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彝族高腔的分类及其音乐特点
作者:张钒
(西昌学院艺术学院,四川 西昌 615013)
【摘要】在我国56个民族中,彝族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它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包括诸多的称谓,如诺苏、纳苏、罗武等,在云南、四川以及贵州三省等地区广泛分布。彝族原生态唱法包括两种,分别是高腔和朵洛荷,因为地域分布的特点,再加上有多样化的社会形态,地域性是彝族高腔演唱的特质。本文简要分析了彝族高腔的分类及其音乐特点,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彝族高腔;分类;音乐特点
我们从文献记载中得到,彝族的历史最早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的,那时有诸多部落分布于西南地区,有数十个部落分布于四川安宁河流域,其中,最大的是邛都,还有劳浸、糜莫等部落分布于滇池和滇东北地区,最大的为滇;在东汉时,还有一个叟组出现于史书中。
一、凉山彝族原生态唱法的风格和特点分析
我们结合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原生态这个词语,具体指的是在自然状况下,一切生存下来的东西。相较于学院派民歌唱法,原生态民歌具有较大的不同,它是老百姓的自然表达,原生态唱法比较原始,没有经过加工,歌手与外部世界没有接触,从小就在一个地区,没有外地口音掺杂于歌声中,并且专业训练以及包装都是不存在的,属于本质的声音。在生产生活中,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原生态民歌,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属于重要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域分布和社会形态的影响下,凉山地区彝族原生态唱法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种地域性特点就显著体现于彝族民间歌曲的演唱中,其中,最为有名的为凉山西南的高腔和朵洛荷,传唱影响度较大。
我国彝族最大的聚集地是凉山彝族自治州,这里有着较多的彝族民间原生态唱法和民间歌曲,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歌词,采用了严谨的结构,通常有着较大的篇幅,民族特色较为浓厚。彝族有着十分古老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中,融合了西南土著部落。
彝族能歌善舞,音乐特色较为独特,通常都结合了歌曲和舞蹈。在民改之前,凉山彝族还是奴隶制社会;虽然集中居住于某一个地区,交际语言是共通的,但是因为有着不同的具体习俗,就会有差异化的民间歌曲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耶、合、尔、佐、格、唱来划分彝族民间歌曲的唱法。
耶这种演唱歌曲形式主要是在凉山西南部流行,它属于高腔假声唱法,因为其处于所地,又与汉区的自由体高腔山歌较为类似,我们就用所地山歌来称呼这种唱法;合属于平腔唱法,也可以泛指一般的歌唱形式;尔为吟咏;佐则有强烈的比赛性质;格这种歌唱形式通常伴有舞蹈动作,表演性较强;唱指的是一般的歌唱,也就是汉语唱的轻音。
彝族民间歌曲包括诸多的唱法和形式,包括合格、略略、指尼合、虎古、毕摩歌曲等。毕摩歌带有较强的祭祀性质,这种音乐形式在彝族人民生活中具有崇高地位,结合具体的祭祀仪式场合,唱歌内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开路歌、安魂歌、看蛋歌、算命歌、捉鬼歌等。毕摩歌曲有着不同的旋律,但是统一来讲,有着较窄的音域,也有个别拖腔存在,有着较强的节奏感。
过年歌被称之为库史略略,通常吟唱于过年节时,由男性来演唱库史略略,一般来讲,彝族年节有五天,三天最盛,最后两天主要是走亲访友。亲友们在火塘边相聚,在喝酒过程中,唱着库史略略。在演唱中,一人需要领唱,其他人跟着重复。一般由拜年的客人来领唱,也可以由主人来领唱,划分不是很严谨。歌词主要是对过去一年内主人取得的成绩进行赞颂,并且希冀明年能够获得好收成,每一年都可以过得愉快,采取较为欢唱的曲调。
在彝族婚礼上,主要是演唱婚礼歌曲,有着较多的环节和丰富的内容,如定亲、迎亲、抹黑脸等;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婚礼仪式,才会有较多婚礼方面的歌曲。按照婚礼的节奏来进行划分,我们可以用伴嫁歌和出嫁歌来划分彝族的婚礼歌曲:前者指的是在姑娘出嫁的前一天,迎亲的人到了之后,邻居姑娘们会来到家里唱伴嫁歌,表达了对即将出嫁姑娘深
深的依恋;而出嫁歌则是送亲的人向新郎家送去姑娘之后唱的歌,主要女儿养育的辛苦给唱出来,也有对新娘进行赞扬,或者对家庭高贵进行夸耀的歌词内容。
按照语言的方言区差异,我们可以将凉山彝族民族歌曲风格的唱法划分为三种,以诺地区采取了比较委婉的唱法和平和的节奏,采用较为规矩的曲式结构,用优美和柔和的嗓音来进行演唱。圣乍地区则多依字行腔,字多腔少,吟诵特点较为明显。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声音,来诉说情感,仿佛在诉说一般,听起来婉转悦耳。而所地地区则主要是高腔耶,流传最为广泛的则是布拖的耶。通过相关的调查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如今三大方言区已经开始交流和融合各自的歌唱方法,但是各地的特色依然被保留了下来。
布拖是凉山州传统火把节之乡,位于本州东南部,聚集了诸多的少数民族,彝族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在这种环境下,产生了高腔耶。它的特点是融合了高音和假声,前者声音较尖,后者则比较悠长,一段一乐句,反复演唱了同一曲调,无多大变化。有着和谐的音韵和自由的节奏,热烈奔放与低沉缠绵相结合。有诗人曾经对其进行了盛赞,他说布拖阿都高腔的色彩十分独特,就像有奇异迷人的音乐突然出现于遥远寂静的山谷中。这些歌词内容,都是人们赋予了自己的感情,并且信手拈来,将彝族人民的心声给直接反映了出来,将其喜怒哀乐等情绪展示给大家,对田间劳作、居家生活等进行了叙述,也还会包含一些痛苦回忆和对未来美丽的向往,有着较为广泛的内容,十分感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在演唱过程中,就忍不住会将腔调拖长,引吭高歌,其他人跟着附和,广为传唱。
二、彝族高腔的地域文化特点和艺术魅力
我们从唱法和歌词两个方面可以体会到彝族高腔的艺术魅力,它采取假声唱法,用真声唱出歌头之后,呼唤性的歌腔突然用假声唱出来,之后的歌词用附点型节奏来唱完,最后急促下滑到低音用于结尾。它的音区大部分都在小字3组的C以上,有着忽上忽下的旋律,起伏较大,采用比较尖厉的声音和粗犷奔放的风格,将彝族人的直爽性格给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歌词方面,主要是对阿都地区社会历史情况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理想愿望等进行描述和记录,比如《蒲莫妮日》史诗,婚礼歌曲中的婚礼迎宾歌主要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演唱,将礼仪排场给表现了出来;再如出嫁歌中,主要是控诉了旧时代的婚姻买卖制度。它的歌词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将华丽的辞藻给应用过来。通过这些平淡的歌词,将彝族过去的文化历史给展现了出来。
三、彝族原生态唱法“高腔”的传承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在较大程度上改革了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开始渗透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商业文化等,十分严重地冲击到了彝族高腔的生存环境。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审美观和世界观等,再加上农村青年都去城市打工,改变了彝族高腔的原生态环境,无人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甚至已经濒临灭绝。对于布拖阿都高腔民歌来讲,我们从音乐形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原始艺术特征在其身上残存,但是与原始民歌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同,生命力比较旺盛,对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借助于它的音乐艺术特征,可以对艺术的早期形态有效研究;借助于它的演唱内容,则可以对彝族的历史和文化等深入探讨。因此,如今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优秀卓越的彝族音乐文化给发扬和传承下去,以便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彝族这个民族的古老历史和灿烂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彝族高腔因为地域分布特点,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有着多样化的演唱方法和类型;彝族高腔有着较长的历史,是劳动人们在生活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艺术瑰宝,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彝族高腔唱法独特,歌词与实际生活非常接近,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饰,将彝族久远的历史文化呈现了出来,对于如今音乐的发展,有着较大的积极意义;还可以通过这些歌声歌词,更好地研究彝族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黄志勇,吕晓红.论凉山彝族原生态唱法“彝族高腔”的分类及其音乐特点[J].音乐大观,2013,2(2):123-125.
[2]蔡华.高腔唱法在民族声乐中的存在和价值[J].河南农业,2012,2(12):440-445.
[3]魏小琼.浅谈把地方民歌演唱风格引入民族声乐教学[J].艺术教育,2006,2(3):144-145.
[4]全舜玲.湖南高腔山歌在民族声乐上的吸收与发展——浅析歌曲《洞庭鱼米乡》的创作及唱法的演进[J].艺海,2008,2(2):66-68.
[5]左开菊.试分析彝族民歌《阿噻调》的演唱特色[J].民族艺术研究,2006,2(1):199-201.
[6]张景忠.黔东北土家族高腔山歌音乐特征分析研究[J].音乐创作,2013,2(8):144-145.
[7]刘华波.“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的声音特点和技法研究[J].黄河之声,2014,2(2):199-201.
作者简介:张钒,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现任西昌学院艺术学院音乐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声乐与音乐理论的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