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天下口碑数据库、《今日国土》书画院等金拓潘基文书“寿”字,推介“大国寿都,广西贺州”。
(天下口碑数据库插播)
原标题:寿城贺州 寿文化寻踪
贺州发现是栏目唯一官方微信号!
换个角度看贺州
(点击观看精彩节目!)
寿城贺州—寿文化寻踪
长寿这个话题,从古到今,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不断追求生命的延续,是根植于人们心底最质朴的愿望和对生活与生命的美好向往。作为“世界长寿市”的贺州,这里的人们与康养长寿都有着不解之缘,并将长寿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
贺州寿城
贺州位于广西东北部,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所辖的昭平、富川、钟山三县均获“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是一座新兴的世界寿城。长寿环境质量优异、长寿资源丰富多样、长寿文化源远流长。2016年10月19日,贺州市被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认证为“世界长寿市”。这里山水相依,环境静谧,空气清新,民风淳朴。舒适的自然环境、淳朴的民俗民风,让人们的日常生活舒适、恬淡、悠远、平和。在贺州,自古以来就有不少长寿的老人。关于“长寿文化”的实物古迹繁多,源远而流长。
1
鸠杖首
2016年11月,贺州市文物管理所在铺门镇开展潇贺古道沿线文物和野外遗址调查时,发现了一件造型独特的鸠杖首。这件鸠杖首,鸠鸟嘴巴紧闭,上下尖啄部相合,嘴巴衔着一稞松子,两眼凸起。凸起的双眼炯炯有神,似在翘首昂视,望之颇有威仪。颈部下为身腹,硕大的羽毛活灵活现。翅膀羽翼层次错落有致,凭添动感。鸟身构画弦纹,尾巴大写意,长长甩庑,腹下部海延有铜裤,用来穿木杖。经广西考古专家鉴定,它是一件西汉时期的青铜鸠杖首。
汉代颁布的《王杖诏书令》和《礼记·王制》规定:“年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府不趋。吏民有敢殴辱者,逆不道。”意为凡年满 70 岁的老人,朝廷授予“王杖”,让长寿的老人持有王杖,可以享受种种特殊的权利,连同自己的家人也可以享受相关的权利。据相关史料记载,在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短,七十岁以上高龄的老人在古代已经是少见的寿星。故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
这件铺门出土的鸠杖首,说明在汉代古封阳县曾经有老人得到过汉王朝的高寿赏赐,是汉王朝“恩威远播”的重要物证,也是汉代贺州人长寿和忠孝的见证。为什么长寿的老人能得到种种特殊的待遇和尊敬?除了忠孝,更体现了贺州生生不息的长寿文化传承。
贺州学院 教授
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馆长 李晓明 博士
有的老人是一个活字典。在这个地方生存,这个地方的日常的气候啊,禁忌啊,整个知识体系都在他的大脑里,然而年轻人不懂啊。要必须到一定的年龄层次,他才掌握了整套的生计方式,生产方式包括技巧。他们才能传给一代代年轻人。这样的话,老人受到尊敬。
2
贺州久远的长寿传承不仅体现在铺门出土的鸠杖首上,千百年来人们把对“寿”的朴素期望与崇拜敬仰注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充满着对“寿”的文化情趣。
为了更好地展示贺州悠久的长寿文化底蕴,提升和宣扬这一积淀深厚的文化品牌,李晓明教授及其团队精心打造了贺州首个以展示健康养生长寿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通过文字和实物等方式,向我们多角度地展示了贺州源远流长的健康养生文化,是长寿文化的精华。
贺州长寿文化专题博物馆馆藏有带“寿”字的贺州文化实物1880多件,不仅包括碗、盏、盘、碟、杯、坛、缸、罐、印模、花板等日常用品,也包括寿匾、寿联、寿屏、寿幢、寿碗、寿星、寿仙等祝寿礼物,从日常生活与文化习俗等多个侧面展示了贺州的传统长寿文化。古往今来的贺州,都被冠以长寿之胜地,其长寿文化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在这里我们可以观赏到2000多年来贺州长寿文化的实物。
寿碗在明代以前就已出现,在明末清初时最为流行。碗上刻有各种“寿”字或寓意长寿的寿桃、松柏、仙鹤等自然物中长寿象征物的图形。作为长寿之地的广西贺州,三县两区不同程度的都发现有各朝各代的寿碗,如展馆中的“喜寿”字绿釉坛、梵文“寿”字斗笠碗、仿哥窑“寿”字青花大海碗、“寿”字纹粉彩碗、百“寿”图粉彩碗、五彩吉祥花茶盖碗、寿星壶、“长寿”食盒等等带“寿字纹”的器具。
寿碗
民国时期,工匠把寿星名字和年龄烧刻在碗身或碗底,这时期的寿碗统称为“刻字寿碗”。大海碗就是其中具有象征性碗具的代表之一,其形状似盆,容量很大。古往今来贺州人以孝为德,在父母大寿之日端上印有“寿”字的大海碗为亲朋好友盛饭菜,表达出了对于父母长寿的一种向往与期待,也是儿女对父母敬孝道的表达方式之一。这些寿碗都保留了贺州独有的人文涵养。
采访
贺州学院 教授
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 馆长 李晓明博士
我们贺州有一个习俗就是去喝寿酒,大家来祝贺吃完饭之后,把这个吃完饭的碗,甚至包括菜碗,坐在桌子上吃饭的饭碗一部分带走,至少带走一个或者两个。为什么呢?他这个是要占一点“长寿”的喜气,认为这个碗是90岁的老人用过的,特别是祝寿的时候的碗,会被全部拿光。
贺州学院 教授
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 副馆长 刘永红 博士
贺州常见的碗,如青花碗、黑桃碗等等,碗身刻有许多“长寿纹”。这些长寿纹,据统计有一百多种,它是各种寿字的一种变形。这就体现了老百姓对长寿和幸福生活的一种期望与愿景。衣着方面,小孩和老人的穿着,都有一些变形的“寿字纹”。
3
1
2
贺州瑶族、客家人、壮族等许多族群,自古都喜欢自己酿制养生、长寿、治病的药酒。瑶族祖传秘方“野生山楂酒”“瑶族养生首乌酒”等都是当地独具特色的酒品之一。在酒坛上刻“寿”字,也是贺州寿文化的一种体现。流传至今的养身酒酿造技术依旧被当地人所掌握,并为一代代的瑶族人所传承,是真正的养身佳品。
古代贺寿,对德高望重的老人,祝寿者都要做一块寿匾赠与寿星公,以示对老人的祝贺。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现收藏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寿匾寿联有120多块。这些寿匾或邻里相送,或官府表彰赠送,体现了“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同时也是长寿文化的重要体现。
如今,作为“世界长寿市”的贺州,健康养生长寿文化无处不在;人们对长寿文化的追求无时不在。饮酒有长寿酒,吃面有长寿面、宴席有长寿宴,可谓人也寿,物也寿,山也寿,水也寿,吃也寿,玩也寿,体现了贺州人民对生命的尊重,对长寿的期盼,对健康养生长寿文化的传承,让贺州人民的日常生活充满活力。
侯臣、何建龙、梁环| 摄像
李艳、牛雅琦(实习生) ▏编辑
廖干花 、何晓东 ▏校对
转载请注明
贺州广播电视台《贺州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