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未来地产|基于校企价值共创的“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024-09-12 21:04 《中国林业教育》杂志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国土经济观察 > 房地产 > 未来地产 >

打印 放大 缩小






基于校企价值共创的“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中国林业教育杂志 2020年6期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1]。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在校学习,还在企业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校企价值共创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主要关注教师、企业和学生等三方采取共同行动追求的价值,并通过合理机制分配创造的附加值[2]。可见,把校企价值共创理念引入到“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研究能力、提升企业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发挥着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新兴业态地产管理”是一门探索物业管理行业底层逻辑的课程,大量的授课内容比较前沿,是笔者在多年服务业创新管理理论研究与企业管理咨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而成的全新课程,具有半理论研究、半实践的性质。考虑到“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需要采用最新的企业实践案例,笔者需要经常和企业沟通,并邀请企业人员分享企业管理实践。但过去两年该课程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企业参与学校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不是单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多侧重于对企业自身的宣传,企业的育人水平和能力严重不足。

第二,如果长期邀请企业人员到课堂分享管理实践经验,企业的利益就不能在合作中得到很好的保障,导致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由于各主体之间追求的目标存在差异[3],致使高等院校及企业之间的思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容易在互动中产生交流障碍[4],使合作效果不佳。

基于此,笔者以“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教师、企业和学生三方价值共创的形成过程,以期打破传统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企业参与度与能效性较低的困境,提升“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化

笔者认为,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校企合作的成果既要指导教师的教,也要指导学生的学,更要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因此,笔者构建了“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价值共创的形成过程模型,以期达到三方共赢的目标,见图1。

图1 “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化过程

(一)优化前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单方面价值提供为基础

在价值共创形成前的“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均以知识讲授为核心,将学生视为被动的需求者,具有向学生单项提供价值的讲授模式特征。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影响优势主要依托于知识等资源,从供给面向需求面(学生)传递价值;企业主要通过单方面提供实践案例、实习机会,与学生建立连接的桥梁。虽然在这一阶段,教师和企业的课程合作能够根据学生的层次补充实践知识,但是企业与学生之间仍然围绕企业对自身的宣传开展互动沟通,难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环节提供有效的实践支撑。

(二)基于高等院校与企业协同合作优化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由于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的是不同的社会活动,两类主体各自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生产规律,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使得学校教学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相互矛盾,致使校企合作课堂教学价值共创的优化过程必然伴随着企业和教师的协同合作,最终找到校企双方利益的契合点。从企业和教师协同合作的特征来看,主要划分为3个阶段。

阶段一:双方资源识别阶段。“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有自己的教学定位,只有了解自己的所属类别、定位及真实需求,才能找到合适的企业合作伙伴。合作的成功与否与合作伙伴的选择密切相关,尽管合作成功的影响因素较多,但是双方匹配度才是成功的关键。基于此,笔者从“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特有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出发,全面梳理和审视该课程的优势、劣势。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全新”,“全新”意味着该课程对高等院校和企业都具有吸引力。高等院校需要企业提供最新的地产管理实践资料;企业也需要高等院校提供智力支持,以减少由于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导致的业务开拓风险。在双方资源识别阶段,“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就已经把企业咨询项目和课程教学集成在一起,通过此方式促进校企双方扬长避短,提高企业的合作意愿,构建长效的合作机制。

阶段二:双方利益寻求平衡阶段。学校和企业资源的差异性,必然导致双方在合作内容与方式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合作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双方积极沟通交流和互动,目的是为了提升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确保校企合作工作可以在双方的带动与推行下进入良性的循环中,即发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在该课程的各个时期都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校企双方合作共建“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起始于一次授课教师给企业高管的培训。通过授课教师的授课,某一企业高管认同其管理知识体系,这是双方合作的信任起点。此后,在多次沟通的过程中,校企双方逐渐找到利益平衡点:回答企业需要高等院校提供什么支持;高等院校期望企业提供什么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指望一两次校企双方交流就能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在寻求双方利益平衡阶段,该课程授课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挖掘企业咨询的真正需求,通过企业咨询获取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借助“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堂的理论知识体系重新梳理企业的资料,将其变成“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课堂教学的鲜活案例。

阶段三:双方资源对接阶段。在实现企业实践知识与“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对接后,授课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认知工作,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例如:目前在物业服务方面企业热衷于多种经营,授课教师不能仅仅把企业多种经营的最佳实践案例拿到“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中进行案例展示,而是要剖析企业的多种经营的最佳案例背后的商业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满足业主的真正需求。对这些问题的诠释,往往比案例本身的价值更大。

因此,笔者认为对企业案例的深度剖析,恰恰是考验授课教师能力的重要表现。授课教师对案例的剖析,不仅有助于企业思考自己的实践做法是否符合理论规律,而且也给企业提供了微型咨询报告,为企业的发展以及战略调整提供支撑。

(三)优化后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校企价值共创为基础

基于价值共创理念的教学模式可以把教师、学生和企业纳入一个生态系统中,各利益主体达成价值共识,通过价值共创,实现价值共享,见图2。

图2 校企协同合作的价值共创过程

优化后的“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特征是:打破企业与学生之间的隔阂,重新设计校企合作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授课、企业案例分享、企业参观和社会实践4个部分。“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是基于双方资源识别、双方寻求利益平衡、双方对接资源3个阶段逐渐形成的价值共创的教学模式,见图3。

图3 基于校企价值共创的“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三、基于校企价值共创的“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笔者基于校企价值共创的理念对“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认为,整个地产业态管理的底层逻辑更容易理解;企业认为,基于校企价值共创的“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有助于引导企业研究体系的搭建,提升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的支持下不断完善和验证“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凝练研究问题的能力。

(一)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从学生角度来看,“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中涉及的各类企业案例、实践运营逻辑等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非常有益。利用来自企业一线的鲜活案例以及企业实践的基础数据,笔者搭建了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利用该平台,不仅体会到了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而且扩展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增大了获取企业实践的知识容量,提高了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

(二)提高了教师确定企业讲座选题的能力

从教师角度来看,以往之所以遇到企业人员来学校做讲座流于形式的问题,很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校企各自需求都不明确,双方找不到共创的价值点。笔者通过前期“新兴业态地产管理”的讲授,找到了具体需要企业支撑的那个点。例如,在讲到物业公司如何设计多业态管理的“积分”问题时,考虑到“积分”内含有价成本,各业务板块在实现积分通存通兑、财务高效结算清算、税务积分筹划、防止积分盗刷洗黑钱等问题上有相当多细节难以理解,笔者就与深圳一应云科技公司合作编写积分部分的教案内容,一应云科技公司也将此教案内容作为公司内部培训用教材,实现了双方价值的完美契合。

(三)提高了企业为课堂教学提供有价值内容和数据的积极性

“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授课教师往往根据理论知识设计物业公司各种业态管理模式的底层框架,并直接传授给学生。笔者在设计“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就若干商业模式多次与不同物业公司沟通交流,在双方沟通过程中,物业公司发现这些模式对于企业总结过去经验、展望行业发展趋势是非常有价值的,不仅积极介入这些教学模式的修订工作,而且还结合自身业务,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提供企业的核心数据,引导教师帮助他们去解决企业自身的问题,并授权在“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中使用。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