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口碑】陈婧:未来生态城市

2023-05-07 18:26 IT经理世界杂志  主页 > 趣旨 > 我的国土 > 未来家园 >

打印 放大 缩小

  点睛:未来家园    署书: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
  栏头拓制:乔杨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


未来生态城市

 
IT经理世界杂志 2014年6期 

 

陈婧

日本建筑师伊藤忠雄曾经做过这样比喻:将京都看作一个庭园,随着季节和每日时间的变化,庭园的景致就会有不同的表情,庭园中的墙如屏风一般地过渡,使人与墙外的景色架起沟通的途径。既然建筑物已经拥有了生命,城市的目标也应该成为一个有呼吸、有血肉、有悲喜性情、有兴衰起伏的生命体。

设计过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悉尼歌剧院、“鸟巢”和“水立方”的英国建筑设计公司奥雅纳对2050年的城市建筑物,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届时民众和社区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未来的摩天大楼群都将是生命建筑,可以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的住户要求进行自我调整,实现自给自足。并且,建筑物本身也促进了所在的社区和城市,努力朝着生命体的方向进化。

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球大约有90亿人,70%居住在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异常之大;而目前全球70亿人口中,仅有不到50%居住在城市中。因此,奥雅纳的工程师们在设计未来城市时,把开始困扰科学家的人口激增和资源枯竭的问题考虑在内。

城市化大多数时间等同于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在过度的开发中无节制的流失。城市特有的空气对流中的?“逆温现象”,更加剧了本已严重的环境污染。1952年12月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伦敦上空出现的异常的逆温层,它所造成的巨大灾难,使其成为20世纪10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当然如今中国的雾霾是后起之秀。

问题重重,建筑设计师们几乎不约而同地从“高密度”这个方向来考虑,这也催生了新一代实验建筑师们的“密度实验”——“高密度”地建造生命建筑。

奥雅纳建筑事务所未来创新顾问约瑟夫·哈格雷夫提到:“在生态建筑年代,建筑物不仅创造空间,而且能创造环境。”未来30年的城市一定会逐渐成为一个复杂、高效、健康的有机“生命体”。它与自然环境和人类保持着动态平衡,能够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被誉为科幻建筑大师的比利时建筑设计师文森特·卡勒博,把“垂直农场”这个生态社区带到了深圳。整座建筑像一只正合起翅膀休息的蝴蝶,楼体一边“长着”两根高高的“触角”。垂直农场由光伏和垂直轴风力涡轮机提供可再生能源,分为住宅区、办公区和28个种植区,种植区生产粮食,也改善空气质量。整栋大楼还有效地将农业生产出的固体垃圾转化为肥料,并净化废水。可惜的是,由于造价太过高昂,具备真正生命结构的“垂直农场”还无法变成现实。

尽管如此,未来的摩天建筑群依然被赋予了高度的期许,建筑物从“消极的”壳体,发展成有适应能力的和能够“呼吸的”有机体。更大规模的实验也已经在悄然进行中。美国得克萨斯州开发的500栋新型建筑物能够自己控制能源的消耗,比普通建筑物节约能源20%。日本“零排放城市”所需要的大约20项环境技术已经成为现实,包括在踩踏和其他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电的地板,利用氢气和氧气提供家庭用电和温水的家用燃料电池等等。世界各地已经至少有79 个城镇进行了“生命化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哈格雷夫在报告的最后写道:纳米科技、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新能源等科学技术,都会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作为必不可缺的综合考量因素。未来摩天大楼将由各种建筑模块,组成一个类似人脑的“智能建筑物系统”,能够在综合能源消耗、天气和用户想法的各个数据之后,“自主决定”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如此,城市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形成了良性循环,其结构和功能都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

道法自然,建筑在其中充当着媒介,沟通了人与自然环境。它终于活了。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