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从中医“正气”理论探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者:王虹雨 齐凤军 张阳普 吴旻键

2023-03-19 23:13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页 > 趣旨 > 核心价值 > 扶正固本 >

打印 放大 缩小

     点睛“:正气
     署书:乔新民(水运专家)
     导读:国土名片网编研员惠民, 




从中医“正气”理论探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2022年1期 

 

王虹雨,齐凤军*,张阳普,吴旻键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 新华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5)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即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致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突出的临床表现为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等,且常反复发作,严重者可伴发哮喘、变应性结膜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的逐渐恶化,人们的生活习惯变得越来越不规律,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主要责之于正气不足,正气与变应性鼻炎、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故本研究旨在从中医“正气”理论的角度探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1 中医“正气”理论

中医“正气”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最初是一身之气抵抗外感邪气入侵时的称谓,随着后世医家的拓展,现指人体一切正常物质及其功能的总和[2]。正气依赖先天之精、水谷精微及自然界清气化生,并不断充养,在人体不同部位发挥不同功能,因而有元气、宗气、卫气、营气、脏腑经络之气等不同称谓。从功能而言,正气可抵御或清除各种有害因素,对受损组织及时修复,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活动。正气强盛,则脏腑经络功能协调,精气血津液代谢、输布畅达无阻,机体阴阳平衡。“正气”理论强调了正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的至关重要作用,正气无亏虚之时,邪气便无作祟之机[2]。

2 正气与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范畴,亦有“鼻嚏”“鼻水”之称,中医认为正气不足、外邪侵袭是导致鼻鼽发生的主要原因[3]。正气的强弱决定了邪气会否损害机体,即变应性鼻炎是否发病;亦决定了机体能否快速抗邪外出、恢复正常的功能状态,即本病如何发展、转归,预后如何。

2.1 正虚邪犯

变应性鼻炎的内因为正气亏虚、脏腑虚损,外因为风寒异气侵袭,但外因需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当正气充盛时,机体处于阴平阳秘之稳态,即使有邪气侵犯,正气足以与邪气抗争,阻挡邪气入侵,或者虽邪气已经进入机体,但正气能及时清除邪气,故机体不会发病;当正气不足时,机体处于亏虚状态,卫气防御系统无以抵抗邪气,邪气得以乘虚侵入机体,而正气又无以抑制邪气的致病力,故导致机体发病,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现代医学将变应性鼻炎归因于免疫功能异常,近年来诸多研究对中医学的“正气”与现代医学的“免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两者虽然不能等同,但在功能上具有相通之处[4]。免疫系统通过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安全稳定,类似于正气御邪祛邪、调节自我,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无论是免疫功能异常致病,还是正气亏虚致病,都突出了机体抗病能力的不足,才使病邪有机可乘,从而导致机体组织损伤或者生理功能紊乱,故增强机体才是抗病能力的关键。

2.2 正充形盛

变应性鼻炎虽发病于鼻,但责之于肺、脾、肾亏虚,功能失调。肺气虚寒是变应性鼻炎发病最主要的病因病机,而肺受肾阳温煦,又赖脾胃散精,且肺脾肾三脏共同主导着津液的正常运行输布,所以三脏的功能状态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3]。临床上变应性鼻炎患者多见肺气亏虚、肺脾两虚,或者肾阳不足,概括而言皆为正气不足,无以推动、调节脏腑发挥正常功能。

变应性鼻炎作为过敏性疾病之一,其发病与体质亦有关联,过敏体质者先天适应能力差,暴露于各自的易致敏环境,便会出现过敏反应[5]。郭晓庆等[6]研究发现,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体质多为特禀质、阳虚质、气虚质,与临床证型具有对应性。体质反映了机体的质量状态,即机体是否易受邪、易受哪种病邪侵袭、得病后又会如何发展,体质可以归属于正气的一个方面,两者皆可说明机体抵抗病邪能力的强弱,区别在于体质是定量分析,而正气是定性分析[7]。所以调理机体的体质特性,从宏观而言就是培补机体的正气。只有正气充盛,机体才能健康少病。

3 中医“正气”理论对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指导意义

基于中医“正气”理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核心是让患者“正气存内”。如何做到正气存内,首先就要补益正气。疾病还未发生时,就应开始补正气,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发病之后,更要注重补正气,扶正祛邪,尽快消灭炎症因子,恢复机体正常功能。其次,要维护正气。日常饮食起居、情志活动、虚邪贼风等都会对正气的盛衰造成影响,善于调养防护才能真正做到正气存内。

3.1 未病培正,强身抗邪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相较于得病后的再治疗,提前做好预防性工作,避免疾病的发生更为重要。变应性鼻炎患者多素体亏虚、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不足,对疾病具有易感性,所以在疾病发作之前就应开始预防性的治疗,增强机体正气,调节体质,提升机体御邪驱邪的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或者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一般可提前2~3周开始服用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等健脾益气、温肾助阳的药物以调理和改善气虚、阳虚体质,调节免疫功能。也可以用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如逆针灸[8]作为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可以激发机体正气,调节阴阳平衡,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常用于疾病的预防,临床上治疗变应性鼻炎常取迎香、印堂、百会、风池等主穴,结合证型加用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9]。三伏贴疗法基于“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等原理[10],在自然界阳气和人体阳气都最旺盛的时段进行治疗,既能借助自然界的阳气补充体内阳气的不足,增强体质;又使药物更易透过皮肤直达病所,驱散寒邪,且三伏天在五行中属金,对应于肺,故在夏季防治变应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肺系“冬病”效果良好。

3.2 既病扶正,祛邪消炎

中医基于“正气”理论提出了“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通过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使正胜邪去,疾病向愈。一味的祛散邪气,会使正气更加亏虚,不仅不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还可能导致外邪伏于体内,或者产生内邪,使得疾病反复发作。导致变应性鼻炎发病的直接原因是风寒异气,但根本原因还是正气亏虚,脏腑虚损,所以“顾护正气”的思想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依据不同阶段、不同病因有所侧重,总体还是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

变应性鼻炎发病包括发作期和缓解期两个阶段。发作期炎症反应重,症状典型,此时应积极驱邪外出,控制炎症,避免正气不断消耗。肺气虚寒者,药用温肺止流丹或者小青龙汤温金散寒、补益肺气;肺经郁热者,治疗应清金泄热、顾护阴精,可选辛夷清肺饮或者清肺脱敏汤配伍沙参、玉竹、芦根等养阴生津之品;痰湿重,可加入半夏、陈皮、瓜蒌等药物;气血瘀滞者,可加用当归、川芎、桂枝等。度过急性期,进入缓解期,则炎症反应已不甚明显,多表现出易感冒、恶风恶寒,常感头昏头重、神疲乏力、纳差或形寒肢冷等肺脾气虚、肺肾阳虚之证,此时当以扶正为重,尽快恢复身体机能。肾为先天之本,封藏元阴元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淸窍均需依靠先后天充养、温煦,故不少医家从脾[11-12]、肾[13-14]论治本病,运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等加减“培土生金”,或者麻黄附子细辛汤、金匮肾气丸等加减“温阳通窍”,皆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3.3 日常养正,调养防护

正气的盛衰不仅受先天秉赋的影响,还与后天的生活环境、饮食起居、情志活动、形体锻炼等有关。日常注意调养,改善机体状态,是预防发病的重要环节,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变应性鼻炎患者体质特殊,更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调养防护。

饮食是人体后天生命活动所需精微物质的重要来源,也是人体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健康饮食是防治疾病的基础,变应性鼻炎患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少吃生冷、油腻以及鱼虾等腥荤之物;不良的情志活动可直接影响气机,伤及脏腑,损伤正气,故应善于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心、肺功能,平时可多散步、慢跑,或者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以修身养性[15];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顺应天时,避免睡眠不足、过度劳累,防止免疫力降低;另外要注意加强自我保护,避免或减少与花粉、尘螨、动物毛屑等易致敏物接触,出门应勤戴口罩,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刺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虚邪贼风侵袭。

4 结语

人类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有许多致病因素无法避免,但并不是每个人接触到致病原后都会得病,这主要还是取决于人体的正气是否强盛,中医“正气”理论正是阐述了这种观点,强调正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变应性鼻炎患者大多正气不足,或先天体质异常,或脏腑虚损、功能失调,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因而易被病邪损害。基于“正气”理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关键是强盛正气,使患者“正气存内”。不仅在发病之后要及时扶助正气、抗邪外出、消除炎症、恢复功能,还要抓住未病的重要时机,补益正气、调节体质、强壮机体,并注重日常调养。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