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口碑】洪灾袭来 大雨中联结的郑州人

2021-07-22 10:20 新浪新闻中心  主页 > 趣旨 > 口碑赢天下 > 品类 > 爱心好口碑 >

打印 放大 缩小




云南书法女青年以墨驰援:天佑河南  郑州挺住  (天下口碑数据库插播)

原标题:大雨中联结的郑州人

  原标题:大雨中联结的郑州人

  一切都因一场大雨改变了。

  7月20日19时许,中央气象台微博发布消息称,河南郑州此次极端强降雨的最大小时降雨量为201.9毫米,已经超过“758特大暴雨”河南林庄的1小时降雨量。

  据测算,20日1小时的降雨量,相当于 150 个西湖水灌进了郑州。

  积水淹没了城市的各个角落,被困,求救,坚持,救援、互助……这些成为了当前的主题。

  更多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也在这场暴雨中有了联结。无一例外,他们都有一个心愿,“希望大家一切安好。”

7月20日傍晚,人们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观看外面的雨势,受访者供图7月20日傍晚,人们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观看外面的雨势,受访者供图

  被困

  7月20日上午,刘文明开车带着爱人张霞,从驻马店出发前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看病,远在深圳的女儿提前在网上预约了下午两点半的门诊。

  刘文明上午八点出发时,驻马店还是晴天。中午十一点左右到郑州,这时天上已经飘着小雨,“没有很大,我们也没想太多。”在医院里看不到外面的情况,看完病下午五点左右,准备离开医院时才发现“整个医院都被泡在水里”。外面下着暴雨,雨水已经倒灌到医院一楼了,外面最深的地方到大腿处。

  大约二十分钟后,医院停电了。楼梯上全是人;医护人员忙着抢救物资、应对各种问题;安保人员在外面冒着大雨维持秩序。

  水位还在不断地上涨,一楼已经被淹了,二人赶快返回二楼。刘文明看到一些人拿着粥和馒头,就赶紧顺着人流去购买吃的,“吃的东西不够,只能现金支付。”最终,他花了20块钱,买了四杯南瓜粥。

  接下来只能等待。晚上十点左右,护士开始在各个楼层寻找各个病房的病人,但像他们这样没有住院的人只能待在大厅。他们不远处有一个坐着轮椅的入院病人,因为停电也无法返回自己的病房,护士给他找了一块泡沫广告板,垫在地上让他躺了一宿。

  地上全是人们踩的水印,张霞找来一块泡沫垫在身下。刘文明试图往楼上走,找可以坐下的椅子,但找了差不多八九层,每一层、每个角落都是人,“走廊的长椅上、护士台,能坐的地方都坐满了人,地上也都是人,横七竖八地坐着、躺着,吃东西的、睡觉的。”他最后只能回到二楼,和张霞坐在地上挤了一宿,“二楼的人最多,有几千人。”

  据媒体报道,7月20日晚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全部停电,电梯全部停运,备用电源也无法使用。近3000名医护人员坚守岗位。

  身边不断有人议论着险情,刘文明焦虑到睡不着觉,手机只剩下10%的电,他赶紧关机。天快亮时,刘文明不停地去门口查看外面的情况,发现水位在不断后退,雨也小了一些。

  五点多,他们离开医院,停在天桥底下的车已经无法打开车门,后备厢自动打开了,里面全是水。刘文明看到很多车在外面漂着。

  八九点钟,他们只能先找住的地方,连续找了几家酒店都没有空房了,最后在二七火车站附近找到一家宾馆。”宾馆的价格也比平时高了一些。”

  上午十点左右,一些街边的餐馆开始恢复营业了。中午两个人吃了肉丝面和馄饨。“各个商家都没有水和电,但能做饭。目前吃饭、住宿的问题解决了。”一直到21日晚八点半,宾馆还没有恢复用电。

7月21日下午4时许,在郑州一号线博学路地铁站附近,几位年轻人互相扶助在水中前行。新京报记者 涂重航 摄7月21日下午4时许,在郑州一号线博学路地铁站附近,几位年轻人互相扶助在水中前行。新京报记者 涂重航 摄

  转移

  王蕾的家位于南水北调运河与金水河双河交汇处的一栋居民楼二楼。7月20日早上八点多,王蕾迷糊中感觉电风扇突然不转了,醒来才发现整个小区已经停电。

  23岁的王蕾今年大学刚毕业,选择考研的她在两个月前回到了郑州老家备考。三四天前,郑州的雨势不断,手机里不断收到气象台发来的暴雨红色预警的短信。“这样持续的暴雨预警信息在往年夏天并不常见,”王蕾的心里有一丝担忧,她选择待在了家中。

  从前一天晚上开始,窗外就不断飘来雨声,雨的势头在20日下午两点多达到了顶峰。王蕾记得,两点半左右,窗外传来了一声打雷的巨响,紧接着,居民楼后一处新垒的石灰围墙连带着防护栏一起垮塌。

  整个下午,金水河的水位不断上涨,伴随着停水停电,手机信号也时有时无,王蕾将手机开到极度省电模式,和父母靠着家里储存的方便面解决了伙食问题。王蕾回忆,小区对面20米处的幼儿园没有停电,自己在傍晚时蹚着没过脚的积水到幼儿园里给手机充了电,其间听到别人谈论,小区外头的路口积水已过腰身。“傍晚六点半左右天空的颜色就已经接近黑夜了,压着整座城市,第一次觉得自己离灾难特别近。”

  夜晚到来后,王蕾点上了蜡烛,和家人一起坐在客厅静静等待着,“当时什么也没想,就是静静坐着。”到了晚上十一点多,凭借着微弱的手机信号,王蕾收到了社区发布的金水河泄洪、居民准备撤离的消息,“当时不太敢确定这个消息的真假。”

  两个小时后,王蕾又一次接收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消息,要求小区内一楼二楼的居民“马上到楼层较高的位置”,消息末尾写着 “立即,迅速!”

  随后,工作人员的敲门声响彻了整个楼道。“因为有很多老人小孩可能没法用手机接收消息,工作人员就逐家逐户地敲门,”一楼二楼的居民开始往楼上撤离,王蕾也带着家人前往楼上亲戚家暂住,“当时楼道里很多人,有的高层居民会让外头的人到家里去休息。”直到凌晨三点半,王蕾仍听到小区里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向居民喊话,让大家往高处楼层撤离。

  所幸,大水并没有到来。忍受不住困意的王蕾随后睡去,五点半时又被家人叫醒,趁着雨势较小,开车到远处的超市去购买了食物和水。

  等电来

  42岁的张瑞已在郑州闯荡20年,她目前是一家面包店的老板,接连好几天的大暴雨让她意识到,这一次的雨极不寻常。

  积水是逐渐涨起来的。17日,马路上的积水淹到电动自行车轮胎一半的位置,翌日,浑浊的积水便没过脚踏板。19日晚上,电动车车座都泡在了水里。

  20日下午两三点钟,张瑞正从面包车上卸面粉,雨势渐猛,大概半小时的工夫,雨水便没过半个车轮,“越下越大,很稠密。”

  由于面包店地势较高,店里未见积水涌入,“旁边的打印店进了水,设备估计报废了。”

  21日清晨6点过,面包店门前的积水已经退去,留下一地碎沙石和残叶。张瑞发现水也停了,电依然没来。

  水停了,她可以用储备的瓶装水。但没有电,她的搅面机、发酵机、烤箱一下子形同虚设。瞅着一袋袋够做几千个面包的面粉和糖,她只有干着急。

  店里尚存不到200个烤好的面包,她想无偿提供给一线人员和受灾群众,“有需要帮助的打电话或者直接来店里取,有事打电话……”她在朋友圈写道。

  很快,库存的面包全部赠罄,“周围的饭店都关门了。面包给了附近的救助中心和酒店。”

  10时许,她接到求助电话,对方称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急需食物,询问面包店能否提供600个面包。“我说没问题,食材都够,现在最着急的是没有电,等电恢复了立马做,到时候骑电瓶车送去。”张瑞说,店里算上她一共四人,“人手是够的。”

  14时许,张瑞的手机电池仅剩5%的电,所幸在街边遇见一个熟人,借给了她一个充电宝,她赶紧打听儿童福利院此时的情况,“如果说是非常紧急,小孩子都没东西吃的话,我就想办法跟批发商一起去仓库拉点货,然后送到。”

  7月21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急需生活物资的消息得到诸多爱心网友的接力转发。福利院的约600名孩子和职工已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位于中原区中原西路90号的郑州市委党校。

  捐物资的爱心人士和企业接踵而至。该院办公室主任孟艳娟的手机总是处于忙线中。

  15时34分以前,饮用水、面包和方便面已募集足量。考虑到孩子们当晚会在市委党校的体育馆过夜,孟艳娟表示,还需要地垫、夏凉被等相关物资,“卫生巾、尿不湿也比较缺。”

  救援物资不停歇地从八方涌来。不到三个小时,上述物资均到位。“目前不再接受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了。看实际情况,下一步再作安排。”孟艳娟说。

  张瑞惦记着孩子们还没吃到的面包,在电话里,她从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得知,“今天送过去的物资特别充分,未来两天应该都不会缺吃的和用的了。”

  她松了口气,守在面包店里,盼着电来。

  今夜郑图不闭馆

  “今夜郑图不闭馆”,7月20日晚,郑州图书馆发布的这条推送,传遍社交网络。一位家长看到自家孩子的照片,留言道:“担心了一下午!看到孩子平安无事,热泪涌出!感谢图书馆!”照片里,一个穿白色短袖的高个男生,低头写着作业,左手边摆了瓶喝了几口的橙汁饮料。

  往常,郑州图书馆主馆在夜间7点关闭,夜读吧则开夜间12点。当天临近主馆闭馆,郑州仍下着大雨,不少路段被水淹没,交通阻断。一段图书馆拍摄的视频显示,即使掀开了窨井盖,积水打着转也排不下去。“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决定不闭馆”,一位王姓副馆长说。

7月20日晚,郑州图书馆,一个女孩儿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读。图片来源:郑州图书馆订阅号7月20日晚,郑州图书馆,一个女孩儿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读。图片来源:郑州图书馆订阅号

  王副馆长粗略统计,当晚图书馆共有100多位“不归客”:自习的学生、避雨的市民、附近高铁站滞留的旅客、从地铁站疏散的被困人员……图书馆备上了毛巾和姜汤。现场图片显示,人们坐在简餐区、走廊里或沙发上,一个女孩儿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读,手肘撑在膝盖上。

  几乎整夜没有合眼,7月21日下午接起电话时,王姓副馆长的声音有些沙哑。座机那头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喂喂喂”几声没有回应后,她又挂掉电话,像是自言自语,“信号不是太好”。

  7月21日,街头积水渐渐退去,数据显示,郑州图书馆这天来了500多名读者。

  救援

  7月20日下午五点开始,范欣不停地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房子塌了,一对母女被困塌房里,现在救援队过不去,路面双向被冲断,母女被困一下午,孩子还有哭声,寻求社会帮助……”

  当天下午两点,范欣与父母及弟弟一家取得联系,得知,暴雨来袭时,弟妹抱着四个月大的小侄女准备跑上二楼,但还没来得及上楼,房子倒塌了。父母和弟弟来不及救出弟妹和孩子,亲眼看着她们被压在倒塌的房屋下面,“被压下去的瞬间,孩子还一直在哭。”

  范欣说,一同被困的还有弟弟家的邻居。

  范欣联系了多家救援队。7月20日晚上,有救援队进入村子,但因为雨势过大,河水冲垮了道路,救援设备无法进入。21日傍晚,蓝天救援队赶到,下午五点利用绳索拉开倒塌的房柱,救出孩子,但是仍未找到孩子母亲。“孩子是被妈妈扔到高处的。”前往现场参与救援的亲属王强告诉记者。

  目前孩子已经被送往医院。六点左右,因雨势过大,救援队只能退出,目前孩子妈妈及邻居仍被困在倒塌的房屋下,已经超过了30个小时。“村子里还有好几个人被困。”王强告诉记者,需要挖掘机等设备开路,以及专业救援设备找到埋在房屋下面的人。

7月21日下午,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安排患者转院,因担架不足,医院门前拥堵。医护人员用被褥做担架将患者抬走。 新京报记者 聂辉 摄7月21日下午,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安排患者转院,因担架不足,医院门前拥堵。医护人员用被褥做担架将患者抬走。 新京报记者 聂辉 摄

  市民互助

  21日凌晨两点,刘妍端着手机,在不同对话框之间来回切换,将队友汇总的求助信息一一分发,由其他的队友进行核实,然后将求助内容输送给另一组的志愿者,再次细分区域,出门救援。

  他们都是普通市民,自发组成了志愿团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进行汇总信息、核实信息、外出救援的工作。由于志愿团队并非专业救援人员,他们也将一些信息扩散出去,为求助者寻找专业救援团队。

  刘妍是一名大学生,放暑假后,回了郑州老家。20日下午,看到“地面塌陷”、“人员被困”的消息之后,她从微博里发现了这个志愿者团队,然后加入。

  在分配信息中,她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郑州市民在暴雨中的困境,“被困着走不了的、没有食物和水的、受了伤的人、即将分娩的孕妇、需要医治的病人。”

  也有一些市民,看到网上的求助信息后,便即刻出发,为他们提供帮助。

  曾经是消防员的王皓明在微博上发布了可以提供帮助的信息,收到求助者信息后,他多次冒雨而行,前往有人被困的地铁站,为大家带去粮食和水。26岁的创业者任沫帆在看到险情后,将公司员工宿舍改成临时救助点,为受困者提供临时的庇护。

  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在这场暴雨中有了联结。无一例外,他们都有一个心愿,“希望大家一切安好。”

  (刘文明、张霞、王蕾、张国桢、范欣、王强、刘妍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汪畅 周思雅 陈亚杰 吴淋姝 杜寒三 冯雨昕 实习生 杨润苗

点击进入专题:
河南遭大范围暴雨袭击

责任编辑:刘光博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