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专家称彝族文化是解读三星堆文明密码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1月24日10:42
新华网成都11月24日电(记者 孙阳)三星堆遗址位于我国西南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1929年三星堆出土的第一块玉器被当地农民发现,1980年我国正式开始发掘三星堆。1986年伴随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金器、青铜器、玉器、陶器、象牙等文物横空出世,三星堆因此轰动全球并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三星堆考古文物的发现,给国内外文物考古研究人员带来了极大的疑惑:三星堆文化源起何方?其神秘器具有何作用?繁盛王朝为何消失中断?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无法解释。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存在着许多神秘的文字和符号,这些文字、符号到底在述说着一个什么故事?它们能否帮助我们解读三星堆之谜?
用古彝文可以解读三星堆神秘字符
阿余铁日——一个地道的彝族人,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调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彝文古籍翻译、整理工作。他认为,三星堆文化与古彝人有着深厚的渊源,用古彝文可以解读三星堆的很多神秘符号,三星堆很有可能是古彝人安葬祖灵的二次灵魂葬处,其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和玉像可能是古彝人的“祖灵偶像”。
阿余铁日告诉记者,他到三星堆参观之前听很多彝族同胞说,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玉制人像与彝族人的传统形象很相似。2001年阿余铁日第一次来到三星堆,在赞叹三星堆出土文物精美至极的同时,他惊讶地发现三星堆出土的人像的确与彝族人及其传统头饰、服饰十分相似。当看到散落在不同文物中的7个符号后,他一眼识别出它们就是古彝文单字,并毫不费力地将它们读了出来。它们的意思分别为:“天地阴阳”“两个”“人”“眼睛”“祖先”“人的脸”和“智慧”。
阿余铁日说:“这7个符号在古彝文中经常出现,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上,有7个符号用在同一件文物上的,也有分别出现在不同文物上的。”
阿余铁日不认为这是一种巧合。于是,他开始钻研在三星堆文物上出现的单字或符号,一共发现了40多个完全可用古彝文解读的三星堆神秘符号。这些符号所表达的通常是人类的生产生活信息,如男人女人、日月森林、鱼鹰鸟虫、家族祭祀等。对于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头像额头上常见的类似英文字母“H”的符号,阿余铁日将其破译为“父系祖先偶像”的意思。
此外,四川凉山州另外两位彝族古文字学者胡成荣和窝底子确也表示,已破译了三星堆博物馆里陈列的神秘文字符号是古彝文。据胡成荣介绍,他和窝底子确通过阅读有关三星堆文化和凉山彝族文化的书籍,并先后请教过凉山10位著名的彝族毕摩和能准确识别古彝文的民间人士。这些古彝文行家能够对照毕摩经书,将三星堆博物馆里陈列的这62个字符一一进行识读和释义。
三星堆神像上的金面罩与古彝人祭奠逝者的习俗非常相近
研究虽然有了重大发现,但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阿牛木支却显得十分谨慎。他认为,虽然三星堆文化与彝族文化有很多相似性,多位古彝文研究者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分析做出的译文可信度也非常高,但目前来看,若要确定三星堆出土文物上的符号确实为古彝文,还需要找到更为确凿的印证。
阿牛木支说:“三星堆遗址自从发现以来,就一直被民间认为与在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生活的彝族人有某种连带关系,三星堆文化与彝族文化在器物、文字等方面非常相似,两种文化很有可能同源。如果能在考古发现、毕摩经书以及文献中找到一些和"神秘字符"一样的字或者句子,或者通过考古发现和研究找到生活方式、迁徙路线、祭祀方式等方面的印证的话,那将是对三星堆古文明研究的一个突破!”
而阿余铁日近年来正着力解决的,正是阿牛木支所指出的问题。在考古实践中,阿余铁日发现,三星堆文化的神人头像中,有很多是贴着金面罩的,这种贴金面的做法一直令人不解。但如果仔细阅读古彝文经卷便会发现,古彝人的祭祖仪式中有很多关于给祖先灵魂偶像贴金面的记载。
据阿余铁日介绍,在古彝人的祭祀传统中,先人去世后,其子孙通常会用玉石做成祖灵的偶像,用金片镶嵌祖灵的面容,寓意后代将给祖灵添光彩,祖灵也会保佑后代幸福、兴旺。直到现代,彝族老人去世后,其子孙仍会拿一点金子或银子塞在逝者的嘴里。
“如果借鉴古彝人祭奠逝者的传统习俗,就不难解释为何三星堆出土的头像会贴有精致的金面罩了。”他说。
三星堆青铜神树与彝族人祭祖时的传宗树十分相似
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中,除人像外,最吸引人的要数青铜神树了。阿余铁日说,根据古彝人的习俗和典籍记载,树与传宗接代有关,彝族人祭祖时会用一棵象征生命延续的神树,希望生命传承不止。通过比照,他发现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玉石神树,与现代彝族人祭祖时用柏杉树做的传宗树形象十分相似。
在三星堆出土的神树上的鸟像,与现代彝族人传宗树上用木片做成的鸟像也很相似。阿余铁日说:“我们或可以理解为,三星堆文化和彝族同样通过神树来象征生命延续,祈求传宗接代、繁衍生息、枝繁叶茂。这说明三星堆文化与古彝族文化有着很大的相互交融之处。” 阿余铁日还发现,在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中出现了与彝族丧葬文化中极为相近的“灵偶”和“灵棺”。他说:“三星堆出土的玉石灵柩、船棺、灵盒、灵床是死者的"二次葬棺具",是用来装殓祖灵偶像和灵魂的,并不是用来装殓真正尸骨的。同样,彝族传统里也有一种"俄补"(灵筒),用来装殓死者的灵魂偶像。”
阿余铁日说,古蜀人的石制灵棺与现代彝族人用的木制灵筒造型也很相似,棺有一间的,有隔成两间的,也有多间的。而三星堆出土的玉石灵柩与现代彝族人的木制灵筒作用完全相同,这种重大相似性说明两种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
阿余铁日告诉记者,在彝族的传统祭祀中,逝者火葬后要制作逝者、先人的灵魂偶像。之后,后人要不断念诵经文,将先人的灵魂一路送到一个叫做“马牧”的地方,而三星堆遗址处刚好有一条河叫“马牧河”。
“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简单的巧合,三星堆地处古蜀国繁荣的中心地带,成为古彝人安置先人、逝者灵魂的吉祥之地并不奇怪。”他说。
他认为,现代彝族人之所以拥有这么独特的文化,正是古蜀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古蜀人的部分后裔成为今天的彝族,因此较好地保留了古蜀文明,即三星堆文明。彝族文化是解开三星堆文明的密码,而古彝文以及彝族丧葬、制作祖灵偶像集中送往祖灵聚集地“马牧”等习俗文化,也是破解三星堆文化之谜的重要依据。
彝族青年学者安东认为,古蜀三星堆部分文化与彝族文化属于同一文化源头,三星堆和金沙文化中的彝文化“基因”太多,绝非“巧合”。
安东列举了自己的依据:三星堆出土器物,如青铜鸟爪人身像、金杖、玉璋、玉璧、青铜神树、青铜公鸡、纵目面具等,在古代彝族都找得到具体对应;三星堆部落消失、中断了,但三星堆所属部族可能并未消失,拥有与三星堆文化共同“基因”的彝族人很有可能是三星堆部族遗留下来的一支;古蜀三星堆族人“与众不同的巫鬼文化”与凉山彝族人的“与众不同的苏里、毕摩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
阿余铁日总结说,三星堆文化与彝族文化的相似并非偶然,应当理解为以古彝人为主体的古蜀人创造了三星堆文明。
三星堆考古文物的发现,给国内外文物考古研究人员带来了极大的疑惑:三星堆文化源起何方?其神秘器具有何作用?繁盛王朝为何消失中断?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无法解释。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存在着许多神秘的文字和符号,这些文字、符号到底在述说着一个什么故事?它们能否帮助我们解读三星堆之谜?
用古彝文可以解读三星堆神秘字符
阿余铁日——一个地道的彝族人,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调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彝文古籍翻译、整理工作。他认为,三星堆文化与古彝人有着深厚的渊源,用古彝文可以解读三星堆的很多神秘符号,三星堆很有可能是古彝人安葬祖灵的二次灵魂葬处,其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和玉像可能是古彝人的“祖灵偶像”。
阿余铁日告诉记者,他到三星堆参观之前听很多彝族同胞说,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玉制人像与彝族人的传统形象很相似。2001年阿余铁日第一次来到三星堆,在赞叹三星堆出土文物精美至极的同时,他惊讶地发现三星堆出土的人像的确与彝族人及其传统头饰、服饰十分相似。当看到散落在不同文物中的7个符号后,他一眼识别出它们就是古彝文单字,并毫不费力地将它们读了出来。它们的意思分别为:“天地阴阳”“两个”“人”“眼睛”“祖先”“人的脸”和“智慧”。
阿余铁日说:“这7个符号在古彝文中经常出现,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上,有7个符号用在同一件文物上的,也有分别出现在不同文物上的。”
阿余铁日不认为这是一种巧合。于是,他开始钻研在三星堆文物上出现的单字或符号,一共发现了40多个完全可用古彝文解读的三星堆神秘符号。这些符号所表达的通常是人类的生产生活信息,如男人女人、日月森林、鱼鹰鸟虫、家族祭祀等。对于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头像额头上常见的类似英文字母“H”的符号,阿余铁日将其破译为“父系祖先偶像”的意思。
此外,四川凉山州另外两位彝族古文字学者胡成荣和窝底子确也表示,已破译了三星堆博物馆里陈列的神秘文字符号是古彝文。据胡成荣介绍,他和窝底子确通过阅读有关三星堆文化和凉山彝族文化的书籍,并先后请教过凉山10位著名的彝族毕摩和能准确识别古彝文的民间人士。这些古彝文行家能够对照毕摩经书,将三星堆博物馆里陈列的这62个字符一一进行识读和释义。
三星堆神像上的金面罩与古彝人祭奠逝者的习俗非常相近
研究虽然有了重大发现,但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阿牛木支却显得十分谨慎。他认为,虽然三星堆文化与彝族文化有很多相似性,多位古彝文研究者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分析做出的译文可信度也非常高,但目前来看,若要确定三星堆出土文物上的符号确实为古彝文,还需要找到更为确凿的印证。
阿牛木支说:“三星堆遗址自从发现以来,就一直被民间认为与在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生活的彝族人有某种连带关系,三星堆文化与彝族文化在器物、文字等方面非常相似,两种文化很有可能同源。如果能在考古发现、毕摩经书以及文献中找到一些和"神秘字符"一样的字或者句子,或者通过考古发现和研究找到生活方式、迁徙路线、祭祀方式等方面的印证的话,那将是对三星堆古文明研究的一个突破!”
而阿余铁日近年来正着力解决的,正是阿牛木支所指出的问题。在考古实践中,阿余铁日发现,三星堆文化的神人头像中,有很多是贴着金面罩的,这种贴金面的做法一直令人不解。但如果仔细阅读古彝文经卷便会发现,古彝人的祭祖仪式中有很多关于给祖先灵魂偶像贴金面的记载。
据阿余铁日介绍,在古彝人的祭祀传统中,先人去世后,其子孙通常会用玉石做成祖灵的偶像,用金片镶嵌祖灵的面容,寓意后代将给祖灵添光彩,祖灵也会保佑后代幸福、兴旺。直到现代,彝族老人去世后,其子孙仍会拿一点金子或银子塞在逝者的嘴里。
“如果借鉴古彝人祭奠逝者的传统习俗,就不难解释为何三星堆出土的头像会贴有精致的金面罩了。”他说。
三星堆青铜神树与彝族人祭祖时的传宗树十分相似
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中,除人像外,最吸引人的要数青铜神树了。阿余铁日说,根据古彝人的习俗和典籍记载,树与传宗接代有关,彝族人祭祖时会用一棵象征生命延续的神树,希望生命传承不止。通过比照,他发现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玉石神树,与现代彝族人祭祖时用柏杉树做的传宗树形象十分相似。
在三星堆出土的神树上的鸟像,与现代彝族人传宗树上用木片做成的鸟像也很相似。阿余铁日说:“我们或可以理解为,三星堆文化和彝族同样通过神树来象征生命延续,祈求传宗接代、繁衍生息、枝繁叶茂。这说明三星堆文化与古彝族文化有着很大的相互交融之处。” 阿余铁日还发现,在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中出现了与彝族丧葬文化中极为相近的“灵偶”和“灵棺”。他说:“三星堆出土的玉石灵柩、船棺、灵盒、灵床是死者的"二次葬棺具",是用来装殓祖灵偶像和灵魂的,并不是用来装殓真正尸骨的。同样,彝族传统里也有一种"俄补"(灵筒),用来装殓死者的灵魂偶像。”
阿余铁日说,古蜀人的石制灵棺与现代彝族人用的木制灵筒造型也很相似,棺有一间的,有隔成两间的,也有多间的。而三星堆出土的玉石灵柩与现代彝族人的木制灵筒作用完全相同,这种重大相似性说明两种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
阿余铁日告诉记者,在彝族的传统祭祀中,逝者火葬后要制作逝者、先人的灵魂偶像。之后,后人要不断念诵经文,将先人的灵魂一路送到一个叫做“马牧”的地方,而三星堆遗址处刚好有一条河叫“马牧河”。
“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简单的巧合,三星堆地处古蜀国繁荣的中心地带,成为古彝人安置先人、逝者灵魂的吉祥之地并不奇怪。”他说。
他认为,现代彝族人之所以拥有这么独特的文化,正是古蜀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古蜀人的部分后裔成为今天的彝族,因此较好地保留了古蜀文明,即三星堆文明。彝族文化是解开三星堆文明的密码,而古彝文以及彝族丧葬、制作祖灵偶像集中送往祖灵聚集地“马牧”等习俗文化,也是破解三星堆文化之谜的重要依据。
彝族青年学者安东认为,古蜀三星堆部分文化与彝族文化属于同一文化源头,三星堆和金沙文化中的彝文化“基因”太多,绝非“巧合”。
安东列举了自己的依据:三星堆出土器物,如青铜鸟爪人身像、金杖、玉璋、玉璧、青铜神树、青铜公鸡、纵目面具等,在古代彝族都找得到具体对应;三星堆部落消失、中断了,但三星堆所属部族可能并未消失,拥有与三星堆文化共同“基因”的彝族人很有可能是三星堆部族遗留下来的一支;古蜀三星堆族人“与众不同的巫鬼文化”与凉山彝族人的“与众不同的苏里、毕摩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
阿余铁日总结说,三星堆文化与彝族文化的相似并非偶然,应当理解为以古彝人为主体的古蜀人创造了三星堆文明。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