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大国茗品|茶文化博物馆宣教讲解员角色转变与实践探索(作者:方 颖 章 悦

2024-08-15 16:26 《茶叶》杂志  主页 > 趣旨 > 口碑赢天下 > 口碑夸奖 > 天下茗品 >

打印 放大 缩小






茶文化博物馆宣教讲解员角色转变与实践探索



 
《茶叶》杂志 2022年2期    作者:方 颖 章 悦
 
(中国茶叶博物馆,杭州 310013)
 
1 茶文化博物馆教育角色转变的背景
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修订的博物馆概念将教育作为了首要的目的,且这一功能越来越受重视。《美国博物馆:创新者和先驱》一书中介绍了13位博物馆领军人物,他们为了博物馆的理想而不懈努力,奠定了美国博物馆在业界的影响力。无一例外地,他们都将博物馆看作是交流的媒介,重视博物馆对公众的教育功能。书中提到“博物馆是塑造国民性格的机构,它的首要宗旨是教育而不是收藏。博物馆人员就是特殊类型的教育人员,致力于践行一种最有挑战性的教育形式,它的理念是从视觉角度展示自然规律艺术法则,一方面是为了教育观众,另一方面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博物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观众的“成长”。国际博协副主席安来顺说:拓展博物馆观众的智慧;提供博物馆观众多重体验;增长博物馆观众自身的能力;增进他们对在博物馆所经历事物的理解。
 
北大博物馆学教授宋向光认为博物馆教育的目标是有助于观众的发展,是观众在其身处的社会条件下的发展。博物馆教育应将博物馆的知识与观众的自我发展联系起来,让观众将他们在博物馆中学习的知识、价值、方法,应用到自身的发展中。
 
以茶为主题的博物馆,我们称为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博物馆是进行茶文化教育的场所。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茶文化博物馆教育承担着在新时代两方面重要的使命和职责:一是集体层面上增强民族优秀文化意识、弘扬集体道德观念等;二是个体层面上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进而提升个体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 茶文化博物馆教育对宣教讲解员提出新要求
对茶文化博物馆教育更加注重的今天,传统讲解员将不再“吃香”。正如有人提出的,一个足够好的展览,不需要讲解员讲解。博物馆的展览,仅仅有讲解员的讲解是满足不了观众需求的。因此,博物馆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应运而生,其培训项目、专业组织、角色明确,使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急剧加重,已不再是传统讲解员的能力构成所能支撑的。
 
浙江大学博物馆学教授严建强提出了拓展式教育,是指围绕博物馆陈列开展的辅助性教育活动,通过更多样化和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帮助观众理解展览,从而使博物馆教育更加系统和深入。
 
为顺利承担茶文化博物馆教育工作职能的转变,除具备茶知识等最基本的要求外,宣教讲解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学、艺术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传播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此外,还需努力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专注力、亲和力和倡导力,提升自己在语言表达、沟通技巧、情绪控制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茶文化宣教讲解员能够以文化人,教育大众,满足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的美好向往。而为了扩大“教育型”讲解员团队阵容,更好的发挥茶文化博物馆教育职能和影响,其在编人员、单位雇员、派遣人员和志愿者都是可纳入团队的人员。
 
3 中国茶叶博物馆宣教讲解员的角色转变与实践探索
中国茶叶博物馆教育活动是以博物馆为主体,观众以多种方式接受知识,例如短期展览、研学互动、沉浸体验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目前形成的完整的长效机制,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有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宣教主题,同时对活动安排有较深层次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3.1 从传统教育式讲解到自主设计式的分众式讲解
传统的讲解工作,即是以单一的输出型的工作模式。讲解员作为老师,作为文化输出的传播者,观众作为学生,作为文化接收者。两者的关系是紧密但又松散的。讲解员在传统的讲解工作中因为个体水平的差异,直接造成了博物馆观众学习接收信息水平的差异。从传统教育式到自主设计式的展览讲解,显著缩小了讲解员和观众之间接收信息的差异和不平衡。例如来中国茶叶博物馆的研学、游学团队,除了中国茶叶博物馆两馆区的中华茶文化展厅和世界茶文化展厅实地参观学习之外,还要增加学习的内容包括茶的历史、茶的传播、茶叶分类、茶事习俗、茶具美器、茶与健康乃至茶的产业等。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要求宣教讲解员转变工作方法,给观众自主设计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讲解主题和路线。自主设计讲解主题和路线,不仅能增加更多的讲解员宣教工作主动性,同时还能“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例如研学、游学团队还可以在宣教讲解员的带领下自主学习绿茶(以西湖龙井茶为代表)的冲泡方法。通过了解龙井茶文化、认识茶道六君子、辨别西湖龙井茶、学习规范的冲泡程序、辩识龙井群体种和龙井43号茶树,徒步穿越问茶古道,游览龙井八景,学习龙井茶文化,走御道,品诗碑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茶文化教育不再拘泥于展厅展板,培养观众对茶知识的理性思维,对西湖龙井茶文化探究发现的兴趣和能力。
 
3.2 从知识灌输式到文化启发式的互动式讲解
茶文化博物馆讲解员的传统教育方式,一般是以展厅内所陈列的展板及展品为教具,向观众进行讲解,这使得讲解内容面面俱到而宽泛,易造成“大而空”的弊端,观众只能靠视觉和听觉去感受。然而,茶是色、香、味、形俱全的实物,需要调动除视觉和听觉之外的味觉、嗅觉等全部人体感官去体验。茶文化亦是源于历史、贴近生活的文化形式。通过“馆在茶间,茶在馆内”的茶文化互动体验式讲解,可以打破观众与教具的时空限制,宣教讲解员根据不同的茶文化演示手段,形成沉浸式和互动式的体验氛围,将包罗万象的茶文化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讲精讲深,将茶文化知识更好地向观众进行渗透式传播。例如,中国茶叶博物馆宣教讲解员以“不同朝代的饮茶方式”为线索进行专题讲解,不仅能够将茶文化演变脉络清晰展现,而且能够适当在“唐代煮茶”“宋代点茶”“明清瀹饮”择其一,观赏室内活态展示的古代茶礼表演,通过茶礼解说乃至邀请互动,教授观众使用特定历史时期的茶器、饮茶风俗等;以此类推,以“中国六大茶类的科普讲解”配套“绿茶体验”“红茶体验”“青茶体验”“黄茶体验”“白茶体验”“黑茶体验”等品茶体验;以“不同国家(地区)的饮茶文化”配套“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体验”“英式下午茶体验”“俄罗斯甜茶体验”“美式冰茶体验”“蒙古奶茶体验”“马来西亚拉茶体验”等茶会体验,都能以点带面,扩大茶文化的传播力和渗透效果。此外,还有诸多文化启发式的专题茶文化宣教讲解活动。通过茶历史“茶马古道”和茶品“黑茶”的交叉组合,讲解“茶马古道上的黑茶”,基础知识讲解之后,在观众尚未感到疲劳前,茶歇区让观众亲身体验藏区人民制作酥油茶的喝法。如此沉浸式的互动讲解体验,越加激发出许多观众对茶文化的浓厚兴趣,对体验过的茶文化活动的印象深刻,打开了茶文化知识学习的新世界。
 
4 宣教讲解员角色转变后的实施效果
4.1 公众参与度不断提升
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202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两馆累计客流量32.31万人次,累计完成各类讲解宣教接待任务1008批次,在馆宣教服务社会志愿者达136人,累计服务超过2000小时。宣教讲解员通过角色转变后宣讲与组织的活动均受到公众的一致好评,各项活动也因公众的加入不断改进和完善,公众接受度、参与度也是越来越高,尤其是体验类活动更是广受好评,活动预约通告一经发布名额总是很快一抢而空。
 
4.2 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宣教讲解员角色转变后酌情开展线下体验式培训教学,积极开展线上课程。2021年在线下重点推广“轻松学茶6+1”、“宋韵杭州—宋代点茶体验”活动的同时,线上完成钉钉直播课(真逸大讲堂)16期,累计收看超过2万人次。其中“六茶共舞、茶香亚运”为主题的茶文化宣教体验活动已形成常态化,潜移默化地带动更多公众加入茶文化的大家庭,让喝茶、品茶、爱茶成为更多公众的生活方式。
 
4.3 角色转变初见成效
作为茶文化传播模式的设计者和实践者,中国茶叶博物馆宣教讲解员积极突破传统的讲解模式,从传统教育式到自主设计式的展览讲解;从传统教育式到文化体验式的互动讲解,将宣教讲解员的角色成功实现了“传播者-辅导者-启发者-协助者-服务者”的转换,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信息接收的良性循环,进一步优化讲解中的“五感体验”和“沉浸感受”。
 
5 结语
正是因为博物馆教育传播特点是双向的、互动的、有温度的,所以中国茶叶博物馆通过转变宣教模式-从传统教育式到自主设计式的分众式讲解;从知识灌输式到文化启发式的互动式讲解,使宣教工作走上了新台阶,受到公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走在了国内专题博物馆宣教讲解工作的前列。中国茶叶博物馆讲解员将继续向同行学习,提升宣教讲解工作水平的新高度,拓展形式更丰富多样的茶文化宣教活动,从更多元的渠道和方式讲好中国茶故事,让传统茶文化的传播更广泛、更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