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远远等】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以安徽屯溪老街为例

2019-10-14 09:29 全国流通经济杂志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国土经济观察 > 学者经纶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推荐好文】

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以安徽屯溪老街为例

 

一、引言

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的影响力内化于旅游产业,利用旅游的吸引力彰显文化的价值,进而使旅游有文化的扶持变得更为丰富,文化在旅游活动中也能够更好地传承。文旅融合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成为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快速推进的文旅融合发展实践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是,检视有关文旅融合的研究文献发现,学术界相关学者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大多数是以某个省份或者城市乡镇为研究对象去探究其在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的发展[1-3]。诚然,随着研究文旅融合的文献和学者越来越多,也有不少学者关注到了某一类旅游景点或者某一特定的旅游景点的文旅融合发展,比如,叶银宁(2017)以文旅融合为大背景,探讨了大明宫在历史旅游开发中游客体验感差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式[4]。王梦婷(2018)以嵩山文化产业园为例研究了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园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并结合嵩山文化产业园探讨出嵩山文化产业园文旅融合的四条发展路径[5]。付莉萍(2017)分析了特色小镇发展与云南文化传承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剖析了丽江模式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路径[6]。还有少数学者针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问题展开,比如,桂拉旦(2016)阐述了文旅融合对乡村扶贫的效应,并从产品定位、扶持对象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文旅融合型乡村精准扶贫模式[7]。韩彩霞(2018)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景点品牌构建的原则和路径[8]。

總体来看,在研究文旅融合的文献里有少数针对某类或者某个景点文旅融合的研究,但是对于历史文化街区这一类重要旅游景点的文旅融合的研究很少,而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的探究,目前更是一片空白。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安徽省著名历史文化街区——黄山市屯溪老街为例,在阐述屯溪老街现有的文旅融合发展基础及主要形式的基础上,分析屯溪老街文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屯溪老街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二、屯溪老街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及主要形式

屯溪老街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承载了黄山的砚墨、建筑、饮食、茶等多种文化,是安徽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由 18条巷弄构成,呈鱼骨式结构形态。屯溪老街保持着宋明清时期以来的徽州作坊和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小青瓦、马墙头,古朴典雅,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2009年,屯溪老街入选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5年,屯溪老街成为国家对外公布的第一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目前,屯溪老街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文化商业游憩区,每年接待的游客量约为700万人次。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老街历史文化资源并提升老街片区功能业态,2016年黄山市文投公司和屯溪区国资运营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1.屯溪老街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

(1)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旅融合夯实基础。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9]。屯溪老街坐落于安徽南部黄山市境内,汇聚了黄山市的砚墨、饮食、建筑等多种文化。首先,从建筑文化上来说,屯溪老街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皖南建筑风格,具有极其浓厚的历史感和极强的观赏性。其次,屯溪老街聚集了当地的众多特色美食,比如黄山烧饼和黄山臭鳜鱼都是最受游客喜欢、销售量颇高。再次,茶文化是黄山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屯溪老街融合了黄山的茶文化进行发展,茶叶店是屯溪老街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店铺,另外屯溪老街里还分布着少数茶馆。最后,屯溪老街也是喜爱书法的人爱去的地方,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产自于黄山。屯溪老街上分布着售卖歙砚的商店,其中不乏一些著名店铺如三百砚斋等店铺,引得许多人慕名前来。建筑文化、茶文化、砚墨文化、饮食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屯溪老街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政府的大力扶持为文旅融合提供便利。为了更好的发展屯溪老街,黄山市文投公司与区国资运营公司按照7:3的比例于2016年成立了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全权负责老街开发工作。该公司《屯溪老街综合提升工程简介》明确表示要将屯溪老街建设成为文化娱乐休闲及徽文化展示区,依据“一巷一品”的建设原则将屯溪老街的18条小巷改造为体验式作坊、书法古玩街、徽商文化展示区、徽州民俗文化展示区等。由此可见,屯溪区及黄山市政府对屯溪老街的文化和旅游相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3)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文旅融合提供市场。旅游者的到来是旅游目的地能够更好发展的前提,因此可进入性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屯溪老街在可进入性方面占据优势,为屯溪老街带来了大量的客流。屯溪老街较强的可进入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黄山作为旅游的热门城市,其在交通方面的基础设施完备;二是屯溪老街地理位置优越,其距离黄山火车站,黄山高铁站(黄山北站)和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车程都在半小时之内。极强的可进入性为屯溪老街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客源市场,也对屯溪老街的文化旅游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屯溪老街文旅融合的主要形式

(1)地方特产文化与旅游商品的融合。黄山臭鳜鱼、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山烧饼等都是较高知名度的农副土特产品。作为黄山著名游憩区的屯溪老街,将这些农副土特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进行销售。在屯溪老街的入口处的老街第一楼等饭店里能尝到绝对正宗的黄山臭鳜鱼,黄山的各种名茶还有黄山烧饼作为旅游商品在屯溪老街上更是随处可见。各色各样的茶叶和各种口味的黄山烧饼成了屯溪老街最著名销售量最高的旅游商品。当地的饮食文化和旅游结合在一起的融合方式是将地方特色小吃和特色农产品与旅游结合发展成为旅游商品,也是屯溪老街将当地文化与旅游进行结合的最主要的方式。
 

(2)建筑文化与民宿的融合。民宿是近几年深受游客喜欢的住宿方式,屯溪老街的建筑体现了明清时期皖南的建筑文化。屯溪老街将带有马头墙、粉墙黛瓦、砖木雕刻极其精致的典型徽州民居改造成民宿供往来的游客住宿。屯溪老街的民宿主要分布在屯溪老街的三条横向的巷弄里,距离屯溪老街的正街较近,便于游客进入屯溪老街游玩,并且游客可以在民宿里观赏新安江夜景。屯溪老街将当地的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出来的民宿产品有助于游客更加真切的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3)历史遗迹与旅游博物馆的融合。为了更好的展现黄山及屯溪的历史文化,屯溪市政府和对屯溪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万仁辉分别投资兴建了一座博物馆,分别是政府主办的屯溪博物馆和私人主办的万粹楼博物馆。屯溪博物馆和万粹楼博物馆是徽州文化的缩影。就万粹楼博物馆来说,万粹楼博物馆陈列了大量的文物,仅珍贵砚台便有900方,具有重要的观赏及研究价值。作为旅游博物馆,这两个博物馆的存在让游客看到的不仅是现在的屯溪老街,更是各个时代的屯溪老街及当地文化的沿革,让游客对当地文化能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

三、屯溪老街文旅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商业化,原真性丧失

广义的原真性意义涉及物质与非物质层面,涵盖历史建筑、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四个方面[10]。屯溪老街在发展过程中,原真性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首先,屯溪老街商业化开发过程中,人工环境原真性遭到了破坏,商铺多用玻璃代替了原本的砖石墙面以便于商品的展示。其次,屯溪老街共有店铺239家。其中只是主营茶叶的商户占比27%,可见其商品雷同性很大,商品质量更是稂莠不齐,这加剧了商店间的商业竞争。一方面,由于商业竞争导致邻里关系紧张。另一方面,过度的商业开发、雷同的旅游商品等导致历史文化街区从文化高地逐渐变成了喧闹的大市场[11]。过度商业化导致的邻里关系不和谐与原著居民生活风气的改变使得屯溪老街的文化原真性发生了改变。再次,因为一些危房改造和店面装修等原因对原房屋进行加工、修补等,但是随着原房屋被拆毁,用以加工的材料和原来房屋的材料并不相同。除此以外,原本的屯溪老街是以居住为主,商业为辅,可是现在的屯溪老街主要是以商业为主,很少有居民在此居住。这两点导致了屯溪老街的历史建筑的原真性发生改变。

各种原因导致的屯溪老街历史建筑、人工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改变都是对屯溪老街历史原真性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2.产权复杂,缺乏统一规划

屯溪老街房屋产权包括公司和个人混合产权房、公司产权房、个人产权房三类。目前,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屯溪老街的开发与保护。由于屯溪老街有接近2/3的房子属于个人所有,造成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很难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因而形成了现在老街上的商户有200多家,但售卖的主要是茶叶、黄山烧饼、歙砚等高度同质化或缺乏特色的旅游商品的情况。尽管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深刻的意识到屯溪老街商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但是因为房屋产权有2/3是属于个人所有,原住居民想要卖什么、怎么卖公司无法干涉。房屋产权复杂加大了企业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的难度,是屯溪老街开发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3.文旅融合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屯溪老街文旅融合主要体现在销售的旅游商品上。但不管是农副土特产品,还是手工艺品,都只是将当地的文化浅显的融入到商品当中。例如,茶文化、书画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主要通过销售的茶叶、歙砚和徽墨来体现,缺少将茶叶、歙砚和徽墨的制作工艺进行展示的场所。除去屯溪老街博物館之外的其他文旅融合方式特点不明显。实际上,游客在屯溪老街旅游和逛街没有很大的差别。文旅融合方式单一,一定程度上导致游客的审美疲劳。这种单一的文旅融合方式不能很好地将游客带入本地文化体验当中,导致游客的参与度低、体验质量差。

4.品牌意识薄弱,老街品牌尚未形成

屯溪老街上销售的旅游商品种类很多。以当地农副产品为例,很多小商户销售自己制作的辣椒酱、腌竹笋、茶干(用茶叶卤制的豆干)、黄山烧饼等农副产品。这些商品大多是以制作者的姓为品牌名,有些甚至没有品牌名,导致游客对老街上销售的很多旅游商品产生低劣的印象。

四、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基本思路

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保持老街原真性

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化发展过程中其原真性的保护至关重要,在上面的分析中,屯溪老街的历史建筑、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原真性都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在店面进行装修时应尽量采取老房屋原有的材料或者与其相似的材料进行装修,在危房改造的时候在材料的选用上也应与原房屋的材料相同或者相似,最重要的是在对危房进行改造时应严格保持原有房屋的空间布局,如此,老街的历史建筑原真性能够得到保护。在文化原真性保护方面,屯溪老街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竞争过大导致的邻里关系不和谐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实现“一巷一品”或者“一店一品”的模式有效的缓解老街店面之间的竞争、解决邻里关系不和谐的问题;要将商店里的旅游商品更好的展现给游客,店主可以将商品更多的摆在靠近门的地方,减少玻璃窗的使用,保证其人工环境的原真性。

2.实现主体一体化,统一规划

依据比较成功的乌镇开发模式来看,乌镇采用的是腾笼换鸟模式将原著居民安置在古镇外围的新房中,原有的住房被政府用来商业开发,原住居民则可以优先返回古镇就业[12],这种模式是屯溪老街可以借鉴的。屯溪老街现在存在乱象的根本原因便是房屋的产权混乱,屯溪老街旅游发展公司难以统一规划管理。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应加快速度将原住居民手中的房屋产权置换过来,实现整个景区开发的主体一体化,规避开发中主体多元化带来的弊病。然后政府根据对市场的考察制定屯溪老街系统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打造出对游客有吸引力能留住游客的商业游憩区,将其打造成为旅游精品,从根本上制止目前的乱象。

3.加强持续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屯溪老街在文旅融合方面缺少创新性,不仅老街内存在的商品雷同性严重,与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相比也不具有本身特色。现在旅游活动归根结底是一种求异的过程,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成为游客的首选[13]。当然,要想开发出与众不同的文旅融合方式,以新颖的旅游产品吸引消费者,创新是屯溪老街必行的方法。屯溪老街应该深层次的开发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模式。比如近几年的文化演艺产品,隆阜抬阁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屯溪人民具有民间特色的舞蹈,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为一体的民间大型造型舞蹈,技巧与难度并重,形式多样,为突出地方文化隆阜抬阁应当在屯溪老街上表现出来。因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这种依靠本地文化创新出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也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4.加强品牌意识,打造老街品牌

随着品牌意识的提高,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对品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屯溪老街应发挥其创新性,在提高当地旅游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应注意屯溪老街品牌的打造。这样的发展模式在中国也是不少见的,比如安徽著名的电商村“三瓜公社”,其售卖的旅游商品哪怕是当地居民亲手腌制的咸鸭蛋都被加上了“三瓜公社”的品牌,这种模式也得到了很好的反响。这种模式,屯溪老街是可以借鉴的,但是前提是屯溪老街的旅游商品雷同性极大的现状得到改善和旅游商品质量的提升。打造屯溪老街品牌和屯溪老街的旅游发展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谢彦军.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J].旅游学刊,2019,34,(1):12~22.

[2]何一民.推进长江沿江城市文旅融合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长江文化带研究,2016,(4):15~21.

[3]熊正賢.文旅融合的特征分析与实践路径研究——以重庆涪陵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3(6):38~45.

[4]叶银宁.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35):43~44.

[5]王梦婷.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路径——以嵩山文化产业园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8,(6):65~67.

[6]付莉萍.云南特色小镇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互动关系研究——基于丽江市民族文化特色小镇发展的实证[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7,26(4):49~54.

[7]桂拉旦.文旅融合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以广东林寨古村落为例[J].西北人口,2016,37(2):64~68.

[8]韩彩霞.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策略探微[J].江西电力职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31(4):151~152.

[9]梁步青.赣州古道沿线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J].传统村落,2018,36(12):59~66.

[10]朱直君.成都历史文化保护的广义原真性得失[J].城市规划,2010,34(7):70~75.

[11]屈峰.周倩媛.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的原真性保护——以三防漆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5,18(4):82~87.

[12]陈卫国.邵长奇.互联网时代下的文旅小镇开发运营模式创新——基于“乌镇”的案例研究[J].城市开发,2015,(6):68~70.

[13]廖春花.明庆忠.旅游开发与城市历史街区保护[J].城市问题,2015,(04):17~22.

作者简介:

1.尚远远,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2.江光秀,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3.何志梅,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4.罗润,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