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大国茗品|澜沧县茶叶生产基地亩产值影响因素分析(作者:王少华 洪剑波 王 璐

2024-08-15 16:15 《茶叶》杂志  主页 > 趣旨 > 口碑赢天下 > 口碑夸奖 > 天下茗品 >

打印 放大 缩小





澜沧县茶叶生产基地亩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茶叶》杂志 2022年2期    作者:王少华 洪剑波 王 璐
 
(1.澜沧县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 澜沧 665699;2.普洱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澜沧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茶产业快速发展期,茶叶基地星罗棋布,茶产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基础,已成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为贫困山区群众增加收入,实现精准脱贫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但纵观产业发展现状,依然存在生产要素活力不足、资源禀赋发挥不够、比较效益不尽理想的生产局面,截止2020年12月,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5567.5 hm2(其中无公害茶园20766.8 hm2、有机茶园2400.0 hm2),农业产值8.7亿元,平均农业亩产值仅达2270元,占全省平均亩产值的88.2%,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多年来,边疆地区因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和脱贫攻坚的需要,对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应用方面虽然有了较快的进步,但极少以茶叶生产基地为视角开展关于产值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分析茶产业发展中影响产值的因素,对于制定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和发展措施,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茶农增收致富,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茶叶基地的调研数据,分析样本茶叶基地影响生产产值的因素,提出了巩固提升全县茶产业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1 调研区域与方法
1.1 调研区域
选择县域内以茶叶为农业主导产业,交通较为便利的惠民镇、酒井乡、勐朗镇、富邦乡4个茶叶主产乡(镇)和安康、雪林、文东、东河4个边远产茶乡的茶叶种植基地作为调研区域的分析对象,调研区域内的茶产业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
 
1.2 调研方法
经过2021年2月至6月深入产茶区,对8个乡镇随机选取茶叶种植基地(不含古茶园)采集相关数据,获取问卷调查数据45份,根据调研结果分析需要,剔除三份无效数据,选取42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
 
1.3 因素选择和分析方法
第一部分是生产资源因素,包括海拔、茶园树龄、是否无性系良种、降雨量、茶园是否配套水利设施、交通条件。
 
第二部分是生产特征因素,包括种植面积、是否复合生态茶园、是否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是否有机茶园、是否标准化车间、茶园物化投入。
 
第三部分则为人力与技术资源因素,包括茶农平均年龄、茶农人均管理面积、基地负责人(法人代表)受教育程度、是否每年开展技术培训、是否配设专业技术人员。
 
分析方法使用交互分类表分析。
 
2 样本结果与分析
2.1 调研样本基地的特点
2.1.1调研样本基地的茶叶亩产值多集中在低产值区,占比达52.38%,中、高产值均占23.81%。表中所列的高中低产值基于县域茶产业的生产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分别按每亩平均产值4500元以上、3001-4499元和3000元以下进行划分(通过入户走访和田间调查获得数据)。
 
 
 
表1 选择因素数据采集表
 
2.1.2调研样本基地多集中在高海拔区,只有14.29%在低海拔区,19.05%在中海拔区。海拔的划分是基于县域茶叶基地分布的平均海拔和气候特点,按海拔1350 m以下、1351-1599 m和1600 m以上划分为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区。
 
2.1.3样本基地茶树品种多为云南大叶群体种,占61.90%,无性系良种仅占38.10%。
 
2.1.4样本基地多数没有配套水利设施,根据数据显示,仅有9.51%基地配套水利设施,这与地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有关。
 
2.1.5样本基地专业化管理的仅占42.86%,一半以上的基地都是按传统的生产经验进行管理。
 
2.1.6样本基地只有23.81%的基地为复合生态种植模式,有机茶园仅占14.29%。
 
2.1.7样本基地仅有42.86%的初制加工车间达标准化,车间标准化水平仍处于中下水平。
 
2.1.8多数样本基地的产品结构单一,产品促销滞后。
 
2.1.9仅有30.95%的基地配设专业技术人员,也只有33%的基地每年开展技术培训,生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较低。
 
2.1.10法人代表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为高中以下学历。
 
2.1.11茶农平均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上,40岁以下的中青年茶农仅占9.52%。
 
2.2 影响因素分析
2.2.1生产资源因素 样本基地自然条件优越,都分布在1000 m以上的海拔。从海拔上看,高海拔基地占高产值的100%,表明在同等生产水平下,海拔越高,茶叶产值越高。海拔相对低些的基地,有些虽然茶叶产量高于高海拔基地,但高海拔的产品内在品质和外观色泽都优于低海拔基地,鲜叶收购价和产品销售价也都高于低海拔基地。
 
从树龄看,树龄在20年以下的基地占高产值的80%,20年以上的占20%。以数据来看,树龄的增长不能带来产值的增长,可能与生产资料投入、加工技术和产品营销有关。
 
从茶树品种看,良种茶树基地占高产值的80%,非良种基地仅占高产值的20%,由此表明,无性系良种对茶叶生产效益有较大影响,原因在于良种茶树鲜叶匀净度好,方便采摘,利于统一原料质量和标准化生产,是生产名优茶的优质原料。
 
从配套水利设施来看,有水利设施的基地占高产值茶区的80%,无水利设施的占高产值的20%。调研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夏秋季,春季降雨较少,有些年份春旱较为严重,导致茶树虫害暴发、茶叶产量减少、产品质量下降。无水利设施而能实现高产值的基地处于降雨充沛的高海拔区,无春旱现象,配套有小水窖、蓄水池及输水管道的基地,春旱对茶树影响不大,因此能保证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从交通条件看,交通条件好的基地占高产值的58%,交通条件较好的占高产值的28%,交通条件较差的占高产值的14%。便利的交通不仅能确保生产资料的运送,降低运输成本,利于增加茶园物化投入,也有利于茶工队伍的稳定,由此可见,交通条件对茶叶生产具有较大的影响。
 
2.2.2生产特征因素 从种植面积看,种植面积在33.33-66.66 hm2的基地占高产值的60%,67-100 hm2的占高产值的40%,101 hm2以上的基地生产产值均处于中低水平。原因在于管理费用会随着面积的增大而增长,有些基地不愿意支付较高的管理费用,每年的生产资料投入也不到位,加之调研地区的产业组织化水平较低,种植面积越大,越不利于基地的精细化管理和产品的精深加工。
 
从是否为复合生态茶园看,生态茶基地占高产值的87.5%,非生态茶占高产值的12.5%。根据调查,样本基地复合生态茶园的病虫害较非复合生态茶园低得多,不仅减少了农药投入,还为提高鲜叶质量、增加采茶收入、确保产品安全创造了条件,间套种植的杨梅、柿子、李子、梨果等果树又增加了茶园单位面积收入,从而使其亩纯收入高于非复合生态茶园。复合生态茶园对茶园产值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从是否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看,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的基地高产值占了100%,主要是经营主体可以制定长期的生产计划,保证生产投入,稳定管理方式,建立生产激励机制,从而调动茶农的生产积极性。
 
从是否有机茶园看,有机茶基地产值较高,占高产值的75%,非有机茶基地产值较不稳定,多为中低产值,仅占高产值的25%。原因在于有机茶园的鲜叶亩产量虽然都低于常规茶园,一般不超过260 kg,但产品销售价要高出后者30%-40%,有机茶市场总体上还存在着产品的价格低于价值的状况,生产的比较效益还未能充分显现,但随着消费者健康消费意识的增强,可以预见有机茶市场未来可期。
 
从是否为标准化车间看,标准化车间的基地高产值占比达100%,非标准化车间的基地低产值占比较大。由此表明,加工条件直接影响着生产产值,完善的加工设备、合理的加工工艺及先进的加工技术是生产名优茶的基本条件。样本基地质量好、价格高的茶产品都是标准化车间加工的产品。
 
不同活化类型的MG出现的时间阶段不同,在CNS炎症反应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因此研究MG各亚型出现的时间及其演变过程很有必要。截至目前为止关于此过程的研究尚未完全明了,但就目前的研究而论体外和体内模型之间试验结果有所不同。
 
 
 
表2 影响因素与产值变量表
 
从产品加工和营销方面看,大部分基地产品结构单一,以生产普洱茶原料晒青毛茶为主,极少生产高档绿茶和优质红茶,产品销售渠道较为单一,促销手段乏力。
 
从茶园物化投入的水平看,物化投入(参照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业生产力水平,按采摘茶园每亩投入肥料、生物农药以及绿色防控措施等农业投入600元以上、301-599元和300元以下划分为高中低投入)高的基地生产产值普遍较高,占高产值基地的80%,调查发现,物化投入处于中等水平的基地能达到20%的高产值占比,主要与优势自然资源、加工条件和加工技术以及产品营销策略有关,物化投入水平低的产值相应较低。可以看出,物化投入水平对生产产值具有正向影响。
 
2.2.3人力与技术资源因素 从茶农平均年龄看,平均年龄小于40岁的茶农管理的基地,高产值占比仅达25%,这也许与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和认真做事的态度有关,茶农年龄40-50岁的基地高产值占75%,平均年龄50岁以上的茶农管理的均为低产值,调研地区青壮年外出务工不断增多,以致茶农50岁以上的基地占比大于40岁以下的,随着茶农体能的下降,已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生产技术要求,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修剪、施肥、打药等繁重的技术操作,随着茶农年龄增长对生产产值的影响从积极影响又变成负向影响。
 
从茶农人均管理面积看,人均管理面积为0.2-0.33 hm2的基地,高产值占90%;人均管理面积为0.34-0.66 hm2的基地,高产值仅占10%;人均管理面积在0.67 hm2以上的基地全部为低产值。原因在于,茶园在采摘周期内需要有足够的劳动力投入才能获取高质量的鲜叶产量。样本基地都表现出人均管理面积越大,其茶园亩产量和亩产值越低。
 
从基地法人代表受教育年限看,受教育小于12年的均为中低产值基地,受教育超过12年的为中高产值基地。由此可见,法人代表受教育程度对生产技术效率和生产产值有正向影响,调查发现,基地负责人(法人代表)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外出参观学习的愿望更为强烈,有较好的经营理念,基地管理更为规范,整体效益高于管理滞后的基地。
 
从是否每年开展技术培训看,每年都开展技术培训的基地高产值占100%,未开展技术培训的低产值占比较大,均为中低产值。原因在于生产技术培训是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保证,是规范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每年开展技术培训的基地,推广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都较高,有利于促进产值的提高。
 
从是否配设专业技术人员看,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基地,产值均为中高水平,占高产值的90%,而未配设专业技术人员的基地,虽然也有高产值的,但占比较小,仅为高产值的10%,大部分为中低产值。根据调查,基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都能做到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可以较好地督促检查各项农艺措施的落实,并有针对性地对茶农进行分类指导。
 
从是否专业化管理看,专业化管理的基地产值均处于中高水平,而未进行专业化管理的全部为中低产值,原因在于,以基地为基础组建专业合作社,基地与茶农签订茶园管理协议或异地引入茶工长期管理的基地,茶农队伍更为稳定,茶园管理更为规范,茶园亩产值都高于非专业化管理的基地。
 
3 调研结论与产业发展建议
3.1 结论
调研样本基地大部分存在管理投入不到位,加工设备老化,加工技术滞后,产品结构单一,产品推介乏力的问题。无性系良种基地比有性系群体种基地管理更为规范,亩产值及茶农收入均高于后者。采用复合生态种植模式、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化管理、开展技术培训等因素对生产产值有着正向的影响,基地规模、茶农人均管理面积对单位产值有负向影响。
 
3.2 建议
3.2.1认真组织编制《澜沧县茶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县域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合理划分以景迈古树茶为代表的优质普洱茶产区、以现代生态茶园为基础的优质绿茶产区和红茶优势产区、以无性系茶树良种为主要原料的名优绿茶和优质白茶产区。
 
3.2.2以“绿色生态、优质高效”的发展理念,着力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加快推广复合生态种植模式。要以植树造林为重点,加强茶园生态建设,植树造林,既能改善茶园小气候,减轻或防止灾害性天气对茶树造成的破坏;又可增加茶园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为害[2]。地方政府应积极建立和完善生态茶园建设激励机制,引导茶企业加快推进基地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认证,以顺应茶产业的发展方向。
 
3.2.3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用好用活农业产业政策。通过改植换种、良种嫁接等综合农艺措施改造提升低产老化、种植基础差的群体种茶园,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茶树良种覆盖率。
 
3.2.4着力推进茶叶初制所标准化建设,改进加工工艺、创新加工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3.2.5创新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户参与茶叶基地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山区劳动力就地就业,减少非必要的外出务工,逐步降低茶农平均年龄,不断提高基地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3.2.6加快完善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组建县级茶产业专家技术团队,重点产茶乡镇应配备至少2名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茶叶生产基地的技术指导。
 
3.2.7发挥边地民族特色,培育休闲观光产业。利用当地自然生态景观、边地民俗风情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积极培育茶旅融合休闲观光产业,把具备旅游条件的茶区变景区、别具一格的茶园变公园,实现茶产业美了乡村、富了村民。在整体落实的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企业、合作社、基地和农户的真正刚需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实现“茶+旅游”的产业融合,改变传统发展模式[3]。
 
3.2.8着力品牌打造,做优做强产业。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加工能力,调研地区都略有不足,只侧重于产品简单加工,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盈利十分有限,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带动农户实现农业产业持续发展[4]。20世纪末兴起的云南普洱茶热,客观来说,与世界茶树原产地的确定及其在世界茶界的共识确有一定关联,因为在此之前,世界茶界与茶叶贸易少有普洱茶的身影[5]。景迈山古茶林是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依托景迈、邦崴名山古茶,着力打造普洱茶品牌,带动茶叶基地提质增效,重点培育1-2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个以上省级龙头企业,10个以上市级龙头企业,增强茶企业联农带农的能力,不断提高茶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