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重构:川南僰人音乐文化类型分析与城市文化营造
作者:刘宇统 徐艳
(宜宾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7)
川南僰人,也被称作宜宾僰人或珙县僰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因主要活动于现在四川省南部为中心的滇川结合部而得名。1573年(明朝万历元年),川南僰人被明王朝围剿而消亡[1],因此留下了大量“有声”和“无声”的音乐资料。如何对僰人音乐文化进行记忆重构?从城市文化环境营造的视角看,从音乐类型学的角度首先对僰人音乐遗存的宝贵财富进行分类梳理,才能深入挖掘川南僰人音乐文化对于它的独特价值。从音乐旅游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着手进行规划和转化,有利于实现从静态音乐资源向活态城市文化资源转化。
一、川南 人音乐文化的主要类型
音乐类型僰人学是根据音乐的类型进行分类研究的学问。参照音乐类型学的分类原则,目前已知川南僰人的音乐文化遗存可以分为音乐图像类文物、乐器实物和具体形态的音乐三大类。
(一)音乐图像类
1.僰人岩画中的乐舞图像
“僰人悬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4月15日“古僰悬棺陈列馆”正式在珙县洛表镇麻糖坝建成开馆。[2]在该地的悬崖峭壁上除了垒垒悬棺就是分布在其周边的僰人岩画,它和悬棺伴出,是僰人的文化杰作之一。通过多次对僰人岩画的考察、统计和记录,目前已经发现棺材铺、狮子岩和九盏灯等20 多处崖壁上有僰人岩画,其中有大量的音乐图像,其中表现为乐舞图像的共有63 幅。[3]这些乐舞图像又可以分为“单人舞和组合舞两大类,其中单人舞蹈可以根据是否使用舞具分为徒手舞蹈和持物舞蹈两类,后者还可以根据持物的不同进行细分;组合舞则可以根据配合舞蹈的动物形象进行分类,例如,人马组合舞、人鱼组合舞、人虎组合舞和人鸟组合舞等,每种组合也可以根据图像刻画内容情况进行细分”[4]。
2.僰人岩画中的乐器图像
根据珙县人民政府网上的介绍板块,僰人岩画“按画的内容,可分为人物画、动物画、武器画、符号画(几何图形)等四种类型”[5]。其中,有一些圆形的符号被解读成铜鼓徽记,相关岩画也作为僰人铜鼓崇拜和铜鼓祭祀的佐证。屈川认为:“悬棺岩画对铜鼓形象的表现手法,是在圆圈轮廓内画上以五角星、六角星及四芒、八芒表现出来的太阳芒纹,这是以鼓面纹饰代表铜鼓的标志性图案。”[6]他还根据岩画中铜鼓形象在麻塘坝崖壁上的分布,统计出了铜鼓图像的数量为30个。
3.僰人服饰上的乐舞图像
在1974 和1984年两次僰人悬棺的考古活动中,珙县人民政府的宣传组组长曾水向先生采取临绘和抓拍的办法掌握了较多的僰人服饰图案资料。[7]其中,一件棉织小人上衣上有一组两人相对而舞的乐舞图像。另外,僰人衣领等处多次出现的万字纹,据说和我国原始时期的舞蹈有一定的渊源。
(二)乐器实物——铜鼓
铜鼓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越、濮、僚等共有的代表性乐器,但是有学者考证后认为:“四川南部南广河流域‘叙南六属’之地(今宜宾市南境),是我国南方古代铜鼓藏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目前川南地区出土和保存的铜鼓多达20 多面,根据《叙州府志》等历史文献记载根据中国古代川南出土的铜鼓更是多达三百多面。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对铜鼓的分式定型和对各类型铜鼓文化的族属推断,“都掌蛮(僰人)使用铜鼓的年代可以上推至汉晋时期,下迄明代万历年间都掌蛮消亡之时”[8]。
(三)非物质音乐文化
音乐本身是时间的艺术,僰人又没有专门的音乐文献传世,因此这里的非物质音乐文化主要是指僰人以及当地流传的僰人音乐传说、民间歌舞、民谣和民歌,有人把他们称为“僰蛮遗音”。早在民国时期(1946)国立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编印就编印有《僰民唱词集》(张镜秋译注)一部,可谓僰人最早的唱词集。只是这个集子主要是针对僰人的一支——白族进行的田野采风力作,只能作为川南僰人非物质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参考。但是,笔者在大量的田野考察工作之后,与川南僰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华良一起收集了大量的僰人歌谣的唱词等,现已完成《僰人传说集》和《悬棺诗词联集》的撰写和整理工作,可以作为川南僰人非物质音乐文化的有效资料。
除了以上三类资料之外,由于当地政府的文化宣传需要和个人音乐创作兴趣所驱,川南还涌现出了一些僰人风格的音乐作品,这些新创作的僰人音乐主要有民歌、歌舞音乐和器乐(竹乐)等。有川南边陲的“音乐鬼才”或“ 变脸鬼才”之称的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员徐天层,1987年创作了第一个小舞剧《僰乡魂》。随后,他结合当地汉、苗、彝族民歌特色,创作了《古僰山鹰》《大山情》《岩音》和《九盏灯夜魂》等200 余首具有僰苗音乐特色的歌曲、舞曲、小舞剧、小歌剧乐曲。《四川社会音乐》(巴蜀乐坛人物·川南边陲的音乐“鬼才”——访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员徐天层)一文中提及徐天层复兴僰人音乐的主要方法就是根据古僰人的生活习俗,劳作爱情及僰人所留存下来的铜鼓和图像,对僰人音乐文化来进行加工创作。2009年9月,他还自费耗资百万出版了歌曲专辑《江山多娇》(一套两版:“颂扬神州版”、“僰人故里版”,精选了他历年来创作的28 首歌曲作品)。[9]
演奏家杜长松明确提出僰人竹乐音乐命题,先后发明了“僰人觱(音“bie”),僰人龠,僰人舂等竹乐乐器,把远古僰道(今宜宾)周边地区的竹子乐器分类搜集、整理并研创为独具特色的僰人竹乐表演体系。他创作了《远古》《悬棺葬》《僰人祭祀》等乐曲,第一个把僰人竹乐通过讲学和开音乐会形式介绍到欧美等地,备受国内外关注。[10]
二、城市文化营造中的川南僰人音乐文化记忆重构
由于川南僰人的音乐文化已经在被剿灭的这近500年间逐渐被广大民众遗忘,因此厘清了川南僰人音乐文化的种类就等于找到了记忆重构这个独特民族音乐文化的可能。宜宾是川南僰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如果在城市文化环境这个宏观参照下,结合音乐旅游资源整合等理念,才能科学引导川南僰人音乐文化的记忆重构工作并为城市文化发展提供助力。
一般来说,旅游者(音乐旅游资源的接收对象)的音乐需求和爱好主要包括音乐观赏、音乐体验、音乐休闲、音乐知识和技能拓展、音乐购物等,而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音乐提供者能够提供的则主要有音乐建筑(音乐博物馆、演艺中心、音乐墙、音乐家或音乐主题雕塑等)、音乐景观(音乐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产品,主要为景观的乐境营造)、音乐节事(音乐节、音乐比赛、主题音乐征集和评奖活动、音乐会和音乐学术研讨会议)、音乐游戏、音乐相关产品(书、谱、唱片、乐器、八音盒及饰品等)。[11]川南僰人音乐是宜宾市独特的音乐文化名片,根据其音乐类型和对音乐旅游内涵的理解,要做好川南僰人音乐文化记忆重构,可以从城市文化环境营造的音乐博物馆建造着手。
有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功能,那么,音乐博物馆可以满足的就是旅游者音乐观赏、音乐体验、音乐知识和技能拓展四个方面的需求。因此,打造川南僰人音乐博物馆是相对可行的方式之一,川南僰人音乐博物馆的建立可以直接将现有僰人音乐文物转化为音乐旅游资源。
前文罗列过川南僰人音乐的主要类型,其中丰富而独特的音乐图像资料的展示方式,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声、光、图像相互结合使用,给旅游者提供最有效的音乐观赏价值。对于乐器实物——铜鼓和竹乐器,可以通过亲自体验的方式寓玩于教,满足旅游者音乐文化追新猎奇的音乐观赏需要。川南僰人的铜鼓属于古代打击乐器,其品型有很多不同类别,现代人一般只是听闻而能亲身体验其演奏和音乐特色的极少。如果能够进行复制并且现场向旅游者进行示范和简单教学,可以极大激发旅游者参与音乐旅游活动的兴趣。宜宾市有大量的竹资源,竹乐器的制作和展示可以与它相互借力,旅游者同样可以在体验这些乐器实际音色和魅力的同时完成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提高需要。
虽然“古僰悬棺陈列馆”已经在进行僰人铜鼓的实物展出,但是由于该陈列馆囿于地理位置和管理人员的自身知识局限,目前来说它还没法实现音乐博物馆的功能。宜宾市的主要旅游目的地有“蜀南竹海”、“兴文石林”和“僰王山”等,它们都与僰人文化有一定关系。
总体来说,因为“僰侯国”这个独一无二的地缘关系,丰厚的川南僰人音乐文化应该作为当地音乐旅游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多方位挖掘,进而使其成为宜宾城市文化营造的主要助力的灵魂。音乐博物馆建造既是川南僰人曾经的故乡宜宾城市文化的主要营造手段,还是僰人音乐文化记忆重构的主要实现方式。
[1]珙县僰人风物志编写组.珙县僰人风物志[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12.
[2]翁家烈.僰人考[J].贵州民族研究,1986(02):139-143.
[3]徐艳.僰人岩画中的舞蹈图像及其判定[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02).
[4]徐艳.僰人岩画中的舞蹈图像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05):19-25.
[5]珙县人民政府网[EB/OL].2014-4-12[2011-1-21].http:// www.gongxian.gov.cn/ZCFG/gbwh/bryj/2011/01/21/16453014206.html.
[6]屈川.也谈“僰人”悬棺岩画中的铜鼓形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9):32-35.
[7]曾水向.悬棺探秘[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063.
[8]屈川.川南都掌蛮铜鼓文化探讨[J].民族研究,2004(03):85-92、109.
[9]中国网络电视台巴蜀音乐鬼才徐天层[EB/OL].2010-11-05[2011-03-25 ].http://qy.cctv.com/tuwen/fb268f37-8e3e-4804-b4ab-0990fda8e0a8/1.htm
[10]杜长松.《创世纪》纽约逢知音[N/OL].2008-05-08[ 2010-03-25 ].http://news.sohu.com/20080508/n256741666.shtml
[11]陈浩.基于音乐功能的旅游产品开发[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03):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