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
点睛署书:乔惠民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插播导读
寻找中国不同美术领域中的“空白”美
佟雪松
【摘 要】文章从老子的道家哲学思想入手,简单探究中国的建筑装饰、水彩绘画、动画电影当中“空白”美的运用,旨在阐释“空白”在中国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空白;道家哲学;建筑;水彩;动画电影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64-01《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可遇而不可求,可见而不可见得,恍惚的意境与神情,才是认识、了解审美的最高境界。老子反对直接表达美,他寻求一种不能用语言传达的空白美学思想,不同领域中,空白美学都体现出一种有与无、多与少、黑与白、虚与实对比的亲疏关系。老子的道家哲学文化对中华民族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在造物的方方面面,其中包含的有无、多少、黑白的辩证关系深刻影响着不同的美术领域。
一、建筑内外中的“空白”美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无”即是“功能空间”。有形的东西给人们带了具大的便利,但同时又强调“无”的重要用途,正是有了“无”的存在才能将“有”的价值显现得淋漓尽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删繁就简,追求清新雅致,在色调上多是白墙木柱,清丽脱俗。苏杭的建筑如此,安徽的西递、宏村如此,江西婺源的建筑亦如此,大都黑顶白墙,在崇山峻岭的掩映下,那些粉墙黛瓦似乎是无色的,这正在哲学上符合了“空白色彩运用的形式美法则”。“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庄子·人世间》)。中国古建筑结构与装饰中“空白”元素的应用是随处可见的,像室外的回廊、亭子的结构都是空的,但正是这空却把自然环境和建筑物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却是实在的“功能空间”,充分体现出“无”的价值。室内的梁柱、帷幔、屏风、挂落的摆设把室内的空间含蓄地过渡开来,使整体建筑无论室内外都有一种似连非连、隔而不断的道家哲学情趣。
二、水彩艺术的“空白”美
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黑白即为宇宙的一统原则,这是中国传统的天地法则。黑白相较,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创作重要标准。中国古代水墨画多用黑白二色来表现,但无论山高水深、草短木长都能够表现得栩栩如生,其中“空白”元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气韵生动是中国古代画作所追寻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在乎气韵,只有气韵,方可生动,气决定韵。
水彩画是舶来品,用水作为媒介,融合透明材料,决定了它独特的审美观念。中国水彩画往往讲究“难得空白、妙在空白和空白是画”的审美思想。“用心于无墨之处,尤难学步,知白守黑,得其玄妙,未易言语形容”,黄宾虹先生的这句话虽然是形容水墨画的,此时放在水彩处也再贴切不过,水彩画的“空白”也形成了“知白守黑,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中国动画电影中的“空白”美
在老子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美术形式追求的是“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朴素简约思想,在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常把“情”和“景”结合起来,即将浪漫与现实结合起来,通过对意境、情境的追求展现对浪漫与现实的描述。黑白使人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在中国动画电影中,水墨动画更具有这类特点,运用了水墨的大片空白描写意境、衬托主体,引人联想。夸张的人物造型情态更有利于表现真挚情感,水墨动画图形质朴、造型明快、有深刻的内涵,采取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使人回味无穷,充分展现出中国艺术“无画处结成妙境”的空灵悠远的意境美。《山水情》中用“半边”构图和空白处展现烟云水气的甜润灵秀、清新飘逸;用“梅花点瓣”式的笔触浓浓地刻画出苍茫山色,水的“白润”与墨的“黑韵”交融在流动的画面中,虚中有实、实中带虚,从而形成一个意中之境的艺术空间。①结尾时老琴师惜别小渔童,踏上归途,尽显对未来的祝福与赞美。当老琴师逐渐消失在茫茫山野中时,山间的飞鹰、孤雁和潺潺的河流将观众的视野带入了更广阔的天地中。大段的空白使人不但感受到浓浓的离别情意,更为小渔童的未来感到欣慰,一切都在这空白的韵味之中,简单而真实地表达出了意境。
“空白”作为中国美术作品中重要的形式美追求,是华夏最具特色的民族艺术瑰宝。作为祖国文化艺术的传承者的我们,不但要掌握纯熟的技法,还要对它们进行创新和发扬。当然,“空白”的运用一定要与艺术品相适应,切不可生搬硬套,只有对这一美术语言的审美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在美术作品中运用得游刃有余,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地,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
注释:
①李季.谈中国动画电影中的意境美[J].美术大观,2012(02).
参考文献:
[1]魏天德.室内设计中的空白美学[J].艺术教育,2012(04).
[2]杨净静,张洪亮.简析水彩艺术中的“留白”美[J].艺术教育,2012(02).
[3]李季.谈中国动画电影中的意境美[J].美术大观,2012(02).
[4]董菲菲.对人体写生观察方法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