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酒窝美学|浅析古代流行妆容及其心理(作者:刘璐

2024-10-04 01:55 《世界家苑》杂志  主页 > 趣旨 > 口碑赢天下 > 口碑夸奖 > 美丽酒窝 >

打印 放大 缩小









浅析古代流行妆容及其心理



 
世界家苑》杂志 2018年5期   作者:刘璐

 

摘 要:人类自身的设计似乎从云南元谋人开端起,追逐自然本质的功能生活。直到屈原楚辞中“山鬼”展现的视觉美感形象出现,揭开“装饰”在人性中的植根。人们自古用化妆来改变自己面容的状态。古代妆容直至唐代达流行鼎峰,我们从妆容视角窥其深意。

关键词:唐代妆容;流行;魅力;妆容心理

一、古代面饰概况

古代妆容中,女子面饰占据了重要位置。所谓面饰,就是指面上的饰物。而面部饰物按照用途及面部区域从上至下分为主要几类:“鹅黄”、“花钿”、“斜红”、“面靥”。[1]“鹅黄”又称“鸦黄”,是由松树花粉或金箔硬纸皮施于额间的妆容。而“花钿”则是染贴于额头眉间的一种图案装饰。“斜红”是分列于面颊两侧以及太阳穴的位置施胭脂料作弦月状、伤痕残破感或卷曲状的面妆。而“面靥”则是施于女子面部两侧酒窝的装饰,又称“的”,即:红色圆点。

二、唐代流行妆容概述

唐代妆容之所以被单独拿来分析,只因笔者认为大多开创性妆容风格都在唐代达到流行的高峰,例如:桃花妆、晕酒妆、晓霞妆等。背后的原由自然是与大唐盛世及开放的国政民风息息相关。“国色天香”一词出自唐代,具体表征为牡丹。[2]牡丹作为一个绝色的载体,人们将这种显性文化装饰于自身的皮肤表面则可以看做是一种最直接的自信体现。唐代妇女对面妆的迷恋可说是历代最痴。下面是唐以来广为流行的几种重要的妆容风格:

1桃花妆:

桃花妆是源于六朝时候寿阳公主无意间造成的妆容效果:一日仰卧殿内,正巧窗外的梅花被风吹至公主额间,额间被染花瓣状,久久不能洗去,宫中女子见状新异,竟相效仿。甚至还传唐女官上官婉儿因激怒武则天,被其用剑刺伤额心,故用染画梅花的方法遮盖伤疤,称为“梅花妆”,即“花钿”。同是桃花妆,还有一种说法:是在面部先敷上白粉,再将胭脂在手掌中调匀后涂抹在两颊,胭脂涂抹的淡的称为桃花妆。[3]

2 晕酒妆:

这是和桃花妆类似的一种妇女面妆。[3]区别在于桃花妆十分淡雅;而晕酒妆则是在两颊施以浓艳的胭脂,使其妆感像是精致女子酒后酡红的脸蛋,令人如痴如醉。晕酒妆的艳丽大胆,正是唐代繁荣开明的真实写照,这也是为何妇女面饰能在唐朝遍地开花的原因。

3晓霞妆:

五代《妆楼记》中魏文帝曹丕宫中新添一名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对其十分宠爱。某夜,文帝灯下读书,四周有水晶制成的屏风,薛夜来走进文帝,不觉一头撞上屏风,顿时鲜血直流,治愈后仍留下两道伤痕。但文帝仍旧对其宠爱如昔,其他宫女心生羡慕,纷纷模仿薛夜来的缺陷美,用胭脂在鬓眉之间画上血痕,即“斜红”,取名“晓霞妆”,形容晓霞将散。[1]对于这种缺陷美的爱慕及追求,最终成为一种流行妆容。

以上介绍的几种流行面妆,皆可从其史源窥其形成于偶然,但又流行于必然。这与其环境背景及妆容心理有着莫大的关联。

三、非犬儒主义的唐妆心理分析

1妆容心理的基本构成:

唐以来,女着胡服、男装;头戴花簇、染晕酒妆、贴桃花钿、画血痕、点金靥。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它承载了一切与弃世的犬儒主义相悖的精神核,甚至让现代主义都感到迷茫和汗颜。从以上几种流行妆容,笔者将她们的化妆心理解读为:情感模仿、想象美感、残缺为美、本能遮羞。

(1)情感模仿

没有情感的东西是一文不值的,更不要说产生依赖,这并不是一种偏见,而是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律。[4]我们从上文的寿阳公主的桃花妆、薛夜来的晓霞妆风靡流行,可以看出情感模仿的痕迹。宫女对公主美的向往、其他宫女对薛夜来受宠的羡慕,都成为效仿其妆容的情感基础。

(2)想象美感

从淡雅桃花妆、浓艳晕酒妆就能看出脑内思想的美化作用,化妆时让女子产生一种美好的想象,他们通过想象,预测了妆容给自己带来的自我奖赏。想象自己的面容如清雅的桃花一般或想象自己在众目睽睽的饭局上豪气吃酒后,微醺的红润面容。甚至她们用鲜花这类的美的事物为妆容取名。这些都是想象美感所带来的结果。

(3)残缺为美

纵观前朝,可能只有这个时代能将异类的、反面的和残缺的,幻化成美的事物。残缺妆容形式的流行再度让我们对唐代的开明程度大吃一惊,薛夜来的晓霞(斜红)妆、上官婉儿的梅花妆都是残缺美的最佳诠释。人们渴望成为与众不同的人。[4]简而言就是富有个性的人大家都知道这是残缺,但由于受到惊心动魄的事故情节及从众心的影响,导致化妆人心理发生反转,将残缺判定为是美的,进而产生残缺为美的心理。

(4)本能遮羞

遮羞可以說是所有妆容心理的基础因素,自人类出现以后,就懂得用自然资源如藤叶兽羽等作为遮羞工具,而面部的遮羞则是用面饰实现的。以上谈及的所有妆容风格,都是基于遮羞心理而形成起来的。

2妆容心理的内驱力:

这个时代赋予唐代流行面妆的鼎盛的发展状态。从额、眉、脸颊、酒窝到唇,是什么样的内心驱动力,让面饰在唐代达到令人痴迷的地步?“魅力”这个词应该是最综合的表达。何为魅力?作家艾丽西亚·德雷克认为,它是“暗喻一种拒绝平庸的生活承诺”。这会让我们的日常体验发生变化,同时也会让我们觉得愿望的实现并非遥不可及。它带来了欲望和对物质的追求。[5]

魅力是一种非修辞的表现形式,笔者之所以说它是唐代流行妆容趋势的内驱力,正是因为它不同于文化可以通过文字来展现,而是需要借由视觉形式来展示。一个雍容华贵的仪态、一个深邃迷离的眼神或者一个夸张夺目的精致妆容,都是借由视觉形象来传达出信号源,使观者接收到一种强大说服力。这种说服力不仅可以让观者感到愉悦,也足以使化妆者使劲浑身解数的钻研各种新奇的化妆风格。

从桃花妆、晕酒妆再到晓霞妆,这些妆容的源头故事正中化妆者的下怀,魅力的引导让她们将自己想象成情节中的美人。魅力并不是描绘大家熟悉的快乐感,而是意味着改变和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恰恰是所有化妆者都为之上瘾的尝试。魅力提供给化妆者在现实世界中的前进内在驱动力,或者创造一种愉悦的体会。

四、总结

笔者认为唐代空前开放的国土民风与参与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中国社会心理有着某种契合点和相似处,尤其是在文化包容方面的突出共性,唐妆对当代妆容设计与发展有深刻的补充价值。若将唐代流行妆容及文化心理与当代相联系,似乎还是能找到不少启示:浓淡相宜的桃花妆则对当代大众年轻女性普遍妆容的写照,而晕酒妆是对中国现今酒桌文化的侧面写实呈现,追求残缺美的晓霞妆却与当下强调个性差异的妆容风格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李芽:《中国历代女子妆容》[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第77、81、88页。

[2]张孟常:《衣裳中国—中国历代服饰赏析》[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4,第58页。

[3]李薇:《中国传统服饰图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第60-64页。

[4]程志良:《成瘾—如何设计让人上瘾的产品、品牌和观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第117页

[5](美)波斯特莱尔:《魅力史:激发欲望与视觉征服的艺术》[M],高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第4、71页。

作者简介

刘璐(1991.8.19-)女,汉族,籍贯: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方向:服装设计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