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点睛:共富 好口碑
署书推介: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国土名片网总编辑、村庄影响力课题组组长
栏头拓制:乔杨(燕桥小学10岁)
插播荐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李新宇、李浩、张杨
皇城村美丽之路
◆皇城相府文化旅游公司办公室主任 成鹏
山西省晋阳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地处山西省太行山革命老区南部,全村300多户、800余口人、总面积2.5平方公里,是《康熙字典》总阅官、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乡。
近30年来,皇城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企业兴村、产业富民、村企融合、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时俱进、不断转型,经过“煤炭工业—文化旅游—高新技术”的“三步走”发展历程,先后建成皇城相府国家5A级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发展起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蜂蜜酿酒等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一个拥有20个企业、70亿元总资产、6000员工的村企集团“皇城相府集团”。
2017年全村全集团经济总收入30多亿元,实现利税2.87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万元。先后获得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十佳美丽乡村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18年9月7日至8日,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和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主办的“乡村振兴皇城模式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论坛”在皇城村举办,“乡村振兴皇城模式”向全国推广。
皇城村发展的四个阶段
1978年,皇城村共有196户,560人,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60元。改革开放以来,皇城人不断更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历经“煤炭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三个阶段,进入全面振兴阶段。2017年,全村实现经营收入19.1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多元,实现了农民富裕幸福、农村美丽和谐、产业业态多元、城乡融合发展的全面小康之路。
»»鸟瞰皇城村
煤炭立村阶段(1984年-1997年)。皇城村地处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沁水煤田边缘,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1984年,皇城村集中财力、物力在村后开办煤矿,但因管理不善,亏损40余万。在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党支部村委会总结经验教训,迎难而上,规范管理,并与北留镇联合办矿,成立皇联煤矿。1997年,皇联煤矿产值达到1.2亿元,发展成为皇城村的支柱企业,为皇城村以后的多元产业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也为皇城村的村民们坚持走集体经济之路增强了信心。
旅游兴村阶段(1998年-2003年)。在煤炭产业快速崛起的时期,皇城人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仅凭煤炭一个产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走得长远,皇城的未来,不能建立在有限的地下资源输出之上,而要找到一条“挖不掉、运不走”的致富依靠。皇城人环顾四周,发现多元发展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世代居住、极具历史价值的旧宅古建筑——“皇城相府”。“皇城相府”是一代名相、康熙帝师、康熙字典总阅官陈廷敬的府邸。府邸建筑集明清两代建筑精华于一体,融官宅民居、军事防御于一身,颇具历史保存价值。1998年,皇城人提出开发“皇城相府”、发展旅游兴村的思路,按照“整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相继投入一亿多元,前后施工三年之久,完成了相府古迹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的全部工程。2002年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07年“皇城相府”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成为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皇城人的旅游事业越做越大,又兴建生态农业科技园,修建五星级相府庄园酒店,景区整合周边九女仙湖景区,带动了整个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功能全面提升。
科技强村阶段(2003年-2012年)。皇城村多元发展的决心并未因旅游业的成功而有任何减退。煤炭产业能做强,但很难做长久;旅游产业能做长久,但到一定程度后,却再难去做大。皇城人又把目光瞄向了高科技产业。2003年,皇城村成立皇城相府集团,以增资扩股的形式成为山西爱德制药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相府药业有限公司,2016年“新三板”成功上市,2017年销售收入1.46亿元;2005年,皇城相府集团与中国航天工业局梅岭化工厂合作,兴办了集研发、生产、销售锂电池于一体的山西皇城相府中道能源有限公司;2012年10月,皇城相府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正式并购重组原山西宇星客车有限公司,形成新能源产业研、产、销一条龙完整布局,填补了山西省新能源汽车制造的空白。此外,皇城相府还与晋煤集团合作,上马“1830”大型煤化工项目;采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纯蜂蜜酿酒技术,兴办起蜂蜜酿酒厂;利用丰富和劳动力资源,发展起现代物流、房地产建筑和园林绿化企业等等,进行了多维度的产业拓张,深化了产业经济发展。
»»皇城相府
全面振兴阶段(2013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皇城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规范村务企务管理,各项事业得以全面发展,主攻煤炭、旅游、高新三大产业,保证生产、资金、政治生态三大安全,建章立制、严明纪律、狠抓落实,实现了产业的“做深、做宽、做强”,人才的“能用、能育、能引”、文化的“挖掘、传承、创新”、生态的“改造、再造、营造”、组织的“强化、实化、扁平化”,全面振兴呈现勃勃生机。目前,在皇城村党委的领导下,皇城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村、典型村。
“皇城村模式”主要做法
“皇城村模式”内涵丰富,可简述为“一二三四五”。“一个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两条路径”就是坚持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三大支撑”就是坚持煤炭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四大法宝”就是坚持规划先行、机制创新、因地制宜、协调发展;“五个振兴”就是坚持多元发展兴产业、内育外引兴人才、传承发展兴文化、绿色发展兴生态和党建引领兴组织。
一是构建多元产业体系,矢志不渝发展经济。始终保持产业的兴旺是皇城村不断制胜的法宝。皇城村以煤炭产业为基础,以相府景区、生态农业园等休闲旅游产业谋转型,创新发展新能源、制药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形成了产业类型丰富、业态融合的主导产业支撑体系。在提升传统煤炭产业的同时,做强旅游产业,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此外,皇城村与周围四个村还签订“五村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组建“乡村命运共同体”,发挥皇城相府的品牌拉动作用,带动周边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二是完善引才育才机制,多措并举培养人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皇城村一方面打好“乡情牌”,一方面念好“引才经”,内育主体、外引人才,为乡村发展聚集了大量爱皇城、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训体系,采取组织培训、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和鼓励在职自学等多种方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本地人才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本地人才的潜力。对特殊人才、急需人才,按照“一人一策”的办法,千方百计引进、留下来。在集团企业的6000名员工中,90%为非本地户口。近年来,集团共引进硕士生4名,大专生500多名,吸收具备丰富行政企事业工作经验的干部30多名。
三是坚持传承创新结合,融合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皇城村坚持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注重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发扬,创新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使皇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皇城村编辑出版了有关陈廷敬和皇城相府的书籍20余部;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字典博物馆,共收藏古今中外各种字书字典26532册,其中各种不同版本的《康熙字典》就有127种4800余册。在拍摄了大型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后,又连续拍摄了《我认识的鬼子兵》《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白鹿原》《一代名相陈廷敬》等近二十部影视剧,让皇城相府享誉三晋,名扬全国。村党委还提出了“积健为雄、厚德载物”的皇城精神,统一皇城标识,制作了村旗、企旗和文化版面,增强村民员工文化自信,提升皇城良好形象。
四是始终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生态绿色发展。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皇城村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绿满皇城工程、环境整治工程、生态园林工程,实现了清水绿岸的环境美、生态宜居的村庄美、整洁有序的庭院美、积极向上的人文美。皇城村在发展中始终以绿为底,投资8000多万元,在四周荒山、空地都种植了松柏、刺柏、黑松、刺槐、银杏为主的各种树木、花草,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植绿面积占全村总面积的80%以上;把村内煤矿全都建成了花园式矿山,和旅游景点互相衬托,相互映照,使煤炭企业也变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靓丽景观。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完成全村供水、供气、供暖、供电、排污等综合管网改造;成立了近百人的环卫队,实现垃圾不落地;还在全村建设了10多个星级水冲式厕所,环境卫生整洁有序。
五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加强组织保障。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主心骨”和领头雁。皇城村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坚持走抓党建、强组织、促振兴的路子,积极探索在全产业全领域建立党组织,引领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党建强、组织兴的良好态势。村务和企务分开,村务由村民按照《村民组织法》依法民主管理,企业由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运行。按照“全面覆盖、全程到位、制度束权”要求,重点围绕容易滋生腐败和权力寻租的领域,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地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和企务公开。建立皇城村网站、美丽皇城微信公众号与QQ群等现代信息平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皇城村立足实际,自觉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从“穷村”到富村,从“富村”到“幸福村”的特色发展道路。正在实现产业更加兴旺、生态更加宜居、乡风更加文明、治理更加有效、居民更加幸福的美丽乡村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