
3地位
4科考价值
5申遗价值
6旅游资源
7现代变化
8民俗文化
 
蜀中的道路。亦泛指蜀地。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 唐温庭筠《过华清宫二十二韵》:"早梅悲蜀道,高树隔昭丘。"《隶续·汉建平郫县碑》 宋洪适释:"右《建平郫县碑》二十九字。建平者,哀帝之纪年,其五年已改为元寿矣……殆蜀道未知改元尔。"《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修谓松曰:'蜀道崎岖,远来劳苦。'" 明 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宪副》:"英雄裂蜀道之篇名,公(袁可立子)遂先辈之误。"陈毅 《咏三峡》:"蜀道真如天,江行万山间。"
 
古蜀道,从广义上说,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罗江、绵阳、
 
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
 
广义上的蜀道,包括全国各地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以及蜀地范围内的道路。以成都为原点看:自成都向北,由陕入蜀的,有翻越秦岭到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古时汉中属蜀国),有从汉中翻越大巴山入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又称洋巴道),有由甘肃入蜀的阴平道;自成都向西,有连接西藏通西域的茶马古道;成都以南,有由云南入蜀的五尺道和在此基础上拓展可通向南亚的西南丝绸之路;成都以东,有自三峡溯长江而上的水道。[3]
 
从狭义上说,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棋盘关,全长约450公里。
 
狭义的蜀道,是指翻秦岭过巴山、连接陕西西安和四川成都的道路。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傥骆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组成。"栈阁北来连陇蜀"的诗句,就真实的记录了古代蜀地陆路交通的景象。[3]
 


各道分述
 
金牛道】
开通时间:战国中期(公元前316年前后)
 
全长:约600公里
 
路线:成都出发,经德阳罗江县、绵阳梓潼县,至广元剑阁县,过剑门关至昭化,渡嘉陵江,经广元朝天区往东北方向至陕西宁强县,再经勉县到达汉中。
 
金牛道又叫蜀栈,金牛道是古代川陕的交通干线,此道川北广元到陕南宁强一段十分险峻。诗人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
 
金牛道的开辟时间或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名源于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传说。所以也被称为石牛道,又称南线道或蜀栈。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传说最早见于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杨雄所作的《蜀王本纪》,其后阚马因《十三州志》、常璩《华阳国志》、郦道元《水经注》等书均有记载。
 
金牛道的得名,源自一个传说:蜀王已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而适与秦惠王相遇。其后秦欲攻蜀,在二王相会之处列置了几头石牛,在石牛的尾巴下边置放了一些黄金,扬言石牛能粪金。蜀王贪金,但是秦惠王说道路艰险,运不过去,命五丁力士率千余人凿山开路迎牛,于是就有了金牛道。
 
而实际情况更可能是战国后期,蜀国与秦国共同开发的一条连通秦岭内外的商贸与文化交流的通道。[3]
 
金牛道是古蜀历史上首次见于史书的道路。从建成以来,金牛道便成为联系川陕最重要的蜀道。而现代的川陕公路、宝成铁路也沿金牛道修建。
 
考古学家在昭化有不少重要的发现,包括一座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周古城址。而金牛道的历史,也可以从昭化讲起。
 
蜀王开通了金牛道,觉得这里位置重要,便把自己的弟弟葭萌封在了昭化。不过葭萌马上就起了反叛之心,他甚至打算与三峡一带的巴王联合,进军成都。蜀王亲率大军平叛,葭萌跟巴王自知抵挡不住,就去秦国求援,秦惠文王便借此机会伐蜀,在昭化附近打败蜀军,之后又灭亡巴国,尽收巴蜀之地。
 
史料显示,秦灭巴蜀后,对巴蜀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史记·货殖列传》记"秦破赵,迁卓氏……诸迁虏少有馀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葭萌,就是现在的昭化。这次在昭化附近除了古城址外还发现了一批战国至西汉的墓葬,具有秦文化的特点,似可证明,当年秦人入川,正是从这里的金牛道上走过。
 
后来刘备从荆州入川,驻兵于此,最终成就帝业,便把这里改名为汉寿,寓意蜀汉的统治与日月同寿。不过,到了宋朝,赵匡胤派手下大将王全斌经金牛道攻打后蜀国,结果王全斌一路烧杀抢掠。赵匡胤知道后,为示安抚,便把这里改名为"昭化",寓意"昭示帝德,化育人心"。
 
古时的昭化,不仅是金牛道的要冲,也是重要的水运码头。嘉陵江在城东与白龙江汇合,直通古渝州(今重庆),因此城中终日是舟船川流不息,车马络绎不绝。"桔柏古渡"是古今文人吟咏之地,唐代的杜甫、明代的杨慎都有题咏。
 
金牛道上,最险要之处就是剑门关。绵延数百里的大剑山七十二峰形如利剑,却在其中有一个天然的缺口,这个缺口便是今天"剑门关"之所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也正是这里。
 
以一敌万自然是夸张了,但剑门关确实是从未被人从正面攻破过。蜀汉后期,姜维以三万之众,凭借剑门关的天险,抵御钟会的十万大军,还多次取胜。直到邓艾偷渡阴平道,刘禅不战而降,诏令姜维投降,剑门关这才失守。
 
五代时期,当时还是后唐大将军的石敬瑭,也无法从正面攻破剑门关,他只能派人绕道,前后夹击方将剑门关拿下。后来,徐向前率领的红军,也是从东、西、南三面包围才攻下剑门关。徐向前对剑门关的地形记忆犹新,"战后,我去剑门关一看,真是个奇怪的地形。你从北面来的话,它是个高山,一壁千仞,险恶万分。你从南面来的话,它是坡地。南攻容易北攻难。"
 
骑友"老河"从北面的昭化骑行至剑门关,路程只有短短38公里,但是这却是他经历过的坡度最大的一段路,他整整骑了6个小时才抵达剑门关景区。
 
一路上,他看到了不少金牛道的遗存。不过到了剑门关的关楼,却发现这座楼实在有点"新"。1936年修公路,原来的关楼被全部拆毁了。如今看到的关楼,是2009年重新修建的。
 
广元往东33公里,有明月峡。这里原名朝天峡,因唐玄宗来此避难,当地官员在此接驾朝拜而得名。明清后,取李白"清风清,明月明"的诗意,改为明月峡。
 
这段峡谷特别之处,就在于这里集水道、纤夫道、栈道、驿道、公路、铁路古今六道于一峡,有远古时候山民们走出的羊肠小道,有通过这里的金牛道,有峡中江边船工们修建的纤夫道,有嘉陵江上的船道,有民国时期修建的川陕公路,还有川陕公路对面的五十年代修建的宝成铁路隧道。所以,这里也被誉为"中国交通史博物馆"。
 
想要开通金牛道,就必须想办法通过明月峡。古人的办法是在崖壁凿孔架木,修建栈道。到了近代,栈道无法满足交通需求了,就必须在此开辟公路。但是明月峡全是石壁,简直是无处下手。工程技术人员只好沿明月峡古栈道的上方崖壁,用炸药硬生生炸出一条凹槽式的道路。如今,这段凹槽式的公路仍留在明月峡上方,就是老川陕路上有名的"老虎嘴"公路。[1]
 
子午道】
路线:西安-子午镇-宁陕-洋县-汉中
 
它从今西安市开始向正南,沿子午谷入山后不久,即转入淬水河谷,溯谷而上,翻越秦岭,稍折西南,经洵河上游,南过腰竹岭,顺池河到汉江北岸的池河镇附近,又陡转西北,大致沿汉江北岸,经石泉县,绕黄金峡西到洋县,再西到汉中。
 
据《汉书·王莽传》载,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秋,莽以皇后(王莽之女)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秦岭),径汉中"。因为古代以北方为子,南方为午,而这条位于首都长安正南的道路一开始就呈南北走向,所以被称为子午道。也有人说称为子午道是因为古代以子午象征水火、象征天地、象征牡牝、象征皇帝和皇后的缘故。[3]
 
由长安沿沣河上行,越秦岭经宁陕、石泉达汉中。这条道有新旧两线,古道乃汉魏时期顺池河下行至石泉;六朝后的新线才是经江口、宁陕达石泉,全程520公里。东汉安帝元初二年(115年),先零羌叛,断陇道,寇三辅,入益州,据汉中。由于西夷虐残,桥梁断绝,致使嘉陵、褒斜两道皆受影响,而通子午道。延光四年(125年)安帝刘诂诏益州刺史罢子午道,通褒斜道。唐代"涪州贡生荔枝,取道西乡驿沿子午河入谷,至长安不过三日"。在秦岭诸道中,子午道最为冷落,天宝年间从四川涪陵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为使荔枝色香味不变,才取捷近的子午道。
 
子午道的得名,是因为子午谷和长安南行的一段道路都为南北方向---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子午道的历史比荔枝道要早,有研究认为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开通。
 
子午道最早见诸文字始于刘邦。公元前207年,汉高祖刘邦于"鸿门宴"后,被迫由霸上去南郑就汉王位时,走的即是子午道。刘邦到达汉中以后,为了向项羽表示他再无争霸中原之意,便采用了张良的建议,把子午道的栈道烧掉。后来,韩信提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刘邦开始假装重修子午道的栈道,对方以为刘邦是要从子午道进攻了,连忙调动军队严守子午谷,却没料到刘邦的主力已经从西边的陈仓道进入关中。
 
刘邦利用子午道争霸成功,不过子午道却再次被烧毁,直到西汉末年才由王莽下令修复,并设置了子午关,由此子午道正式成为官道。东汉安帝年间,由于战争持续十余年之久,故道和褒斜道两条国家驿道均断,子午道遂辟为长安、汉中、四川间的驿路。
 
子午道的兴盛还是在唐朝。由于荔枝的运送,官府对子午道不断修治,道上行人越来越多。诗人杨凝在《送客人蜀》中写道,"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说明他送的客人正是从子午道入蜀。玄奘也是从子午道经由汉中进入四川。
 
安史之乱以后,荔枝道逐渐衰落,不过旅客还是络绎不绝。到了清朝,随着对子午道频繁使用和对秦岭山区的开发,子午道上出现了宁陕厅这个县级城市及江口镇、洵阳坝、迎凤坝、两河口等重要集镇。[2]
 
历史上,子午道上的战火不断。早年间,以关中为根据地的政权常常将子午道用作进攻汉中、安康以至四川、湖北等地的通道。与此同时,以南方为根据地的政权也将子午道用作攻打北方长安的通道。
 
宋金对峙时,南宋除了在大散关屯戍重兵外,还在子午谷口置立堡塞,以备金人进袭。清康熙平定吴三桂叛乱,曾派大将图海由子午道进攻汉中。到红军长征时,红二十五军沿子午道北上。西安解放时,胡宗南由子午道南逃。
 
汉代的摩崖石刻《石门颂》中对子午道的险状作过这样的描述:子午道上,上面是悬崖连绵,曲流绕山;下面是幽谷深渊,飞瀑直泄。平缓处道路泥泞,苔藓遍地;山道上荆棘丛生,乱石塞道。行至险处,如履虎尾,空车快马也难行进。毒蛇猛兽时有出没,秋天未到,霜就毁了庄稼。
 
过去的子午道,甚至连牲畜都不能通过。所以,货物通过子午道,只能是人来背。从子午道北口的长安县子午镇,到南口的西乡县子午镇,600多里路,人背着货物一天只能走50里。
 
子午道的险峻,诸葛亮也不敢挑战。第一次北伐时,大将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即由他率兵五千,走子午谷直取长安,诸葛亮再率大军走褒斜道与其会师。但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认为该计划过于冒险而未采用。
 
有人批评诸葛亮太过于保守,但历史上,带兵走子午道的,大多没能成功。曹魏大将曹真后来伐蜀时,就取道子午道,结果遇上大雨连绵,栈道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只好撤退。东晋名将桓温伐前秦,他让部将司马勋由汉中出子午谷进攻西安,结果未出谷道就被秦军击败。明末,闯王高迎祥从汉中进攻西安,在孙传庭的严守下无法攻克,他便想从子午道偷袭,但是孙传庭却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双方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京城处死。这之后,才有了闯王李自成。
 
现今西安南郊的子午峪口,便是子午道的北口。在峪口边的南豆角村是从关中进入子午道的最后一个村子,以往南来北往的旅客,很多都要在这里歇脚。南豆角村也因为这些旅客而繁华起来。据《长安百村》中记载,1949年以前,南豆角村里仅饭馆和客栈就有40多家。旧社会,南豆角村人中依靠"跑南山"(通过子午道运输和贩卖货物)度日的人也不在少数。
 
关于南豆角村村名的由来,有说法称"豆"其实是"堵"。子午道是历代中原统治者必须严防死守的区域,所以,在子午道的北口便有了南堵角、北堵角和西堵角三个村落,形成夹角之势,刚好将子午口包住,在长期的流传中,人们便将拗口的"堵角"读成了"豆角"。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驻有重兵,修建了城墙。南豆角村仍保留着古老的城门楼。
 
不过,到了1958年修建西万公路(210国道)后,子午古道成为公路,子午峪一段逐渐被人们冷落。然而只要你说出"子午峪"三字,对方便会答曰"荔枝道"。作为荔枝道的延伸,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的亊,至今为这里的人们津津乐道。[2]
 
连云道】
开通时间 北魏(公元507年)
 
全长:约235公里
 
路线:从陕西宝鸡向南,到达凤县凤州镇后折向东南,越柴关岭进入汉中留坝县,再经勉县到达汉中。
 
云道颇为取巧,北段借用故道(陈仓道)的一部分,南段则沿用褒斜道的路段。这样它既排除了褒斜道的途程险峡,又避免了故道的回曲绕折,既利用了故道的缓冲开阔,又利用了褒斜道的捷足先登。因而,自北魏新开凿此道以后,连云道上一直是畅通无阻。
 
连云道的历史,先要从故道讲起。
 
从汉中到西安,故道是翻越秦岭最古老的一条通道。秦代以前,古人们还没有开建栈道、架桥的能力,所以想翻山就只能绕远,从宝鸡向西南出散关,沿故道水(嘉陵江)前行---当时翻越秦岭最近的道路就是故道,虽然它相比后来的褒斜道已经绕了太远的路。
 
故道又称陈仓道。陈仓,古称西虢,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即今天的宝鸡市,这里是故道和连云道的起点。
 
连云栈道的诞生,则是在褒斜道修通之后。由于走褒斜道比较快,古人便从故道上修了一条新路直插褒斜道。在凤县连云寺村头的古褒斜栈道口,有清乾隆年间一块石碑,上刻"对面古陈仓道"。
 
连云道,也因连云寺得名,再加上这里地势险峻,云天相接,确确实实是连云栈道。
 
大散关,也称散关,是连云道的起点。其得名有的说是因为大散岭或者散谷水,有的则说是因为这里是西周开国功臣散宜生封国的关隘。这里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就是"川陕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
 
不过,这里也是诗人留下墨宝的地方。相传老子西游,在大散关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其后还有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接连作诗,到了宋代的陆游在此抗击金兵时,更是留下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名句。
 
如今的大散关,已经成为旅游景点。这里群山叠嶂,古木蓊郁,大散岭下,清姜河激湍奔流。驴友"claler"曾从宝鸡出发重走这条古栈道。沿212省道往西南方向20公里到达大散关时,她发现,秦岭西段山势较之东段明显平缓很多,嘉陵江河道也较开阔,她面前的大散关,两旁的山头并没有多高,但河道在这里最窄,便让这里成为一处重要的关隘。
 
沿着崎岖的山路,再转十八个弯,就到了嘉陵江的源头。嘉陵江古称"故道水",因其发源于秦、汉时的故道县,这里属于陕西凤县。
 
如今的凤县,只是宝成铁路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站。但在自商周王朝建都关中以来的很长时期,却成了关中去汉中和四川路上一个无法回避的关口,历史上曾管辖过远至四川广元一带及甘肃东南部。据《凤县县志》记载,栈道开通后,栈道沿线客店、骡马店、饭馆和杂货铺越聚越多。不过因为战乱,这座古城却屡毁屡建。凤州古城的街巷里,遍地都是古砖、残瓦和石条。
 
甘肃作家王若冰曾两次从大散关翻过秦岭,去凭吊凤州古城。他没找到以前的衙门,只发现文庙被围在小学的院子里。坐在街边纳凉的老人指着一座破旧的木楼说:"这里是以前的烟馆和妓院。"
 
直至1935年前,连云道一直是川陕官道。当时的过往行旅、客商、成群结队的骆驼队、上百的马帮,来来往往,一片热闹景象。1936年,川陕(宝汉)公路通车,连云道便废弃了。[1]
 
祁山道】
开通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全长:约300公里
 
路线:从甘肃天水出发,翻越祁山,经陇南市礼县、西和县、成县、徽县,到达汉中市略阳县。
 
祁山道因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而闻名。那诸葛亮为何这么喜欢走祁山道呢?他无非是爱这里平坦易行。地势平坦才好排兵布阵,才是生来谨慎的卧龙先生的战场。
 
祁山道见诸历史,始于《尚书·禹贡》。其中写道,当时的梁州各地(秦岭以南的陕南、甘肃陇南、四川)通过祁山道往来交流,各地贡品经嘉陵江、渭河运达中原。
 
另外,祁山道往北进入草原,向南则连接金牛道进入四川,祁山道便成为一条沟通川蜀与西方的丝绸之路,在汉代十分繁荣。
 
唐代之后丝路中断,祁山道的地位随之下降。不过,茶马贸易开始活跃,这里成为茶马古道青藏线"唐蕃古道"的一部分。这一直持续到清代乾隆年间"边茶贸易"代替了"茶马互市",祁山道也渐渐淹没在茫茫史迹中。
 
资深驴友闵琦曾经自驾游遍了陇南地区的古道。他发现,在祁山道上,从礼县到西和只有短短56公里,却要经过秦西垂陵园、祁山堡、长道故城、塞道峡、石堡、法净寺石窟、西峪建安城遗址,这一连串古迹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秦人,便是在祁山道上崛起。祁山道上的礼县,是秦人的龙兴之地,秦早期的西垂都城和陵园都在这里。1917年,在礼县红河乡的王家东台出土了数十件青铜器,其中一件就是现藏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国宝"秦公簋"。
 
下山东行不远就到了祁山堡。这是西汉水西岸一个不大的小山包,山上的夯土城基清晰可见,城内的取水地道仍存。在山顶,有一武侯祠。与祁山堡对峙的是西汉水东岸的观阵堡,传说诸葛亮初出祁山时曾住在观阵堡。
 
"六出祁山",实际上是小说夸张的写法。诸葛亮其实只走过两次祁山:一出祁山,诸葛亮收复天水、南安、安定等郡,还设计收服了大将姜维。不过马谡却在街亭为司马懿所败,诸葛亮只好原路返回。
 
今天的街亭,位于天水市北部的秦安县陇城镇。街亭,是由西汉街泉县的名称转变而来,到了东汉时,街泉县被人们称为街泉亭,后来,人们又简称为街亭。"泉"便是古镇上的古井,上有一块古碑,上书"街亭三国古战场"。
 
诸葛亮第二次走祁山道,则是小说中的"四出祁山"。那一次诸葛亮复出祁山,抢割了天水的麦子,但还是粮尽退军,顺带在木门道射杀了魏将张郃。
 
木门道,便是祁山道的一条支道,范围较广,意为通过峡门运送木头的路。到了今天,陇南的礼县和天水的秦州区都有木门道这个地方。在秦州区的牡丹乡还建起了一座武侯祠。
 
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国力日衰,由姜维努力维持。后来钟会、邓艾领兵伐蜀,被姜维堵在剑门关以北,久攻不下,邓艾便回师阴平郡(今甘肃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经过四川平武、江油,一路向南直抵成都,灭了蜀国。阴平道便从此闻名。
 
祁山道往南,也与阴平道相连。不过,相比祁山道,阴平道无须借道汉中,而是直接从甘肃南部进入四川,所以更为便捷。但是阴平道只是一条羊肠小路,是"山高如云表,玄鹤尚怯飞"的险路。
 
在文县,如果从阴平桥、玉垒关入川,就要经过险崖坝栈道,其中最险要的一段为"天柱式"结构---有300多米的悬崖因无法立柱或斜撑,仅在崖石中凿洞插入横梁,铺设木板而成。当地人每次通过这里都要吓得大汗淋漓。
 
这一路,都是七百余里没有人烟的山路,邓艾一路凿山造桥才能通过,到了摩天岭时只能将衣甲与武器先丢下山崖,然后身上裹上毛毡再滚下去。邓艾滚崖而下的地方,叫做落衣沟。
 
出版《蜀道的前世今生》一书的驴友龙腾曾经徒步爬上这摩天岭。那时,位于摩天岭南边的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已经开发,南边的路相对好走,但岭北边的路却在密林峡谷之间,坡度非常陡,他只好一边撑着登山杖,一边蹲下来往下慢慢移动。这里属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还是一片原始森林。[1]
 
荔枝道】
路线:西乡-镇巴-万源-通江-万源-大竹-梁平-垫江-涪陵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以诗人的笔法描绘出为博杨贵妃一笑,不远千里为其送荔枝之事,也让一条路因此而天下扬名。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记载:唐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为满足宠妃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颁旨在涪州建优质荔枝园,修整涪州到长安的道路,从涪州置专驿,换人换马不换物,接力快速传送。
 
严耕望先生在《唐代交通图考》第四卷山剑滇黔区篇《天宝荔枝道》曰:"涪州既为天宝贡荔枝之主要产地,其由涪州驿运荔枝至长安之路线,越巴山山脉,至天宝间之洋州治所西乡县,又东北取子午谷路越大秦岭。入子午谷,约六百三十里至长安。"一千多年前,正是通过这条路,驿使们把采摘下的荔枝带叶密封于竹筒中---土法保鲜,防止途中挤压和偷拆,然后装笼上马。二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只要7天7夜就将荔枝送到京城,呈到杨贵妃面前的荔枝仍然新鲜如初。
 
根据史籍的记载,荔枝道的基本路线是自涪陵(妃子园)-垫江-梁平-大竹-达县-宣汉(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隘口、马渡)-平昌县(岩口乡、马鞍乡)-万源市(鹰背乡、庙垭乡名扬、秦河乡三官场、玉带乡、魏家乡)-通江县(龙凤乡、洪口乡、澌波乡)-再入万源市(竹峪乡、虹桥乡)-镇巴县-西乡县子午镇,最后进入子午道,到达西安,全程1000多公里。[3]
 
其实荔枝道也不是唐朝时才凭空开辟出来的,它的前身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间道。这条古道从万源经镇巴至西乡,有记载称,诸葛亮入蜀后曾屯兵万源,据险防御曹兵,刘备取汉中时,也有"大兵发葭萌,照烈由广元、宁羌,正道入,张恒侯从定远、西乡间道而进"的记载。荔枝道正是在这条古道路线的基础上开辟出来的。
 
唐朝以后,历代王朝都将荔枝道作为通蜀的主要交通要道。明清时,荔枝道最为兴盛,商贾多由此道入川,川陕交界处,荔枝道沿线贸易集市兴盛一时,如盐场坝、渔渡坝等街市,其名一直沿用至今。因为来往的人多,沿途也有许多歇脚的旅店,人称幺店子。据当地的老人说,这些幺店子,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歇一二百人,有时候过往客商实在太多了,屋子里宿不下,客商们就把马拴在院子旁边的树林里,人在空地上烤火歇脚。
 
由于荔枝道的兴盛,作为这条路上咽喉重镇的陕西汉中镇巴县,民间一直有"一条黄龙(火纸)出川去,一条白龙(棉花)入川来"的说法,即使建国初期,荔枝道仍是"北出秦壤、南达绥定"的主要通衢。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对蜀道进行了大规模拓展建设。1958年修建了沿子午道过荔枝道的210国道---西(安)万(源)公路,即汉渝公路。2004年初,改道的达成(渝)高速路全线贯通后,取其捷径横贯秦巴山区。随着现代公路的修建,古老的荔枝道逐渐失去了它的功能,成了一条历史的遗迹。[2]
 
在马鞍乡和鹰背乡交界处的鸡公寨,荔枝古道从悬崖边经过,崖边有大石条砌了长长的护栏,人称"拦马墙",据说是当年为防止马匹受惊失蹄坠崖而修建的。而左边拦马墙和右边石壁上深深的弯槽,据说是当年闩门杠用的,叫做门杠槽。
 
竹筒沟,两边是高高的山岭,沟底一条幽深的石板路伸向远方,象竹筒一样易进难出。过去,这里常有匪盗出入。人们在沟里砌了一座梨子庙(最早是荔枝庙,后被讹作梨子庙),以求菩萨保佑。破庙遗迹尚存,只是菩萨被人偷走了。
 
化米梁下面有个地方叫衙门坪,传说是专为管理护送荔枝工作而设置的衙门,围墙依稀可辨。后边有座古坟,至今人们还叫它官儿坟。衙门营盘对面垭口的土门,是荔枝道上的一道重要关卡,厚重高大的石门前些年修公路时才毁掉了。
 
从鸡公寨过竹筒沟,到化米梁衙门营盘,路边还保留着几个完整的饮马槽。这种饮马槽直接在古道的大石板上凿出,用来装马料喂马。
 
千百年来,荔枝道修了毁,毁了修,这条崎岖的山道上,传送荔枝的从这里走过,挑草纸的从这里走过,背棉花的从这里走过,贩盐巴的从这里走过……苟在江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古道石板路上那些深深的凹陷,走在上面,唐代的马蹄声,历史的苍凉风,似乎都透过脚心渗入心脾。[2]
 
陈仓道】
路线:宝鸡(陈仓)-凤县-青泥岭-略阳-勉县-汉中
 
 
陈仓道因道路北端入山处为秦汉时的陈仓县而得名。因其北段要翻越秦岭正脊大散岭,古代在岭上设置过一座大散关,又被称为散关道。又因它的大部分线路是顺嘉陵江上游河谷而行,秦时设置故道县,又名故道。楚汉时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指的就是此。
 
它从今宝鸡东面的陈仓顺嘉陵江河谷向西南至凤县。凤县至略阳须跨过嘉陵江,由于谷深水险,要绕行位于甘肃两当、徽县之间的青泥岭,再折向东南,经略阳、勉县到达汉中。[3]
 
从陈仓(宝鸡)沿千水(今清姜河)经大散关上行至秦岭,又沿着嘉陵江支流下行到凤州,经褒城到南郑(汉中),全长535公里。"汉王北定三秦,用韩信计,出故道(凤县),战陈仓、好畤(干县),又战废丘(兴平),遂东至咸阳",就是取此道北上的。这条道路最长,但比较平坦,且有嘉陵江水运之便,汉末至南北朝分裂时期,汉中、关中、四川之间战争很多,多数沿嘉陵道进行。隋唐定都长安,汉中及四川成为唐王朝的一个大后方,长期没有战争。长安、南郑、成都间的交通十分频繁,秦岭嘉陵道沿线驿站不断,仅大散关至宝鸡一段不到100公里的路程就有15处之多。
 
褒斜道】
路线:眉县-太白-留坝-汉中
 
 
褒斜道是中国古代横跨秦岭天险,由关中入蜀,为时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条道路。[3]
 
从眉县斜峪关沿石头河上行至嘴头(太白县城),越秦岭分水岭,顺红岩河谷,经白云镇河王家楞,至留坝县江口镇,又沿着褒河下行经武关驿、马道驿至褒城达汉中的道路,全长380公里。褒斜道的开
 
蜀道——
创可能始于战国,《战国策·秦策》里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褒斜道石门--世界最早的人工交通隧道之一》文中记载:"这千里的栈道包括褒斜道和由汉中到四川剑阁的金牛道。"秦汉时期,褒斜道已成为一条重要通道。《史记·货殖列传》有"栈道千里,无所不通,惟褒斜绾毂其口"的记载,说明此道是关中和蜀汉经济联系的交通要道。东汉时期,褒斜道也有过修筑。"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时作桥格(阁)六百二十三间,大桥五,为道一百二十九里,邮亭驿置徒司空,褒中县官寺并六十四所"。以"火焚水激"之法开凿的石门隧道,为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两汉时代,驿路均设在褒斜道,说明这里来往运输及旅客繁盛。唐代褒斜道经多次修筑,政府规定为驿道,设置馆驿。唐天宝十五年(755年)玄宗李隆基入蜀,即取道褒斜。
 
傥骆道】
路线:周至-华阳镇-老县城-洋县-城固-汉中
 
 
傥骆道也称骆谷道,从长安去汉中,自周至向西南要先越骆水,入骆谷,称骆谷道;而汉中去长安,自洋州道兴县(今洋县)向北要先越傥水、入傥谷,故又称傥骆道。《通典》载:"汉中去长安,取傥骆道,凡652里",是当时从长安通往汉中的三条古栈道(另两条为子午道,褒斜道)中最近的一条。全面疏通于三国时期。[3]
 
从周至骆峪口沿骆峪、经厚畛子,越兴隆岭,沿酉水河经华阳至洋县,全程425公里。这条路线主要用于军事活动。正始二年(244年),魏将曹爽曾出骆峪伐蜀。甘露二年(257年),蜀将姜维出傥骆道伐魏。唐代,傥骆道曾一度繁荣,成为由长安入川最捷近的道路,沿途馆驿多达11处。建安四年(783年)德宗避乱南郑,广明元年(880年),僖宗去蜀,都取道傥骆。
 
米仓道】
路线:汉中-南江-巴中-渠县-合川-重庆
 
米仓道因为翻越米仓山而得名。从汉中往南,沿冷水河谷而上,越米仓山,然后顺嘉陵江支流之一的南江河谷南下巴中,沿巴河,渠江,在合川转嘉陵江而抵达重庆。[3] 米仓道全长250公里,绕山越岭,攀行其间,如腾云驾雾。
 
武关道】
路线:由丹江河谷西北行越秦岭,转灞河河谷到长安;沿丹江河谷东南行,
 
 
蜀道——
可到河南南阳和湖北襄樊。
 
唐武德六年(623年),"宁民令颜旭开渠引南山水入京城,至石门谷由温泉涌出",石门在蓝田东南四十里至石门谷流域附近,由石门通长安的水道就是灞水。唐中叶以后,开凿了由蓝天至内乡(河南内乡县)长约350公里的一条新道,武关也改移到了的丹凤县之南了。 秦岭中入川的道路,最有名的是故道和褒斜道,在唐代以前历代都很繁盛,给陕南地区,特别是汉中盆地、商丹盆地和嘉陵江谷地的土地开拓和经济发展带来便利。傥骆道和子午道虽然都在一定时期有过繁盛的景象,但都不比故道和褒斜道来得繁华。丹霸道南通湘鄂粤桂,与四川关系不大,并有洛宛道取代它通往中原,所以也只盛行了一段时期。宋元以后,秦岭中川陕交通都趋向于故道和褒斜道。
 
 
古蜀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有专家指出:古蜀道不仅是中国唯一,也是世界唯一。
 
无论古代与现代,蜀道在我国历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海上交通不发达的周、秦、汉、南北朝的漫长历史时期里,蜀道是历代王朝政治中心--京都通往西南乃至通往与西南临近国的要道,她与连接东西的丝绸古道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蜀道本身在历史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文化的交流和政权的巩固都曾起过重大的作用,而蜀道沿线的历史文物更是国之瑰宝。
 
蜀道作为我国历史上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的交通主网络,蜀道沿线不仅以奇险栈道著称于世,也以其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奇特珍贵的自然景观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海内外游客所向往,此外千里蜀道还是我国当代西部开发中重要的工业科技走廊,沿途的古蜀、民俗文化也独具特色,有重要的旅游文化地理价值,这些都为蜀道旅游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科考价值】
蜀道沿线文化品位及科学价值高,品牌享誉全球
 
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西北7公里处,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的古蜀文化遗址,总面积达17平方公里。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金器,出土的青铜器格外精美。三星堆遗址展示了古代蜀国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证明这里是早期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有"世界第九大奇迹"之称,被誉为20世纪中国和世界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世界闻名,其青铜面具与世界奇迹的古埃及金字塔并列登上了埃及国家的邮票,国家邮政局专门发行了一套四枚三星堆邮票。已被有关专家认为是独一无二的一种中国文化,将其提到了与长江文化、先秦文化等同样高度,予以研究。
 
"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安岳县,其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的特点而闻名海内外,全县有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有1300多年历史的卧佛院中的全身卧佛造像,是全国现存盛唐时期最完美的摩崖卧佛造像;毗卢洞紫竹观音是北宋石刻艺术精品,享有"东方维纳斯"的美誉。安岳石刻不但规模宏大而且内容多元化,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的又一伟大宝库"。据悉,安岳现已着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蜀道——
建于1300多年前的阆中古城有堪称全国一流的古民居保护区,保存15平方公里古街古院的古代城市风貌。永安寺、大像山、张飞庙、巴巴寺、清代考棚等数十处人文景观灿若星群。杜甫、陆游、司马光、苏轼父子等古今名流都先后来此观光或旅游,留下大量墨宝和诗篇。阆中是一座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宗教文化和神话传说于一体的古城。
 
武侯祠、杜甫草堂、皇泽寺摩崖造像、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泸定桥、德格印经院、江安夕佳山民居、悬棺葬、邓小平故居、茂县羌寨古碉、藏羌彝风俗风情以及有中国的"庞贝古城"之称的茂县叠溪地震遗址等,都是国家级的旅游文化资源,具有极高文化品位和科学价值。
 
申遗价值】
古蜀道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特别的申遗价值。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广元境内的古蜀道是否会被破坏,引起专家教授们的高度关注和揪心。2009年1月,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十多所高校专家教授组成的联合调研团队赶赴广元,分成6个课题组进行深入考察,同年3月提出了古蜀道沿线城市联合申遗的建议,立即获得广元及其它城市的认同和响应。同年7月28日,郑孝燮、罗哲文、阮仪三、刘魁立、谢凝高、舒乙、葛剑雄、郑时龄、王景惠等九名专家联合发出《关于中国蜀道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及联合申遗的公开信》。
 
专家们认为:中国古蜀道具有极其特别的世界遗产价值,应将蜀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加以很好保护。
 
为了开展古蜀道申遗工作,2009年11月11日在四川广元市国际大酒店凤凰大剧院召开了"2009中国蜀道·广元国际论坛"会议。据悉,该论坛是以"中国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为主题,围绕"世界遗产与中国文化线路、蜀道的文化遗产价值、蜀道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化线路的保护规划、蜀道文化线路与文化继承、蜀道文化线路总体研究报告"等议题开展专家学者研讨活动。会上中外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力挺古蜀道申遗。古蜀道有可能被列入第三批世界文化线路遗产预备名单。专家认为,古蜀道完全有资格进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预备名单,"像大运河,其它国家可能也有,但古蜀道,世间仅此一条"。会议并发起申遗倡议,形成了中国蜀道申遗《广元宣言》。从此,揭开了中国蜀道的申遗序幕。
 
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
蜀道旅游资源上最重要的财富是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遗产又分有形的山川名胜、历史遗迹和无形的文学艺术等。其中,古代交通道路遗迹最为重要,其他相关遗迹也十分丰富,包括古道、古驿站、古码头、古城镇、翠云廊、传说、人物、战阵、诗词歌赋等等。其历史久远、文化深厚;遗址众多、保存较好;古今并存、各显光芒。
 
生态
 
剑门蜀道旅游导游图
回归自然、亲和自然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在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紧张、城市人满为患、空气噪音普遍污染的今天,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项目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前景。从蜀道沿线所分布的生态资源来看,秦岭、巴山是我国中西部重要生态旅游资源基地。千里蜀道大部分路段蜿蜒于秦、巴山区的高山峡谷、急流险江之间,清澈的溪流,雄奇的山水风光使得蜀道具备了优越的生态旅游资源。在古褒斜道、金牛道北段、中段,陕西省已开辟了太白山(秦岭)国家森林风景区、天台山国家森林风景区、紫柏山张良庙度假村和宁强白龙湖水上风景区,因颇具自然野趣,游客已日渐增多。四川境内剑门蜀道文化旅游带,主要包括:朝天棋盘关--明月峡--千佛崖--皇泽寺--昭化古城--牛头山--天台山--剑昭古驿道--剑门关--翠云廊--剑州古城--觉苑寺沿线,以明月峡古栈道、昭化古城、剑门关、翠云廊为核心。
 
现代变化
本世纪以来随着川陕公路、宝成铁路、阳安铁路、襄渝铁路的相继修通和六七十年代我国电子、
 
四川古蜀道景点分布图
机械、国防工业布局的调整,古老的蜀道焕发了新的青春活力,沉睡千万年的蜀道地带已成为我国中西部一条重要的工业科技千里走廊。蜀道北端的西安、宝鸡已是中国中西部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电子科技城市。汉中早在七十年代已是国家三部委国防工业012基地及其系列企业所在地;广元、绵阳则是我国当代重要的电子城。蜀道地带这些工业文明景观,大都分布在蜀道线历史文化名城及其附近,这些文化名城又基本上是蜀道线上重要的旅游城市,因此文化资源与工业文明景观资源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旅游业开发上取得一箭双雕的效应。两者结合的开发基本尚处于空白状态,旅游与工业部门总的说来还是"鸡犬相闻"不相往来。我们认为,在加强有关国防企业保密与不影响工厂生产的前提下,一些著名企业的厂区和自动化流水生产线都可以对游人开放。游客在游览完蜀道上古老的历史遗迹以后再步入现代化的厂区,可以亲身感受历史的沧桑巨变和古今蜀道迥然不同的面貌景观,从而加深对祖国与时代的热爱。当然,这方面的开发需要川陕决策部门、旅游部门及工业部门三方面的宏观默契与友好协作,以及具体操作过程中协议责任,蜀道全线的信息传递联网和利益分成原则、方法等。如果合作成功,开发得当,将是对蜀道现代资源的进一步合理使用。
 
民俗文化
四川地域辽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有文化部命名的"自贡彩灯之乡"、"安岳石刻之乡"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有川剧、清音,有在国际上极具影响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甘孜和阿坝等地的藏戏团,更有中国情歌王国"康定"、"浓缩了的西藏"---理塘、"火把节"的故乡西昌、康巴草原的赛马会以及"变脸"、"吐火"、"藏刀"等具有四川特色的艺术剧团表演,这些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资源。
 
 
蜀道——
千年的古文明蕴育了大量的民风民俗文化,拥有川主庙会、城隍会、娘娘会、舞狮、牛牛灯、采莲船、走高脚、吹唢呐、哭嫁等传统节日、传统风俗近20种;源于本地广为流传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何易于"腰笏挽纤"、唐明皇摆宴坝摆宴、姜维兵困牛头山等传说故事30余个。拥有《娘送子》、《嫁歌》等两百余首昭化名歌,在民间广为流传。特别是昭化《提阳戏》被誉为古戏剧活化石。该戏是一种以酬神、许愿为主的傩祭活动,它是一种富有宗教性和地方性特色的综合艺术,长期植根于民间,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它分为《天戏》和《地戏》两部分。《天戏》是用提线木偶来表演上天的三十二神为主,《地戏》则由人化妆扮相,戴上木制面具来演出,表演的剧目大多是传统神话之类,诸如《孙悟空大闹天空》、《七仙女下凡》、《孟姜女哭长城》等,多少年来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及观众前来欣赏及旅游。
 
参考资料
1.蜀道古道有时尽 故事无穷期  . .成都商报 . 2014-09-14
2.蜀道 熟悉的名字 陌生的风景  . .成都商报 . 2014-08-18
3.蜀道简介  .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 2013-03-18
----------------------------------------------------


附:


蜀道古韵骈联1000副

国土名片网cppc“云文物”(诗林墨海)保护课题组公益采编 
存天下口碑数据库  采编自四川广元朝天区曾家山新竹人家



赭衣登蜀道,白首别秦川。隋末唐初·杜淹 寄赠齐公
缄愁赴蜀道,题拙奉虞薰。初唐·卢照邻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初唐·卢照邻 送郑司仓入蜀
色逐梨阳紫,名随蜀道清。唐初·李君武 咏泥
欢宴瑶台镐京集,赏赐铜山蜀道移。初唐·薛稷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秋阴生蜀道,杀气绕湟中。初唐·杨炯 送刘校书从军
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唐·李邕 度巴硖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唐·杜甫 黄草
遇害陈公殒,于今蜀道怜。唐·杜甫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
剖符来蜀道,归盖取荆门。唐·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
乱山来蜀道,诸水出辰阳。唐·司空曙 送庞判官赴黔中
见舞巴童应暂笑,闻歌蜀道又堪悲。唐·韩翃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穷奇开蜀道,诡俗哭秦坑。唐·张祜 读韩文公集十韵
早梅悲蜀道,高树隔昭丘。唐·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
蜀道重来老,巴猿此去闻。唐·姚鹄 送程秀才下第归蜀
花落玄宗回蜀道,雨收工部宿江津。唐末·李洞 闻杜鹃
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初唐·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唐·杜甫 秋尽
夜宿剑门月,朝行巴水云。唐·岑参 送蜀郡李掾
剑门乘崄过,阁道踏空行。唐·岑参 送郭仆射节制剑南
剑门千转尽,巴水一支长。中唐·李端 送郑宥入蜀迎觐
剑门当石隘,栈阁入云危。中唐·陈羽 西蜀送许中庸归秦赴举
剑门失险曾缚虎,淮水安流缘斩鲸。中唐·李逢吉 奉酬忠武李相公见寄
似从忉利下,如过剑门中。唐·白居易 夜从法王寺下归岳寺
峰骈仙掌出,罅坼剑门开。唐·白居易 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
鸟度剑门静,蛮归泸水空。中唐·贾岛 喜雍陶至
移军刁斗逐,报捷剑门开。中唐·贾岛 送李傅侍郎剑南行营
朝惊云气遮天阁,暮踏猿声入剑门。唐·章孝标 蜀中赠广上人
剑门秋断雁,褒谷夜多砧。中唐·许棠 送友人游蜀
剑门喜气随雷动,玉垒韶光待贼平。唐·王铎 谒梓潼张恶子庙
才归剑门道,忽上洞庭船。北宋·范仲淹 送韩渎殿院出守岳阳
缓辔犹秦甸,前驱已剑门。北宋·张方平 行次岐山
坤维莫傍剑门阁,衡岳何依天柱峰。宋·张元干 再次前韵即事
遥忆美人湘水梦,侧身西望剑门诗。南宋·范成大 湘阴桥口市别游子明
剑门南北等为客,木偶东西聊听天。南宋·孙应时 还成都
舟掀波浪经巫峡,袖扑云烟度剑门。宋末元初·汪炎昶 余于汪推官别墅睹壁间蜀道山水欲赋未能一夕忽梦如所见而有作觉记门字韵一联就枕上续之
寒谷暖回衰日爱,老夫愁绝剑门烟。元·王恽 王卫州挽章 其二
照眼乡邻韦曲好,趋程阁道剑门墟。元·王恽 送杜熙正省掾考满授四川省都事
峭壁剑门壮,重梁星渚纡。元末明初·周伯琦 纪行诗 其六
石出剑门皆北向,水通盐泽自西流。元末明初·贝琼 蜀山图
刬尽剑门除割据,荡平滟滪作康庄。元末明初·陶安 首尾吟二十首 其十
剑门积雪人行少,栈石连云鸟度稀。明·王恭 将入蜀留别同志
绿野心情绳检外,剑门山色有无间。明·江源 次邦兆乃尊方伯韵二首 其二
突兀正如仙掌露,崔嵬还讶剑门开。明·成伣 金子固高阳庄八咏 其七
夜渡剑门月,波光摇湛卢。明·边贡 送曾世亨兵备赴蜀
剑门危栈青骡疾,胡骑函关白刃腥。明·洪彦弼 华萼楼
剑门日落兵西阻,河华春生雁北来。明·何景明 送韩师之合阳
台石雪乾梅送腊,剑门烟暖草迎年。明·庞嵩 登拂水岩次韵
忠岂酬金鉴,恩空下剑门。明·欧大任 岭上谒张文献公祠
绵上云移汶领日,峨眉雪照剑门秋。明·欧大任 得朱秉器汾上入蜀书时予将归岭外口占代柬
鲁甸王程逢雁尽,剑门乡思听猿销。明·宗臣 送方行人使鲁还蜀
锦水即从巫峡出,青山定向剑门开。明·宗臣 旅怀二首 其一
曝日陈金鉴,蒙尘想剑门。明·区大相 谒张文献祠
流澌巴水雪,积雨剑门云。明·陈荐夫 送王震父之临邛省兄
剑门飞赤羽,阁道走羌兵。明·德清 庚子岁书事 其二
烽照剑门天下险,地争襄汉古今情。明末·黄淳耀 岁暮閒居十首 其五
口血腥花气,关河阻剑门。明末清初·杜浚 闻子规
剑门高蜀弹,梁父侈齐僮。明末清初·陈子升 和恼公
野老占兵气,天王次剑门。明末清初·彭孙贻 半逻夜泊沽酒见白虹贯斗分
倾心金鉴录,流涕剑门尘。明末清初·薛始亨 曲江谒张文献祠
剑门石栈披云入,锦里春江露冕看。明末清初·施闰章 钱介之少参请郡得成都
势趋巫峡蹙,关失剑门牢。明末清初·施闰章 官军连收岳阳长沙诸郡恭赋二十韵
檄到剑门真不险,年来江水竟无波。明末清初·宋琬 郭岩立将军初度
地从巴水折,天入剑门低。明末清初·沈荃 送雪龛兄任保宁
凉乘文水上,远自剑门西。清·王维坤 舍弟晚至昭署
音书湖口县,生死剑门关。清·王士禛 望剑州怀乔文衣
峰悬栈道残云断,霜落剑门老树秋。清·张鹏翮 寄二弟时在润州
狂澜海底探蛟穴,逆水滩头过剑门。清·戴亨 和友人游仙杂诗 其三
万里来游草堂寺,双旌归度剑门关。清·钱载 出剑门
奇探剑门险,饮爱锦江清。清·蒋士铨 陈时若同年令蜀中次韵饯之 其一
铜鼓摩挲微作响,剑门险远有归魂。清·金朝觐 诸葛武侯祠 其一
云头齐拥剑门上,峰势欲随江水东。清·曾国藩 初入四川境喜晴
使节回瞻金阙雪,归装清带剑门秋。晚清·李慈铭 竹筼自蜀中奉使归厚致馈岁赋诗奉谢
华岳空青钟半夜,剑门深碧月中秋。晚清·毛澄 梦归
剑门嘲谑黄幡绰,幕府纵衡柳敬亭。清末民国初·陈湋 隐伶汪笑侬新排缕金箱玫瑰花院本又编篡二十世纪大舞台丛报提唤国民用心可谓苦矣不得以优孟目之因为此诗
石屋流泉闻细响,剑门飞雨带残阳。清末至现当代·陈昌任 游虞山诸寺
暮云巫峡远,春雪剑门深。清末至民国·杨圻 送包顾问胡咨议入蜀
高江巫峡转,深雪剑门来。清末至民国·杨圻 蜀国弦 其二
剑门鸟道输天险,巫峡猿声助客哀。现当代·刘东父 次韵和向仙乔馆长工部草堂诗三首 其三
地废金牛暗,陵荒石兽稀。唐·陆龟蒙 丹阳道中寄友生
金牛开道秦川险,笮马来宾汉使遥。北宋·祖无择 送潘华阳
禹贡已书开蜀道,秦人安得粪金牛。北宋·吴师孟 金牛驿
金牛有路通秦惠,筹笔无功愧蜀王。北宋·李新 金牛道中
影落金牛撩客恨,手摩玉兔练仙颜。宋·李弥逊 夏日宿广教寺风月清甚思李白敬亭诗有怀用似表弟韵
铁冶名犹壮,金牛迹尚洼。宋·喻良能 桐汭
黄鹤盘空飞不过,金牛拔地去何长。南宋·郑清之 奉题蜀邸五云西岷峨保障
云开玉斧河边戍,月照金牛峡外秋。南宋·魏了翁 董侍郎生日 其二
匆匆移米岭,往往阻金牛。南宋·魏了翁 高龙学挽诗
秦有金牛开剑阁,楚无熊虎割鸿沟。宋末元初·陈普 怀古
金牛已向秦中去,铜马空传渭上来。元·袁桷 送虞伯生降香还蜀省墓二首 其二
金牛疑妄矣,流马笑艰哉。元·李齐贤 蜀道
不见越裳来白雉,徒闻蜀岭过金牛。元·朱希晦 予伤时不古知老将至叹息成诗呈诸同志
白帝祠荒迷塞草,金牛路远接秦关。明·史谨 送陈进士
倒海鲸波奔石马,极天鸟道凿金牛。明·程本立 出龙尾关之永昌
山势北来开菡萏,关门南下壮金牛。明·解缙 游閤皂山
星土从来分翼轸,云山何处是金牛。明·薛瑄 龙阳怀古
越裳白雉音尘绝,庸蜀金牛道路通。明·丘浚 南京给事中童志昂和李商隐无题诗韵南京诸公多和之意盖有寓间出命予属和予村学究也不能外题以为诗姑咏史以复之 其一
金牛言诞谩,石鼓事沉冥。明·谢士元 五丁峡
金牛去后埋空岭,黄鹤飞来失钓矶。明·童轩 次韵翰林周尧佐先生咏雪禁体 其八
金牛道上盘蛇远,陈宝祠前野雉飞。清末民国初·顾印愚 宝鸡
红旗几出褒斜道,绿野还耕渭水滨。明·薛瑄 诸葛武侯庙十首 其十
絮酒熏天地,金牛恨古今。明·陈献章 秋梦 其一
天狗堕馀悬石坠,金牛开出断崖通。明·程敏政 与张朝用太守饮紫阳庵晚至三茅观
携家远过金牛岭,揽辔长临白帝城。明·程敏政 送戈良玉御史赴四川宪副崇夔保顺兵备
金牛新战垒,白帝旧城池。明·郑岳 奉候林见素都宪平蜀寇致仕三首 其二
锡窦乳泉常煮玉,金牛足迹未沉沙。明·安国 胶山
谁画金牛策,能令力士穿。明·丁寿岗 剑阁
周道共瞻君子履,金牛空费五丁勤。明·张天赋 次黄龙坡大尹义城精舍十景录五首 其五 亨衢履矢
分拣金牛须直笔,长辞玉帛利幽贞。明·丁若璿 耘谷先生祭文
白玉飞仙去,金牛何日还。明·郑廷鹄 石山
金牛荷锸须通路,铁马掀旗直破关。明·庞嵩 望德安
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明·李攀龙 与子与游保叔塔同赋
秦代金牛开驿路,巴童竹马候行旌。明·杨巍 送赵郎中之任保宁
金牛旧启通秦路,天马西来入汉关。明·陈吾德 襄阳迟舒给事汝德从剑阁入蜀
金牛纷蜀道,宛马闭凉州。明末·陈子龙 伤秋 其四
铁锁穿天上,金牛立道傍。明末清初·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
但有金牛通栈道,可无騧马出莎车。明末清初·陈子升 八九吟
旅榇金牛峡,招魂白帝云。明末清初·宋琬 冷心芬挽诗四首 其二
白帝城空王气尽,金牛峡险霸图销。清·严允肇 诸将杂感四首 其三
山河铁壁无人到,庸蜀金牛有路通。清·梁佩兰 秋怀 其三
本无庸蜀金牛险,难怪波涛玉玺沉。清·梁佩兰 厓门二首 其一
遥直金牛峡,旁临白马氐。清·王士禛 煎茶坪
笮马何年度,金牛此路深。清·王士禛 五丁峡
天险金牛峡,悲歌猛虎行。清·王士禛 宁羌州
巴賨未脱金牛险,土贡长闻枥马嘶。清初·查慎行 九日同赤松上人登黔灵山最高顶四首 其三
岭下旧传多薯蓣,冈前古迹有金牛。清·侯锡 游胶山酌窦乳泉
乱山围宝雉,古驿过金牛。清·李元沪 栈道杂诗 其二
五丁似断金牛路,八阵能高白帝云。清·王昙 沔西闻警不得瞻剑门之胜渡褒归秦
可忆婿乡骑竹马,难从童阜问金牛。清·吕兆麒 有感
邮亭尚记金牛峡,部落空传白马羌。清·何绍基 宁羌州
金牛雪塞朝窥牧,石马天池夜涉波。清·王铁珊 和檗坞四丈杂感诗 其一
金牛假道愁归蜀,石马传文诧共槽。晚清·丘逢甲 叠韵答潘兰史送别 其二
秋风石马昭陵恸,夜雨金牛蜀道长。晚清·丘逢甲 九用前韵 其一
谁将玉斧黎河划,竟使金牛蜀道来!清末民国初·洪繻 登楼有怅二首
汗同石马昭陵护,粪异金牛蜀道开。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感事五首 其二
骏马终嫌千里钝,金牛何事五丁开。清末至民国·范天烈 火轮车 其二
枉教紫凤无栖处,莫向金牛访旧踪。清末至民国·汪荣宝 秋兴 其六
重袭褒斜路,悬开反正旗。唐·殷潜之 题筹笔驿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中唐·雍陶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
蜀音连井络,秦分隔褒斜。唐·薛能 西县途中二十韵
每说褒斜险,唯闻猿鸟声。北宋·梅尧臣 送阆州驻泊荆供奉
褒斜新路晚,鄠杜故园秋。北宋·文同 送李坚甫中舍奉使还阙
淮海褰帷久,褒斜叱驭频。北宋·曾巩 送任逵度支监嵩山崇福宫
休学游仙穷越巂,且从知己控褒斜。南宋·范成大 用汉中帅阎才元侍郎韵送樊子南西归兼呈侍郎
要能潴郑白,不必漕褒斜。南宋·陈造 均州赠应守沈倅
少为梅吟看倒挂,会须木餫出褒斜。南宋·林希逸 雨山徐总管袖诗见访以道间见梅而作少留一夕次韵为别 其一
戍还黎雅魂方定,箭洗褒斜血未乾。宋末元初·吴泳 和洪司令九日观阅 其二
天形围巨野,城势枕褒斜。金·林椿 翼岭途中口占
土风殊楚越,驿道仿褒斜。元·袁桷 再次上京杂咏韵十首 其九
青色何曾了齐鲁,高标直欲接褒斜。元·洪希文 次黄耕叟诗倡韵简族侄秀岩居士 其二
邛笮名非一,褒斜路几千。元末明初·李昱 题蜀山图五十四韵
红旗几出褒斜道,绿野还耕渭水滨。明·薛瑄 诸葛武侯庙十首 其十
云起褒斜当露冕,鸟啼子午识文轩。明·王鏊 送同年袁德宏还任汉中
一水萦纡通汉沔,万峰回合控褒斜。明·杨一清 出连云栈
水绕褒斜出,山从盩厔围。明·李梦阳 康状元话武功山水
春晚褒斜路,风清汉水波。明·孙绪 送潘司谏守汉中
栈倚褒斜谷,城看玉女山。明·欧大任 送刘翁高赴略阳主簿
雍畤云平看路冕,褒斜风静驻霓旌。明·陈履 送张希夔出守凤翔
褒斜月落肠堪断,粉水人空影易沉。明末清初·彭孙贻 粉褒姒
国贼岂能分历数,天威犹自振褒斜。明末清初·屈大均 蟂矶谒灵泽夫人庙 其一
汉江旧绕褒斜谷,蜀道新悬骠骑营。明末清初·宋琬 送顾勉斋督饷楚中
山当子午纵横处,水落褒斜日夜流。清·吕履恒 栈中
弓刀入栈褒斜冷,旌旆临流汉沔平。清·张问陶 送费西墉户部从军陕西
好畤十年轓引鹿,褒斜千里轼凭熊。清·邓廷桢 贺何兰庭由乾州牧擢守汉中
马头山色褒斜尽,雁外秋声汉沔来。清·吴振棫 见诗舲去年阅兵汉凤纪行诸诗有作
秦粟未闻通雍绛,蜀船空议漕褒斜。清·祁寯藻 米贵二首 其一
遥望云帆来渤海,旧闻露冕历褒斜。清·祁寯藻 再叠九日韵赠陈服耔观察
涧水双流分雍益,栈云一线走褒斜。清·李德仪 煎茶坪
倦矣津梁惭沮溺,穹然阁道入褒斜。清末·叶昌炽 清平道中
翠幄隋堤密,金丝蜀道赊。北宋·丁谓 柳 其二
双流沿蜀道,九派出浔阳。北宋·丁谓 江
征车蜀道闻猿苦,祖帐西郊落叶频。北宋·杨亿 大理赵寺丞世长知益州华阳县
白羽豫州慵草檄,青天蜀道厌摧轮。北宋·杨亿 叶秘书温知蜀州江原县
易觉锦城销白日,难歌蜀道上青天。宋·薛田 成都书事百韵
梁园末至时名大,蜀道前驱使节雄。北宋·胡宿 长卿
吕梁谩记庄篇险,滟滪休誇蜀道遥。北宋·余靖 赣石
不是国医误,宁辞蜀道艰。北宋·梅尧臣 哭王几道职方三首 其三
蜀道三千里巇险,宦途五十驿风波。北宋·石介 入蜀至左绵路次水轩暂憩
梦好夜归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北宋·苏舜钦 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
瞻云预喜长安近,归骑还惊蜀道难。北宋·赵抃 送崔度推官任满还长安
蜀道五千驰驿去,秦关百二拂云开。北宋·赵抃 入蜀先寄青城张遨先生
驷马同荣归蜀道,二龙齐跃出云津。北宋·韩琦 张唐卿状元通判陜府
泽国吴莼老,山城蜀道难。北宋·陈襄 楼上旅怀
雨铃悲蜀道,金钿杳蓬山。北宋·陈襄 骊宫悼往
逢迎喜识词臣贵,行役谁言蜀道难。北宋·苏颂 送石舍人得告还蜀
禹贡已书开蜀道,秦人安得粪金牛。北宋·吴师孟 金牛驿
传闻蜀道逾天上,见说城南冠阆中。北宋·强至 依韵和酬阆州刘侍禁季孙见寄
力劝君王回蜀道,便携诸将破秦师。北宋·郑獬 题淮阴侯庙
岁月吴江梦,山川蜀道吟。北宋·吕陶 送闻人夷庚太博
蜀道无艰险,人心漫惨悽。北宋·邓润甫 道中咏怀奉寄利州冯允南使君
汉家诏使登车后,蜀道忠臣叱驭时。北宋·徐积 送蒋宪 其二
未许相如还蜀道,空教何逊在扬州。北宋·苏轼 次韵王定国倅扬州
舟楫自能通蜀道,林泉真欲老黄州。北宋·苏辙 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二篇答之前篇自赋后篇次韵 其二
民病贤人来已暮,时平蜀道本无难。北宋·苏辙 送贾讷朝奉通判眉州
经心蜀道云生足,上马胡天雪满裘。北宋·苏辙 题王诜都尉设色山卷后
剖竹章流远,还车蜀道巇。宋·杨时 送虔守楚大夫
禁林馀谏藁,蜀道拥安车。北宋·李廌 范蜀公挽诗 其五
汉宫入奏贤臣颂,蜀道荣观驷马车。北宋·李廌 哀都官王申
书旌分蜀道,揽辔步烟霄。北宋·李廌 程高承议赴夔路转运判官求诗
徒泣巴山路,终悲蜀道程。宋·王巩 挽苏黄门子由 其三
珠腾甓社淮南冷,山折成都蜀道非。北宋·邹浩 寄参寥 其二
夏正更籥称觞近,蜀道占星故国赊。北宋·李新 寿王提举二首 其一
诏归未觉尧天远,星应休辞蜀道难。北宋·李新 燕走马少卿口号
扪参蜀道远,犯斗海槎归。北宋·唐庚 别闽中许秀才
千篇要继杜陵后,万里宁辞蜀道难。宋·许景衡 张敏叔守梓州
休传通蜀道,端可弃轮台。北宋·晁冲之 问讯次九日韵
蜀道灵归远,吴山兆卜新。宋·刘一止 沈夫人挽诗二首 其一
锦囊屡庆宸恩重,丹旐俄嗟蜀道长。宋·李纲 杨夫人挽章二首 其二
路高蜀道九折坂,水急香山八节滩。宋·卢襄 石桥道中三首 其二
九重颇觉天门近,一卒能当蜀道雄。宋·朱翌 过乌龙岭
梁园今万里,蜀道自千山。南宋·陈渊 代句龙君辅上潼州令
傅岩欲作商霖雨,蜀道犹观汉使星。宋·郭印 上郑漕二首 其一
梦断吴江冷,魂归蜀道难。南宋·王十朋 哭冯员仲 其二
坐看蜀道平如地,可见忠臣勇似尊。南宋·王十朋 李怀安拥麾入蜀道出鄱江见赠二诗依韵奉酬 其一
东归初喜楚天阔,西望堪嗟蜀道难。南宋·王十朋 江陵舟中作
神光浮蜀道,瑞气贯秦川。南宋·林光朝 东宫生日六首 其二 癸巳
闽山歌惠政,蜀道憺威名。南宋·韩元吉 故端明尚书汪公挽词二首 其二
西行迷蜀道,北望黯淮边。宋·章粲 别杨尊
大旆先时辞蜀道,短辕何日见京尘。宋·高惟几 送钤辖馆使王公
上陇计全谋蜀道,长城功半废沙丘。南宋·李吕 感兴
舜门元自辟,蜀道未应难。南宋·李流谦 送史唐英二首 其二
后来盗起螺川震,却恨公归蜀道趋。宋·史尧弼 挽李提刑久善 其二
雪山方始重,蜀道几曾难。南宋·洪迈 送王舍人制置四川
敢言日与长安远,惟恨天如蜀道难。南宋·陆游 书怀二首 其一
白首有诗悲蜀道,清宵无梦到钧天。南宋·陆游 秋思三首 其三
千峰庐山锦绣谷,一水蜀道玻瓈江。南宋·陆游 记梦
蜀道虽如履平地,杜鹃终劝不如归。南宋·范成大 再用前韵
万里书来蜀道易,四愁诗成湘水深。南宋·范成大 清湘驿送祝贺州南归
冥濛蜀道一云气,破碎岷山千髻鬟。南宋·范成大 上清宫
唤渡吴江秋水涨,解鞍蜀道雪山寒。南宋·周必大 李仁甫赋诗送其子塾下第归次韵为赠
栈踏曾云归蜀道,船欺急淖下瞿堆。南宋·项安世 张晋用晦自西和州来归
奔驰蜀道三千远,控制秦关百二强。南宋·员兴宗 与利州守 其一
蜀道驰宣诏,函关寖启扃。南宋·王质 挽虞丞相
瀛壖迂使节,蜀道送行轩。南宋·楼钥 丘文定公挽词 其五
长安诗翁有健笔,蜀道客子无新篇。南宋·袁说友 寄中都故人
蜀道难时虽万里,汉川佳处正三秋。南宋·袁说友 送吴子明知阆州
共庆两苏离蜀道,从今二宋到神京。南宋·袁说友 送惠补之昆仲秋试
猛辞蜀道浮江白,稳上吴船逆诏黄。南宋·袁说友 季提刑自夔宪知常德府
虎龙倍觉钟山重,龟鹤还从蜀道归。南宋·蔡戡 胡长文给事挽诗 其二
荆江随地卷,蜀道与天侵。南宋·曾丰 别陆德隆黄叔万
尔后有怀惟蜀道,几时因使觅蛮陬。南宋·赵蕃 送陈择之从留尚书辟便呈鄂州刘别驾
长安近抵日,蜀道远如天。南宋·赵蕃 寄诚斋先生
夹径两崖几蜀道,沿流十度异贪泉。南宋·徐时 石门题壁
华亭清唳如前日,蜀道高风过昔人。南宋·张镃 送鹤还建康章德茂侍郎因成两诗 其二
风壤江山吴蜀道,功名人物汉唐碑。南宋·孙应时 和吴斗南
绝叹长沙久,常钦蜀道回。南宋·韩淲 吴德夫侍郎挽诗 其一
回首长安日,伤心蜀道天。宋·虞俦 挽都运徽猷陈君诗 其二
汉庭耿耿千回梦,蜀道依依一节东。南宋·度正 送钱国博解成都漕节详刑湖右 其一
近得襄阳报,仍闻蜀道难。南宋·戴复古 所闻
蜀道至今遗旧话,湘流澈底照孤忠。南宋·刘用行 游浯溪
蜀道游虽倦,山阴兴未阑。南宋·许及之 见提刑巩大监三十韵
眼乾蜀道山川泪,胆碎渔阳鼙鼓声。南宋·赵汝燧 明皇
有风不怕江流逆,无愧何忧蜀道难。南宋·洪咨夔 答程及甫徐少望
那知黄竹瑶池梦,历尽青天蜀道难。南宋·程公许 自七曲祠下乘马至上亭二首 其二
脱身蜀道千山险,屈指开元几叶孙。南宋·程公许 赋柳池寺护国灵泉
七旬蜀道才通信,两月淮壖未解围。南宋·程公许 腊月二十六日部宿雪甚登天官厅后亭子
玉门辽邈诚虚设,蜀道崎岖只等闲。南宋·王迈 闽岭遥岑
未促相如归蜀道,翻令汲黯去淮阳。宋·曾极 送真泉州
无家归蜀道,有敕管严滩。南宋·刘克庄 饯送高大著出镇严陵
机云乍自吴中出,坡颍初从蜀道来。南宋·刘克庄 小圃有双莲夏芙蓉之喜文字祥也各赋一诗为宗族亲朋联名得隽之谶 其一
如何方奏淮夷雅,又遣行歌蜀道难。南宋·刘克庄 寄陈澈计议二首 其二
寡合荆人和白雪,独醒蜀道上青天。南宋·张侃 田元长和烟字韵诗见寄复用前韵
复说京西乱,愁连蜀道危。南宋·严羽 送赵立道赴阙仍试春官即事感兴因成五十韵
丹壁邮亭新蜀道,白楼烽戍古邾城。南宋·周弼 南楼怀古五首 其四
人情何啻吴江冷,世路从来蜀道难。南宋·方岳 除夜 其二
太乙昨传当蜀道,文昌今喜尚江西。南宋·姚勉 赠朱五星
毕方夜煽杭都火,大角秋缠蜀道兵。南宋·乐雷发 送邵瓜坡试湖南漕举
蜀道谩传千古险,庐山方许一人高。宋末元初·文天祥 山中再次胡德昭韵 其二
楚天时卧鼓,蜀道日飞刍。南宋末·蒲寿宬 送清老弟归荆湖幕
更无残雪山阴兴,漫有穷通蜀道诗。南宋末·罗公升 再如吴门
蜀道连天崄,郫城隐雾深。宋末元初·杨公远 闻鹃 其二
于今蜀道无平地,到处并州即故乡。宋末元初·连文凤 送陈仲甫挟书游甫里
鹤归尚觉辽城是,鹃老空闻蜀道难。宋末元初·林景熙 寄七山人
天回日驭长安远,雨滴铃声蜀道难。金·赵秉文 题王摩诘画明皇剑阁图
去日旌旂填蜀道,归时笳鼓竟尧都。金末元初·段成己 万夫长李侯西觐回作诗为贺 其一
隘兵蜀道险,糊口益州粮。金末元初·耶律楚材 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 其三 读唐史有感复继张敏之韵颇有脂粉气息迁就声韵故也呵呵
函关不谓平如地,蜀道无知险似天。元初·刘秉忠 过居庸关
滟滪瞿塘犹未崄,崎岖蜀道不为难。元初·李承休 七月初九日。行自斜路。得达沈州。又为大水所隔留数日。谨次宋相国诗韵
计回蜀道一千里,遍走秦川八九州。元初·魏初 得男必复书
共说长安如日近,岂知蜀道比天难。元初·刘因 人情
蜀道青天休种杞,武陵流水漫寻花。元初·刘因 宿华阳台
驰驱一带滦江险,彷佛重经蜀道难。元·曹伯启 冬至日白霫道中偶成录寄朱叔茂郎中叚惟德鲁子翚二都司仍希于张白高参议郭干卿治书与两司幕长及按敦郎中邢孟直诸公处以区区薄况达之
艰危仍蜀道,留滞复荆州。元·杨载 再用韵赠黄子久
扁舟不畏瞿塘险,匹马谁云蜀道难。元·虞集 仁寿寺僧报更生佛祠前生瑞竹有怀故园三首 其二
蜀道连云春系马,巴山踏月夜闻鸡。元·文矩 次元复初韵送虞伯生代祠江渎二首 其二
蜀道传鹦鹉,江亭叫子规。元·柯九思 送秘书掾李道济之峡州知事
锦绣秦川怀往日,兵戈蜀道嗟遗民。元·柯九思 送赵编修使秦蜀代祠岳渎
湘妃环佩天风急,蜀道霖铃夜雨悲。元·刘鹗 铁马
光华固有周原重,险阻其如蜀道难。元·宋褧 过马嘶山留题寺中
羌村梦寐青灯下,蜀道间关白发年。元·吕诚 南归海上访友
平日只疑无蜀道,此行何处问荆州?元·撖降 过沙井
地镇江陵重,天连蜀道长。元·王璋 送傅扩斋廉访满秩归长安二十韵
试问黄河险,何如蜀道难。元·朱希晦 简叔恭蔡先生
难似上天行蜀道,险于中夜出秦关。元末明初·谢应芳 张伯庸在郡城被围数月间道而归赋诗贺之
泰山那畏虎,蜀道但闻鹃。元末明初·邵亨贞 客居感怀寄简吴野舟四十韵
楚宫舞罢飞蝴蝶,蜀道愁多叫杜鹃。元末明初·刘崧 咏春草
凿冰载亩豳风远,历井扪参蜀道难。元末明初·李穑 夏日即事 其三
地隔湖湘书故远,云连巴蜀道应难。元末明初·王钝 安化山行二首 其一
蜀道难行山更险,乡关无信地应遥。元末明初·王钝 宁乡夜雪
不恨荆州通蜀道,最忧赤壁走曹瞒。元末明初·乌斯道 周瑜墓
荆州岂免依刘表,蜀道终须谒郑公。元末明初·郑昂 感怀
少陵自爱羌村好,太白空歌蜀道难。元末明初·蓝智 过云洞岭宿暮村田家
蜀道关山迥,支公绪业微。元末明初·释妙声 龙兴白云禅师挽词 其二
梦回蜀道关山险,行尽江南草木衰。元末明初·虞堪 旅怀
十年兵阻西蜀道,九月霜雨东吴门。元末明初·虞堪 吕彦贞以诗见寄江舍次韵奉答 其一
宽平要体秦川阔,危险须知蜀道难。元末明初·元天锡 次新及第边所寄诗韵 其二
独怀沧海瀛洲远,谁念连天蜀道难。明·郑真 和萧叔达副使韵兼简沈大使妙玄沈先生文举 其一
法师笑指灵峰近,词客休歌蜀道难。明·郑真 用金太守写怀及登天宁寺楼韵 其三
乡茔宿草荒春雨,蜀道疏林澹夕晖。明初·王佑 先祖父讳日宿青城哀感
人情蜀道九折坂,世事黄台三摘瓜。明·童冀 次本存客居感时韵二首 其一
渔阳落日边声急,蜀道连云国步难。明·童冀 题画唐马
劳生已信儒冠误,阅世方知蜀道难。明·童冀 次苏平仲编修北山记游韵二十四首 其十七
闻说巴山好,何愁蜀道难。明·高柄 重送许子之巴西
瞿唐高不顾,蜀道险无忧。明·龚敩 寿马太守长律三十四韵
渐觉吴门远,方知蜀道难。明·史谨 雪山关
蜀道猿声随去骑,关河秋色上征衣。明·史谨 送程原道
夜郎东据山排戟,蜀道西连树拥旌。明·史谨 过曲靖
天连蜀道山横翠,日射虞渊浪涌金。明·史谨 游清凉寺次曹文彝韵
关心尚怯瞿唐险,出路休歌蜀道难。明·史谨 早春登楼次金文鼎韵
不愁妾命秋云薄,只恐人心蜀道难。明·董纪 次韵答胡彦恭二首 其一
习池存彷佛,蜀道免崎岖。明·董纪 次韵答陆宅之兼柬郑有孚
行期不计巴山远,归梦何妨蜀道难。明·陈钧 送李景和改任夔州
身逐暝云登蜀道,梦随寒雨落秦淮。明·杨彝 寄邓氏养拙斋
七十慈闱双别泪,五千蜀道一孤舟。明·杨士奇 赠梁本之 其一
湘江水暖春来绿,蜀道云开雪后晴。明·金幼孜 赠赤水张经历矩秩满还官
夜醉湘江月,朝吟蜀道云。明·陈琏 送范先生从军云南二首 其一
蜀道峨眉远,庐山瀑布悬。明·王恭 送衲子游方
巴陵雨霁君山出,蜀道冰消楚水流。明·王恭 拟游洞庭
云连蜀道秋登栈,月满瞿塘夜度关。明·谢缙 送复虞陈孝廉自蜀还省亲回戍
危栈萦纡同蜀道,众峰迢递想秦关。明·柳方善 登天王峰
霜早楚江枫叶赤,雨晴蜀道菊花黄。明·薛瑄 送姚侍郎巡察云南
蜀道马騑尘衮衮,梨园人散草盈盈。明·郑文康 分得黄幡绰墓送客
渔阳鞞鼓惊雷振,蜀道旌旗带月华。明·李石亨 过渔阳
生来惯识扬州好,此去宁知蜀道难。明·李石亨 平海东轩韵
人生荣辱邯郸梦,宦路艰危蜀道行。明·徐居正 再和 其四
蜀道几年长作客,酒泉何地可封侯。明·徐居正 寓怀
举头何物杨歧泣,极目谁怜蜀道难。明·沈彬 丹阳北新丰道傍两石人传闻昔有二人夜行遇明遂止于此是固无稽之谈然貌伛偻丑陋不类乎墓道所列者谩赋一首
心兵岂直干将利,世路真如蜀道难。明·李承召 辛巳十月。移病在家。述旧书怀。寄徐刚中 其十
争边不识潼关险,得路焉知蜀道难。明·张弼 题明皇贵妃对奕图
舟人迷蜀道,估客望沅湘。明·张宁 题画
潮阳遣鳄多高思,蜀道闻鹃足远忧。明·沈周 题清风亭稿后
贯月乘槎经蜀道,看花连辔向都城。明·徐溥 挽同年方进士
蜀道在平地,吴江岂故居。明·王佐(汝学) 同是浮生侣
世事难于登蜀道,客情犹似望并州。明·闵圭 桂林有感
泪落猿声归少应,官随蜀道去何难。明·庄昶 送成都谢外郎
秦关蜀道还家梦,白草黄云出塞愁。明·郭登 送牟秉常往甘州
月冷巴猿啸,人悲蜀道行。明·史鉴 送王静深还合州
晋阳谩想唐尧迹,蜀道空传李白歌。明·黄仲昭 题三山施克端江湖览胜卷次张坦斋韵
汉家暂托文翁事,蜀道休听太白歌。明·吴宽 送潘栗夫佥宪提学四川
纷纷来蜀道,往往说潘卿。明·吴宽 送潘栗夫宪副陜西提学
州瞰巴江流素月,人吟蜀道上青天。明·张泰 送金进士楷之涪州
每爱粤乡乐,翻愁蜀道赊。明·江源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韵十四首 其十四
楚山花果诗堪写,蜀道风波志欲降。明·江源 桃源分司次沈仲律先生题壁三首 其三
绯袍待转金门漏,舞袖翻回蜀道春。明·林光 题萧佥宪君亲觐省卷
远趋蜀道三千里,上应郎官十五星。明·程敏政 送王昱知荣县
剡溪兴尽真须返,蜀道歌成未是难。明·程敏政 大雨雪过黄茅山吴知州克宽邀宿
帝城已纵金吾令,客子羞歌蜀道难。明·程敏政 上元日与林谕德亨大商懋衡李世贤二侍讲饯同年陆叙州克深考绩西还联句十首 其六
汉廷公议还须定,蜀道当时已惯行。明·程敏政 留别蒋长洲克明 其二 宣溪
衣冠正数汪家盛,山水休歌蜀道难。明·程敏政 汪希颜亲家拜贵州宪使有诗奉贺
世路难于蜀道险,宦情淡似吴江秋。明·李宜茂 偶成二律 其一
汉鹾出井真良法,蜀道登天亦壮游。明·谢迁 送陈甥章之任四川盐课副提举
行舟惯见巴江险,策马何愁蜀道危。明·周旋 送江编修还蜀
龙门已觉吴天隘,剑阁谁云蜀道难。明·王鏊 有约登天平绝顶者行至龙门力惫而止
蜀道莫言今日易,庐山还似旧时高。明·吴俨 送苏伯诚由江西改四川提学马上作
东来峣崅秦关险,西上舟车蜀道通。明·朱诚泳 予尝慕周人王业盖肇迹于公刘渐盛于古公而成功于文武今之凤翔寔古之成周也予入其境缅想遗风而高山景行意自不能已焉因诗以纪之
蜀道巳通今四海,禹疆还识古诸侯。明·邵宝 用杜韵寄李剑州
梦魂曾入唐人苑,色相元从蜀道舟。明·邵宝 海棠 其三
冥冥不断楚天雨,濯濯新除蜀道埃。明·邵宝 为龚时亨题王中书春流出峡图追次王耐轩学士韵
奉币汉祠方摄祭,扬鞭蜀道岂难行。明·蒋冕 再次韵送用脩
坤维自设西江险,人世虚传蜀道难。明·陈洪谟 秋日永宁是县僻守巡罕有到者
去作郧山雨,来经蜀道春。明·边贡 赠环峰王总戎西征
秦城楼阁千年思,蜀道烟花万里悲。明·边贡 和马尚宝文明读杜秋兴有感之作
灵均实抱湘流恨,子美虚怀蜀道游。明·边贡 同年范君山绝笔之作次韵
东游文物周京盛,西去风烟蜀道长。明·顾璘 同刘考功送乃婿姚秀才毕婚还成都
旌旗摩蜀道,屏翰控秦云。明·钟芳 送陈启周少参
永叔庐山堪小赋,谪仙蜀道谩长吁。明·黄衷 鸦关
枭卢何处咸阳客,琴鹤来朝蜀道程。明·黄衷 荆州除夕
尘埃不见渔阳恨,絮酒徒闻蜀道长。明·黄衷 梅岭谒曲江公祠
粤乡风自正,蜀道颂宁忘。明·黄衷 送侯三峰宪长赴贵州左辖次梦山兵宪韵
古难当蜀道,今日下燕台。明·陆深 潞河发舟两日夜始抵和合驿
石阑且逐行行度,蜀道时听款款歌。明·陆深 过万里桥
云封蜀道千山重,江到瞿塘万里深。明·陆深 利路纪雨八首自广元至柏林驿适久旱得雨口占识喜 其四
青天寻蜀道,夜雪度山阴。明·严嵩 酬别刘梅国兄
山川连蜀道,市井杂夷歌。明·何景明 镇远三首 其二
蜀道从兹始,秦川望已遥。明·何景明 益门
已识篙师巧,方忧蜀道难。明·郑善夫 放船
蜀道奔惟汝,荆州仗有谁。明·郑善夫 闻开化用兵寄思道
桃花栽欲遍,蜀道去还平。明·郑善夫 寄汪令希舜
蜀道忧多垒,王言召子仪。明·郑善夫 送林待用司空四十韵
蜀道风尘地,西宫掩抑情。明·孙承恩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 其三十九 玄宗
世途嗟蜀道,心事付沧浪。明·孙承恩 赠吴黄洲五首 其五
骅骝开蜀道,蟋蟀采唐风。明·杨慎 送张惟信册封唐邸因归省母
秋风君得莼鲈美,末路吾惭蜀道难。明·张天赋 汀州承荆府教授胡介石兄自浏教谕升
梁园归仓卒,蜀道去寅缘。明·薛蕙 庚辰八月谢病南归奉寄王浚川先生三十韵
万里风烟驰蜀道,五云宫阙梦燕台。明·黄佐 送余崇一使蜀
汉廷收堕泪,蜀道轸离情。明·曹嘉 次答三首 其一
秦云晓度三川水,蜀道春通万里桥。明·谢榛 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
吴田春水留遗迹,蜀道寒云感去思。明·方凤 送汤二尹归兼筒彭子充
讵是淮阳薄,其如蜀道难。明·皇甫汸 冬宵柬子约
功成讵免中山谤,赠别应嗟蜀道难。明·皇甫汸 送张中丞还蜀
趋朝始脱滇南路,远宦宁辞蜀道难。明·文彭 送周子吁入蜀
艰难蜀道分符晚,寂寞冯唐入署迟。明·卢宁 次韵答伦右溪银台赠行诗二首 其二
镇作荆门北,澜回蜀道东。明·陈尔鼎 镇镜山
万山入汉秦关险,孤栈连云蜀道难。明·大方 送陈用中司训先生还汉中
渔阳守戍师真老,蜀道招魂鬼又新。明·吴士玮 元旦试笔
入关羌骑长安近,出塞将军蜀道难。明·侯玄洁 病秋漫兴
幽并瓯江双雁荡,秀分蜀道一峨嵋。明·冯大受 端州七里岩
临风自笑貂裘敝,对酒空歌蜀道难。明·沈鈇 春日偕李克苍比部登鹤楼晚过武当宫漫兴八首 其六
大行从屈曲,蜀道自崎岖。明·徐庸 坦斋
计程蜀道尚千里,忆别皇都已半年。明·钟晓 益阳行台值雨
越裳翡翠无消息,蜀道干戈有是非。明·朱朴 集句拟少陵秋兴八首 其二
蜀道攒为阁,庐山叠作屏。明·黎民表 弹子矶
赐环自荷天恩重,叱驭宁辞蜀道难。明·徐中行 送李使君复守夔州
幽州背叛怜先识,蜀道追思悔后时。明·梁有贞 过梅岭
几度琅珰思蜀道,半天钟磬落华清。明·霍与瑕 夜坐闻塔铃
中原早识胡雏乱,大驾何劳蜀道思。明·庞尚鹏 度岭谒张文献次韵
交游转觉蓬山远,魂梦犹惊蜀道难。明·庞尚鹏 夏日怀陈洛南尚书
风烟正忆桃源近,琴鹤新从蜀道归。明·庞尚鹏 早春寄陈洛南尚书
荒徼万山连蜀道,远人重译问京华。明·吴国伦 过层台驿
日摧蜀道险,云逐楚江分。明·宗臣 远思
蜀道向愁险,楚江今更寒。明·宗臣 九日
蜀道西南入,荆门滟滪通。明·宗臣 楼中闲望家君报已赴蜀矣即怅然有赋焉
卫风三尺挽,蜀道五丁开。明·汪道昆 社中喜宰公出朝还郡便道省觐 其三
慈竹吴江冷,啼魂蜀道难。明·王世贞 沈母挽章
蜀道容颜疑梦寐,蓟门尊酒尽平生。明·王世贞 蔡子木宪使来自蜀与吴明卿偕会子与第分韵清字
蜀道时清偏自易,雪山公到不为轻。明·王世贞 寄赠罗中丞国华自贵竹移镇西川
此去长安真自近,方知蜀道不为难。明·王世贞 曾中丞以三自西川入为少司马过郢北上
楚天仍共故人月,蜀道行穿神女云。明·游朴 至夷陵感题
相将且尽燕歌壮,此去无论蜀道难。明·陈履 送康彦锡还蜀
题柱不劳歌蜀道,吹箫似已到扬州。明·温纯 闻谷中桥成先是以高僧福登力建万佛塔募缘致毕此工远近赖之志喜
转饷盘江恶,徵兵蜀道愁。明·沈思孝 秋日閒居
和罢郢歌飞白雪,望来蜀道上青天。明·李维桢 雨后自当阳赴玉泉寺
琴伴昔年游蜀道,笙吹何日到缑山。明·卢龙云 题鹤南飞图寿陈勋卿
赓歌渐喜虞庭近,漂泊能怜蜀道难。明·卢龙云 送罗符卿起官入京
蜀道天遥驱阪驭,楚乡春暖馔江鱼。明·孙继皋 赠谭开府年兄省觐
山行忘蜀道,水战息昆池。明·胡应麟 送王使君之滇中六首 其五
绝栈三千行蜀道,危阑十二望巫峰。明·胡应麟 送易惟效观察之蜀中同李司理作八首 其五
千波已见淮流静,九折宁辞蜀道难。明·胡应麟 送包稚升观察之蜀中
丽赋梁园春雪满,长歌蜀道暮云迟。明·胡应麟 李本宁廉访入武林以手书新历饷余溪堂却寄七言八律 其一
一声琴鹤韩江净,万里间关蜀道难。明·林熙春 送胡别驾归蜀
清夜韩江传鳄徙,秋风蜀道见凫飞。明·林熙春 送饶平邓父母守真安
登坛喜觉长安近,叱驭宁辞蜀道难。明·林熙春 送麻将军南柱之松潘元戎将军在潮曾擒斩倭将濒行又忽闻制台念将军母老为改粤西尚在需命诗中及之
把笔尚闻歌蜀道,观涛何日汎钱塘。明末清初·张萱 泊京口闻李本宁观察未莅武林因留书候吏赋此见怀
地接瀛洲胜,歌闻蜀道难。明末清初·张萱 汤太史嘉宾米明府仲诏招集得鞍字
旌骖临蜀道,宾客散秦淮。明·吴兆 过西湖怀曹大参学佺
魂销蜀道三千里,肠断阳台十二山。明·周一士 朝云墓
林烟迷蜀道,帆影识吴舟。明·袁中道 九日登中郎沙市宅上三层楼
瑶琴曲度龙门险,石鼓声传蜀道长。明·邓云霄 小漆园八咏 其一 碧梧
客计艰难经蜀道,壮心牢落拂吴钩。明·邓云霄 许顺叔自吴门入蜀无所遇复游楚访余秋夜邀酌钟楼话旧漫赋 其二
巴江百折流成字,蜀道千层曲似盘。明末清初·欧必元 送韩宪副备兵西川
蜀道休论天共险,巴江还爱字成流。明·李孙宸 送张赤符大参之任四川
齐封旧有甘棠颂,蜀道新腾瑞麦谣。明末清初·谢士章 社友甘鼎和由莒父移守绵州,舟次白下,诗以赋别,时蜀中蔺乱未平
人情久付齐谐怪,世事浑过蜀道难。明末清初·阮大铖 与史荩卿年翁雪浪居夜话
剑阁雨铃悲蜀道,曲江风度忆开元。明·钟士楚 相公邮亭
兵戈况复诛求尽,楚甸何如蜀道难。明末·陈子壮 寄赠温侍御温前今按蜀楚有声特申巨济之望云
居人每叹长安远,过客时歌蜀道难。明·李云龙 梅关道中 其二
蜀道惊心矣,秦廷痛哭焉。明末·许国佐 梦中诗
金牛纷蜀道,宛马闭凉州。明末·陈子龙 伤秋 其四
蜀道尽悲诸葛死,汉家犹望少卿归。明末清初·夏完淳 春兴八首同钱大作 其六
节钺何时移蜀道,草堂终日对匡山。明末清初·林古度 九江过曹宪长匡山草堂
梦去罗浮近,歌思蜀道高。明末清初·张穆 云门栈
薄俗吴趋最,危巇蜀道俱。明末清初·顾炎武 松江别张处士悫王处士炜暨诸友人
秋草问程同蜀道,青天横角正他乡。明末清初·龚鼎孳 吴见末恤刑八闽赋诗留别漫和来韵 其二
白喜爰书经乱少,谁言蜀道上天难。明末清初·龚鼎孳 送魏子存司理成都 其二
万里兵戈遮蜀道,一行书信下吴船。明末清初·龚鼎孳 以靖上人蜀产也将结庐吴越山中并送之
蜀道暮云盘栈细,骑曹卿月忆秋清。明末清初·龚鼎孳 詶吴椿坪宪副并送之洮岷
春去锦城香带雨,花明蜀道露沾衣。明末清初·彭孙贻 杜鹃花 其一
七载罗阳梅弄影,三冬蜀道柳含烟。明末清初·于成龙 戊申除夕入彭水采楠木宿神祠侧作
关门通蜀道,部落杂番人。明末清初·施闰章 送吴右舟之官文县 其二
蜀道频相念,邻居近有期。明末清初·杨思圣 申凫盟书来为我卜居广平
汉京久踞三秦胜,蜀道难通五丈间。明末清初·毛奇龄 送贾明府入关中
但使文翁能化俗,应知蜀道即通津。明末清初·成鹫 送黄鸣瑴宰梓潼
险程蜀道辞同辇,芳讯仙山感二星。明末清初·胡夏客 题杨妃吹笛图
天心难厌乱,蜀道已通秦。明末清初·潘江 赠李研斋先生 其一
蜀道无长毂,征衣有栈云。明末清初·曾畹 麻平寺逢友人自楚至
官似吴江冷,歌成蜀道难。明末清初·宋琬 宿泾阳驿简傅慎和年兄 其二
山川蜀道黄牛险,烟雨秦淮白雁秋。明末清初·宋琬 送艾石五兄之任蜀臬 其三
汉江旧绕褒斜谷,蜀道新悬骠骑营。明末清初·宋琬 送顾勉斋督饷楚中
敢辞蜀道青天远,未听巴猿白发生。明末清初·宋琬 宿迁舟中作
鹃啼蜀道江涛冷,乌啄延秋劫火明。清·李滢 武昌漫兴
蜀道峡云纷蜡屐,蓟门边树满秋霜。清初·魏裔介 挽四川方伯杨犹龙 其一
盘江渐见梯航远,蜀道无劳馈饷勤。清·陆世楷 诸将五首 其二
路失燕台废,天高蜀道难。清·吴绮 长椿夏日次芝麓先生杂咏二十首 其八
骑驴未饮兰陵酒,买鹤曾衔蜀道笺。清·吴绮 寄怀云孙孝酌
崎岖蜀道远,邂逅故人孤。清·成性 过浔阳饮李藜仲署中
十霜几堕并州泪,万里空归蜀道魂。清·丁炜 贾岛峪
目极秦关惟见日,行经蜀道若升天。清·申晸 次赵光甫寄示韵 其二
频惊蜀道羊肠险,不见燕台马骨收。清·申晸 感怀 其三
蜀道难如此,瞿塘险未经。清·朱彝尊 送王入蜀省其尊人观察
蛮云不断苍梧郡,蜀道难通玉垒山。清·吴兆骞 赠旧李侍御伍户曹
蜀道连天起,秦关入望深。清·王士禛 题栈道飞雪图送曾道扶之汉中
蜀道风云外,涪江日夜流。清·王士禛 寄绵州守
晚忆峨眉好,真忘蜀道难。清·王士禛 挽蒋虎臣先生
转输穷蜀道,边计切秦疆。清·王士禛 十一月六日星变召对纪事
驿路秦川雨,春风蜀道花。清·田雯 送友还蜀 其一
闽江通僰笮,蜀道苦凫蚕。清·田雯 徐声孚先生席上痛旧
宿雾巴江捲,春流蜀道通。清·张英 平蜀奏捷恭纪二首 其一
地维连蜀道,天险扼秦川。清·张英 送李天生检讨还秦中四首 其四
吹角江云断,啼猿蜀道幽。清·陈廷敬 立秋日子顾绎堂贻上湘北幼华过集二首 其二
如何辞蜀道,又复问吴舟。清·张鹏翮 池州道中作
玉垒祥云开蜀道,锦江春色满华阳。清·张鹏翮 万里桥
云栈险应轻蜀道,布帆稳忆上吴船。清初·查慎行 铜仁书怀寄德尹润木两弟四首末章专示建儿 其一
秦关百二阅天险,蜀道一双占使星。清初·查慎行 送时庵先生典试四川
杨玉堂前西蜀道,虞姬草朽乌江边。清·黄文灿 咏西施菊二首 其二
世路尽头皆蜀道,禅房信宿即金仙。清·谭瑞 客潕水两月,仲冬,主人移寓中河寺。予寄榻高阁,得恣青览,主僧立雪,又可与谈禅,因作诗三首 其三
已看蜀道非难上,谁说长安不易居。清·王恪 送杨文叔北上
久历秦关苦,还经蜀道难。清·沈德潜 读杜集偶题
秦关扼险风云壮,蜀道盘空猿鸟愁。清·沈德潜 曾贯之之陜雷履吉之川均来乞诗合赋以应
逢时漫说平津阁,往路多成蜀道山。清·塞尔赫 梦觉
郢歌白雪谁怜寡,蜀道青天始信难。清·潘其灿 癸卯岁暮感怀
天涯小草怜今日,蜀道当归定几时。清·卢见曾 和田砚思同学见怀原韵
危如蜀道三千栈,险似秦城百二关。清·赵观彬 会宁岭
正学无庐传蜀道,归宗有录采吴风。清·严遂成 方学士孝孺 其二
秦关树引西天碧,蜀道云凝万古阴。清·刘大櫆 郧阳眺望
周黎犹被荫,蜀道竟何如。清·全祖望 万竹山中访故少参梦章罗公避地寓
不难蜀道春回首,所乐吴侬岁比肩。清·钱载 花朝金秀才启南招同谢编修墉韦舍人谦恒吴舍人烺王学士鸣盛王舍人昶家赞善大昕游王氏园迟褚舍人寅亮陈侍读鸿宝曹舍人仁虎不至分赋十六韵
蜀道几堪矜叱驭,河阳谁暇说栽花。清·张映斗 次杭堇浦出国门作四首韵 其三
西指蚕丛开蜀道,北通云栈销秦关。清·李化楠 七盘关
饮罢江南水,恩来蜀道天。清·袁枚 寄西川方伯徐芷亭同年五十四韵
蜀道无冤魄,青门失故侯。清·蒋士铨 哭杨子载 其二
至难称蜀道,信美是成都。清·蒋士铨 题某将军全蜀图为励衣园太常作 其五
布帆无恙去,蜀道未难行。清·蒋士铨 陈时若同年令蜀中次韵饯之 其三
艰危谈蜀道,攀挽动蛮天。清·蒋士铨 广昌甘竹里访饶星垣 其二
艰难蜀道悲行路,憔悴江潭浪卜居。清·蒋士铨 寄杨子载 其一
蜀道夜郎艰自历,宦官宫妾醉能轻。清·蒋士铨 济宁不得登太白酒楼 其二
离乡味似新婚别,乍客身经蜀道难。清·蒋士铨 送李杞园之云南 其二
埙篪岂等齐竽滥,车马曾经蜀道难。清·蒋士铨 送陈改堂宰齐东 其三
尚有烽烟横蜀道,料无耆旧在襄阳。清·蒋士铨 送王蓬心舍人分守宜昌
蜀道险随名宦辙,雪山寒透旧时毡。清·蒋士铨 邀同年陈东浦观察小饮 其一
苏堤烟水它时梦,蜀道云山此去探。清·钱大昕 送沈莘田之官四川 其二
半规池可陶泓洗,一丈山摹蜀道难。清·赵翼 拂珊光禄招同桐屿秋帆时晴斋看花小饮即用去岁韵 其二
南陔句有潘舆乐,北海门无蜀道难。清·赵翼 裘少宰师衔恤归里寻诏起巡视畿南水利事竣假归迎太夫人北上途次又承诏入闽既还朝以所和远祖宋司直万顷归兴诗韵凡十馀首录成一册见示兼索和章谨成四律 其四
空悬望眼长安近,欲返遗骸蜀道难。清·赵翼 哭璞函之讣 其二
遗爱尚留秦蜀道,吟情欲辟杜韩坛。清·赵翼 顾晴沙挽诗 其一
官去衡阳鸿雁影,客归蜀道杜鹃声。清·王文治 次韵奉答祝芷塘京都寄怀之作四首 其三
蜀道人心险,秋云世态殊。清·常纪 赋得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栈云低拂西征旆,蜀道初惊北客魂。清·常纪 益门镇
地势风烟难蜀道,天涯云水各江关。清·姚鼐 寄李雨村
农曹恰得辉前后,蜀道何如补唱酬。清·翁方纲 送钱裴山典四川乡试
秋声牢落高唐路,客思凄迷蜀道丛。清·洪朴 峡口听雨
茨山七圣入,蜀道五丁开。清·王尔烈 祖越寺
今日西堂赋春草,怀人蜀道上青天。清·洪亮吉 赠崔三景侃二首兼寄哲兄景仪都下景俨剑门 其一
帝车聊蜀道,天意自储皇。清·洪亮吉 华清宫故址联句
手抄罗隐江东集,心订韦皋蜀道婚。清·孙原湘 双红豆辞 其十
亦知蜀道真难上,可奈长安不易居。清·张问陶 乙巳八月出都感事 其二
君书咄咄炎荒远,我梦劳劳蜀道难。清·张问陶 初秋客成都得亥白兄广州诗札
居贫敢说长安易,兵在遥怜蜀道难。清·张问陶 二月晦日雨雪同亥白兄侍太夫人饮酒作
铜鞮曲散襄阳乐,玉垒云横蜀道难。清·舒位 晓雨荆州渡江
诗近杜陵怀旧雨,人来蜀道抵青天。清·舒位 陆杉石太守归自雅州余方移具禾中旋有淮南之行寄诗为别 其一
蜀道如天犹可上,秦灰历劫未须哀。清·严烺 彝陵城用欧阳公黄溪渡韵
求仙不信长安远,度世真如蜀道难。清·陈文述 黄鹤楼礼吕祖像
环山连蜀道,带水绕荆门。清·王德撰 登镇境山楼
再唱郢歌弥寡和,曾经蜀道不知归。清·刘鳜 秋感 其二
诗犹歌蜀道,人已变秦声。清·李嘉绩 宁羌州
不尽羁魂悲蜀道,何来处士感天津。清·沈绍姬 杜鹃
雨歇秦关外,秋深蜀道中。清·沈用济 登建陵
且将酒醉端阳节,难得诗传蜀道行。清·慧霖 端阳前一日送官城太守之蜀仍步前韵
可惜吴云隔,长歌蜀道难。清·葛宜 怀日观留蜀
山回广汉秦川尽,江入嘉陵蜀道通。清·邓廷桢 贺何兰庭由乾州牧擢守汉中
蜿蜒地干秦关远,突兀天梯蜀道难。清·邓廷桢 天山题壁
百忙岁月蓬壶旧,九折山溪蜀道经。清·金朝觐 戊子十月二十六日引见乾清宫
三年蜀道迷消息,六月燕山感别离。清·陈沆 立秋日送刘莘农归天门 其二
生死于阗福,艰难蜀道忧。清·郑用锡 读剑侠传题后四首 其二
郦元注水南条合,张载铭山蜀道平。清·祁寯藻 寄答程云芬学使前辈五首 其二
大堤争唱襄阳乐,高卧谁论蜀道难。清·祁寯藻 汉上与三兄别 其二
却瞻马首乡关近,漫说蚕丛蜀道难。清·祁寯藻 十月二日奉命使蜀敬纪
乡心未免唐风恋,驿使犹传蜀道行。清·祁寯藻 十一月二十八日抵皋兰行馆奉简冯晓沧比部董酝卿钟石帆两农部
夙闻骏骨燕台贵,岂料蚕丛蜀道峨。清·何绍基 寄怀黄香铁时香铁幕游获鹿县署余所聘张氏未婚而殒
向来山水江南好,从古文章蜀道难。清·金礼嬴 泛舟东郭 其二
不羡轩车归蜀道,肯将斗酒博凉州。清·何栻 梦园叠韵见贻复和 其一
长安不见久流落,蜀道之难良可哀。清·江有兰 采石太白楼
枫桥偶泊吴江冷,石径全遮蜀道难。清·多隆阿 落叶 其一
匡时且制新亭泣,涉险悬知蜀道难。晚清·李鸿章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十五
村炊晚带秦烟密,马首遥瞻蜀道平。清·傅寿彤 淅川道中
蜀道典兵防八党,福清知己共千秋。清·刘秉琳 阜城门外畏吾村明李文正墓
蜀道长多雨,骚人畏及秋。晚清·毛澄 秋怀
白日长安全在眼,青天蜀道独昂头。清·何家琪 太白酒楼
猿鸟长啼悲蜀道,蛟龙作意阻江艘。晚清·席子研 下水船 其二
吴江波正冷,蜀道锦成坊。清末民国初·赖世观 赋得霜叶红于二月花得霜字
中原何日东方旦,世路难期蜀道平。清·姚浚昌 夜发黄村
秦关渺小如沧粟,蜀道崎岖转峙粮。清·王家枚 马伏波聚米为山谷二首 其二
秋风石马昭陵恸,夜雨金牛蜀道长。晚清·丘逢甲 九用前韵 其一
桑田沧海蓬莱浅,井络天彭蜀道难。晚清·丘逢甲 次王雪澄赠实甫韵 其三
岘山今体绝,蜀道古诗难!清末民国初·洪繻 答梁先生子嘉二首 其一
谁将玉斧黎河划,竟使金牛蜀道来!清末民国初·洪繻 登楼有怅二首
初心早共黔山冷,远景遥邻蜀道难。晚清·梁季子 失题 其一
春水南唐恨,青山蜀道难。清末民国初·缪荃孙 出都题壁五首 其二
集舍长沙鵩,招魂蜀道鹃。清末民国初·缪荃孙 读史杂感四首 其二
信犹迟蜀道,命岂堕长平。清末民国初·沈曾植 野哭 其二
持节湘山晓,回帆蜀道危。清末民国初·沈曾植 周镜渔方伯挽诗 其二
蜀道隐踪惭董养,幽州疲隶慨卢谌。清末民国初·沈曾植 子勤见示答友诗依和
静夜吴船闻打鼓,昔游蜀道记初程。清末民国初·沈曾植 晚望
难得相如还蜀道,依然太白在匡山。清末至民国·蒋德钧 丙戌中秋游匡山酬李申夫方伯
群酋自恃秦关险,诸将争歌蜀道难。清末·许南英 防匪 其四
红颜莫作长门怨,白首如歌蜀道难。清末·许南英 和施耐公感兴原韵 其五
地灵独振吴趋靡,天险何关蜀道来。清末至民国·陈衍 下剑门石磴回望作
蜀道尧翁天样远,泉台罗瘿睡何酣。清末至民国·陈衍 墨园寄修禊北海镜清斋见忆诗奉答
衰翁健在宜投笔,蜀道难行孰止戈。清末至民国·陈衍 山腴寄去岁人日长歌索和岁朝至报以一律
柳城积雨淹三日,蜀道难行共一噫。清末至民国·陈衍 和李吹万次韵
春雨谢池人去易,秋风蜀道鬼归难。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感旧寄余云卿观察蜀中八首 其六
管仲治齐军有令,韦皋镇蜀道无难。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恪斋中丞行边过县见示途中新咏九首因和作 其六
汗同石马昭陵护,粪异金牛蜀道开。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感事五首 其二
双十八盘同蜀道,小三叠水似匡庐。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重登泰山书感四首 其三
易难探蜀道,下上避瞿唐。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粤湘鄂人谢宫保师赎回铁路蜀人亦以路事来集连日公宴即席赋排律四十韵
中原遗恨长城坏,万里惊心蜀道难。清末民国初·杜关 南口口占(时京张铁路行开车礼同谢无量黄斗寅作)
遁世秦人近,携家蜀道难。清末至民国·张鸿 有感用前韵 其二
箕山香熟来青鸟,蜀道花残忆杜鹃。清末至民国·张鸿 枇杷 其四
青年心死秋梧悴,老国魂归蜀道难。清末民国初·梁启超 自题新中国未来记
疆臣因卤莽,蜀道自艰难。清末至民国·范天烈 辛亥秋感时客龙江 其四
画意闽天三客赋,愁怀蜀道万峰青。清末至民国·范天烈 遂平道中阻雨 其一
帆隐楚江疑地尽,山连蜀道插云浮。清末至民国·陈尔锡 登岳阳楼
十年蜀道驰尘梦,一夕新桥着屐痕。清末至现当代·潘伯鹰 二月十四日伯建约游新桥竞中同往
回眸渐觉秦关远,举步方知蜀道难。清末民国初·马继华 天雄关
魂应归蜀道,吟忆对吴烹。清末至民国·陈三立 江行 其七
蜀道招魂迷处所,蒋山带雨照洏涟。清末至民国·陈三立 次申渴葬太平门外钟山下走视有作
嗈嗈空羡苏门啸,寸寸同嗟蜀道难。清末至民国·徐炯 癸亥杂感(四十三首选十二) 其三
难如蜀道官偏走,入未秦关爵已分。清末近现代初·惺伯民 感事
历历京华梦,行行蜀道难。清末至民国·杨寿杓 送华裳吉赴成都兼寄汪赞卿二首 其二
何意吾言今尚用,即平蜀道后非难。清末至民国·诸宗元 前十五年余与拔可客武昌同主建江桥以通汉口垂成而中辍近闻复有持此议者叠韵寄拔可
醉里均州尽,诗中蜀道来。清末至民国·杨圻 泊汉阴峡中望月江雨忽来
五丁开蜀道,诸将渡蚕丛。清末至民国·杨圻 金川诗
蜀道烽烟犹照夜,谢庭兰玉总凌霄。清末至民国·孙保圻 何寿目先生挽词四首 其四
中原旗鼓应相避,蜀道干戈苦不平。清末至民国·胡汉民 纪事 其四
蜀道青天上,蛮荒碧海旁。近现代·郭风惠 寄怀赵雁秋益州
金谷梁园空有迹,长沙蜀道已无人。近现代·李西庚 秋夜感怀
江南易洒兰成泪,蜀道曾传杜老豪。民国·郁达夫 杂感八首 其七
胡麈犹蜀道,暑雨俨尧时。近现代·林庚白 偶题四之一
客居春兴少,蜀道古来难。现当代·丰子恺 癸未蜀游杂诗四首 其三 寄幼女一吟
漫诩秦关险,应怜蜀道平。民国·常燕生 宝鸡道中己卯
无限楚臣怨,争堪蜀道难。现当代·施蛰存 向晚登长安亭
莫笑双枪来蜀道,堪伤一柱折滕城。近现代·张鳦生 悼滕县国殇
沧江岁晚仍羁卧,蜀道艰危有主人。现当代·邵祖平 至日访沈尹默成都客寓承惠横幅诗翰 其二
耗矣神州祸,艰哉蜀道通。现当代·曾克耑 仲弟还蜀次杜均赠行 其三
孰谓面山多误国,谁令蜀道两销魂。现当代·莫仲予 过华清池
欲引壮丁开蜀道,难凭寸舌下齐城。现当代·张月宇 最后防线闻寤堂兄久攻未下再用前韵
龙去鼎湖阴影在,鹃啼蜀道几时终。现当代·傅义 辛亥百年书感
门当谷子午,影落陌西东。北宋·苏舜元 荐福塔联句
虽非隐士子午谷,宁愧诗人丁卯桥。南宋·陆游 小筑
西南屹立擎天柱,子午长驱建屋瓴。南宋·程公许 代寿安宣相
穷通内子午,掀到外丁壬。南宋末·李道纯 诗赠东溪二首 其二
月色古今正,潮痕子午中。元·袁桷 次韵张希孟凝云石四首 其一
佳处如居子午谷,望中开遍冬春华。元·郭翼 玉山佳处
袖里风雷三尺剑,胸中子午一丸丹。元·丁继道 送汪必大尊师归龙虎山
朱陈村里罗纨艳,子午桥边锦绣披。明·洪贵达 奉教。次匪懈堂四十八咏韵 其十 墙头红杏
隐君旧爱子午谷,诗客今居丁卯桥。明·倪岳 乐清轩十律为乡友沙士清 其三
官程又出子午谷,乡梦远怀丁卯桥。明·杨一清 宿子午铺
又喜晚炊来子午,曾经春雨忆庚申。明·王云凤 子午谷
山疑子午谷,水是武陵乡。明·郑善夫 永阳方广岩观从儿戏入灵羊谷
谩按雌雄节,谁传子午音。明·张元秩 闻笛用北峰韵
陇右谷刚过子午,川南峡已度春秋。明·马氏女(虎关) 秋闺梦戍诗 其六
谷深疑子午,河决念庚辰。明·胡应麟 梦登彭城诸山骋望大河因怀景陵徐惟得使君
谷名子午真盈一,坐守庚申不但三。明·董其昌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其二十一
廊搥铜鼓雌雄应,船指针盘子午亲。明末清初·陈子升 谒南海神庙
子午山心铁,阴阳露掌铜。明末清初·陈子升 和恼公
白云通子午,红日近长安。明末清初·屈大均 遥题七盘岭
子午向山期必正,规模合度量为增。清·弘历 重修寿皇殿竣是日奉安神御礼成述事六韵
非熊从渭水,瑞翟想陈仓。初唐·魏知古 从猎渭川献诗
梁苑惊池鹜,陈仓拂野鸡。唐·郑繇 失白鹰
陈仓邑吏惊烽火,太白山人讶鼓鼙。唐·苏广文 春日过田明府遇焦山人
阴散陈仓北,晴熏太白巅。唐·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赓歌太液翻黄鹄,从猎陈仓获碧鸡。唐·李商隐 寄令狐学士
仁寿遗明镜,陈仓拂䌽毬。唐·李商隐 拟意
延烧魏阙非关燕,大狩陈仓不为鸡。唐末至五代·韦庄 闻再幸梁洋
晓入陈仓县,犹馀卖酒楼。北宋·苏轼 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自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宝鸡、虢、郿、盩、厔四县。既毕事,因朝谒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
奇礓屡访陈仓鼓,古漆空存汲冢书。宋·孙觌 吴汉逸挽词二首 其一
谁教居溷厕,正尔耗陈仓。明·徐居正 画猫。一百四韵
得斗陈仓心便足,赊壶鲁酒意犹欢。明·李孔修 贫居自述 其五
鼠无馀粒多啾唧,家欠陈仓没设施。明·李孔修 贫居自述 其七十一
陈仓迷宝迹,缑氏失神工。明末·陈子龙 灵济宫
妖氛缠象阙,杀气满陈仓。明末清初·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
陈仓芳树满,隗帝霸图阑。明末清初·彭孙贻 赋黄鹦武二十韵
拟翻太液歌黄鹄,曾使陈仓祀碧鸡。明末清初·毛奇龄 张使君泛舟作
石鼓陈仓碣,芝函岱岳碑。明末清初·宋琬 寿王敬哉大司成四十韵
三秋看太白,万骑塞陈仓。清·王士禛 送李屺瞻归泾阳
斜谷戍关空设险,陈仓卖酒且浇愁。清·杨煜曾 和新城尚书凤翔府韵
兵残故道军容墨,马过陈仓夜气凶。清·张问陶 废丘关
八口艰虞犹剑外,一身飘忽又陈仓。清·张问陶 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 其十八
阴平城固皆弓背,骆谷陈仓互犬牙。清·何绍基 去蜀入秦纪事书怀却寄蜀中士民三十二首 其二十九
早置浮梁通采石,何来飞骑渡陈仓?清·姚燮 闻粤警四章 其二
鸟啼古道陈仓暝,人下高原猎碣空。晚清·毛澄 益门镇
陈仓暗度嗤韩信,绝域长征忆李陵。清末至民国·王竹修 走马灯
落日陈仓道,秋风大散关。清末民国初·宋育仁 陈仓道中
肯从卖卢塞,岂让度陈仓。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粤湘鄂人谢宫保师赎回铁路蜀人亦以路事来集连日公宴即席赋排律四十韵
古驿陈仓道,秋风汉帝营。清末民国初·陈湋 大散关
黄犬旧游迷上蔡,碧鸡霸业黯陈仓。清末至民国·汪荣宝 重有感 其十
乍喜陈仓逢宝雉,俄惊缑岭失仙凫。清末至民国·汪荣宝 二月九日宫内省奉敕招同德俄波墨诸使游埼玉御苑猎野鸭余无所获日暮回车得分四羽
漫誇鹙子真罗汉,定是陈仓碧野鸡。清末至民国·汪荣宝 秋兴 其四
徐转城阴平野阔,稍通竹径小亭孤。北宋·苏辙 泛潩水
已报王均逃广汉,先教邓艾取阴平。明末清初·毛奇龄 王师收复成都诏集百官于午门外宣捷纪事十五韵
天威馀细柳,地利失阴平。明末清初·屈大均 赣州 其一
一夕阴平悬邓艾,万牛即墨下田单。清·严遂成 睦州韩蕲王将台四首 其一
左担同蜀栈,束马类阴平。清·洪亮吉 丹徒镇
君从太尉阴平出,我已谯周表草催。清末民国初·沈曾植 倦知以五酬四才字韵遂至十六叠余仅十四叠耳勉答六章以满廿数 其一
能于雪夜入淮蔡,似有间道行阴平。清末民国初·曾广钧 次韵题李介人箑即送其之西征幕 其一
白石奇功成背水,苍山险道袭阴平。清末至民国·袁嘉谷 滇南怀古六首选三 其三 沐昭靖公英
万里桥悬秦栈树,七盘关控蜀江流。明末清初·毛奇龄 送王五文璜游成都
永安宫受诏,筹笔驿沈思。唐·杜牧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
诸葛已无筹笔驿,李陵偏筑望乡台。明·沈鍊 秋夜感怀
诸葛功成筹笔驿,严公酒置浣花池。清·袁枚 再寄和希斋尚书 其二
料敌好增筹笔驿,出关先当望乡台。清·赵翼 铁壁关
鸟飞筹笔驿,云护定军山。清·李元沪 栈道杂诗 其三
直北路皆筹笔驿,大西天作勒铭山。清·洪亮吉 哭杨布政揆
捧檄拟经筹笔驿,观风许过浣花堂。清·金朝觐 十二月初二日以签掣四川引见乾清宫
麾扇更无筹笔驿,披裘重对子陵台。当代·幻庐 不寐三叠杜韵
尘埃出师表,草棘定军山。南宋·陆游 感旧六首 其五
不陪冶城庙,合殉定军山。南宋·刘克庄 挽李尚书二首 其一
定军山下三分泪,阆水城西一草堂。清初·魏裔介 挽四川方伯杨犹龙 其五
犹传赤松子,相望定军山。清·钱载 紫柏山下留侯祠
兜率寺高宜望月,嘉陵江近好游春。唐·白居易 寒食日寄杨东川
稠树蔽山闻杜宇,午烟薰日食嘉陵。唐·薛能 嘉陵驿
丧乱嘉陵驿,尘埃贾岛诗。唐末至五代·齐己 送吴守明先辈游蜀
关下嘉陵水,沙头杜老舟。南宋·范成大 嘉陵江过合州汉初县下
新息陂长钟世德,嘉陵滩浅报官期。南宋·项安世 任司户生日
南定楼云矗,嘉陵石黛妍。元末明初·李昱 题蜀山图五十四韵
山从太白连岷岭,水绕嘉陵出散关。明·薛瑄 连云栈道中四首 其二
沅水罗文堪并色,嘉陵石黛迥添愁。明·杨慎 泛浪穹海子
巴子地形天外转,嘉陵江色郡中寒。明·谢榛 送沈郎中宗周出守顺庆
紫盖层峦盘郡起,嘉陵清气带江来。明·翁万达 舜原佥宪饮予锦屏山阁四首 其三
嘉陵渡春水,栈道转秋云。明·李攀龙 送沈郎中守顺庆
巴人泪落嘉陵水,澄野歌连上蔡城。明·杨继盛 挽任侍御乃尊二首 其二
白云开剑阁,春水映嘉陵。明·徐中行 送御史大夫王公归蜀二首 其一
稽岭觞修竹,嘉陵响暗泉。明·董其昌 詶项文学
城下嘉陵水,林间谢豹村。清·王士禛 凤县
月上嘉陵水,山围汉寿城。清·王士禛 晚至昭化县题孔令见野亭
杜曲寒花秋送远,嘉陵古驿夜相思。清·陈廷敬 和贻上嘉陵驿见怀
山回剑阁春风早,水接嘉陵夜雨悬。清·汤右曾 送钱叔鬯之官阆溪
嘉陵暮当宿,春峡路何迟。清·赵显命 发向春川 其五
符竹谬分锦水外,妻孥犹隔散关东。唐·薛逢 北亭醉后叙旧赠东川陈书记
莫嫌策马经烧栈,正好题诗到散关。北宋·文同 再送师厚
索虏尚凭三辅险,散关未下九天兵。南宋·陆游 睡起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南宋·陆游 秋晚登城北门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南宋·陆游 书愤
渭水波涛喧陇阪,散关形势轧兴元。金·李汾 避乱陈仓南山回望三秦追怀淮阴侯信漫赋长句
山从太白连岷岭,水绕嘉陵出散关。明·薛瑄 连云栈道中四首 其二
黄阁谏书深国计,玉门羌笛散关愁。明·李濂 秋怀四首 其一
聚散关天宁屑屑,悲欢阅世剧悠悠。明·金安国 与弸中上人饮且弹琴
重来省署青云隔,不散关门紫气寒。明·李攀龙 初至京与元美明卿子与分韵 其一
残棋楼橹思横海,卧马城闉说散关。明末清初·钱谦益 后秋兴八首辛丑岁逼除作。时自红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绛云馀烬处 其五
散关令遇元经著,脩内司成宝像装。清·弘历 题宋绣老子青牛图
韶光逝水千年梦,聚散关心一夜钟。清·袁枚 余与同年曾南村黄笠潭以翰林改官江南六年矣丁卯秋二人以分校来白下榜后留宿署中夜间有作 其三
长风腾仆马,初日散关河。清·张问陶 广元昭化道中杂诗 其一
同谷歌成少陵泪,散关梦断放翁诗。清·祁寯藻 再次松龛设帐閒吟学放翁体二首 其一
峡流远注嘉陵水,天险横当大散关。清·李星沅 益门镇
寒曦雾破军阳戍,古树秋馀大散关。清·何绍基 大散关
果然雨碎长平瓦,信是风吹大散关。清末民国初·洪繻 七言今体台湾哀词四首 其四
落日陈仓道,秋风大散关。清末民国初·宋育仁 陈仓道中
月朗散关三五夜,云迷天姥万重山。清末至现当代·杜芷芗 梦游虎丘
接棹隋河溢,连蹄蜀栈刓。唐·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赞治崤陵险,归宁蜀栈横。北宋·胡宿 状元张监丞倅陕郊兼之阆中省亲
楚禽多异响,蜀栈未堪行。北宋·梅尧臣 送吴季野太博移蜀灵泉先至辇
蜀栈云横星骑动,楚江天阔锦帆飞。宋·郭印 送郑宣抚三首 其三
蜀栈冷云侵瘦马,楚江笼月系孤舟。南宋·陆游 闲中颇有四方之志偶得长句
身行蜀栈曾幽讨,舟挂吴帆又饱参。南宋·周必大 送蔡迨赴桂阳令
荆江蜀栈聊舒啸,卷耳思齐正采诗。南宋·陈造 次韵什邡马主簿二首 其二
梦回蜀栈云千片,醉枕巴江月一船。金·杨兴宗 出剑门
气酣不在新丰酒,志远先驰蜀栈云。元·王恽 完颜士庆赴任蜀省来别索诗
车折秦关投虎口,马窥蜀栈战羊肠。元末明初·郭钰 郭尊师至安堂
马行蜀栈高天碧,猿啸巫山落日红。元末明初·陶安 首尾吟六首 其一
巴江雪霁鸥波阔,蜀栈云连鸟道危。明·朱诚泳 送贾希召都宪致政还蜀
淋铃蜀栈雨,疲旆楚江舻。明·杨慎 咏堠子
树拥秦云断,山悬蜀栈遥。明·谢榛 赠别
□玉四蹄谙蜀栈,立锥双耳认胡笳。明·顾应时 题马
巴山月落啼猿急,蜀栈云深去马迟。明·欧大任 送张羽王利州参军
蜀栈梦悬千里月,巴山寒照一江秋。明·欧大任 寄陈宪副于韶
消息几能通蜀栈,瞻依何易切云霄。明·卢龙云 天宁寺谒詹观察先生时以入贺至
三千蜀栈长飞雪,十二巫峰半出云。明·胡应麟 送人入蜀
已失夔门险,谁言蜀栈危。明末·陈子龙 杂感 其四
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初唐·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盛唐·李隆基 幸蜀西至剑门
渡江一苇载,入洛五丁推。唐·白居易 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
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唐·张祜 读狄梁公传
三尺剑横双水岸,五丁冠顶百神宫。中唐·吕岩 七言 其六十五
前驱二星去,开险五丁忙。唐·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开。中唐·雍陶 蜀中战后感事
五丁功再睹,八难事难忘。唐末至五代·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五丁驱得神功尽,二酉搜来秘检疏。唐·陆龟蒙 寄淮南郑宝书记
危壁谩□□□□,□□□是五丁镌。北宋·杨庭杰 后月馀因用前韵
王气吞三峡,神工出五丁。北宋·冯山 瞿塘峡
高低楼阁安三宝,向背峰峦荷五丁。北宋·李乘 慧聚杂题 翠屏轩
会遣五丁供给使,聊烦六甲奉庖厨。宋·沈与求 成士瑴校登真诀垂就为作此诗问讯
来应六鳌戴,迹是五丁劖。南宋·朱熹 次韵择之章岩
谁遣五丁通蜀险,擘开双剑倚天长。南宋·程公许 剑门
自然一道玲珑穴,谁见五丁开凿功。南宋·曾纯 游七星岩
三卯录成魂有燐,五丁神泣劫扬灰。元·袁桷 再次韵二首 其二
漂转逾三峡,森扶并五丁。元·黄溍 隆山牟先生挽章
井羵或从双剑起,石人夜逐五丁移。元末明初·杨维桢 四月四日偕蜀郡袁景文大梁程冲霄益都张翔远云间吕德厚会稽胡时敏汝南殷大章同游钱氏别墅饮于菊亭僧舍赋此书于壁
不是五丁凿,应同一气开。元末明初·释宗泐 槎峰杂咏六首 其一 芝岩
不假五丁开道远,俄看万甲积山齐。元末明初·高启 喜闻王师下蜀
望先及塔摹孤影,削不成峰笑五丁。明·邢宥 七星排斗
道路通三辅,岩崖凿五丁。明·谢士元 五丁峡
不劳五丁力,宁垦百亩荒。明·张弼 铜牛水滴联句
孰云千里险,功自五丁开。明·童轩 五丁峡
周道共瞻君子履,金牛空费五丁勤。明·张天赋 次黄龙坡大尹义城精舍十景录五首 其五 亨衢履矢
虚闻三峡险,疑是五丁开。明·李宗枢 度居庸关
谁遣五丁开圣迹,只教太乙显神功。明·王浚初 登恒山和邵邽韵
一片飞泉千仞落,百重迭巘五丁开。明·唐顺之 游龙门
藜从太乙照,石是五丁移。明·陈绍文 拟虞世南直弘文馆贻诸同志
海岳驱群象,金银役五丁。明·黎民表 寓朝天宫道士馆作
法眼空三界,神功自五丁。明·汪道昆 山陵事毕登沟沟崖 其三
卫风三尺挽,蜀道五丁开。明·汪道昆 社中喜宰公出朝还郡便道省觐 其三
绝壁五丁开混沌,还舟九鼎护烟霞。明·汪道昆 游南源即事 其七
望望五丁开绝嶂,行行万象拥文星。明·汪道昆 喜屠长卿至
高墉千仞合,绝壁五丁开。明·汪道昆 居庸关
乍看双剑豁,不数五丁雄。明·王世贞 游石公山东连云障入剑楼
五丁何日凿,二酉此中开。明·佘翔 赋得紫阳洞
二酉藏空馀石室,五丁方尽布金泥。明·王弘诲 仁化司马明府邀游锦石岩 其二
天造故悬千尺险,地灵何藉五丁开。明·卢龙云 百丈厓在东镇沂山
二酉再誇藏穴富,五丁重起伐山才。明·胡应麟 汤义少过访赋赠
疑有五丁开道路,欲从四塞吊英雄。明·冯琦 云门山 其二
窍岂五丁凿,迷将七圣通。明末清初·张萱 奉和濲师赵相公怀山八咏用韵 其二 六虚主人
地脉蟠千里,神功辟五丁。明·赵崡 谒昭陵
山盘鸟道无三蜀,路凿羊肠亦五丁。明·邓云霄 度大庾岭二首 其一
五丁驱鬼斧,八面任输攻。明·李之世 清源庵地颇幽静堪作诗社赋排律一章呈潘寰瀛梁澹明二明府冯载赓许今喜二孝廉王尧韭陈命美答玄亮诸文学
不用五丁凿,自然双柱擎。明至南明·黄公辅 玄从洞
文章力尽五丁险,旌旆光翻二酉奇。明末清初·谭元春 答郁仲开明府书问公为弟元方房师
登临此日无三岛,开辟当时有五丁。明末·孙传庭 题竹居宗正园亭 其二
双翮冥飞后,五丁伐险初。明末清初·谢元汴 读焦桐山集赋得画堂留草本野竹淡时名寄柘乡诸友十三首 其四
开凿五丁手,艰虞九坂途。明末清初·谢元汴 怀古再用前韵三首 其一
共讶移三岛,何曾倩五丁。南明·朱学熙 苍雪崖
神宫一柱火,仙灶五丁雷。明末清初·吴伟业 座主李太虚师从燕都间道北归寻以南昌兵变避乱广陵赋呈八首 其四
七圣何曾迷大块,五丁元自出蚕丛。明末清初·陈子升 己亥秋日有寄 其二
五丁斧辟珠林敞,万字莲青舌本圆。明末清初·龚鼎孳 偕善持君至山半西来精舍同赋
歌翻凤琯淹三雅,文快蚕丛辟五丁。明末清初·龚鼎孳 邗江春夜园次招同定九穆倩集玉琴斋限韵 其一
大丙山高环二华,五丁峡远接三巴。明末清初·尤侗 送曾道扶司李汉中
五丁道可通金马,万里桥难听杜鹃。明末清初·毛奇龄 沈萃址入蜀
天遣五丁开半壁,谁教七日凿中央。明末清初·成鹫 募修海潮岩
饮水竞言三国事,伐山宁让五丁先?清·谢为霖 顺忠公庙
五丁开绝塞,二酉抱神龙。清·张一鹄 辰龙关
已见投三峡,曾传役五丁。清·朱彝尊 送王入蜀省其尊人观察
水争三峡险,山使五丁愁。清·越珃 秋日游凭虚洞
谁凿五丁千仞壁,忽封三晋一丸泥。清·钱以垲 固关道中
人从千嶂度,路想五丁开。清·允礽 过开山庙
汉世应留三老在,蜀都枉费五丁开。清·商盘 登壶关
北穿五丁峡,南入嘉陵江。清·钱载 分水岭
雄峻莫誇三峡险,崎岖疑是五丁穿。清·弘历 燕山八景诗 其七 居庸叠翠
六甲径烦呵护力,五丁底费凿劖忙。清·弘历 玉瓮联句
百战勋名身未老,五丁开凿路重经。清·赵翼 闻故将军阿公授四川提督却寄 其二
五丁未践槐厅贰,三卯叨陪桂萼香。清·翁方纲 嘉庆丁卯秋奉旨赐三品衔重预鹿鸣宴纪恩述怀敬成四律 其二
五丁非变幻,二酉并森严。清·翁方纲 文渊阁后假山得嵌字十二韵
茨山七圣入,蜀道五丁开。清·王尔烈 祖越寺
挥毫尚记参旁午,凿险今看迈五丁。清·洪亮吉 与程吏部振甲话旧
五丁似断金牛路,八阵能高白帝云。清·王昙 沔西闻警不得瞻剑门之胜渡褒归秦
鸟道欺三峡,神功怯五丁。清·张问陶 望太白山
大斧敢从千丈落,神山曾见五丁开。清·张问陶 咏五丁关前大树
山海经中三鸟去,女王国里五丁来。清·舒位 奢香驿
百寻双堑立,一罅五丁开。清·李兆洛 梅关
双剑倚天表,五丁严客程。清·金朝觐 都中喜晤宝山侄携眷自蜀归省并应顺天乡试二首 其二
滩声三峡壮,栈路五丁劖。清·牛焘 燕子岩
手似五丁开石壁,心如六合一游丝。清·曾国藩 詶九弟四首 其三
秦粟拟因三晋汎,蜀山虚遣五丁开。晚清·谭嗣同 丙申之春缘事以知府引见候补浙江寄别瓣䕬师兼简同志诸子诗 其三
乱山千甲坐,险道五丁攻。清末民国初·洪繻 番山近事 其二
五丁缒幽复凿险,二酉含英而咀华。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题陈笑山黔中钓游集
骏马终嫌千里钝,金牛何事五丁开。清末至民国·范天烈 火轮车 其二
五丁路险连云凿,三癸亭高就日开。清末民国初·骆成骧 感旧(二首) 其一
五丁开蜀道,诸将渡蚕丛。清末至民国·杨圻 金川诗
白骨如山诸将贵,黄金满地五丁愁。清末至民国·杨圻 南昌军幕感怀 其一
刻画宁同两己背,形容不假五丁成。清末至现当代·徐桢立 赠盘园喜得凡石
指挥浪舶风帆了,谈笑木牛流马间。南宋·洪适 韩提舶解印致语口号
木牛流马谁能了,羽扇纶巾我自如。元·李齐贤 诸葛孔明祠堂
羽扇纶巾劳想象,木牛流马恨遗忘。明初·孙英 过南阳卧龙冈谒武侯庙
岐山终蜀境,泾水复蛮尘。唐·薛能 送李殷游京西
吴坂嘶骐骥,岐山集凤皇。唐末至五代·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夜照路岐山店火,晓通消息戍瓶烟。五代·韩昭 从幸秦川过白卫献诗
不腾渥水称神俊,应出岐山作瑞符。北宋·黄庭坚 嗣深尚书弟晬日
西穷巫峡岷江路,北抵岐山渭水边。南宋·陆游 拄杖示子遹
渭水秋风夜,岐山晓雪天。南宋·陆游 忆昔
岐山鸣鸑鷟,冀野牧騊駼。元初·郝经 开平新宫五十韵
岐山过马应闻凤,陈宝停辀莫信鸡。元·萨都剌 次韵送虞伯生入蜀代祀
汉水浮神马,岐山出凤凰。元·萨都剌 题进士索士岩诗卷士岩与余同榜又同为燕南官由翰林编修为御史台掾兼经筵检讨除为燕南廉访经历
月窟骞腾千里骥,岐山翔集九苞凰。元末明初·唐桂芳 孤也不天十有二年矣我先君读书号该博凡平生辛苦而得之者仅见于文辞仕又最晚而位不大显海内器赏不过大参王公继学侍御张公梦臣数人而已呜呼痛哉其忍言诸日者辱养吾先生为题文集五首并序铭一通读之再四涕泪迸落诗语俊逸序约而不遗铭丰而不剩古之作者正如此且典雅奇奥次第刻石墓上以贻不朽其长篇尤浏亮铿锵自成机轴是晚疮作傲兀枕上命次儿鹤奴随读随和遽尔成章鄙俚腐熟纵力焉而不逮也幸有以教之
阿阁思重见,岐山待一鸣。元末明初·胡奎 凤凰城
凤别岐山祥兆隐,麟游郊薮瑞光无。元末明初·段宝 寄梁王
沧海饥蛟无日饱,岐山鸣凤几时来。明·董纪 昌德言小海楼上即席次韵答陆宅之先生并示晏如上人五首 其一
高原西下岐山迥,曲泊东连渭水长。明·朱诚泳 暮至兴平
风急飞鹏搏瀚海,日和鸣凤集岐山。明·王缜 送庞元化大参之闽元化以都谏有名
日斜庚子曾惊鵩,凤去岐山久想音。明·朴祥 奉酬勿斋见寄之作三首。仍用云字起韵。效凤凰台体。谢惠及仙蔘。希和教 其二
洽阳渭涘祥何定,丰水岐山数已先。明·刘麟 恭遇册立中宫
润借岐山彩,流为嶰谷鸣。明·王世贞 为茅太守题凤皇泉
渭水徂年赤,岐山一夜崩。明末清初·顾炎武 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
云埋关道知兵象,人过岐山想凤声。清·张问陶 岐山
卖卜成都市,流名大汉中。唐·郑世翼 过严君平古井
听歌吴季札,纵饮汉中山。唐·韩翃 宴吴王宅
斧钺来天上,诗书理汉中。唐·姚合 送郑尚书赴兴元
一舸辞吴会,单车入汉中。北宋·梅尧臣 郑戭及第东归后赴洋州幕
大汉中兴得英主,先生高退作闲人。北宋·范师道 钓台
辉光唐六典,度越汉中兴。北宋·黄庭坚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其二
长似汉中情义笃,不同常侍死生分。北宋·邹浩 敬超先 其二
汉中险阻真堪据,关内安危系此行。宋·吕颐浩 送张德远宣抚川陕二首 其二
贯悉该明汉中垒,雍容通雅蜀相如。宋·苏籀 题刘紫微贡父公是集一首
沧江东去流天外,秦岫西来绕汉中。宋·张嵲 从刘待制游中梁山寺
远谋尚欲安天下,小试何妨佐汉中。宋·吴芾 送王仲矜赴兴元倅
黄云万顷峰峦下,白雪几声宵汉中。南宋·黄公度 己巳九日陪陆使君宴共乐台和庄倅韵
断鳌娲立极,翔凤汉中天。南宋·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六首 其一
阔步入趋天北极,旧班联践汉中郎。南宋·曾协 送李秀叔吏部拜命赴阙二首 其二
轻烟飞絮汉中道,白苇黄茅渭上屯。南宋·王素 重修山河堰
家声唐秘监,墨妙汉中郎。南宋·孙应时 送虞仲房赴潼川漕 其一
汉中席捲三秦定,卞子功成两虎俱。南宋·沈继祖 送閤学袁尚书帅蜀 其一
刘子前身汉中垒,李侯今代柳南宫。南宋·刘克庄 与林中书李礼部同宿囊山三首 其一
钟虡尘深唐九庙,金铜泪尽汉中天。南宋·萧立之 春晴试笔
殿下青衣晋天子,窖间白发汉中郎。南宋·唐泾 江南四忠节国之纪也歌以哀之 其二
化龙定跃苍波里,伴鹤还腾碧汉中。元·善住 子虚以湘竹杖惠予兼贶以诗遂依韵答之
文章唐进士,儿女汉中郎。元末明初·郭钰 经周进士闻孙墓二首(次首重到一本另起) 其一
虽残周太庙,足倚汉中兴。元末明初·胡布 有所传
玄猿啸月丹崖侧,紫燕摩天碧汉中。元末明初·朱元璋 莽苍叟歌山
霸月述松下,王风起汉中。元末明初·卓光茂 贺太庙朝恭行天罚
关内官曹迎使节,汉中父老识衣冠。明·解缙 送侍郎出使
诗疑陶处士,字比汉中郎。明·梁兰 得胡本书并佳作末示诸贤动静次韵奉酬并呈胡谦□陈涣 其一
才闻遣使通江表,又见驱兵出汉中。明·薛瑄 诸葛武侯庙十首 其九
魏阙久推秦博士,南都新迓汉中郎。明·戴缙 送徐翰林掌南院
能诗曹子建,爱友汉中王。明·金时习 忆旧 其六
闾阎休戚归民牧,秦陇淳庞说汉中。明·傅圭 用送陈士彦韵送张实之贰城固
此日班荆湖上面,明朝落叶汉中身。明·朴祥 次庆进士世豪韵
檄出汉中鸦作阵,角吹岭上马嘶声。明·谢榛 闻汉中兵宪王斯进讨贼有功赋此寄赠
江回剑外白,山绕汉中青。明·诸葛鲸 渝城人日简孛给事
治粟正同王内史,能书复似汉中郎。明·黎民表 送蔡员外之徐州
词人江左客,刺史汉中郎。明·朱睦㮮 送朱生游德安兼简蔡太守
 
一命暂为秦博士,诸生争识汉中郎。明·游朴 送陈少坡教嵊县
越王经略烽尘外,丞相祠堂霄汉中。明·郭棐 过梅岭 其一
越王经略炎荒处,丞相祠堂霄汉中。明·郭棐 初冬过梅岭
根盘千里封疆外,势插九天云汉中。明·钟振 十万山
门户汉中垒,诗家朱庆馀。明末清初·谭元春 朱禹卿深柳居同彭汝嘉万茂先陈士业
市声迥绝虚台上,天语微闻广汉中。明末清初·郭之奇 孟夏六日宛在堂后两楼告竣王子龙宋尔孚杨承之尔明就饮西楼台上得中字
楼台空际真无地,霄汉中天若有人。明末清初·彭孙贻 同霅川盛叟登金山塔巅
地枕汉中元傍水,云生江上日看山。明末清初·施闰章 张振九守顺庆
铁柱分标滇外戍,金书异姓汉中王。明末清初·毛奇龄 朔方
飞兔谁知天下士,伏龙终遇汉中王。明末清初·屈大均 读史答陶苦子
卒致歼垓下,何妨王汉中。明末清初·屈大均 粤台怀古
谈禅社结烟波上,谒帝心悬霄汉中。清·宋荦 屈指
谋主来麾下,真王拜汉中。清·朱昆田 楼桑谒刘先主庙二十韵
旧从李都尉,新拜汉中郎。清·费锡璜 少年行
地随秦塞尽,山自汉中来。清·周京 褒斜谷
降岳文宗周大雅,吐符词铸汉中郎。清·王尔烈 吐符应生
降岳文宗周大雅,吐符词铸汉中郎。清·王尔烈 吐符应生
北去云埋秦上谷,西征路出汉中山。清·黄景仁 定州道中
光涌人如天上坐,景浮桥似汉中悬。清·钱鸿 尚胥亭上步月
古今一样看明月,江汉中分拓此湖。清·陈沆 家芝楣邀同熊两溟顾剑峰黄谷原平耕年明竹礀舍弟大云宴集月湖酒楼
诏徒南阳后,祥开两汉中。清·杨季鸾 舂陵侯墓
死生房太尉,羁旅汉中王。清末·于式枚 成都浣花草堂杜少陵祠 其六
汉中阁道皆烧绝,墨子朝歌且折回。清末·叶昌炽 觏痻篇乙 其七
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初唐·卢照邻 大剑送别刘右史
剑阁星桥北,松州雪岭东。唐·杜甫 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唐·杜甫 野老
彭门剑阁外,虢略鼎湖旁。唐·杜甫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锦江元过楚,剑阁复通秦。唐·杜甫 谒先主庙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唐·岑参 奉和相公发益昌
刀州重入梦,剑阁再题词。唐·岑参 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
路远征车迥,山回剑阁斜。中唐·戎昱 送严十五郎之长安
云深九折刀州远,路绕千岩剑阁斜。中唐·武元衡 送温况游蜀
剑阁和铭峭,巴江带字流。唐·姚合 送杨尚书赴东川
东川横剑阁,南斗近刀州。唐·姚合 送任畹及第归蜀中觐亲
栈压嘉陵咽,峰横剑阁长。唐·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导骑已多行剑阁,亲军全到近绵州。唐·薛能 送崔学士赴东川
瘴川风自热,剑阁气长阴。唐·薛逢 送西川梁常侍之新筑龙山城并锡赉两州刺史及部落酋长等
剑阁霞黏残雪在,锦江香甚百花开。五代·贯休 到蜀与郑中丞相遇
绣与莲峰竞,威如剑阁牵。五代·贯休 上冯使君山水障子
星临剑阁动,花落锦江流。唐·李频 送友人游蜀
坐夏宫钟近,宁亲剑阁深。唐·张乔 送僧鸾归蜀宁亲
耳同经剑阁,身若到天台。唐末·李洞 山泉
云遮剑阁三千里,水隔瞿塘十二峰。唐末至五代·何赞 书事
歌钟竞出棠郊送,鼓角应过剑阁迎。北宋·魏野 送太博知荣州
艰危剑阁三千里,惠爱刀州十万家。北宋·程戡 送钤辖馆使王公
剑阁离天日,秦川限帝都。北宋·邵雍 代书寄剑州普安令周士彦屯田 其二
剑阁烟云迷去旆,柳营笳鼓惨离觞。北宋·解程 送钤辖馆使王公
剑阁登车近,秦关屈指过。北宋·司马光 送昌言舍人得告还蜀三首 其二
汉河星槎远,泥涂剑阁偏。北宋·刘敞 寄阆州诸弟
南山千里雪,剑阁万盘溪。北宋·邓润甫 道中咏怀奉寄利州冯允南使君
浯川点城郭,剑阁护池隍。北宋·孔武仲 送周正儒知梓州
剑阁虽吟恋,潼江亦喜闻。北宋·冯山 和蒲安行诚之见喜新受梓倅
雪色云容通剑阁,镜光池溜属天河。北宋·李新 黑水馆
饱见雪霜威剑阁,行看松柏老夷门。北宋·李新 赠翟提刑 其一
眷言剑阁出车远,用锡枫宸湛露春。南宋·师骥 昨传旨劳军彰明蒙文孺智仲皆惠佳句道中先次文孺韵奉寄并以谢智仲
榆关北辨夷兼夏,剑阁西分蜀与秦。宋·李柘 分水岭
镜湖归老日,剑阁入军时。宋·吴子实 题张穫轩诗卷 其一
并辔洮河马,联诗剑阁云。南宋·陆游 重九怀独孤景略
马行剑阁从今始,门泊吴船亦已谋。南宋·陆游 予行蜀汉间道出潭毒关下每憩罗汉院山光轩今复过之怅然有感
官冷蓬门无客恋,时清剑阁有僧游。南宋·陆游 送华师从剑州张秘书之招
马影斜阳经剑阁,橹声清晓下瞿唐。南宋·陆游 安流亭俟客不至独坐成咏
路如剑阁逢秋雨,山似炉峰锁暮云。南宋·陆游 以事至城南书触目
山分剑阁云根瘦,江送蓬婆雪汁香。南宋·杨万里 寄题王梾德脩知县成都新居
离亭剑阁千峰碧,归梦莱衣五彩斑。南宋·孙应时 答剑门朱宰和益昌夜泊韵
压架龙门石,撑囊剑阁诗。南宋·洪咨夔 泥溪 其二
剑阁山峦雄蔽日,昆明池水阔浮天。南宋·吴潜 送曾阿宜往戍
魏将旧闻侵剑阁,汉兵今欲卷函关。南宋·乐雷发 送丁少卿自桂帅移镇西蜀
秦有金牛开剑阁,楚无熊虎割鸿沟。宋末元初·陈普 怀古
诗传剑阁烟霞藁,地入桐庐云水乡。宋末元初·方一夔 有怀洪复翁入郡城纳金课
羽檄传剑阁,龙驾返南方。金末元初·耶律楚材 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 其三 读唐史有感复继张敏之韵颇有脂粉气息迁就声韵故也呵呵
莺满辋川君定到,鹃啼剑阁我思归。元·虞集 送王君实御史
天寒剑阁犹车马,雪满绳桥正甲兵。元·揭傒斯 进士张于高得邛州判官归成都
龙门有路天津湿,剑阁无铭石骨寒。元·马祖常 次韵继学桑乾岭
剑阁当西极,刀州远北辰。元·丁复 金陵奉饯赵公子理问侍平章鲁公入蜀归秦次韵龙翔大中二十韵
琴声弹落巴山月,马首披开剑阁云。元·苏天爵 送同知任君玉西归
山攒剑阁疑无地,路入牂牁不见人。元·李谷 送崔德林正尹从云南王入西南夷
题诗临剑阁,把酒对江城。元·至谌 寄虎丘逢上人
稳行卑剑阁,善纳小云梦。元·刘濩 赠臧鲁山廉访
岷江水落嘉鱼美,剑阁春晴桤木青。元·乃贤 送杨梓人待制出守阆州兼寄嘉定宣慰家兄 其二
相如文采琴台暮,诸葛功名剑阁高。元末明初·郑潜 题孙子起规川八景 其二 题陈贯道天梯胜槩图诗卷
回首渔阳急鼙鼓,伤心剑阁驻旌旗。元末明初·高明 开元人物图
云连秦剑阁,天塞汉萧关。元末明初·郭奎 五岭
烟云开剑阁,花柳满城都。元末明初·释宗泐 奉题岷峨保障图二十韵
峡束瞿塘险,山盘剑阁长。明初·王汝玉 送人之官四川
锦江东去夔门险,剑阁西来鸟道悬。明·马德华 蜀山图
堑江流地底,剑阁起天中。明·林鸿 剑阁秋阴图
锦江东去龙门险,剑阁西来鸟道悬。明·史谨 蜀山图为宁总制画并题
日日行人登剑阁,年年芳草遍天涯。明·董纪 答张通山见寄二首 其一
剑阁日斜骢马骤,锦江春好绣衣明。明·王绂 送张副使赴四川宪司
江带锦城花烂漫,山横剑阁树萧森。明·王绂 至成都
剑阁山川当岁晚,锦城花柳待阳春。明·王绂 送石宪使中美之四川
峰连剑阁迷云栈,水注银河喷雪涛。明·陈诚 复过打班
剑阁云边断,巴江树杪流。明·李昌祺 送王知州赴禄劝
别来剑阁千山月,抛却阴符一卷书。明·王英 苏公圃
世路蛾眉外,人烟剑阁深。明·王恭 送袖子西游
夜火锦城江上驿,暮云剑阁鸟边山。明·王恭 拟唐韩君平送长沙李少府入蜀
剑閤西行山寂寂,渭河东去水悠悠。明·薛瑄 马嵬
宦路多时行剑阁,醉乡无地不糟丘。明·徐居正 再用前韵。录奉高鸿枢 其三
地僻琴台古,山深剑阁幽。明·童轩 题西蜀江山图
鼎湖龙去英雄尽,剑阁云深日月愁。明·张宁 感事二首 其二
黄河西去龙门远,清渭东来剑阁长。明·张宁 江山胜览为维扬张明之题
云连剑阁凌空峭,月照潼江彻底清。明·杨守阯 送蒋容知州
来经剑阁丹梯险,去识钟山紫气高。明·李东阳 送李太常之南京兼呈座主刘少卿先生
剑阁路回岚气合,文昌星耿夜光流。明·苏葵 过梓潼七曲文昌祠
巴江渡处波涛静,剑阁经时草木香。明·周旋 送李侍御四川巡按
龙门已觉吴天隘,剑阁谁云蜀道难。明·王鏊 有约登天平绝顶者行至龙门力惫而止
海门潮落鸣琼佩,剑阁云来拥玉颜。明·李贡 灵泽夫人庙
爱云曾袖匡庐白,题石还磨剑阁青。明·邵宝 答魏宪使士华用公济韵二首 其一
剑阁认宗才有栈,蓬壶觅祖已无舟。明·邵宝 海棠 其二
一湾水带银河下,千里人从剑阁来。明·邵宝 为龚时亨题王中书春流出峡图追次王耐轩学士韵
云连剑阁春前度,天近青城雪后看。明·顾清 送何溥之西川
剑阁倚天随险设,巴江如锦逐春来。明·王缜 送张达卿正郎出守保宁
日落西湖晚,云归剑阁灵。明·湛若水 谒崔菊坡祠
剑阁何曾恃,金城不可捐。明·陈沂 上城北望
一经已浃钱塘化,五马还行剑阁春。明·文徵明 剑守南宁李君璧与余雅不相识比以仁和教谕校文南畿颇有意于浅薄格于异经不果荐甲戌自杭赴蜀道出吴门邂逅及此因赋赠二诗 其二
剑阁天真险,巴山锦不如。明·李梦阳 繁台送张内史侍母还蜀同毛袁监察三首 其二
剑阁云中栈,蓬婆雪外城。明·李梦阳 送甥嘉之茂州次玉溪侍御韵三首 其一
剑阁翠华悲落日,凤翔天子抚中州。明·朴祥 大唐中兴碑
剑阁留诗草,亭溪把钓竿。明·边贡 和张内翰见寄韵
晓坐辕门静,宵登剑阁閒。明·边贡 绣斧西征为何辅之御史作
云际棠阴披剑阁,雨馀山色见钟陵。明·黄衷 送李白夫赴南户部
怀人诗就石湖晓,寄子书成剑阁高。明·陆深 分题灯下细书寿副宪卢师召乃翁
剑阁千人废,吴山一箭雄。明·唐龙 子午岭
风云行剑阁,钲鼓动松潘。明·郑善夫 送苏侍御从仁使蜀
巫山横楚徼,剑阁壮秦川。明·丁寿岗 剑阁
玉垒蚕丛国,龙标剑阁城。明·曹嘉 次答三首 其一
胡尘日向潼关暗,铃雨时增剑阁悲。明·冯彬 蓟门怀古
江涛夕荡金陵月,山气寒生剑阁云。明·谢榛 姜宗孝应辟过邺赋此用赠
燕坐琴台月,褰帷剑阁云。明·皇甫汸 送金宪使之蜀少随父经此
剑阁千盘险,瞿塘五月寒。明·皇甫汸 送静公受戒还蜀
蛾眉万叠岷江外,剑阁千寻栈路中。明·项元淇 赠阴三嘉判官致政归嘉州
新丰酒美春三月,剑阁诗多岁一周。明·胡悌 赠章伯高二首 其二
琴台雅调悬孤月,剑阁寒光动碧虚。明·钱月龄 秋怀 其三
春馀剑阁花应少,雨过瞿唐峡尽平。明·尹台 送钱丈出谳四川
常馀剑阁苍烟在,不染巫山媚骨来。明·过铭簠 龙丘山人王伯和工书年六旬归自西蜀以草书见贻
书传剑阁鸿犹阻,月满燕关鹊未栖。明·唐顺之 览任少海吏部庆都留题怅然怀人因次其韵
锦江秋月白,剑阁暮云横。明·李时行 送温尚书还蜀
巴山渐出云连楚,剑阁回看雪照秦。明·李攀龙 送谯比部还顺庆
剑阁自题名更起,鲈鱼一忆兴何深。明·李攀龙 寄张幼于
锦江波动词场色,剑阁高临宪府开。明·李攀龙 送劳少参提学蜀中
剑阁啼猿梅雨夜,锦江驻马麦秋天。明·靳学颜 草桥即席寄以腾
白云开剑阁,春水映嘉陵。明·徐中行 送御史大夫王公归蜀二首 其一
天连剑阁题名驻,地入邛郲叱驭行。明·徐中行 送长沙张少参之蜀便道还吴
剑阁微微连树色,岷峨渺渺枕河流。明·陶益 送人还蜀
剑阁风初煖,瞿唐雪正融。明·王樵 遣怀兼怀姜凤阿内翰二首 其二
马头雪色巴山度,斗下龙光剑阁看。明·汪道昆 送万御史谪剑州 其一
秣陵蟠钜丽,剑阁立崔嵬。明·汪道昆 居庸关
好践刀州梦,还期剑阁铭。明·王世贞 送张仪部佥蜀宪
剑阁梦悬千里月,锦城人醉四时花。明·王世贞 寄陈子兼提学
秋登剑阁天逾峻,春至幽州日尚寒。明·王世贞 答汝思郎中蜀中书
玉台碧映云台月,剑阁青连锦阁松。明·周光镐 望锦屏山寄怀陈于韶参伯
草堂莫问悲秋赋,剑阁应传谕蜀文。明·温纯 送秦二使君之蜀
刀州开宪府,剑阁拥词坛。明·朱多炡 送高汝谦廉访之蜀
秦云夜拥函关月,陇树秋开剑阁风。明·于慎行 送少傅陈相公致仕还蜀二首 其二
天边剑阁云连栈,树里巴江锦作城。明·安绍芳 送曾中丞入蜀
夜宿巫山雨,朝行剑阁霞。明·胡应麟 送刘从事之成都
飞骖临剑阁,别驾问刀州。明·胡应麟 送崔子玉之逢州
雾拥双龙行剑阁,云随一鹤度琴台。明·胡应麟 送易惟效观察之蜀中同李司理作八首 其一
调入云门高白雪,天悬剑阁肃清霜。明·李孙宸 送温同年巡按四川
秋风登剑阁,夜月度蚕丛。明·徐熥 送高广文之蜀 其二
马经剑阁晴虹断,帆过巴川夜月迟。明·徐熥 送人入蜀
剑阁雨铃悲蜀道,曲江风度忆开元。明·钟士楚 相公邮亭
云里有家非剑阁,山中无梦俨南台。明末清初·释函是 八闽陈季长西蜀喻赓三入山
杜韬欲下江陵横,李特深知剑阁雄。明末·陈子龙 杂感 其二
勒铭看剑阁,为政想琴台。明末清初·钱谦益 送黄二子羽令新都 其一
巴童歌落荆门雪,楚客帆低剑阁云。明末清初·邝露 燕台送王李二舍人出贬衡巫
剑阁旧踪云栈暗,锦城新雨海棠鲜。明末清初·陈子升 蜀中
几时估客云樯集,闻道残烽剑阁连。明末清初·龚鼎孳 题李慎庵水部册子 其二
壶关诏咽山东老,剑阁铜增蜀北门。明末清初·彭孙贻 续悯乱诗十首 其四
联镳屡踏金台畔,弭节曾题剑阁前。明末清初·施闰章 王阮亭侍读生日
转输已觉蚕丛阻,士马终虞剑阁悬。明末清初·赵湛 郑司直自秦中归寄此问讯
剑阁雨寒朝出栈,草堂花暖夜连营。明末清初·毛奇龄 王师收复成都诏集百官于午门外宣捷纪事十五韵
乱后草堂江燕在,春华剑阁杜鹃鸣。明末清初·王广心 送向西昆使蜀
执法并州瞻旧节,勒铭剑阁待新题。明末清初·宋琬 送艾石五兄之任蜀臬 其二
且亭诗在春云黯,剑阁人亡旅榇归。清初·魏裔介 思友
地实扬州境,山同剑阁铭。清·朱彝尊 下岭
好醉临邛酒,重题剑阁铭。清·朱彝尊 送王入蜀省其尊人观察
剑阁嵯峨仍北向,彭门波浪自东流。清·王士禛 西蜀
客路秋云过剑阁,官斋山色对峨眉。清·张英 送何牧伍之任洪雅
鉴湖上有千秋迹,剑阁争传百卷诗。清·张英 读渭南集东篱记
山回剑阁春风早,水接嘉陵夜雨悬。清·汤右曾 送钱叔鬯之官阆溪
地应雄剑阁,天已近阳关。清·任兰枝 大相岭
花开麦饭芜蒌处,马有函关剑阁行。清·钱载 发真定
波泛巫江渺,峰标剑阁巍。清·弘历 赐纪山巡抚四川
转战蚕丛收琐甲,铭功剑阁忆飞鸢。清·蒋士铨 喜晤查榕巢方伯 其二
隘比函关扼,危如剑阁行。清·赵翼 出古北口
功成饮马仇池穴,事定磨崖剑阁铭。清·赵翼 闻故将军阿公授四川提督却寄 其二
剑阁更谁文勒石,玉门袛有梦还乡。清·赵翼 哭璞函之讣 其一
行旌指剑阁,残梦忆刀州。清·常纪 沔县早发
剑阁初闻捷,荆门尚出师。清·洪亮吉 筑屋
饷道几难通剑阁,商船新已断夔巫。清·张问陶 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 其十一
恼我家书忧剑阁,阻君归梦叹瞿唐。清·张问陶 寄海客四兄常州代柬 其三
锦江资善政,剑阁待鸿题。清·刘天谊 送王茂甫之官四川
鬓染峨眉雪,衣沾剑阁云。清·孙煦 澴川逢张秋崖丈自蜀归
剑阁风云通五尺,邛关烽火隔三川。清·钟渊映 送罗先生暂归西川
惠风修禊兰亭会,细雨骑驴剑阁秋。清·邓廷桢 读剑南集题后二首 其一
剑阁奚堪据,军都有底深。清·程恩泽 旅壁有诗道关隘之险者作此正告之
酉山邛海天多暖,剑阁夔门气太秋。清·何绍基 将游峨眉
沈阴直接蓉城雨,快霁全收剑阁云。清·何绍基 去蜀入秦纪事书怀却寄蜀中士民三十二首 其二十六
今日披图逢剑阁,喜君持节上秋霄。清·何绍基 题孙驾航阁读剑门秋色图
灞桥诗思苦,剑阁画情幽。清·何绍基 骑驴游山
苦俟唐军还剑阁,愁闻汉女拍胡笳。清·姚燮 冬日独醉书感八章用少陵秋兴韵 其二
杜老新愁悲剑阁,李生旧隐负匡山。清·江湜 幕府一首柬雪樵丈
境穷始肯刀环唱,气壮休愁剑阁遥。晚清·林占梅 成都马叟年届八旬,只身作万里归计,闻者莫不叹息。口占送之
坐见金汤围剑阁,几闻玉斧划刀州。晚清·毛澄 筹边楼
因知剑阁铭,允作箴言读。晚清·舒云逵 剑门关
剑阁重关启,春营细柳疏。清·吴曾徯 汉皋怀卢君子鹤二首 其一
宫衣重对灵和柳,使节新回剑阁云。清末民国初·樊增祥 呈孝达师二首 其一
山色连云来剑阁,江声流月下渝州。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顺庆府
去铭剑阁镌天络,行过江州买堕林。清末民国初·曾广钧 送徐研芙典试四川 其二
侵肌暑雨炎风冷,回首峨眉剑阁低。清末民国初·骆成骧 与尹经略登大相岭
苍梧木落孤城闭,剑阁云深万马来。清末至民国·杨圻 感秋诗 其二
剑阁上游天设险,王师南定民其苏。清末至现当代·石维岩 次韵祝南将入蜀五首 其三
剑阁雅音鸣盛世,茂陵卧病望高楼。近现代·叶云峰 怀友寄和原韵
剑阁猿啼迷驿路,鼎湖龙去泣词臣。现当代·孔凡章 友人邀游郭沫若先生故居
剑阁劈关摧腐朽,峨眉夺隘伏凶顽。近现代·江涛 解放成都
石牛迈路加歆飨,江渎隆区助洁蠲。宋·薛田 成都书事百韵
钟歇恐惊岩豹隐,水流不动石牛眠。北宋·邵棠 回舟石壁书感
未省曾逢玉蟾否,已应亲吊石牛来。南宋·周孚 寄赵从之
侧身靠石牛揩痒,俛首穿林鹿护茸。南宋·赵汝燧 即事
避石牛从斜路转,作陂水自半溪分。南宋·赵汝燧 陇首
灵望石牛祈暑雨,威瞻铜鼓振秋风。明·孙迪 郁林即事 其二
价远黄金骏,歌还白石牛。明·潘光统 伤春
石牛凭去住,穴虎任徘徊。明·林熙春 修玉简塔完登眺漫赋
梦寐舒王诗墨处,精灵洞谷石牛閒。清·翁方纲 送姚姬川郎中假归桐城五首 其三
白石牛堪饭,黄金骏不图。清·彭印古 秋兴 其一
若访石牛犹早计,且歌金马亦良谋。清·梅曾亮 赠陈颂南
石牛不遣来三峡,金马何缘遗汉庭。清末民国初·顾印愚 金牛峡
仙人感慨摩铜狄,诗派渊源话石牛。清末民国初·沈曾植 樊山录示移居诗依韵奉和 其四
阴符有注传银鹿,厌胜无方奠石牛。清末民国初·曾广钧 题王定安鼎丞塞垣集 其二
铁甲谁当驱索虏,石牛路早启羌戎。现当代·邵祖平 剑阁道中进退格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唐·杜甫 愁坐
葭萌古路缘云壁,桔柏浮梁暗栎林。南宋·陆游 梦至小益
乱山落日葭萌驿,古渡悲风桔柏江。南宋·陆游 有怀梁益旧游
华萼楼前犹梦到,葭萌道上欲魂销。明·程本立 七月九日葭萌道中寄宋季子奉祠
暮雨葭萌驿,秋风桔柏江。清初·查慎行 与时庵别五旬计程当入阆中矣七月十六夜梦其渡桔柏江有诗见寄醒而作此
葭萌关亦废,幡冢水初分。清·钱载 大安驿
葭萌古路缘云壁,桔柏浮梁暗栎林。南宋·陆游 梦至小益
乱山落日葭萌驿,古渡悲风桔柏江。南宋·陆游 有怀梁益旧游
暮雨葭萌驿,秋风桔柏江。清初·查慎行 与时庵别五旬计程当入阆中矣七月十六夜梦其渡桔柏江有诗见寄醒而作此
骆谷转山围境内,汉江奔浪绕城边。北宋·韩亿 洋州
原鳞生骆谷,钓驷入彭衙。宋·慕容佰才 大剑山
千艘冲雪鱼关晓,万灶连云骆谷秋。南宋·陆游 纵笔三首 其三
千艘粟漕鱼关北,一点烽传骆谷东。南宋·陆游 怀南郑旧游
军容再向蚕丛狩,王气遥从骆谷来。明·杨慎 唐僖宗行宫遗础次熊尚弼侍御韵
猿啼骆谷千峰雨,马踏蚕丛万岫云。明·胡应麟 送易惟效观察之蜀中同李司理作八首 其八
七盘遮骆谷,十口隔秦仓。明末清初·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
阴平城固皆弓背,骆谷陈仓互犬牙。清·何绍基 去蜀入秦纪事书怀却寄蜀中士民三十二首 其二十九
渭水开营壁,祁山拥节旄。北宋·冯山 武侯庙
誓出祁山禽仲达,肯屯汉口学姜维。南宋·阳枋 赴大宁司理贽俞帅 其一
秋香歙浦粳先熟,春早祁山笋更肥。宋末元初·汪梦斗 富春方史君万里与之别七年矣离乱之后不意得聚首于此一见道旧有感 其二
祁山斩将风云暗,渭水屯师日月光。明·江源 草庐三顾 其二
渭水飞扬平寇略,祁山憔悴出师心。明·胡应麟 王囧伯至武林以汇辑武侯全书见贻卒业赋
日惨祁山戍,天昏渭水原。明·胡应麟 李本宁廉访以武侯庙八律见贻倚赋排律四首 其四
淝水繇天幸,祁山属运终。明末清初·屈大均 追哭相国陈文忠公 其二
委身因常胄,守蜀在祁山。明末清初·屈大均 宝积山谒诸葛忠武侯祠 其二
诸葛祁山兵六出,远公莲社證三生。清·袁枚 六答 其一
波寒沔水居民泪,月黑祁山故垒秋。清·林则徐 定军山谒武侯墓
大业三分原鼎足,孤忠六出尚祁山。民国·常燕生 夏历元旦谒武侯祠感赋戊寅
安石困应存远志,姜维那遽觅当归。宋·葛胜仲 幽居书怀六首 其五
王衍诸人宁足责,姜维竖子自应穷。南宋·陆游 登千峰榭
誓出祁山禽仲达,肯屯汉口学姜维。南宋·阳枋 赴大宁司理贽俞帅 其一
莫哂姜维阁,休誇邓艾毡。元末明初·李昱 题蜀山图五十四韵
宜中宋瑞眉高下,黄皓姜维意北南。明末清初·王夫之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二十一
王浚乘风能越险,姜维有志亦当归。明末清初·毛奇龄 岳州大捷奉和高阳宝坻益都三相公喜赋原韵六首 其六
穷交来魏相,贤主是姜维。明末清初·毛奇龄 山楼对雨同南士桐音暨姜生兆熊得丝字
大剑山落月,姜维城绝蹊。清·钱载 志公寺
生戴头来知秀实,死馀胆在说姜维。清·洪亮吉 偶检故书得三友人遗札各赋一首 其二 太子太保提督花连布
一枝草送姜维去,半夜毡拖邓艾来。清·舒位 和宋霭若先生橐馀集中律体十八首 其八 剑阁
凫飞难学王乔舄,鱼贯全如邓艾兵。南宋·刘克庄 与客登壶山绝顶
徒闻即墨田单在,不见成都邓艾归。元末明初·郭钰 哭宜春义士彭维凯
莫哂姜维阁,休誇邓艾毡。元末明初·李昱 题蜀山图五十四韵
河名邓艾田空有,碑仆繁昌草自生。明·贾咏 临颍怀古
蓄谷广田推邓艾,运筹决胜属张良。明·袁华 寄钱淮南 其二
已报王均逃广汉,先教邓艾取阴平。明末清初·毛奇龄 王师收复成都诏集百官于午门外宣捷纪事十五韵
一夕阴平悬邓艾,万牛即墨下田单。清·严遂成 睦州韩蕲王将台四首 其一
不赏陈汤绩,翻招邓艾诬。清·袁枚 到庐山开先寺读王文成公纪功碑二十四韵
虑丧孙邛首,偏遭邓艾刑。清·袁枚 甘露 其一
梦萦邓艾悬车道,水接鸱夷放艇湾。清·洪亮吉 与邢大令澍话旧
一枝草送姜维去,半夜毡拖邓艾来。清·舒位 和宋霭若先生橐馀集中律体十八首 其八 剑阁
地岂刘缠国,田非邓艾屯。清·刘宝树 智者桥
林逋未遂观梅去,邓艾枉教伐蜀来。清·张洵佳 甲午岁暮感事诗 其六
邓艾军从入,王尊驭可驱。清末·叶昌炽 武都好 其五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中唐·元稹 武侯庙
那劳出师表,尽入大荒经。唐·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
尘埃出师表,草棘定军山。南宋·陆游 感旧六首 其五
武侯岁晚出师表,贾谊平生流涕书。南宋·孙应时 闻南轩张先生下世感惋有作 其二
出师表在今如昔,坠泪碑存旧似新。南宋·虞刚简 游灵岩寺 其二
诸葛终身出师表,留侯底事学神仙。南宋·释元肇 董丞相去国
早年曾悟出师表,晚岁始参齐物篇。南宋·释善珍 寄孚老
出师表动英雄志,征伐书移慷慨心。元末明初·王冕 秋夜燕山旅舍偶成寄林致和
心传出师表,学邃问天书。元末明初·李穑 廿一日。司天监官来传曹六宰语。趣进秘书 其二
出师表在垂天地,八阵图存慨古今。明·薛瑄 诸葛武侯庙十首 其七
南阳忠义出师表,北斗文章原道篇。明·徐居正 读书法泉寺。用康子武韵。录似权正卿揽
可怜出师表,不让报燕书。明末清初·屈大均 诸葛
出师表上风雷动,转饷筹空日月愁。清·李盘 挽先兄维曼大司农
鞠躬尽瘁出师表,抱膝长歌梁父吟。清·陈沆 南阳怀古
正气歌成文信国,出师表上武乡侯。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咏古诗五十八首同樊山作 其五十八 史可法
武乡出师表,文山正气歌。清末至现当代·杨赓笙 赞冯将军三首 其二
花疑褒女笑,栈想武侯征。中唐·元稹 黄明府诗
宣父道高休叹凤,武侯才大本吟龙。唐末·罗隐 淮南送李司空朝觐
江绕武侯筹笔地,雨昏张载勒铭山。晚唐·唐彦谦 兴元沈氏庄
裴度韬钤无失律,武侯节制是神兵。北宋·石介 安道再登制科
踪迹浸违南郡帐,梦魂长绕武侯庐。北宋·彭汝砺 寄张子直 其一
扬子墨池春草遍,武侯祠庙晓莺啼。北宋·黄庭坚 次韵奉答文少激推官纪赠二首 其二
古柏空传武侯庙,甘裳争诵召公诗。北宋·傅察 槐堂二首 其一
淮蔡巳瞻裴相节,秦川犹列武侯营。宋·李正民 闻吕丞相还朝 其二
殷红荔子武侯渡,深碧藕花房相湖。南宋·洪咨夔 次仲禹迓叔禹西归韵 其二
士稚去时无铠仗,武侯屯处有储胥。南宋·刘克庄 书事二首 其一
按行光弼垒,斜岸武侯巾。宋末元初·吴泳 寿安宣相
武侯古柏神明力,召伯甘棠岂弟思。元末明初·陈谟 老干诗为周中丞赋
落日秋风神禹庙,黄鹂碧草武侯祠。元末明初·林温 送娄士琏之官四川仁寿分韵得知字 其一
落日败垣扬子宅,秋风古柏武侯祠。元末明初·钱仲益 送刑部□郎中赴四川按察副使
子房结客报秦日,武侯出师匡汉时。元末明初·贝琼 题渊明像
茅屋题工部,祠堂记武侯。明·童轩 题西蜀江山图
武侯祠畔但乔木,伍子庙前空素波。明·金时习 叹暮
宦辙屡经扬子渡,家园长切武侯屯。明·程敏政 送张郎中彦质省亲还蜀
蜀人到老怀张咏,边计从前仗武侯。明·王鏊 送同年俞副使浚之四川兵备
雕戈锡盾裴丞相,羽扇纶巾葛武侯。明·曹伟 领相尹公西征
看碑口炙思羊祐,驻马心诚拜武侯。明·田登 吉道行出知莘野
羊祜冢荒碑七尺,武侯祠古屋三间。明·边贡 宣城道中书事
武侯忠不替,清献道难忘。明·黄衷 江津谒见素祠二首 其二
一代风骚文节老,三分天地武侯才。明·黄衷 三月晦汶川北谒诸葛武侯涪翁太史祠与晁陈二参相山亭宴别
武侯祠下焚香过,判丈山头露冕行。明·朱应登 送别王临安
武侯今寂寞,公为扫莓苔。明·严嵩 早霁与计使君泛湘江遂登望岳亭观武侯庙新成 其二
松深武侯庙,草遍楚王池。明·谢榛 送程宪副子宾出镇巴东
卢植生徒盈越国,武侯勋业重南夷。明·王渐逵 寿李三洲
中原父老思羊祜,绝塞羌夷哭武侯。明·潘仁 沐黔宁挽诗
兵旅谙公绰,经纶见武侯。明·刘景宇 春日鹤楼宴集
屈子壮心能忘楚,武侯遗恨在吞吴。明·陈缉 海上述事 其二
思玄平子宅,抱膝武侯山。明·欧大任 寄方太常
云连关索岭,月照武侯城。清·吴绮 送程石门 其一
武侯心事身犹在,文正家声乐已穷。清·范承谟 初度六忆 其一
簿书综核如充国,裘帽风流类武侯。清·吴之振 琴鹤清风图为李邺园中丞赋 其一
斜去遥知南郑路,道傍曾拜武侯坟。清·王材任 追忆梁益旧游
才输公瑾捷,道契武侯深。清·张大受 鲁肃庙
柳非陶令宅,草似武侯庐。清·沈德潜 恭和御制赐臣沈德潜山居杂兴十首元韵 其一
三楚寇招宗泽骑,八闽星堕武侯营。清·戴亨 范兰亭索赠限梅岑送潘问奇原韵 其五
感恩讵忍忘先主,托志何堪负武侯。清·彭心鉴 谒汉丞相蒋公祠
宫府武侯犹拜表,江淮信国自勤王。清·汪中 明督师史公享堂
一钱杀吏思张咏,五月征蛮吊武侯。清·张问陶 益州怀古
山回神女庙,水绕武侯坛。清·魏裔鲁 夔门
争奈武侯多胜算,谁知吴主更含羞。清·梅卿氏 岁壬子,偶得一新闻,不必言其姓氏,存厚道也。有三家村某某,共请一先生,恭而且敬,尚何言哉。开读后,适有一顽徒,白字信口流,讹音任意吐。先生正之,不听,遂惩之夏楚,稍示感也。孰意顽徒归家,不惟有肤受之愬,而且有浸润之谮。其悍父奋然曰:敢打吾儿,吾必报之,何不效黄鹤楼故事?遂开琼筵,设伏兵,治刚刀,磨霍霍,必欲杀之而后已。时伊兄苦劝之,触怒伊弟,哭阻之,受伤。后其妻警觉而叱咤之,遂不果,然已声闻籍籍,传为新奇矣。余骤闻之而未信,细究之而果然,遂不禁谓然叹曰:吾道故穷矣,何更有如此奇祸者,可虑也夫,可笑也夫。有感而作,以为同道者戒
铁锁旧沉蒙古渡,金沙东拥武侯营。清·牛焘 维西
野灶烟炊苗妇笋,营门月冷武侯松。清·彭玉麟 牙屯堡军夜
空忆武侯擒获计,微闻文帝报佗书。晚清·龚易图 书怀柬西耘 其四
过河三唤宗留守,拜表千言汉武侯。晚清·蒋泽沄 有感六首选三 其三
宿将徵杨仆,专征用武侯。晚清·张百熙 感述之ㄧ
人似武侯筹北伐,地同洛邑建东都。清·蔡德辉 谒延平王庙 其一
尼父龟山空望鲁,武侯鱼浦失吞吴!清末·许南英 春草八首,和沈琛笙大使原韵 其五
三千座客横孤剑,十万边氓戴武侯。清末至民国·陈尔锡 依韵和吴绶卿禄贞戍边楼诗即赠其自珲春归延吉
庙堂几树森森柏,不荫惠陵荫武侯。现当代·莫仲予 过汉昭烈庙
地兼秦蜀美,川会汉洋纡。北宋·蔡交 洋州
江湖多抚字,秦蜀佐廉平。南宋·廖行之 挽王倅
山连秦蜀相邻际,水接襄樊不尽头。元·蒲道源 次耶律奉使镇南楼诗韵
山连秦蜀开荆甸,水下东南尽楚天。明末清初·彭而述 再登黄鹤楼
遗爱尚留秦蜀道,吟情欲辟杜韩坛。清·赵翼 顾晴沙挽诗 其一
山分秦蜀龟蛇脉,水作孙曹鹬蚌场。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武昌览古 其一
明修云栈通秦蜀,暗画蛾眉斗尹邢。清·张问陶 壬申十一月二日闺人游虎丘即事有作
铭旌西蜀路,骑吹北邙田。初唐·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
蜀路江干窄,彭门地里遥。唐·杜甫 哭王彭州抡
闻道巴山远,如何蜀路难。盛唐·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
江客不曾知蜀路,旅魂何处访情人。唐·清江 喜严侍御蜀还赠严秘书
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中唐·刘禹锡 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
送我独游三蜀路,羡君新上九霄梯。唐末至五代·韦庄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
闻道巴山远,何如蜀路难。北宋·刘季孙 郑令狐明府
去年行万里,蜀路走千盘。北宋·苏轼 送范景仁游洛中
入蜀路开韦节度,平吴功著杜当阳。明末清初·毛奇龄 寄赠黔南蔡开府使君
戍火夜销平蜀路,官舟晓泊望湘亭。明末清初·毛奇龄 送益阳江明府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