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学习用典|曹胜娟: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用典”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2023-03-29 18:00 新西部杂志  主页 > 趣旨 > 文化地理 > 学习用典 >

打印 放大 缩小




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用典”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作者:曹胜娟

 

【摘 要】 “用典”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瑰宝。习近平系列讲话“用典”彰显了文化精神,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了习近平系列讲话“用典”的类型及时代性认识,阐释了习近平系列讲话“用典”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三点现实意义: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关系认识;通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造“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系列讲话;“用典”文化;文化自信

习近平讲话“用典”彰显了当代中国文化精神,展现出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正能量”的引导方式,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认识,激励着当代大学生在世界观的建构中增强了思想交流与文化认同的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持。

一、“用典”的通识解读

“用典”也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人们常借助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在最简洁的字句中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内涵。“用典”的主要形式:

1、引用历史事件:即把历史事件引入到诗词当中,以此来影射时事,同时也用来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

2、引用历史人物:将历史人物中的著名典故引入诗词创作。

3、引用传说故事:诗人在诗词创作引用傳说、神话中的典故,将丰富多彩的事物进行神秘化,同时也用以抒发一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4、引用前人诗文:也叫用句,借此来丰富文段。

二、“用典”在诗词鉴赏中的文化精神

中国古代诗词大量引用了关于儒佛道思想的典故,由此形成了“用典”文化,儒家修身、道家养性、佛家修心,共同构成了中国文人的处世和哲学基础,也对中国的古典文化以及当代中国人的习俗传统等构成了深渊持久的影响。例如,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

此诗共用了四个典故,分别为“庄周梦蝶、望帝啼鹃、沧海珠泪、玉田生烟”,“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主要表现了庄子“齐物”的思想,同时也用以解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观念。“望帝啼鹃”主要体现了佛家的轮回转世思想。“沧海珠泪”眼泪因悲伤而坠落,却化为价值连城的珍珠,此处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且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维。

又例如苏轼的《鹊桥仙·乘槎归去》:

乘槎归去,成都何在,万里江沱汉漾。与君各赋一篇诗,留织女、鸳鸯机上。

还将旧曲,重赓新韵,须信吾侪天放。人生何处不儿嬉,看乞巧、朱楼彩舫。[2]

“天放”一词出自《庄子·马蹄》“一而不党,命曰天放”天,自然也,因此解释为放任自然,苏轼借庄子语句,抒发自己放任自然的情怀。

三、习近平系列讲话“用典”的类型及时代性认识

1、敬民篇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3]

出自明代于谦的《咏煤炭》,“作者写这首词就是将自己比作煤炭,直抒胸臆,表达了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人类造福”。

2、为政篇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4]

出自殷周至秦汉《周易·系辞下》,意思是:“强调当政者要有忧患意识,对可能威胁国家前途命运和社会的危险困难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兢兢业业,如此才能安身保国”。

3、立德篇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5]

出自北宋王安石《洪范传》,意思是:“当政者要先修心治身,增强自身素养,充实德行,才能理政治国平天下”。

4、修身篇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6]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季氏》,意思是说:“警示执政人员要常常修身养性,为政以德,要经常反思自己,常怀敬畏之心”。

5、笃行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7]

出自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四章》,“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6、劝学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孔子提倡要做到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这样才能获得真知。孔子的行为就是学思结合最真实的写照。

7、任贤篇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9]

出自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意思是:“宰相必定是从地方下层官员中提拔上来的,猛将必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

8、天下篇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10]

出自于右任题赠蒋经国对联,“这副对联深刻诠释了‘名与‘利的内涵,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的名利观,要求要以社会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9、廉政篇

公生明,廉生威。[11]

出自明年富《官箴》刻石,深刻阐述了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处事公正才能明辨是非,做人廉洁才能树立威信。

10、信念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12]

出自南宋陆游《病起书怀》,“要求行政人员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创新篇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3]

出自春秋至秦汉《礼记·大学》,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12、法治篇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14]

出自北宋王安石《周公》,强调立善法对于实行改革的重要性。

13、辩证篇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15]

出自唐杜荀鹤《泾溪》,这首诗体现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做事要小心谨慎,切不可自满疏忽,否则会乐极生悲。

四、习近平系列讲话“用典”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现实意义

1、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关系认识

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即主体对自我文化身份、文化角色、文化地位的某种认识和定位。吉登斯指出:“自我认同是指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文化认同又可译作文化身份,它涉及到一个族群或个体的自我界定,即“我是谁”的问题,主要诉诸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民族本质特征和带有民族印记的文化本质特征。[16]它包括认同与建构两个方面。认同实际上是一种立场,是一种价值的判断与选择。[17]

所以,文化自觉作为文化的自我觉醒,在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上表现为一种文化认同;这其中:“包括了对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要担当。”[18]

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保障、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必然结果,所谓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9]习近平的文化观蕴含了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真理性认识。

2、通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造“中国梦”

就价值判断而言,中华文化的重要性,直接体现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解的问题上,其关键是要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与中华美德体系的关系。按照讲话的提法,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根本、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提炼必须以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为基础、源泉和立足点。因此,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要在“善待自我”中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心。“中国梦”也是文化复兴梦,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20]

3、学习习近平讲话用典对当代大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旁征博引,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鲜活的时代意义与当代价值:

(1)当代大学生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关于正确处理人、社会和自然三者关系的价值观。

(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要求广大青年把握文化根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指出要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考察、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此来营造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 李商隐.锦瑟.[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493.

[2] 苏轼.《鹊桥仙·乘槎归去》.宋朝.

[3] 于谦.《咏煤炭》——《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检查节日市场供应和物价情况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4] 《周易·系辞下》——《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5] 王安石.《洪范传》——《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等文中引用.

[6] 孔子.《论语·季氏》——《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7] 老子.《老子·第六十四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8] 孔子.《论语·为政》——《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9] 韩非子.《韩非子·显学》——《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0] 右任题赠蒋经国对联——《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11] 年富.《官箴》——《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2] 陆游.《病起书怀》——《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3] 《礼记·大学》——《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4] 王安石.《周公》——《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5] 杜荀鹤.《泾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6] 王宇.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西方与中国[J].文化研究:第一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73.

[17] 魏新春.论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民族文化[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6.

[18] 费孝通.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北京.1997.

[19] 习近平.时代课题.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16.

[20] 费孝通.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北京.1997.

【作者简介】

曹胜娟(1994.10-)女,汉族,毕业于兰州工业学院文秘专业.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