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北邢台:以“亩均论英雄”谋寸土尺金
以“亩均论英雄”谋寸土尺金
——看邢台在项目建设中如何突破土地要素制约
河北省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在土地要素制约的情况下实现寸土尺金?
今年以来,邢台市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打出“标准地”模式改革、“五未”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处置等一系列组合拳,运用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以差别化政策为调控手段,把土地资源产出率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明确“234+1.5”项目准入门槛
夏日骄阳似火。近日,位于邢台市南和开发区的派得宠物食品有限公司二期扩建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施工正忙。
“项目容积率1.5,亩均投资320万元,亩均产值1800万元,亩均税收20万元,符合邢台市‘234+1.5’项目准入标准。”今年初,派得宠物食品有限公司二期扩建项目得到如此评价后,顺利入驻南和开发区。
该公司行政部经理霍建新指着项目现场表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宠物食品18万吨,年产值18亿元,同时可以容纳500至800人就业。
在越来越突出的土地要素制约面前,今年邢台市着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将“农业亩产效益”理念引入项目建设中,算好亩产投资、亩产经济效益、亩产社会效益的精细账,旨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更大价值。
该市规定省级各类开发区和省级特色小镇的规划范围内,全面启动新增的备案类工业项目和服务业项目“标准地”供地工作,明确了“234+1.5”项目准入门槛。“234+1.5”,就是亩均税收20万元,亩均投资强度300万元,亩均产值400万元,容积率要达到1.5。
与之前招商引资项目土地利用率低、产值不受限不同,邢台市创新实践的“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督”的“标准地”出让制度,明确企业投资项目亩均产出控制指标等硬约束,进而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截至目前,邢台市“标准地”用地335宗、1.26万亩,项目总固定资产投资377.82亿元以上,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增加税收23.73亿元以上。
“亩均论英雄”倒逼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3月份,河北邢台电缆有限公司迁建升级改造项目落户邢台经济开发区,并按照“标准地”要求与邢台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土地使用合同。
“这一要求,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河北邢台电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苗振卫坦言,“但是我们也有信心变压力为动力,从长远看对企业发展是有好处的。”
邢台市提出,到2022年,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6%以上、单位能耗增加值年均增长8.6%以上、单位排污权增加值年均增长6.4%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
在优化项目增量的同时,邢台着力调优存量,提升亩均税收水平。该市对全市7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用地3亩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行亩均税收评价分类,并制定了差别化政策,在用电、用气、用水、用地、排污、信贷、财政等方面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通过区别施策,倒逼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河北邢台电缆有限公司迁建改造项目的土地原为普利斯(邢台)科技有限公司所用。普利斯公司虽然建好了部分厂房,但迟迟未投产,属于“五未”土地中的“建而未投”,因此被评为“不合格”,遭到“清退”。
“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必然会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配置,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邢台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徐小平认为。
目前,以“亩均论英雄”已成为邢台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指挥棒”。2月底,隆尧县举行了“标准地”模式重点招商项目网络签约仪式,成功签约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非油炸蒸煮面一期等4个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1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2.07亿元,总占地338亩。因这些项目投资大、产值高、经济效益好,该县“标准地”模式成为全市范本,得以在全市推广。
建立全周期土地管理长效机制
“企业取得土地之后,我们联合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选派的规划设计师主动和企业对接,拿出最佳设计方案,既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也能满足邢台市的‘标准地’模式要求。”邢台市南和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黄志中表示。
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洪岩表示,邢台市各地都按照“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四方面要求推广“标准地”模式管地,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初步建立起高效利用土地的长效机制。
以南和区为例,对“标准地”模式入驻的企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严格按照容积率1.5的要求审核企业设计方案;对“腾笼换鸟”的新项目,也严格按照“标准地”的要求,从严把控各项指标。
黄志中表示:“项目投产后,在约定期限内,若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产出、能耗标准和环保标准等指标通过复核,则直接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若未通过复核,责令其限期整改。”
为保证“标准地”模式落地,邢台市严把土地关口,制定了系列文件,明确标准、规范程序、严格要求,并通过专题培训、督导调度、定期通报、考核奖惩等措施,强力推进项目供地和“标准地”改革。
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落实“妈妈式”服务理念,推进工业项目规划“零审批”,最大力度压减从拿地到开工这一阶段的审批环节和报建材料,实现“标准供地、审批归零、证随地走、拿地即发”;对取得“标准地”的项目,通过提前介入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推动项目快速开工、规范建设、早日见效。
在控制土地增量的同时,邢台市还积极盘活存量,加大对“五未”土地处置。今年以来,该市组织了三轮拉网式摸排核查,建立“一地一册”台账,对不达标的限期整改。截至目前,邢台市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1万亩,处置供而未用土地1.08万亩,盘活处置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土地311宗、1.66万亩,处置率82%。
邢台市“五未”土地处置、“标准地”模式管地、“亩均论英雄”是一个政策体系,是土地管理的一大变革。赵洪岩认为,“五未”土地处置着眼已批、已供土地处置,重在盘活;“亩均论英雄”,着眼企业投入、产出、税收、能耗、环保等指标,重在提质。这些政策和做法的目的是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破解土地要素保障制约,助推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
0人参与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