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美学国土|李青松:管涔山封禁

2024-01-19 11:32 国土经济学会官网  主页 > 趣旨 > 美学国土 >

打印 放大 缩小





李青松:管涔山封禁

发布时间: 2019-07-25

 
 

 


 
       生态涵养美,美则涵养人的心灵。
 
       远古时代,管涔山就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可谓林木高茂,古木参天。北魏时,平城(大同)曾为国都。伐管涔山巨木,兴建楼烦宫。隋时,隋炀帝杨广虽广种“隋柳”,却也伐了不少管涔山的巨木,在汾河腹地建造数十里离宫殿宇,供避暑游猎之用。盛唐,造阿房宫,长安近山已无巨木,求之岚胜间(管涔山一带)。万工举斧以入,千寻百围,声震连峦,林填层豁。这里出产的巨木被大量运往长安。
 
柳宗元《晋问》曰:“晋之北山有异材,梓匠工师为宫室求大木者,天下皆归焉。”
 
      当时,哪些著名的建筑用的是管涔山产的巨木呢?——除了阿房宫,还有丛台宫、长乐宫、未央宫、昭阳宫等等。宋时,造玉清宫、应照宫,又大量砍伐管涔山森林。至北宋末年,管涔山森林锐减。
 
山西应县木塔是建筑史的奇迹。木塔高67米,耗用巨木(均为落叶松巨木)1万立方米以上。整体建筑全部是木结构,没有用一根金属铆钉。管涔山民谚“砍尽黄花梁,修起应县塔”——黄花梁乃管涔山中之山,民谚道出了应县木塔的木材来源。民国初期,管涔山森林面积不足37万亩,山中巨木几乎净尽。然而,斧锯之声从未停歇。
 
       铁路业兴起,也吞噬了大量森林。北洋政府修平汉铁路和正太铁路时,采运管涔山木材15万根做枕木。此后,阎锡山修建同蒲铁路及其支线,所用50万根枕木,也是产自管涔山林区。
 
那时,木材市场异常活跃。管涔山林区的武宁县城及东寨镇就有木行30余家,木商云集,包山采伐,批买批卖。很多木材销往大同、张家口、绥远、察哈尔等地。日军侵占山西后,更是不放过管涔山的森林,开设四三木材加工厂、木器制造厂,组建采伐队,还铺设了从东寨到武宁的30公里窄轨轻便铁路,专门用小火车运输木材。许多山头,几乎砍伐殆尽。
 
管涔山,曾一次一次惨遭屠戮。然而,管涔山,一次一次又不可思议地恢复了生机。
 
       生态学家认为,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变是生物进化的自然过程。森林按其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征有自然萌生、发展、衰亡和再生的规律,而这种自然演替是通过种群间的竞争,在自然淘汰中实现的。
 
封禁是保护森林最有效的手段。然而,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封育,封育是需要一定立地条件和一定时间的。而管涔山是最适合通过封育手段修复生态,再造森林的山区。
 
       管涔山的首次封育始于何时呢?我猫腰撅腚地在典籍史料中细细找寻,终于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管涔山首次封禁应该是在宋朝。宋真宗年间,管涔山不得伐木,不得开垦,实行封禁。这就使得森林迅速得到更新,以致“山林富饶”,成为“材用之薮”。
 
       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由于推行“植树防戎”政策,管涔山北麓黄花梁一带,官树繁茂。明朝对山场的管理也十分严格,实行保甲制度,流民编成保甲,分立界限,责成看守界内林木。自盗者照例问罪,纵人盗而不举者一体连罪。
 
       清代顺治年间,巨商图谋伐取管涔山林木。一个叫李文焕的朝廷官员上书皇帝,“以有限之山木,一经斧斤,不过一二年间,山穷水尽,商窜税无”。由此,建议封禁,不得伐取。建议被顺治皇帝批准,诏告天下。从而,管涔山得以休养生息若干年。为了纪念李文焕之功德,管涔山民间特立了一块石碑,曰之——民山碑。
 
       最大规模的封禁——应该是2008年“天保工程”的实施。管涔山林区构筑了三道森林保护的防线:一线护林员,二线管护站,三线巡逻队。他们尽职尽责,日夜守护着管涔山的森林,守护着这颗绿色明珠。
 
经过20余年的努力,管涔山封禁取得明显成效,森林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足31万亩,达到现在的126万亩。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2019年7月24日 第346期 




国土名片网编后注】李青松,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生态文学作家。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长期从事生态文学研究与创作。出版专著十余部,主要代表作品《开国林垦部长》《遥远的虎啸》《相信自然》《塞罕坝时间》《文冠果》《穿山甲》《贡貂》《万物笔记》《粒粒饱满》《一种精神》《茶油时代》《大地伦理》《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等。作品曾获徐迟报告文学奖、北京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呀诺达生态文学奖等三十余项,是中国生态文学作家群的领军者,被本网cppc-bj.com“美学国土”研学专栏点睛标注为“头雁”。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