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广】对统筹推进战疫情稳增长的几点思考

2020-03-09 02:14 经济日报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国土经济观察 > 学者经纶 >

打印 放大 缩小

乔惠民署书点赞:慧眼                       (天下口碑插播)

--------------------------------------------------------------------------------------------------------------------

 

来源  经济日报  时间:2020/2/28 17:06:44|点击数:29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

  对此次疫情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社会上有许多担心,甚至产生一些悲观的情绪。其实,研判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既要考虑这一短期冲击的影响,也要正视其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长期问题的交互影响,更要看到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所面临的机遇。盲目乐观不可取,而放大悲观情绪缺乏信心更不可取。

  我国是个大国,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仅会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而且中国经济也会获得新的动能,朝着更高的发展目标迈进。在此,就当前统筹推进战疫情稳增长提出几点思考。

  此次疫情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较大,总体上可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和基本面不会改变

  人们在预测未来时,一般会采取趋势外推法,像做天气预测一样来预测经济增长趋势。结果有可能因恐慌或太注重短期的冲击而明显夸大短期重大事件对未来中长期趋势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形势不等于趋势。当前形势与未来趋势的关系是:形势=趋势+干扰。那么,趋势=形势-干扰。在分析未来趋势时,必须将“干扰”剔除。此次疫情必然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冲击,但就经济发展来讲,重大疫情只是一种短期的“强干扰”,不会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趋势。综合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较大,总体上可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和基本面不会改变。疫情可能会对2020年一季度GDP增长产生下拉1个百分点左右的影响,不过估计二季度将开始迅速恢复。

  分析起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较大,且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差异。一是从产业来讲,短期对服务业影响较大,估计随着疫情的逐步消失,将会明显恢复。其中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和航空业等受影响最大,可能出现比较大的负增长。其次受影响较大的是商品零售业和文化娱乐业等。另外,对工业和建筑业也会有较明显的影响。二是从需求上讲,对消费的短期影响较大,而对投资、出口影响相对较小。疫情对需求的影响主要是消费,但日常生活消费受影响较小,受影响大的是旅游消费、出外就餐及文化娱乐消费等。估计一季度消费增长可能很低,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疫情对投资和出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很大。三是对短期物价的影响比较大。主要是食品价格、医疗用品价格受疫情影响必然出现较大的波动,有可能使一季度CPI增长比预期高,而且前期我国正处于食品价格因猪肉出现供不应求而上升的时期,这种影响无疑是“雪上加霜”,但由于是短期冲击,可能很快就会消失。多年来,我国核心通胀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预计今年的物价增长继续保持“前高后低”。四是对就业总量的影响有限,但会产生明显的结构性问题。从就业总量形势看,不论是短期还是中期影响都不大,主要是结构性影响,一些小微服务型企业难以承受短期冲击可能出现一定范围的倒闭,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

  坚定信心、稳定预期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同时应有序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活力

  如果当前人们对疫情的悲观情绪过度蔓延,并与我国经济发展本身存在的下行压力交织,可能会导致我国经济形势恶化。因此,当前必须把稳预期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而稳预期最主要的是减弱对一些重要行业以及小微企业的冲击,而不是开闸大放水,财税政策和特殊的救助政策应成为宏观调控的主导。要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在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减税降费、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减免租金等具体措施,并且这些措施应当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间性。就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来讲,有些要以减税降费为重点,有些则要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重点,还有的则应以减免租金为重点,甚至有些要多管齐下。就许多受疫情冲击较大而处于停业状态的企业来讲,疫情发生期减税意义不大。减税政策主要是在疫情结束后,当其恢复到正常营业状态时,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这些企业税收减免,以弥补前期的损失。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继续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仍是当务之急。同时也要为不久的将来转入恢复期积极做好准备,积极有序地组织错峰返程返岗工作,逐步恢复绝大部分地区经济活力。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总体稳定,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恢复生产和必要的服务。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要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

  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首先,从需求损失来讲,与非典时期相同的是,此次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很大,但不同的是,现在我国经济更加依赖于消费,消费主导型经济基本形成且需要不断巩固。最近几年来,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较高,稳定了消费就是稳定了经济。其次,我国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这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重要基础,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是保持长期稳定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再次,目前我国投资规模及占比偏高,投资增长将出现长期的递减趋势,主要靠扩大投资的老办法来抵消冲击的办法不可取。

  扩大消费要出更多的实招,做到精准有效。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稳消费的政策,主要用改革的办法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这方面的改革举措还应加大,特别是要加强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居民消费的时空便利化水平。另外,可考虑对低收入人群在经济下行期和疫情期间因物价上涨或收入减少而出现的购买力下降给予直接补助。

  稳投资重点应是着力增加公共服务方面和促进提质增效方面的投资。扩大投资不能搞“大水漫灌”,而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增加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投资、投入,近期尤其要着力加大财政对医疗服务方面的投资、投入。医疗科技发展以及大数据监测方面将是未来投资的一个长期增长点。二是大力增加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质量提升方面的投资。就传统产品来讲,我国生产能力很强,但质量优的产品偏少,即中低档产品过剩,高档产品短缺。许多企业的供给效率低、效益递减,就是无法在最后的高精环节实现突破。因此,提高产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我国工业发展扭转报酬递减律影响的关键,特别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应成为我国未来扩大投资的重点。三是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基础,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方面的投入,全面提升我国的高新技术发展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坚决抑制投机性需求,降低投机的回报率,使其对创新发展的抑制效应降到最低。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商事制度改革,并与深化税收制度、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提高企业创新活动的回报率。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王小广)

 

来源/作者: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