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
——记油溪桥村党总支书记彭育晚
彭育晚,中共党员,湖南省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党总支书记,1994年入伍,曾四次荣立三等功,自2007年担任油溪桥村党总支书记以来,致力于基层党建、乡村治理、数字乡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因地制宜地推进村庄建设,在没有单位领导挂点驻村的情况下,发扬担土栽树、锄头开路、锤子凿水的新时代“红旗渠”精神,带领乡亲们肩挑手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并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走出了一条依托本地资源、培育本地发展力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内源式”发展新路子。
在11月3日于2024乡土中国▪十村(小岗)研讨会上,应用“红手印乡创村标”发布的“CPPC乡创中国▪村改十八彩”典型案例中,油溪桥村以“领衔创立积分制村级管理模式”为村标亮点名列其中, 专家点睛形象锦言:“激活群力,积健为雄”。
情怀感恩回报家乡。“富不能富自己,穷不能穷乡亲,要带领乡亲一同致富奔小康!”乡亲们贫穷的生活,渴望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时年33岁彭育晚的内心,于是他毅然放弃经营得风生水起的事业,回村担任村支书,一干就是十七年,把一个“穷乡僻壤,地里没矿,山上没景”的省级特困村变成了“睁眼看花,伸手摘果,下田有鱼”的全国示范村,现在的油溪桥村乡村旅游有声有色,培训经济红红火火,集体资产跃上亿元,路修通了、水电有了、环境美了,村民们的笑容多了。
规范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做给群众看,支部引领大家干。”2007年,彭育晚担任村支书,对党的文件政策带头学,并创新党日活动开展形式;始终坚持学习活动与发展建设联系起来、与服务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真正让党的政策在乡村振兴中开花结果,要求党员干部每年要比村民多筹10个村集体建设工,截至目前党员干部以9200余个义务工带动了全村12万余个村集体建设工,实现了项目自建,劳动力自筹。同时,他也创造了基层组织建设“1+2+3”模式,多层面多渠道的优化基层组织结构,入选中国乡村人才振兴案例典型案例;推行乡村治理的“四步走工作法”,以民主协商来推动乡村治理,入选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林权制度改革。2008年,彭育晚迎着困难上,成功归纳出“凭、听、察、看、摸、查、调、确”林权改革八字方针,采取“工作分类、任务分流、矛盾分解”等形式开展工作,带领油溪桥村率先完成了林改任务,为全省的林改积累了经验。为此,湖南省林改现场会在油溪桥村召开。时任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高度评价:“油溪桥村的林改是全省的一面旗帜。”不久,这项改革也成为全面村级林改的模范,受到林业部专家的肯定,新化县为彭育晚记了三等功。
饮水灌溉工程。油溪桥村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干旱村,饮水、灌溉非常困难。“没有水,谈何发展?”2009年,彭育晚决心改变这一切,他带领村民翻山越岭寻找水源,在陡峭的石头山上挖沟埋管,历经300多个日夜的建设,仅花费60万元就完成了预计300万元的项目,结束了了几代人在河里挑水、看天给收成的困境。紧接着,他又创新性地建立了农民用水协会,实现了村协会管水、统筹调水,一把锄头放水的用水格局,荣获“全国农民用水者模范协会”称号。
始终把百姓安危冷暖记心头。彭育晚一直视群众为亲人,村民彭俊斌患上了尿毒症,急需资金,他倾囊而出,并日夜兼程去各处募捐,不知遭遇多少冷眼,吃了多少闭门羹,最终为其筹措几十万元治病;村民彭育志女儿陷入传销组织,三年杳无音信,彭育晚持续联系公安机关,四处打听,多方寻找,最终把人带回了家。同时他也把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关心老年人晚年幸福放在心里。在他大力倡导下,村里孝老爱幼、重视子女教育培养、开展乡风文明活动蔚然成风。他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村里培养出大学生42人,特别是优秀学生贺泽群于2019年考上了清华大学。村里老人都乐享晚年,90岁以上长寿老人16人,其中胡桃花老人已106岁高龄。十七年来,彭育晚把村里的大事、村民的小事都当成自己的事,用自己的肉肩膀挑起千钧重担。因为操心村里,彭育晚平均每天休息时间不足4个小时,头发熬白了,眼睛也严重近视。
建设文明乡风之美。最难办的事、最辛苦的事、最得罪人的事,彭育晚总是一包到底,像一头“犟牛”一样,不干好绝不罢手,十七年来召开会议3000余次。在油溪桥村,看不到一场牌局,见不到一缕硝烟,踩不到一点垃圾。他创立的“九禁一倡”村规民约在全县开创了先河,据统计每年节约630余万元,形成了油溪桥村“节约就是发展,文明乡风就是生产力”乡风理念。全村只栽树不砍树、并明确规定村民每人每年植树造林不得少于100棵,党员村组干部每人每年义务植树不得少于500棵,全村森林覆盖率从46%到达92.8%,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入选全国践行“两山”理念的典型案例。
创新产业转型模式。彭育晚立足“三乘三”发展模式,立足短、中、长期产业规划相结合;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小农户经济、村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相结合的“三乘三”产业规划;建立“村委会+公司+合作社”三位一体服务机制,全方位为村民的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村民将自有土地、投工投劳等折算成股份入股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产业发展“四个不要”:不要发工资的员工,不要花租金的基地、不要花本钱的苗木、不要愁销售的产品,形成了“村户一体”的生动局面。目前,全村286户都有产业项目,自主创业168户,稳定就业145人, 2023年全村加工业产值达到3800多万元,销售农副产品265万元,旅游业直接创收1225万元。
村集体经济的“完美逆袭”。彭育晚加快推进“资金+资源+资产”三资融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建立三方共享的利益分配联接机制,农业产业所产生的效益全部归村民所有、在加工服务业就业上优先为村民提供就业平台、在村集体股份经济分红上与村民兑换积分分配挂钩。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三个没有”:没有改变农户的资源权属性质、没有筹集农户资金、没有让农户承担经营风险。目前,油溪桥村民收入从2007年的不足800元增长至2023年的266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7年负债4.5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16万余元。
创造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彭育晚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以种好试验田,当好试验人的责任担当,成功探索出了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乡村治理、两山理论、乡风文明、人才振兴、数字乡村等全国七个经典案例。特别是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实行村民投工投劳、诚实守信、家庭美德等生产生活各类表现,都可以获得积分,在年底统一进行集体利益所得分红,“积分制”模式下,该村创新实施“三屋同治”,即采取以屋场党小组、屋场理事会、屋场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的乡村细化治理。“积分制”管理模式入选2018年全国首批十大经典案例之一,现已连续四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由中办、国办、农业农村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以文件的形式在全国进行推广,农业农村部、腾讯公司与油溪桥村联合开发的“村级服务平台”软件,目前全国各地已有7万多个村庄在推广运用、60多所高等院校及培训基地开设积分制课程、31个省份交流学习,2023年接待全国各地培训团队413个,36000余人,接待参观、研学游客达120000余人。
热衷数字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彭育晚作为油溪桥村数字乡村建设的探索者坚持来自实践服务实际的开发宗旨,在研发中以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为纲领、以一图一表一清单为重点、以五大应用板块为支撑,用数字及时发现问题、精准分析问题、针对性解决问题,坚持群众需求导向,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水平,以积分数字化实现了乡村量化动态标准化治理。他所建设成的数字乡村成功入选湖南省2022年唯一的数字乡村试点示范村,两度入选全国经典案例。其中“数字化+积分制”打造乡村治理新模式入选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互联网+积分制’破解‘小马拉大车’”困局入选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发展创新实践与优秀案例。
彭育晚本人也多次参加高层论坛、连续三年参加湖南省一号文件的起草和为湖南“十四五”规划提建议,是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的创造者,并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中国好人”“最美扶贫人物”“改革创新先锋”“湖南省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湖南省最美退役军人”“湖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是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选调的“如何当好村支书”专题授课师,在北京、深圳、省委党校等高等院校授课1200余场,撰写基层工作体会550万余字,迎接重要领导调研考察1000余次,接待省内外参观考察团13600余次,累计授课交流人数达130000余人。
如今,油溪桥村经验做法已引起中央各部委的高度关注和高等院校的考察调研。特别是2024年10月16日,油溪桥村迎来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的亲自调研,并在跟省委书记沈晓明、省长毛伟明的见面会时点名了油溪桥村的经验做法及积分数字化建设;10月25日又迎来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梁昊光一行的深入调研并对油溪桥村深度实践党的方针政策和积极探索积分数字化给予了充分肯定。
油溪桥村三次被央视新闻联播宣传报道,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等权威媒体专题报道、中央一台《山水间的家》专篇推荐。油溪桥村也是目前全国入选推广典型案例最多的乡村,并为2023年全国唯一的和美乡村解读案例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村、全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南省乡村振兴十大典案例乡村等60余项国、省、市级荣誉称号。被农业农村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全国乡村振兴耕耘者传帮带三个导师村之一,是国家省市指定的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交流培训基地。
彭育晚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他最深爱的基层事业,就如他自己所说带领村民致富不是唯一的目的,探索乡村可复制可推广模式是他毕生的追求。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路上,他用实际行动向党和父老乡亲交上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基层工作者应有的历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