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美学国土|钟情天地与自然的风语者——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印象(2018

2024-01-17 21:12 国土经济学会官网  主页 > 趣旨 > 我的国土 > 美学国土 >

打印 放大 缩小






钟情天地与自然的风语者——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印象

发布时间: 2019-01-03
2018.4.13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正局)李青松 
 
       生态文学作家,辽宁彰武人,研究生学历。现任职国家林业局。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曾任首都某报文艺部主任。自初中时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500余万字,出版专著十余部。代表作有《遥远的虎啸》《告别伐木时代》《一种精神》《茶油时代》《粒粒饱满》《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蓝莓谷》《贡貂》等。曾获新中国六十年全国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呀诺达生态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孙犁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为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等。(国土名片网补注:现为中国报告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就因为与李青松相识,我才开始关注生态文学。也因为生态文学,我才与他相知。这话有点绕口,但确实反映了我与他之间的渊源。
 
  【一】
 
  这渊源,得从李青松的报告文学《茶油时代》说起。2010年6月,我在老同事、现任《绿色中国》社长缪宏的介绍下,认识了该书作者、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
 
  在衢州邮缘书店,我读到了最早刊发《茶油时代》的2010年第5期《北京文学·精彩阅读》。作品从《吃茶油的毛泽东》到《油茶战略》,再到《油茶树摇钱树》,我惊喜地发现第12章《油茶繁育之父》中专题写了与衢州相关的科学家、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研究员韩宁林,他创造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有意思的是,韩宁林最初接触油茶是在1962年,作为南京林业大学学生正在常山毕业实习。因遭受三年灾害,全国处于饥饿和困难时期。但令他吃惊的是,在老乡家吃的一顿派饭,油水却相当富足,有油炸黄豆、油条、炒菜。老乡告诉他,这些油是从山上拾回的油茶籽榨出的。那顿饭,给韩宁林留下了深刻印象。毕业后,他走上了油茶研究之路,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他的油茶芽苗砧嫁接繁育技术终于取得成功,实现了油茶从实生繁殖到优良品种无性扩繁规模化应用,每亩育苗量从3000株提高到80000株,提高20多倍……
 
  我从这串中国南方乡土文化的美丽符号里,看到了衢州的独特身姿,读懂了作者的用心,更感佩他能以如此形态驾驭这样的题材。我买了多本杂志送给相关的领导和朋友,并在衢州日报大篇幅介绍这部作品,我认定衢州找到了摇钱树啊!
 
  就这样,我与李青松相识,不久收到他从北京寄来的《茶油时代》。从那以后,每每看到与他相关的消息,我都会细心关注。
 
  【二】
 
  时序一下子转到2015年8月26日。那天,我正在中国作协北戴河创作之家疗养,晚餐正巧与山东大学原校长、生态美学专家曾繁仁教授同桌。聊到生态文学作家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提及风头正健的李青松。
 
  晚餐后,我从服务员送来的通讯录中,发现了李青松的名字!立即致电并联系上他,才知他此行是为了完成一部作品,故而既未参加见面会,又未同行活动,而且他次日上午便要提前离开。嗬,差点擦肩而过!于是,我相信缘份和心灵感应之说了。这次,李青松赠我两本新著《粒粒饱满》和《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我如获至宝。
 
  9月8日,李青松邀请我参加在杭州举办的中国人文古树宣传研讨会,我虽忙碌但欣然前往。
 
  9月9日,我应李青松和高旭国教授之邀,参加了一个会中会——由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和诸暨市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生态文学创作研讨会。李青松以《生态文学的使命和责任》为题,阐述了生态文学的概念、内涵和本质,并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文学创作情况。高教授介绍了新时期我国生态文学的创作背景及概况。我则评价了李青松的多部作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就生态文学的使命与责任进行了交流、研讨,并对生态文学未来的走向、趋势进行了预判。
 
  就在这次活动中,我明确了思路:从李总理夫人程虹教授的自然文学专业,到中国生态文明和建设的进程,都表明了生态文学发展的方向和空间,我们将大有可为。结合生态环境和创作优势,我找到了衢州文学创作的方向——生态文学。从今往后,不仅要更加关注和积极投身生态文学创作,而且我和李青松商定,请他在本报开辟专栏《生态中国·青松随笔》。
 
  【三】
 
  写到这里,我必须介绍李青松的作品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他的作品无数,但我首先要说的是他刚刚获奖的《蓝莓谷》。
 
  2015年11月2日,由人民日报社与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故事”征文活动评选揭晓。活动历时1年,共收到各类稿件万余件,《蓝莓谷》从《人民日报》副刊选发的40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跻身10篇优秀奖的行列。欣闻喜讯,我比自己获奖还高兴,激动地在朋友圈中奔走相告:“热烈祝贺李青松作品获奖!他的作品充满着对生态和自然的浓浓爱意,即便是偷食蓝莓的贼鸟和野猪也让人心生好感,令人读后更爱大自然了!”
 
  同年11月16日,“中国故事”征文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当晚8点半,李青松发来图片、新闻,以及他在颁奖典礼上的发言《让文学呈现生态之美》。11月23日本报特地刊载了他精彩的发言稿,万千读者听到了一位优秀作家的心声:“作为一名生态文学作者,我更多关注的是那些有关生态的故事,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故事。我们不一定能像《蓝莓谷》中的大潘那样甘愿用蓝莓去喂鸟,但每个人对自然怀有一份敬畏之情,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不糟蹋自然,却是可以做到的。它虽然讲的是一个小故事,但折射出的道理一点都不小……”
 
  今天,我还要提的是2015年4月出版的新作《薇甘菊》,鲜明地体现了李青松对生态文学的创作原则,既注重新闻性又兼顾文学性,既写实又前瞻,悲天悯人的表情下蕴藏着生态情怀的炙热与广博。他在生态恶化的伤怀中寻求解决之道,在生态失衡的喟叹里审视人心和政策,他的写作深刻地注解了自然世界和人心世界之间隐秘而复杂的关系。他从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入手,引出了看似娇巧迷人、实则冷酷无情的“植物杀手”薇甘菊。而后将目光投向全球有害生物,展开了对水葫芦、食人鱼等外来入侵物种以及鲤鱼、大闸蟹等入侵外国环境的国内生物的探讨和解读,道出“物无美恶,过则成灾”的道理,提出了“变害为宝”和保护自然等有价值的思考。
 
  《薇甘菊》频频传来好消息:早在去年9月7日,在“中国好书”微信平台,以《带翅膀的植物杀手》为题被推荐书摘;12月9日,入选首都图书馆第二届“阅读之城——市民读书计划”请读书目43本图书之一;12月28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2015年中国报告文学优秀作品排行榜”揭晓,入选10部之一;就在今年1月7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人民出版社读书会举办的第五届“环保科普创新奖”开评,跻身25本入围书目,参评“最佳人气”奖。
 
  【四】
 
  近段时间,我一直浸润在李青松生态文学的美妙滋养中,并且赞同黄宗英的评价:“我喜欢读李青松的作品。我惊奇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我陆续看完《粒粒饱满》和《薇甘菊》,有天晚上,我甚至一边值夜班,一边倾听热心读者为李青松作品《碛口枣事》制作的有声读物。
 
  去年10月26日,我把新闻《常山振兴山上“油库”》发给李青松。这油库,就是素有“浙西绿色油库”美誉、如今良种油茶唱主角的常山县,其茶油生产已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2001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眼下,常山县正以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和品牌化四个关键词,引领着这一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李青松马上回复:何时一起去山上油库看看吧。
 
  11月8日,李青松应邀参加“绿色中国”系列活动,终于走进《茶油时代》专门提到的常山县,来到新昌乡黄塘村的原始土榨坊,体验了心心念念的土法榨油:茶籽饼装入木榨,用悬空的石锤敲打木楔子,清冽冽的山茶油潺潺流出……
 
  在衢州的葱茏山林,我有幸陪同李青松行走了3天。我们去看了开化金星村那棵高40米、胸围7米的千年银杏,到江山耕读村体验了江南小西湖的闲适和惬意,前往龙游溪口森林测报站看望了坚守山林15年的测报员……
 
  直到第三次相遇,我才彻底读懂李青松的生态文学情结和三十载创作历程。
 
  在遇见生态文学之前,李青松就爱上了文学,初中时曾在《呼伦贝尔报》发表文章。上世纪80年代就读中国政法大学,正逢文学掀起热潮,他积极组建诗社,成为一名活跃的文艺青年。1987年夏,他毕业分配到国家林业局所属报社。当时,中国生态初现危机,林区遭到大面积砍伐,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李青松见状心急如焚。与此同时,生态文学之风悄然兴起,他发觉,一批觉醒的知识分子正在用作品呼唤生态保护,尤其是徐刚的《伐木者,醒来》带给了他从未有过的震撼,而文学竟是对生态环境最直接、最直抵心灵的救赎!报告文学《秦岭大熊猫》,就是他带着强烈的责任感,经过艰苦的采访和调研后完成的生态文学处女作。与此同时,他还组织了连续五届全国生态文学采风活动。
 
  从《与狼共舞》到《低吟的荒野》,从《寂静的春天》到《沙乡年鉴》,从我国“生态文学的旗帜”徐刚到美国自然文学研究专家程虹,还有梭罗的《瓦尔登湖》,李青松阅读了大量经典,以期更加深入地研究,他说:“研究生态文学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梭罗和《瓦尔登湖》的。”
 
  三十年来,在生态文学的创作道路上,李青松不停地跋涉。期间,有的是艰辛和孤寂,也有意外降临的快乐。2011年,李青松前往山西碛口镇采风,被百姓质朴热情的性格和浓郁的枣文化深深地打动,倾心创作了《碛口枣事》。次年,作品荣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极大地提升了碛口镇的知名度,推动了古镇旅游发展。
 
  我眼里的李青松,就像他的作品,在忠实地传达大自然的密语之际,自然,质朴,甚至如孩童一般天真。同时,身处火热生活的李青松,似乎在“庙堂之上”与“山水之间”找到了最恰当的位置:他是天地、自然之间的“风语者”,藉工作来倾听生态的心事,用文笔来传达自然的密语,凭真心来呼唤我们重拾丢失已久的万物共生、天人合一的“世界语”。正如著名作家肖复兴所评价的:“一个真正的作家,其良知与其作品共存。大自然永远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在抒写它的同时,也在不断向它靠近,不断净化我们自己。”
 
  由于工作关系,李青松参与和见证了一些重大生态工程的建设;而作为一名生态文学作家,使命和责任鞭策着他记录下来这一切,于是便有了《共和国:退耕还林》《一种精神》等一系列作品。他日益清醒地认识到,生态问题不仅仅是技术、管理和经济等问题,而且是深层的文化问题——如何将生态意识和自然伦理精神,深深地嵌入到我们民族文化之中。这,也是生态文学的使命和作家的责任。
 
  去年11月28日,首届呀诺达生态文学奖颁奖仪式在三亚举行。李青松的《大地伦理》和徐刚的《守望家园》等4部作品一同获奖,他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获奖感言:“昨天,北京的雾霾多么严重啊!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大家有一种共同感觉——逃离。置身呀诺达这样一个宛如仙境的地方,我一直在思考,生态是什么?生态,就是呀诺达清晨的露珠和鸟鸣,就是呀诺达夜晚眨着眼睛的满天繁星,就是呀诺达雨林里醉人的槟榔果和硕大的菠萝蜜,就是你明明已被呀诺达的好空气洗心润肺,却以为是在梦中穿越时空……糟糕的生态会使人陷入痛苦的境地,而良好的生态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生态文学的作用,并不是把所有的痛苦变得更为痛苦,而是努力消除痛苦,让生态变美,让人的内心变美。在呈现生态之美的同时,提升人的境界。——至简至善至美,或许,这就是生态文学的最高境界。”
 
  程虹教授的译著《低吟的荒野》同时获取殊荣,她委托代表领奖,并宣布将1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首都经贸大学图书馆“美国生态文学书库”,以支持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和自然文学教育教学活动。
 
  如今,生态文学正在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生态文学之风来了,我们还犹豫什么?从今天开始,每周一,我们相约衢州日报·橘颂副刊,悦读李青松的专栏《生态中国·青松随笔》。(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记者:许彤)
 
 
 
责任编辑:肖海英


国土名片网编后注】李青松,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生态文学作家。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长期从事生态文学研究与创作。出版专著十余部,主要代表作品《开国林垦部长》《遥远的虎啸》《相信自然》《塞罕坝时间》《文冠果》《穿山甲》《贡貂》《万物笔记》《粒粒饱满》《一种精神》《茶油时代》《大地伦理》《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等。作品曾获徐迟报告文学奖、北京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呀诺达生态文学奖等三十余项,是中国生态文学作家群的领军者,是《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的发起者、指导者、领衔创作者,被本网cppc-bj.com“美学国土”研学专栏点睛标注为“头雁”。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