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浙江:一份榜单揭开“亩均论英雄”背后的深意!落此一子,满盘皆活(2021原载网易号-谷川联行

2024-11-01 12:43 网易号-谷川联行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亩均论英雄 >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一份榜单揭开“亩均论英雄”背后的深意!落此一子,满盘皆活

0
分享至

话说,浙江首创的“亩均论英雄”考核评价体系,已经被江苏、山东、河南等经济大省跟牌,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股新潮流。

以前是规模为王,现在是单位产出为王。

您一定注意到了,把亩均效益作为评价标准,其实是在主动加快“腾笼换鸟”步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想要逼出土地“含金量”。

更重要的是,这项举措有助于“小而精”的企业摆脱“大而笨”的企业的压迫,获得更多成长空间。

为什么又是浙江?

有这么个说法:企业是城市的细胞。尤其是民营企业,堪称城市的活力之源。

不久前,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浙江有96家民营企业入围,数量上排在全国第一。

▲ 在浙江,超过9成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2020年,浙江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4.28万亿,占GDP比重66.3%,而这些民营经济创造的税收更是占比高达73.9%。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平原不多,石油和矿产资源也非常匮乏,肯定不能躺在庞大的资源产业上过日子。也正是因为这个,浙江不得不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靠着民营企业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

凭借着自下而上的路径模式,浙江诞生了一个个优质的产业集群:义乌的小商品、慈溪的小家电、鹿城的皮鞋、永康的五金、绍兴的轻纺。

民营经济遍地开花,造富了一方百姓。浙江堪称国内城乡发展最为均衡的地方,如今还肩负起了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重任。

理念先人一步,动作快人一拍。“亩均论英雄”的高招从这块土地上诞生,也就不奇怪了。

中小企业如何拿到发展的砝码?

如果仔细查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就会发现:很大一部分企业并不是发迹于大城市,而是在县城或者乡镇上成长起来的。

恒力集团和盛虹集团都诞生于盛泽镇——苏州的一个纺织小镇。当初依托织造和印染业务起家的两家企业,如今已经成为了化工行业的龙头,更是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同样靠纺织起家的魏桥集团,是小镇青年张士平在山东邹平县魏桥镇建立的。

广东顺德也是著名的民营经济摇篮,北滘镇、容桂镇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诞生了美的、格兰仕、万和等知名品牌。

这种情况在国外也很普遍。比如连续多年排名世界500强首位的沃尔玛,就诞生于美国阿肯色州小城本顿维尔。

很有意思,这些发迹于小镇的大企业,虽然近几年已经逐渐把部分产能转移到外地,但是总部仍然牢牢地扎根在当初的小镇里。

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些小地方当初是如何引导这些小企业慢慢做大到世界五百强,而没有在它还弱小的时候就竭泽而渔的。

亩均论英雄:落此一子,满盘皆活

从这个角度,再来充分理解一下“亩均论英雄”背后的深意。

十九大以来,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如何转型,如何判断是否高质量,浙江做出了精细化的示范。

“亩均论英雄”,就是对所有工业企业、大部分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各类产业园区根据亩均效益进行“体检”,根据“体检”结果来配置资源,推动土地、能耗、排污等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

注:亩均效益,从农业领域的亩产而来,包括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

现如今,不管大城市还是小地方,都有一种追求“大”的执念。只要项目产值够大,土地、能耗、排污都好商量,很少会去关心产品附加值、生产效率,甚至环保上都能让几步。

这种求大求全的考核标准,导致企业倾向于先负债做大,拿优惠政策再继续做大。然后呢?拿地,土地捆绑金融,脱实向虚——最后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实体经济占比也越来越低。

这样的考核标准,导致资源要素一直向大企业倾斜,“小而精”的企业不但永远长不大,甚至连生存空间都岌岌可危。

但是如果按照亩均效益进行评价,“小而精”的企业将获得极大优势,那些过分追求规模和速度,一口吃成“虚胖”的大企业反而会处于劣势。

▲ 2017年上线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民营经济发展史,折射出了义乌商人、浙江商人乃至中国商人的精神。豆瓣评分高达8.2。

其实,这两年在议论的南北经济差距拉大,就是南北方县域经济差距大,而县域经济的主角是中小民营企业,是以中小民营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所谓的南北差距,本质上就是中小企业发育好不好、民营经济发展好不好的差距。

习总书记强调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事出必然,顺理成章。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我们在工业软件、航空发动机、芯片等方面与先进国家差距巨大,很多专业制造领域仍然被国外垄断。

这些不是仅凭大企业和科研机构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依靠规模化就能解决的,而是要从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中诞生,从在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

帮中小企业找到自驱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必备命题

碍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环境,“亩均论英雄”的改革目前也许只会在头部省市蔓延,但是其背后隐藏的——以绩效杠杆促进高质量发,帮助中小企业找到自驱力,值得引起每个人的高度重视。

在“亩均论英雄”的实践过程中,浙江探索出了很多有特色的举措,非常有参考价值:

第一,因地制宜,创新亩均效益评价办法。

浙江确定的6项指标只是基础,行业分类、划分标准、核算口径都需要深化研究,不少地方对评价规程、内容和机制做了积极探索。

比如,海宁市整合设置科技创新指标,其中包括研发经费支出、发明专利、省级新产品3个二级指标,进一步强化了“创新论英雄”

▲ 从皮革之都到“时尚潮城”“品质潮城”,海宁市推动皮革裘皮产业的不断开拓创新,塑造出海宁皮革这一产业集群典范。

乐清市根据企业规模、科技含量等因素实行提档降档制: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行业龙头和上市公司定档为A+;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企业提升一档;占地10亩以上的规下企业和发生安全生产、环保事件的企业要降档。

第二,充分落地资源要素差别化措施。

只有让“英雄企业”尝到甜头,让“虚胖企业”吃到苦头,才能真正激发企业的自驱力,让高质量发展的理念钻进企业家的心里。

温岭市以亩产效益为导向配置土地资源,出台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实施意见,将具体地块先予租赁经营,待企业投产进入稳定期后,对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再启动土地出让程序。

义乌市制定了涵盖财政、土地、能源、环境等方面的17项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实行差别化的水电气价格、城镇土地使用税率、排污权指标分配等政策,促进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

第三,严格把控增量项目的准入门槛,在招商引资中算好精细账。

在越来越突出的土地要素制约面前,必须从项目落户前就做好项目研判,严把准入门槛。

杭州市滨江区设置“3+2”产业用地准入条件(亩均投资600万元、产出1000万元、税收100万元,解决就业300人、地下开发2层),在“引资引智—孵化培育—量身供地”的基础上,推行“研发总部+生产外移+结算回城”新思路。

还有一点,参与亩均效益评价的服务业企业,不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把它们排除在资源倾斜政策之外,意图十分明显,资源和优惠是给实业的,不是给金融房地产的。

企业是一座城市的细胞,是城市的创造者和城市扩张的推动者。而一座城市能否善待所有企业,是否愿意引导中小企业成长,能否给予真正的支持,则是一个国家能否持续繁荣的关键。

中国已经走过了钢筋水泥的拐点,处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想拥有健康的未来,不仅要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更要有让中小企业成为old money的耐心和毅力。

你我都身处其中,自然明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