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犇康福】 天下口碑首席署书员乔惠民书祝泾川县牛产业牛年稳健发展 (天下口碑数据库)
------------------------------------------------------------------------------------------------------
资讯背景】
原标题:泾川县牛产业发展情况
发展现状
泾川县位于陕甘交界处。全县辖14个乡镇,215个行政村,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总人口35.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泾川历史文化悠久,区位优势独特,生态环境良好,产业资源富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牛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坚持扩量提质增效并举,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扩张养殖规模,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全力推动牛产业走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发展路子。至2018年底,全县牛饲养量、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2.89万头、1.39万头和1.5万头。牛产业增加值达到5629.9万元,农民人均牛产业纯收入174元。建成百头以上规模养牛场(小区)58个,其中千头养牛场1个,500头养牛场3个,300头养牛场4个,200头养牛场9个,100头养牛场31个。建成黄牛冻配改良点18个,年均改良肉牛1万头以上。新建青贮窖池32.29万立方米,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探索形成了大户带动、投牛还犊、寄养代养、入股分红等多种符合泾川实际的养牛模式。发展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草畜产业龙头企业3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各1家,开发出了分割牛肉、牛肉罐头等产品,培育出了“旭康”系列肉食品牌。
泾川县高端肉牛育肥场
目标定位
2019年,全县牛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现代畜牧业为方向,以第十四届(2019)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在平凉举办为契机,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把泾川打造为“平凉红牛”的核心区和集中优势区,加快推进牛产业扩量提质增效,确保全县牛饲养量达到3.65万头,同比增长6.1%,其中存栏量达到2万头,出栏量达到1.65万头,能繁母牛存栏量达到1.3万头,牛产业总产值达到1.24亿元,增加值达到6193万元,牛产业增加值占畜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
规模养牛场
项目建设
今年主要论证申报了3个牛产业项目:一是泾川县肉牛育繁推一体化示范项目,计划以鼎康牛业公司为依托,购进500头秦川基础母牛,利用一级秦川种公牛冻精,采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人工授精等繁育技术手段,加强品种选育和质量提升,项目概算总投资3305.2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资1100万元,金融机构贷款1500万元,企业自筹705.2万元。二是旭康食品公司“平凉红牛”核心种群培育场建设项目,计划引进种公牛60头,种母牛300头,通过定向杂交,培育“平凉红牛”核心种群,项目概算总投资1788.5万元,其中申请省级投资1200万元,企业自筹588.5万元。三是陇东山地肉牛遗传改良站(泾川)建设项目,计划与省农科院合作,在鼎康牛业公司建办种质资源站,年产冻精200万份,项目概算总投资350万元,其中申请省级投资150万元,省农科院筹措200万元。
裕康牧业红牛养殖场
扶持政策
为了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县区在发展牛产业方面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进一步加快我县牛产业发展步伐,今年3月24—25日,由县上四大家分管领导带队,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相关单位和企业负责人,专程赴会宁、庄浪两县考察学习与北京雄特牧业公司合作发展模式和牛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考察结束后,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泾川县扶持贫困户引进投放良种红安格斯基础母牛工作实施方案》《泾川县2019-2020年良种基础母牛引进繁育扶持政策》,其中《泾川县扶持贫困户引进投放良种红安格斯基础母牛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并印发执行,《泾川县2019-2020年良种基础母牛引进繁育扶持政策》待县委常委会通过后将下发执行。全年计划引进良种基础母牛5000头,其中红安格斯2000头,“平凉红牛”3000头。
养牛补贴方面,贫困户每购买1头红安格斯基础母牛补助10000元,每购买1头“平凉红牛”基础母牛补助5000元;非贫困户每购买1头红安格斯基础母牛补助5000元。存栏10头及以上的养牛场(小区)、大户,养殖“平凉红牛”良种基础母牛每头补助1000元,养殖红安格斯良种基础母牛每头补助2000元。
贷款贴息方面,对养殖以红安格斯为主的规模养牛场(小区),以银行贷款凭证为依据,贷款资金用于肉牛养殖的,县财政给予2年贷款贴息。存栏100头以上的贴息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存栏200头以上的贴息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存栏300头以上的贴息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存栏500头以上的贴息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400万元。对贷款自筹资金购牛由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代养的农户,县财政给予3年贴息。
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能繁母牛每头保险保额13000元,保费520元。县财政对贫困户补贴90%、468元,农户承担10%、52元;对非贫困户补贴80%、416元,农户承担20%、104元。其它肉牛每头保险保额7000元,保费280元。在省级财政补贴40%、112元的基础上,县财政对贫困户补贴50%、140元,农户承担10%、28元;对非贫困户补贴40%、112元,农户承担20%、56元。
奖励激励方面,乡镇层面,存栏4000头以上的,奖励20000元;存栏6000头以上的,奖励30000元;存栏8000头以上的,奖励40000元。村级层面,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村,奖励10000元;存栏8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村,奖励20000元;存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村,奖励30000元。养牛户层面,鼓励扶持农户养殖红安格斯基础母牛,对涌现出的先进养牛户,县委、县政府将在每年召开的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给予表彰奖励。
正大饲料场
饲用玉料
牧草三叶草
陇东紫花苜蓿基地
玉米秸秆青贮现场
泾川牛产业让群众过上“牛日子”
原标题:泾川牛产业让群众过上“牛日子”
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力鹏
近年来,平凉市泾川县坚持把政策扶持作为牛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从土地使用、设施配套、以奖代补、科技服务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全力推动牛产业走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发展路子。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大户带动、投牛还犊、寄养代养、入股分红等多种养牛模式,养牛成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红牛帮带群众奔小康
走进泾川县汭丰镇郑家沟村虎子沟社王成林的养殖院落,一边是饲草房,一边是牛棚。牛棚足足有70平方米,两头红牛正在吃着草料。
王成林告诉记者,这是去年他购买的基础母牛,除了政府的补贴,自己每头牛只投资了6800元,预计下年的收入可翻一番。
“这几年党的政策更好了,温饱都解决了,自己寻思着搞搞养殖。儿子也不外出打工了,回来加入了全县青年创业大军,养了鸽子、猪、羊等,明年准备注册成立一个家庭农场,好好发展,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美。”王成林对记者说。
王成林养牛只是泾川牛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在泾川县,像他这样经过政策扶持发展起来的小养殖户比比皆是,中大型养殖企业也不在少数。
企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除了政策扶持,“千企帮千村”也是泾川县为了扶持牛产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帮民惠民措施。
泾川县旭康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肉牛养殖、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他们将“牛”共享与众,把牛产业的发展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让红牛带着群众奔小康,让老百姓的牛成为致富牛、贴心牛。
公司董事长程强说:“我们依托企业多年来在市场和技术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将企业发展和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公司利益和农民利益相结合,积极帮助引导农民群众解放思想,立足当地资源,大力发展‘粮—牛—果’循环经济,形成了‘公司+基地+专业社+农户’四位一体的养牛新格局。”
首燕牧业公司是泾川县返乡创业代表梁旭亮创办的养殖企业,公司不仅自己搞养殖,同时还寄养了汭丰镇郑家沟村、太平镇盘口村60户缺技术、缺劳力的贫困户的60头基础母牛,这60头牛是县上依托草食畜牧业项目免费给贫困户投放的。“我们负责饲养、销售和管理,给贫困户每户每年1500元分红,连续分红3年,户均可收入4500元。”
近几年,泾川县抢抓农村“三变”改革机遇,采取财政配股、异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吸纳740户贫困户和529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或后续产业发展资金入股泾川县鼎康公司,共入股资金1120万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45个,年薪酬在2万元以上,入股贫困户户均分红855元,有效发挥了助农增收作用。
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泾川县商务局局长刘泰告诉记者,为了增加销售渠道,提高群众养牛积极性,泾川县持续加大东西扶贫协作,邀请天津“武清味道”创始人前来考察,以“单品特供”和“精选礼包”相结合的方式,将以牛肉为代表的农特产品推向天津市场,形成了一条“政府搭建平台+企业主推运营+贫困户产品收集+电商平台保市场”的特色消费扶贫模式,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今年我们紧盯大市场,对接大平台,积极推动平凉红牛的牌子走得更远,在11月12日的‘甘味’农产品广州馆开馆仪式暨专场推介会上,平凉红牛颇受欢迎。之后参加了福州‘甘味祥福’陇货精品对接会,红牛系列产品广受好评,连签大单。在上海参加了‘品甘味 游甘肃’2020长三角消费扶贫文旅周活动,平凉红牛又一次被聚焦。预计2020年销售总额可达4500万元。”泾川旭康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元甲告诉记者。
据了解,近几年来该企业带着平凉红牛,走县闯省,加大品牌推介力度,参加省、市、县农特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取得了活牛直接供港澳资质,成为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专供牛肉,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20多个城市及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天下口碑首席署书员乔惠民简介链接】乔惠民,汉族,户籍深圳,原籍山西昔阳,50年代生于云南昭通,大学文化。现为天下口碑文化传播(深圳)有限公司总顾问,天下口碑数据库(网)cppc-bj.com编委会主任、总编辑(总编辑职务曾短暂由杨阳女士担任)、天下口碑网络书画院院长、网络署书馆馆长;并担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土经济名片工作委员会会长、国土经济名片署书小组组长;兼任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评价专家组组长、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办公室副主任、今日国土杂志直属国土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土经济学会大湾区委员会顾问组执行组长、小城镇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商产业研究院特聘首席文化地理专家。近十余年,系《国土低碳国土实验区共建发展纲要》、《低碳国土实验区共建发展纲要》、《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评价标准》(团体标准)主要起草人,主持或参与国土空间地理坐标价值与品牌研究、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发展研究,中外避暑旅游目的地研究、诗海华夏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与中国地名学会寻根文化委员会合作)、国土陆地、海洋、空域、网络“四大空间”划分研究等数十项研究课题、项目与活动。
贵州财经大学校友会港澳分会名誉会长、深圳分会名誉会长、北京分会名誉会长。
多年来执笔独撰及合撰《今日国土赋》、《江河源赋》、《共和国56朵花儿赋》、《中国村志赋》、《中国香港文脉赋》、《中国名村赋》、《中华七彩云南赋》、《翁丁小赋》、《五村合作赋》等数十个文赋作品,获各地馆藏或刻石展陈。
长期担任国土经济名片署书小组组长、天下口碑网络擘画师、首席口碑署书员。十多年参与不同研究机构研究、评价、发布城市竞争力、名村影响力300佳、深呼吸小城、“两山美”文旅目的地、天下茗村百佳、田园美邑200佳、避暑小镇、避寒名城、海洋宝岛等上百个排行榜研究评价,被指定为各种排行榜画龙点睛,撰署体现不同特点、亮点、卖点的“四言体”形象锦言,全部发布发表于各类公开媒体或网站,部分应邀供有关城市、乡村、各种机构、单位收藏,累计此类主题书写品已达数千件。
天下口碑数据库(网)2018年恢复重办以来,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经济名片工作委员会指导下,以“诗意点睛,翰墨推特,创新传播,国土名片”为十六字特色,线上启动“天下公益网络碑林”博览工程、国土经济名片数据库珍藏计划,已分类整理数千件国土经济地名、国土经济坐标、国土经济名片、中外著名口碑形象锦言署书作品进入数据库,一部分以数拓书法、金拓题名+配文形式,呈现于天下口碑数据库(网)cppc-bj.com进行推介,其中一部分转化成为全国性、行业性、地域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