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国土典库|伏利平:《牡丹亭》用典浅析

2023-03-28 21:55 青年文学家杂志  主页 > 趣旨 > 文化地理 > 国土典院 >

打印 放大 缩小





《牡丹亭》用典浅析

 
青年文学家杂志 2017年17期 

 

摘 要:重用典故使《牡丹亭》的唱词有着曲白相生,雅俗共赏的特点。本论文旨在对《牡丹亭》中的典故进行简要分析。从典故的类型来看,有集唐诗,千字文,《诗经》中的句子及故事类型的用典。其中故事类型的用典多引自唐朝,来源的书目多来自《世说新语》和《太平广记》。故事类型中最常用到的是神话梦幻型的。《牡丹亭》中典故对于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生动丰满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于《牡丹亭》中典故的浅析来瞥见汤显祖其人其文。

关键词:典故;《牡丹亭》;汤显祖

作者简介:伏利平(1993-),女,汉族,四川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2

1、引言

《牡丹亭》问世后,“家户传诵,几令西厢减价”,是汤显祖“四梦”中最璀璨夺目的一梦。这不仅是丽娘小姐的倾情一梦,更是汤显祖人生的至情一梦。从《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所收集的资料来看,《牡丹亭》的资料有209篇,共398页,而其他三梦分述的资料总共也只有110篇,共157页。由此可见《牡丹亭》的关注度之高,如果说《西厢》“几于家置一编,人怀一箧”那《牡丹亭》的产生可令《西厢》减价,可以窥见《牡丹亭》不愧于经典。而黄曼君先生认为:“经典只有持续不断地被解释、接受和传播,它内在的潜力才得以开发……经典的本体特征呈现于经典文本与独特阐释的结合中。对经典的独特的读解系统与阐释空间,是它得以持续延传、反复出现、变异衍生,真正成为经典的必由之路。”学术界对《牡丹亭》是非常关注的,相关研究有近600篇。其中以情节,主题,人物为着眼点的占绝大多数,研究《牡丹亭》唱词的并不多,韵文唱词也只有几十例,且大多研究集唐诗或从翻译的角度看《牡丹亭》唱词。研究《牡丹亭》中典故的也更多的只是分析英译版本对典故所做的处理。《牡丹亭》的唱词有曲白相生,雅俗共赏的特点。其实典故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令人不解的是很少有人从用典的角度浅析《牡丹亭》的唱词,本论文旨在立足原文的唱词从用典的角度浅析《牡丹亭》。

2、已有研究中的用典分析

用典,即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思想和内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诠释用典,说“事類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用典的一般作用有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少词语累赘,充实内容,美化词语。

《西厢记用典探析》一文中总结出《西厢记》中唱词的特点,即重用典故,非浅则显,典尽其妙等。《红楼梦》中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写出黛玉对于这两部戏曲共鸣。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从《牡丹亭》出发来探析其中用典妙处。李渔指出:“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名言。”《西厢记》的用典也许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典故是《牡丹亭》曲白相生,雅俗共赏语言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牡丹亭》具备了让世人黯然销魂的力量。《牡丹亭》中的用典,充分展示了汤显祖独特的语言特色和杰出的艺术成就,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其中典故进行分析。

3、化用诗句类和故事类

3.1化用诗句类

3.1.1集唐诗

在《牡丹亭》中,集唐诗共出现69首,计280句,分别集自129位诗家的270余首诗。《牡丹亭》全剧共55出,其下场诗除第一出和第十六出非集唐外,其余53出下场诗均为集唐。今剧中有集唐诗16首,大多为各人物上场诗,以上69首集唐诗,除第55出全本下场诗为8句外,其余68首均为4句。这280句,出自129位诗家,其中选集最多的是杜甫,和人物杜宝的塑造有关。

3.1.2千字文

石道姑的出场及自我介绍运用了一种很特别的方式即千字文。千字文本是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是一千个不重复汉字,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在中国是一本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蕴藏着浓郁而丰富的中国文化。

3.1.3引用《诗经》

以《诗经》举例来说,有的是直接用于牵强附会之意,有的是借用谐音。文中共计15处。

3.2故事类用典

3.2.1典故出自书目

按照《牡丹亭》中引用次数的多少进行排序,典故出自的书目有《太平广记》、《诗经》、《世说新语》、《史记》、《后汉书》、《论语》、《庄子》、《礼记》、《孟子》、《韩非子》、《汉书》、《搜神记》等等。

3.2.1.1源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中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语谈。下面例举出《牡丹亭》中取自《世说新语》的例子。剧中有10例。此10例中,根据用典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描人,言情,写景。

3.2.1.2源自《太平广记》

《牡丹亭》中有很多《太平广记》中的内容。

“牡丹亭上三生路”便是文章总旨的直接表露,而这部戏曲以“牡丹亭”为名,说明戏剧本身将要叙述的也是一个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穿越生死的人间至情。

另,《礼记》引用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环境之下的立法,《孟子》《庄子》《老子》《论语》的典故引用特点不是特别鲜明,不具体论述。汤显祖所引故事类别如此繁多,大抵时常读书,耳濡目染,再加上作者读书太多,功力深厚,故能自由运用,毫无晦涩执拗之感,浑然一体,一气呵成,读之满口馨香。

3.2.2从典故出处的年代来看

从先秦尧舜,秦汉三国,魏晋隋唐,乃至作者所处的明朝,都有所涉及。

秦朝的典故便有有关秦始皇的故事。第五十五出中,说道,传说秦始皇有照胆镜,能照见人肠胃五脏。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

从典故所来自的朝代来看,唐朝的典故最多。

从朝代角度来看,唐朝是所取典故最多的一个朝代,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唐代传奇的故事很符合牡丹亭的情节。

这就不得不提及汤显祖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从汤显祖的名字可以看出,显祖显祖,意在荣耀祖先,光宗耀祖,所以汤显祖五岁时便能做对子,阅读的书目之多,穿越的朝代之广也难以想象。所以,汤显祖《牡丹亭》中所用的典故可以信手拈来,水到渠成,意蕴贴切,读来上口且自然,由于汤显祖官场上的不如意,便有了寄情于自娱从而娱人的创作。在他回家的当年,正如他自己所说“忙处抛人闲处住”,“白日消磨肠断句”完成了《牡丹亭还魂记》,他自己也评价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4、从典故所用的类型来看,最常用到的是神话梦幻型的

4.1“惊梦”“寻梦”与梦魂意识

黄粱梦是卢生在邯郸的旅馆里,借道士吕翁的枕头小睡所做之梦。梦幻中功名成就,官高极品。醒来后,旅店主人的黄粱饭还没有炊熟。

有唐代传奇故事,踏春阳,是指踏青。唐沈亚之《异梦录》中,刑凤昼寝,梦见美人授给他诗卷。第一篇《春阳曲》有云:“长安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此典故出现在第一出中,引出整个故事,概要说明故事的所因是丽娘傷春感春。

《牡丹亭》是中国戏曲中以梦写剧之最美丽的篇章。“一勾栏之上,几色目之中,无不纡徐焕眩,顿挫徘徊,恍然如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之事”。

4.2“拾画”“叫画”与画中人传说

《写真》一出中,提到“做真真无人唤叫”这个句子总让人想到“向真真啼血你知么?”出自唐人传奇,“真真”是画中美人的名字。这是一个画中美人走出画卷的故事。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妇人走出画卷,后添一孩子,回到画中。

第三十出出现的“画屏人踏歌”也是一个画卷中走出真人又回到画中的故事。有一士人醉卧醒来,看见画屏上的妇人,都来到他的床前歌舞,他一声惊叫,妇人就回到画屏上去了。

画中人类型在其他作品中也曾出现过,在表现爱情的神秘感,神圣性以及超现实力量方面,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4.3“回生定配”与起死回生的传说

《旅寄》中尾生抱柱是说和爱人相约桥下,书生因涨水不肯离开,竟被淹死的故事。

唐人传奇中的倩女返魂在第三十六出出现,倩女和爱人王宙离别后,相思成病,她的灵魂却像活人一样,在路上赶上王宙,和他同居。后来两人回到倩女家里,她的灵魂又和真人合而为一。

这类故事是作者题词中所说的“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4.4邂逅仙女,极致浪漫

剧中提到的女仙名就有麻姑,飞琼,梁清,杜兰香,嫦娥,观音,窃娘,真妃,织女,董双成等。

4.5奇人异宝,大放异彩

《牡丹亭》中出现了很多奇人异宝,为整个戏剧增添了魔幻神秘的色彩,其中奇人的典型有“彭殇真一壑”。富裕的广利神王,唐天宝十载封南海神为广利王,广利王富有奇珍异宝。笔记小说中死后做了遮须国王的曹植。饮千瓶酒,醉千日的刘玄石。

珍宝类的有西昆宝玉,煮海金丹,猫眼,祖母绿,温凉玉盏,冰盘,夜明珠等等。

5、《牡丹亭》典尽其妙

5.1《牡丹亭》重用典,但所用典故贴切自然,符合并更加凸显人物的性格和语言风格,如提到柳梦梅刻苦读书就分别用了凿壁悬梁,囊萤映雪,刺股,趁月光等。形容杜丽娘有才就用了蔡文姬,卫夫人,班昭,薛涛,谢道韫等。

由此看出,《牡丹亭》中用典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借用不同的典故中的人物来对此剧本身的人物进行指代。

6、用典看似略显晦涩其实雅俗并存

其用典涉及到禅语,医学术语,方言等各方面,都足以见出汤显祖的功力。正如他所说“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作的意趣大不相同了”。正是有了汤翁这种“正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的执着与坚持,才有了《牡丹亭》独有的曲白相生,雅俗共赏的特点。

7、结语

以上文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例举并简单的分析了《牡丹亭》中的用典情况,从典故出自的书目及大概朝代,从典故的主要类型及典故对主要人物的复合指代即对人物语言风格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浅析。汤显祖一生得意,唯在牡丹,希望通过这简单的分析能有些许轻微的力量去穿越历史,瞥见其人其文。也能依稀地理解到汤翁何以在填词至“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句时,卧庭中薪上,掩袂痛哭。其精神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参考文献:

[1]黄曼君.《中国现代文化经典的诞生与延传》[J].《中国社会科学》,2014第3期.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徐朔方 著《汤显祖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7

[4]徐朔方 著《汤显祖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6重印

[5]叶长海主编《牡丹亭》:案头与场上[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9

[6]吴凤雏,关于《牡丹亭》中的集唐诗[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2期,2011年6月.

[7][清]李渔著,沈勇译注《闲情偶寄》[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8.

[8][明]汤显祖 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24次印刷.

[9][清]李渔著,沈勇译注《闲情偶寄》[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8.

[10](南朝梁)刘勰著: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译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1.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