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甄若宏 经济发达地区六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20-05-15 23:36 安徽农业科学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国土经济观察 > 学者经纶 >

打印 放大 缩小


经济发达地区六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2017年17期

摘要基于统计调研手段,分析了江苏六次产业的必要性和发展目标,结果表明,具有融合性、价值性、组织性、共享性、社会性和选择性六大属性的六次产业,已成为江苏现代农业发展转型的必然模式,是引领居民突破安全底线向健康转变的有效途径。在发展模式方面,农业企业具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无可比拟的资本、资源、市场、科技等优势,是统领六次产业向好发展的最适合的农业经营主体。

关键词发达地区;六次产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7-0231-03

AbstractWe analyzed the necessity and development goal of Jiangsu’s development of six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research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x industries have six attributes of integration, value, organization, sharing, sociality and selectivity. It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mode of Jiangsu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lead residents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om line of safety to health. In the development mode,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unparalleled capital, resources, market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ch as family farms, professional investors and 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 They are the most suitabl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ain body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x industries.

Key wordsDeveloped areas;Six industries;Development model

基金项目江苏省单项推广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KF(17)2014〕)。

作者简介甄若宏(1978—),女,河北新乐人,副研究员,博士,从事农业生态和区域农业研究。

收稿日期2017-03-31

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科教资源、发达的农业水平,作为我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江苏省农业也面临着成本与效益、资源与环境、数量与安全、创新与传统等突出矛盾。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继续保持农业的高速高位发展态势,基于次方增速理论的六次产业能否破解产品滞销、效益下降、增速缓慢等问题的瓶颈制约,很多学者在农业产业经营主体一体化[1]、新农人等六大关键词[2]、日本韩国发展“六次产业”对我国的启示[3-4]等方面对六次产业进行了概述。笔者根据第二届江苏品牌农资暨农技成果(南京)交易会、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调研材料及2016年《江苏统计年鉴》,基于农业发展基础探讨江苏六次产业发展模式,探讨作为经济强省、农业大省的江苏如何借鉴日韩经验、如何定位、以何种模式发展六次产业问题,以打造经济发达地区六次产业发展的典型范式。

1六次产业发展背景

1.1产业结构比例失衡带来经济增长缓慢问题

从图1可以看出,2011年以来,江苏一产比重以平均每年1.91%的速度递减,二产以平均每年2.18%的速度递减,三产则以平均每年2.92%的速度递增,其中一产仅占总产值的6%不到,从业者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从农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又从工业转移到商业。如此循环,致使产业结构比重严重失衡,据统计,农民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来自一产的增长率已低于72%,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5],带来供需结构矛盾、产业竞争力不高、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增收乏力等一系列问题。

1.2农业劳动力锐减带来“地谁来种”问题

从表1可以看出,江苏乡村劳动力以平均每年0.39%的速度递减,而参与农业的劳动力则以平均每年1.81%的速度锐减,带来土地荒芜、“地谁来种”等问题。以江苏无锡蔬菜强镇洛社镇为例,本地菜农不足20%,且多是兼业化菜农,剩余劳动力转移至非农产业,不仅导致村庄空心化,也带来环境问题,外地菜农随地建棚建舍,脏、乱、差现象尤为突出。

1.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带来农业价值难以提升问题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江苏省,2015年从事一产的从业人员仅占18.40%,通过对149个农场主调查发现,初高中文化水平占到83.22%,而农业企业、新型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人,受国家农创政策的推动,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务工青年逐年增多,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年龄逐步年轻化,50岁以上的占到11%(图2),而具体参与农事操作的劳动者平均年龄超过58岁。从业人员的老龄化、较低的技能水平制约农业价值的提升,产业链的延伸不足,制约农业经济和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

1.4农业经营模式单一化带来产业效益不均问题

江苏全省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计超过40万个[6],其中专业大户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占到68.38%(图3)。从经营模式来看,这4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单干户占到78.27%,且90%以上仅从事种植、养殖产业的其中一个环节。具有农户兼合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谁牵头、整体素质如何、怎么经营、是否有企业支撑”等系列问题,成功运營的占比不足30%。“公司+农户”模式中,公司负责项目区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部分技术指导,农户租赁场地,部分采取契约式合作,收购农户产品,公司充当“菜贩子”角色,赚取差价,其利益点仅停留在其中一个环节,缺乏系统性。

2六次产业发展属性

2.1发展属性

针对农业比重的持续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年龄、文化等层次不一,利润环节单一等问题,应强化各主体的相互融合,实现产业效益均衡分配,从而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经探究,江苏六次产业应具备如图4的六大属性。①融合性,无限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产前、产中、产后每一环节的有机融合,利益共享。②价值性,突破“1+2+3”或“1×2×3”模式,以次方概念无限扩大产业每一环节都不可缺乏的创新价值。③组织性,以农业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同一化,科学合理设置每一产业环节,实现产业链条内部化。④共享性,打破每一环节主体相互结合、利益分配不均的现状,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相互提升的融合关系。⑤社会性,六次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有关科教院校的精准帮扶,才能实现六次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提高效益,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⑥选择性,利益共享的每一链条主体需符合经营主体设置的年龄、文化、理念等方面的准入门槛,以更好地落实经营主体的发展脉路。

2.2发展目标

江苏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万元,人均GDP超过8.8亿元,综合竞争力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如此高收入的同时,居民的生活目标已突破固有的消费结构和水平,向着自身健康水平转变,安全已不足以承载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对物质文化、环境资源、条件建设等的需求,注重人身权益的食品健康、生态健康和安居乐业将是江苏六次产业发展的现代目标(图4)。①食品健康,从碳足迹理论来讲,绿叶蔬菜的生态消费半径仅为30 km,因此根据当地居民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实现农产品地产地销,不仅促进本地农产品消耗量,把延长的加工、销售等环节利润本土化,同时减少外来产品的流通等成本,减少碳排放,为居民提供健康农产品。生态健康,江苏滨江临海,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保有量全国最高,环境治理工程深入推进,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居民追求的“青山、绿水、蓝天”的生态健康环境指日可待。安居乐业,重点反射在农耕文化的传承,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旅游、文化传承功能”,江苏六次产业更加注重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的饮食文化,以使用农家肥为主的换茬轮作等传统劳作技术和农机具,地方特色的江南水乡等,恢复农村、农民、农业的原态,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3农业企业为经营主体的六次产业发展模式

综上六次产业发展属性及发展目标,六次产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产业链延伸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性产业,要求经营主体同时具备资源、组织、市场等多重能力。农业大户、家庭农场由于经济实力、组织能力、操作规模的限制,基本局限于产业的某一环节,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多产业的经营能力有限。农民专业合作社则由于入社成员水平、牵头人能力等原因即使正常运营也仅局限在合作层面[7],此外,市场应变能力、产业承载量、组织管理能力等也制约着其正常运转,难以承担六次产业发展的重任。农业企业可归结为具备资本融合、基本生产、科技创新、组织管理、市场运作等综合特点的全能型主体,是发展六次产业的关键抓手(图5)。农业企业依托强大的政策分析、市场走势、科技攻关等优势团队,科学配置第一产业结构与规模,与之配套的加工能力和市场营销平台,以及延伸的体验、观光等功能,不仅实现本地农产品差异发展、地产地销、自給自足,延伸的产业链条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传承农业文化。六次产业中的每一环节主体由跨进准入门槛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成,从农业企业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为由农业企业综合管理的融合发展模式,主体间环环衔接,尤其参与田间基础生产的主体参与到加工、销售、体验等效益分配环节中,实现利益科学分配,更加强化主体间通力合作、效益共赢的局面。

以无锡洛社镇为例,为改变农村土地分散、土地生产率低、产业效益不高等问题,依托总资产3亿元以上,经济实力雄厚的无锡光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工补农成立了以发展六次产业为核心的尚田农业现代科技有限公司。尚田公司以万马村为核心,深挖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产业环节的增长潜力,同时,将周边村落、寺庙和自然景观纳入一体化精心规划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并培育以当地居民为主的素质高、操作强、理念新的家庭农场,以绿色健康的一产为基础,发展豆腐坊、油坊等体验工坊,通过亲子游、电子商务等形式展销农产品,打造一个以“爱”为主题,将现代农业、人文历史、休闲观光实现有机融合,集农事劳作、生产加工、休闲体验、特色养生等为一体,经济发达地区安居乐业的“爱的小镇”典型范式。

参考文献

[1] 牟少岩,李敬锁.“六次产业”当以农民为经营主体[J].农村工作通讯,2015(13):49-51.

[2] 王铁军.六次产业的六大关键词[J].农经,2015(6):36-37.

[3] 张佳书,苑会娜,傅晋华.日本发展“六次产业”的典型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6(10):148-154.

[4] 王乐君,赵海.日本韩国发展六次产业的启示与借鉴[J].农村经营管理,2016(7):9-14.

[5] 沈贵银.关于推进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问题[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8): 1-4.

[6] 赵月兵,顾俊.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1):80-82.

[7] 甄若宏,王强盛,李德新,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服务需求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0(4):36-40.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