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金言:耕地里的大熊猫 天下口碑首席署书员乔惠民书 (天下口碑书籍库插播)
目录 |
---|
折叠编辑本段区域介绍
该区属于寒温带气候,气候干燥寒冷,降雨集中多以暴雨形式出现,7~9月的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00~700mm,水资源总量为1415.99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量为1213.98立方米 。尽管它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中面积最小、气候条件最寒冷、农业开发条件最恶劣的,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举全国之力,只用了六十多年的时间,成为"中华大粮仓",累计生产粮豆3922亿斤,其中商品粮为3065亿斤,粮食商品率为87.2%。
折叠编辑本段区域开发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曾经历过草甸、草原景观数万年的变迁。在东北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草甸、草原茂盛的植被剥落腐蚀,逐渐积累成一层厚厚的腐殖质,从而形成肥沃的黑土层。研究表明,东北黑土层的形成过程十分漫长,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400年。
20世纪50年代的大开荒中,这片肥沃的土地被54马力的进口拖拉机犁开。土壤专家发现,土壤中黑土层厚达30-100厘米,有机质含量高达5%~7%,是黄土地的数倍。黑土地成为中国东北的象征之一。 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
从1963年到1976年,先后有54万名知识青年加入开发北大荒的行列,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等大中城市的知青,把城市的文明植入了偏远的边疆,开发黑土地。
近年来,关东黑土区的粮食总产量与种植面积仍然在持续增长。2004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突破300亿公斤大关;2006年达到378亿公斤;2007年,这个数字变为396.55亿公斤,历史最高纪录不断被刷新。
折叠编辑本段区域问题
中国东北黑土区在大面积开发垦殖过程中,亦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面积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和水土流失中形成的侵蚀沟。严重的水土流失正使中国肥沃的关东黑土地变得又"薄"又"黄",专家警告说,如果再不抓紧防治,"黑土地"也许将成为书本上的一个历史名词。
据专家介绍,每生成一厘米黑土需要200年到400年时间,而现在黑土层却在以每年近1厘米的速度流失,每年流失掉的黑土总量达一到两亿立方米,光是跑掉的氮、磷、钾养份就相当于数百万吨化肥。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比开垦前下降近三分之二,板结和盐碱化现象严重。黑土的流失与黄土不同,黄土高原只是把土层流薄了,但还能长庄稼;而黑土一旦流失光,将寸草不生。
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制约和人为活动破坏,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现在,东北典型黑土区有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 ,约占典型黑土区总面积的26.3%。据调查,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1.0cm厚的黑土表层,土壤有机质每年以1/1000的速度递减,由于多年严重水土流失,黑土区原本较厚的黑土层现在只剩下20-30cm,有的地方甚至已露出黄土母质,基本丧失了生产能力。据测算,黑土地现有的部分耕地再经过40-50年的流失,黑土层将全部流失。
折叠编辑本段拯救方案
为了拯救这块宝贵的黑土地,水利部松辽委曾主持编制了《黑土区1999-2050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松花江流域中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和《辽河流域中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并由东北四省区政府联合上报国务院。引起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5年,为了拯救这块宝贵的黑土地,水利部松辽委曾主持编制了《黑土区1999-2050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松花江流域中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和《辽河流域中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并由东北四省区政府联合上报国务院。引起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制定《黑龙江省耕地质量条例》初稿的过程中,专家、学者等首次提出要保护"耕地质量"。明确规定: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时,建设单位应当剥离耕作层土壤,按照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指定地点存放,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耕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建设项目施工时,应当避免损坏周边耕地的耕作层;无法避免的,建设单位应当进行修复或者依法赔偿。
折叠编辑本段处罚措施
编辑
黑土地上直接开发,每平方米最高罚30元
黑龙江省农业部门在对辖区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监测的同时,每年底发布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每五年组织开展一次全省耕地质量详查,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建立耕地质量档案。
《条例》规定,对违反规定,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和危害耕地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所有产品,并处以每亩使用面积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涉及耕地质量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耕地占用单位或者个人,未剥离应当剥离的耕作层土壤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农业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每平方米十元以上三十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