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中新:习近平用典300句 最常引用哪家哪派?

2023-03-29 23:27 决策与信息杂志  主页 > 趣旨 > 文化地理 > 学习用典 >

打印 放大 缩小


    国土名片网 “学习用典”
    栏目合作:北京典院(用典读书院筹备组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19号大院)
    主持人:陈宗泰
    栏头署书: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李新宇、李浩、张杨


习近平用典300句 最常引用哪家哪派?

2
决策与信息杂志 2015年12期 

 

中新

纵观习近平历次重要讲话,他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阐述思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被其信手拈来,寄意深远。而用典的背后是“治世”。用大数据梳理、分析《习近平用典》一书中他曾引用的近300条典故,发现习近平用典有自己的偏爱。他最常引用的书籍是哪些,最多引用哪些大家的说法,从中也能折射出习近平的一些治理思想和执政风格。

最常引用《论语》:

从儒学经典中寻找解决现实难题的方法

习近平在所有讲话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是源自儒学经典的名言,其中,他引用《论语》11次,《礼记》6次,《孟子》4次,《荀子》3次,《尚书》、《二程集》等儒学经典著作也被多次引用。

这不是偶然的,习近平对儒学的关切由来以久。在2013年11月26日,他就参观儒家圣地曲阜孔府,并在孔子研究院拿起《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这两本书翻阅,说要“读一读”;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到北大看望了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北京参加了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对儒家文化价值观的论述成了当时的舆论热点,推动了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关注。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随后,他一口气举例列出了多种优秀古代思想:自强不息,以民为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以德立人,以诚待人,清廉从政、勤勉奉公,俭约自守,居安思危等等。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的国家治理千头万绪,深化改革繁重复杂,各种思想碰撞激荡,习近平引用的儒家经典,或谈敬民,如《孟子》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或谈为政,如《论语》中的“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或谈立德,如《二程集》中的“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或谈外交,如《礼记》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等,无不是从当下中国的现实出发,针对当下中国最紧迫的问题所谈。

从儒家经典中寻找解决现实难题的办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养分,是习近平重视儒家经典的原因。

最青睐苏轼:

借古人政绩观呼唤

以民为本以廉为首的官员人格

习近平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是谁?答案是苏轼(苏东坡)。

习近平引用苏轼的7个名句,并多次表示他很喜欢苏轼的一句话——“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他对苏轼的青睐可见一斑。

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家身份为中国人民所熟识,而他其实还有着另一个身份——政治家。他从政为官40年,曾经历过三次巨大的贬谪生涯,但一直坚持为官以民为本,坚持做人以廉为首,理政以廉为上。即使是在被贬后,仍然专注于为民办实事。在徐州,他亲自带领官员防洪、筑堤;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在广东惠州,他引泉入城,供百姓饮用。此外,各地的东坡井、东坡书院,惠州的东坡孤儿院,海南的东坡医所……也都是苏轼为民创下的实绩。

这与习近平对好干部的标准是非常契合的。习近平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鲜明地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是什么?他概括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而他对苏轼名句的引用也说明了这一点。“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强调干部要有担当和判断;“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提醒干部要“智者见于未萌”,“对已经看得清的方面,要深入研判、早作谋划、从容应对;对暂时难以看清的方面,要密切跟踪、未雨绸缪、灵活应对”;“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指向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易出现的误区“朝令夕改”、“急于求成”、“自以为是”、“眼高手低”;“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指出“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最契合时代:

以“道”戒奢,依“法”治国,推“墨”实干

儒家经典之外,道、法、墨三家的经典语录也是习近平讲话和文章中的高频词。在《习近平用典》中,道家的经典言论出现8次(《老子》6次、《庄子》2次);法家的9次(《韩非子》4次、《管子》4次、《尸子》1次);墨家的1次(《墨子》)。

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道家素来讲究辩证法,主张“怀素抱朴”,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腐败与奢侈,这对今日中国的社会转型仍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引用《老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而早在2008年的中央党校进修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亦引用“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提醒党员干部要谨防“贪欲”之害,干干净净做人。

“法者,治之端也。”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国法治进程进入快车道,“法治”的理念也不断深入人心,这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最为醒目的标志之一。以韩非子为集大成者的法家思想,也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习近平曾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地强调“严明党的纪律”、重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领导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习近平对党内的“老实人”推崇有加。墨子作为先秦百家中的实干家,以“兼爱非攻”为立派思想,强调对和平理念的坚定信念。“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习近平曾借墨子之语肯定“老实人”。他认为官员只有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最终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社会的肯定。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