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茶文化研学站|基于四川茶叶文化建设保障构成要素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析(作者:崔磊

2024-09-25 07:06 《福建茶叶》杂志  主页 > 趣旨 > 口碑赢天下 > 口碑夸奖 > 天下茗品 > 茶文化研学站 >

打印 放大 缩小






基于四川茶叶文化建设保障构成要素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析



 
福建茶叶》杂志 2018年10期    作者:崔 磊(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成都 611731)


 

四川省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成都,茶馆更是随处可见。这给成都这座城市带了与其他城市非常大的差异性。同时,茶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在在其背后更是蕴含着令人敬佩的精神与理念,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也与各种各样的艺术、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茶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中,更加能够体现出其内涵。思政课程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将二者进行结合,能够促进大学生德育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但是,过去这方面却受到了很多的阻碍,很多时候实现不了茶文化内涵与课程的有机结合。在基础教育的改革大潮中,思政教育也发生了变化,在认识到茶文化与课程结合的问题的同时,也逐渐重视高校思政实践教育中对茶文化的融入与传承。

1 茶叶文化建设保障要素研究

为了能够提高茶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本文有必要对我国茶文化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解。也只有对茶文化的本质与内涵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

中国有4000多年的茶发展历史,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从这点来看,我国茶产业在世界茶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中国为中心,向世界各个国家以及地区传播多样的茶文化、茶的品种、种植技术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地的友好关系,加深了双方的交流以及友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茶的需求不再是作为一种冲泡的材料,而更多是对茶资源以及其背后所形成的茶文化的关注与研究,对于茶以及随之形成的茶文化的研究与喜爱,更是从之前的茶学者扩展到了现在的普通消费者,国内外许多的地方也建立起了以茶为主体的茶艺馆、茶博览馆、旅游观光茶园等,成为当前消费者休闲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文化要素,不仅如此,在整个传统文化体系的建设和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与茶相关的文化元素和物质形式。可以说,对茶叶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是在当前我国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对茶叶文化各要素的应用。那么,就需要全社会对茶文化有一定的认知,这个认识必须建构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所以,茶叶文化的建设刻不容缓,也需要多方面进行协调。

在高校学生思政类素质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逐渐开展与茶叶文化相关的课程,对当前开展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行有机融合。从另一方面思考,我们也可以把对茶文化与相关教学的融合看成是当前尤其是那些坐落在拥有茶叶资源比较丰富的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方向内涵。例如四川省,就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茶叶文化的省份,四川省的高校就应该以此作为教学契机,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和教学内容对学生有关茶叶文化、思政教育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高校成果的转化。当然,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茶、茶叶文化、茶产业的认识已经突破了之前的理解与认识,如今的茶元素变得丰富多样,其形成的体系也不再单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更是应该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从具有不同元素的茶文化体系提取更多的精华,并且将它融入到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育中,为我们认知和应用茶文化元素、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全面、有效的帮助。

2 高校茶文化思政课实践教学问题研究

茶叶文化具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然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无需怀疑它所带来的重要意义。但是,在高校的思政教学与茶叶文化的结果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一种思政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在高校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不明确。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的原因是多元的。其中,教师未能对茶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内涵与本质进行深入研究是造成当前茶文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不清楚的重要因素。在高校通过将茶叶文化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充分和形象体验茶叶文化的内涵,达到宣传茶叶文化、提高自身德育、思政素质的目的。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和传承茶叶文化的新精神、新内涵。但是,在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意识以及教学目标性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教师知识单纯进行着相关的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对于茶叶文化的渗透往往是不足的,或者只是把内容机械加入到授课内容。这就导致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思政老师的教学效果往往不自觉偏向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这就与茶文化结合的教学目标有所出入。

第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陈旧。茶叶文化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方式往往过于陈旧,另外,在我国思政课程理论性过强,学生对其理解也过于片面,该门课程本身在教学实践方面就遇到不小的问题。再者,把学生不熟悉的茶叶文化融入到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无疑对教师来说是项不小的任务。更关键的是,尽管有实践环节,高校的思政老师采取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统一的课程进行学习、讨论,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换句话说,未能探讨出针对学生兴趣的具体的教学形式。当前,高校的学生以95后为主,他们的学习方法与之前的学生有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区别,因此,教师不创新教学方式,就无法将难懂的问题简单化,也就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同样达不到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

3 解决之道

本文前面重点论述了茶叶文化建设保障的构成主体及要素,也对当前我国高校在茶叶文化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结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基于以上研究与问题,本文针对四川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几点意见与建议:

第一,市场为导向,开设相关课程。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实践中,高校的教师要不断结合茶叶文化与思政课教育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进行结合,明确茶叶文化的思政实践教学的具体特点和教学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加大对思政课实践的教学研究,同时也要加强对四川省茶叶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加深学生对茶叶文化尤其是四川省茶叶文化的内涵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基础上,能够让学生在思政实践教学和茶叶文化的学习上都所进步。另外,茶叶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并非一门课两门课就能够讲得清楚、弄得明白。教师在开设相关课程的过程中,就有必要抓住主要内容、精华内容、基础内容对学生进行传授。

第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思政课加入实践教学环节,这对传统的思政课的教学是进一步的提高与加深,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固有思维与印象。而在教学过程中,以四川茶叶文化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结合当前互联网的便利性与现实,创建符合本校学生兴趣要求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和茶文化的双重结合。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学生组织、参加相关的茶文化活动,或者举办相关的茶文化竞赛,在教学环节中穿插茶文化的故事,借助互联网带来的课堂转变,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对茶叶文化与思政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

茶文化体系作为我国真格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与关键,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的理念融入到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和学生培养机制,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和培养。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